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秸秆特性循环在线分析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215271阅读:来源:国知局
图7所示,在一号输送机I水平输送段6内设置有一转轴18,转轴18转动连接在两侧架71之间,转轴18上间隔套设有多个翻料机构19(如图7所示),转轴18通过一传送链与电机91的转轴相连,通过电机91驱动转轴18带动翻料机构19转动,以实现将未检测到的秸杆物料翻到输送带8表面。其中,翻料机构19包括一用于套设在转轴18上的轴套191,轴套191上对称设置有两呈弯折状的翻料抓192。
[0027]上述实施例中,位于一号输送机I和三号输送机3上的两侧架71均由两段构成,两段之间通过一销轴连接,位于同一输送机上的两销轴具有同轴关系。同一输送机的同一侧架71设置为角度不同的两段,其中一段为水平设置,另一端为倾斜设置,即形成了上述水平输送段6和向上倾斜输送段5。
[0028]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在同一输送机上的两相对的侧架71内转动连接多个用于支撑输送带10的托轴21。
[0029]上述实施例中,在位于四号输送机4首端处的侧挡板11处开设一卸料口,卸料口上设置一可打开/关闭的卸料门板(图中未示出)。
[0030]上述实施例中,机架7上设置有两控制箱16、17,其中一控制箱16电连接位于一号输送机I和三号输送机3上的电机91,以控制一号输送机I和三号输送机3的输送方向和输送速度;另一控制箱17电连接位于二号输送机2和四号输送机4上的电机91,以控制二号输送机2和四号输送机4的输送方向和输送速度。
[0031]本发明在工作时,当需要分析秸杆物料时,首先通过螺栓721和角度调节装置10调节四个输送机倾斜角度,以满足秸杆物料在输送带8上的输送条件。然后通过控制箱16、17启动四台输送机,四台输送机上的输送带8逆时针传动,通过上料口 15将秸杆物料送入一号输送机1,当秸杆物料在四台输送机的传送带8上均匀分布后,通过控制箱16、17调节四台输送机的输送带8的转动速度,以满足光谱仪13在线检测条件,同时开启光谱仪13进行检测获取实验数据。当需要卸料时,将卸料口处的卸料门板打开并通过控制箱17使四号输送机4的输送带8反转,其余输送机输送方向不变,进而将秸杆物料从卸料口送出。
[0032]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主权项】
1.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秸杆特性循环在线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四台首尾顺次相连的一号输送机、二号输送机、三号输送机和四号输送机;其中,所述一号输送机与所述三号输送机为带凸弧段输送机且具有相同的结构,均包括沿输送方向设置的一向上倾斜输送段和一水平输送段;所述二号输送机与所述四号输送机为倾斜输送机且具有相同的结构,均包括一沿输送方向设置的向上倾斜输送段,并且所述二号输送机和四号输送机的所述向上倾斜输送段的首端位于前一号输送机水平输送段尾端的下方,尾端位于后一号输送机的所述向上倾斜输送段首端的上方; 四台所述输送机均包括一机架、一输送带和一驱动装置,所述输送带通过位于所述机架两端的滚筒支撑在机架的顶部;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输送带正下方的所述机架上;在每一所述输送机位于顶部的所述机架的两侧均固定连接一侧挡板,四台所述输送机顶部的所述侧挡板连接在一起形成一送料箱;所述送料箱的顶部水平固定连接一透明板材;在位于所述一号输送机顶部的所述板材上固定连接一漏斗状的上料口,在位于所述三号输送机顶部的所述板材上固定连接一光谱仪;在所述光谱仪的探测端所正对的所述板材上设置一检测开口,所述光谱仪通过数据线连接一计算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秸杆特性循环在线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机架包括两相对间隔设置的侧架和多个支撑在所述侧架下方的立柱;所述滚筒转动支撑在两所述侧架之间;每一所述立柱的底部通过螺纹连接一竖直方向的螺栓,每一所述立柱的顶部设置有一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一固定连接在所述侧架底面的连接板和一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柱上端的水平滑轴,所述水平滑轴滑动设置在一开设在所述连接板上的弧形滑槽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秸杆特性循环在线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电机、一传动链、一转轴、两张紧轮和一方形壳体;所述方形壳体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位于所述方形壳体下方的所述机架上,并通过所述传动链与一水平转动支撑在所述方形壳体内的所述转轴连接;两所述张紧轮水平对称连接在位于所述转轴上方的所述方形壳体内;所述输送带位于所述转轴与张紧轮之间,通过所述转轴的转动驱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秸杆特性循环在线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电机、一传动链、一转轴、两张紧轮和一方形壳体;所述方形壳体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位于所述方形壳体下方的所述机架上,并通过所述传动链与一水平转动支撑在所述方形壳体内的所述转轴连接;两所述张紧轮水平对称连接在位于所述转轴上方的所述方形壳体内;所述输送带位于所述转轴与张紧轮之间,通过所述转轴的转动驱动。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秸杆特性循环在线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一号输送机和三号输送机上的两所述侧架均由两段构成,两段之间通过一销轴连接,位于同一所述输送机上的两销轴具有同轴关系;同一所述输送机的同一所述侧架设置为角度不同的两段,其中一段为水平设置,另一端为倾斜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秸杆特性循环在线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输送机的所述水平输送段内设置有一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两所述侧架之间;所述转轴上间隔套设有多个翻料机构,所述转轴通过传送链与所述电机的转轴相连;所述翻料机构包括一用于套设在所述转轴上的轴套,所述轴套上对称设置有两呈弯折状的翻料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秸杆特性循环在线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输送机的所述水平输送段内设置有一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两所述侧架之间;所述转轴上间隔套设有多个翻料机构,所述转轴通过传送链与所述电机的转轴相连;所述翻料机构包括一用于套设在所述转轴上的轴套,所述轴套上对称设置有两呈弯折状的翻料抓。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秸杆特性循环在线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两控制箱,其中一所述控制箱电连接位于所述一号输送机和所述三号输送机上的所述电机;另一所述控制箱电连接位于所述二号输送机和所述四号输送机上的电机。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秸杆特性循环在线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四号输送机首端处的所述侧挡板处开设一卸料口,所述卸料口上设置一打开/关闭的卸料门板。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秸杆特性循环在线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输送机上的两相对的所述侧架内转动连接多个用于支撑所述输送带的托轴。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秸秆特性循环在线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四台首尾顺次相连的输送机;其中,一号输送机与三号输送机均包括沿输送方向设置的一向上倾斜输送段和一水平输送段;二号输送机与四号输送机均包括一沿输送方向设置的向上倾斜输送段,且输送段的首端位于前一号输送机水平输送段尾端的下方,输送段的尾端位于后一号输送机向上倾斜输送段首端的上方;在每一输送机位于顶部的机架的两侧均固定连接一侧挡板,四台输送机侧挡板连接在一起形成一送料箱;送料箱的顶部水平固定连接一透明板材;一号输送机顶部固定连接一上料口,三号输送机顶部固定连接一光谱仪。本发明由于采用四条输送机首尾串联的布置方式形成一个封闭循环传送装置,因此实现了秸秆物料循环在线输送、检测的功能。
【IPC分类】B65G21-12, B65G47-22, G01N21-359, B65G37-00
【公开号】CN104528304
【申请号】CN201410733857
【发明人】陈龙健, 李 诚, 韩鲁佳, 杨增玲, 沈广辉
【申请人】中国农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