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托盘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384990阅读:来源:国知局
板2)中,也需要对面向叉形物插入领域的梁侧壁部34b,35b,36a,36b确保耐冲击强度。其理由为面向叉形物插入领域的梁侧壁部34b,35b, 36a, 36b中,叉形物顶端的爪等有可能发生冲突。并且,即使确保了树脂托盘I的弯曲强度,也需要加强面向叉形物插入领域的梁侧壁部34b,35b,36a,36b。
[0060]为了提高所述面向叉形物插入领域的梁侧壁部34b,35b,36a,36b的耐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等,可以考虑将连接筋4的形成数量增加到叉形物插入领域的筋6的相同的程度,但是,这时无法避免一定程度的重量增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树脂托盘I中,沿着面向叉形物插入领域的梁侧壁部34b,35b,36a,36b的内侧壁面,设置大致三角形状的加强筋8,从而提尚耐冲击强度等。
[0061]所述大致三角形状的加强筋8的形成位置为相邻的连接筋4和连接筋4之间,本实施方式在各连接筋4之间配置了各两个加强筋8。S卩,在连接筋4之间,与叉形物插入领域的筋6相同间隔形成有加强筋8,这些加强筋8与筋6夹紧梁侧壁部34c,35c,36a,36b而相向,且形成为从两侧支撑梁侧壁部34b,35b,36a,36b的形态。从而,大大提高面向叉形物插入领域的梁侧壁部34b,35b,36a,36b的耐冲击强度的同时,在树脂托盘I的弯曲变形时分散发生在梁侧壁部上的应力,从而大大提高弯曲强度。
[0062]其中,形成于相邻的连接筋4之间的所述加强筋8的数量并非要2个,也可以是I个或3个以上。但是,为了确保充分的强度,优选为2个以上。
[0063]所述加强筋8,从侧方观察的形状为大致三角形,以支撑面向叉形物插入领域的梁侧壁部34b,35b,36a,36b的基端部附近的形式形成。在此,加强筋8的最大高度为梁侧壁部34c,35c,36a,36b的高度的1/2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筋8的最大高度大致相同于叉形物插入领域的筋6的高度。通过控制加强筋8的高度能够最小限度地控制形成加强筋8而增加的重量,进而能够良好地确保托盘的刚性,弯曲强度。
[0064]其次,对于所述端部梁部31,32以及中央梁部33,不仅在面向叉形物插入领域的梁侧壁部34b,35b,36a,36b上,还在叉形物插入口 F附近的梁侧壁部上设有加强筋9。具体地,叉形物插入口 F附近的梁侧壁部34c,34d,35c,35d,36c,36d的内侧上也设有等同于梁侧壁部34c,34d,35c,35d,36c,36d的高度的加强筋9。
[0065]所述加强筋9,与梁侧壁部34c,34d,35c,35d,36c,36d的高度相同,并且对接上部台面板2的加强筋9和下部台面板3的加强筋9后以焊接等的方法来结合,以使端部梁部31,32和中央梁部33相同。从而,通过设置加强筋9而达到的加强效果和扩大焊接面积而达到的加强效果相结合而大大提高叉形物插入侧的梁侧壁部34c,34d,35c,35d,36c,36d的耐冲击强度,例如能够防止因叉形物的刺穿而导致的破损等。其中,在高度较低,且无法焊接的情况下,托盘的高度方向中央部分的强度变弱,插入叉形物时托盘破损的可能性变大。
[0066]其中,独立于其他筋等的形态而形成所述加强筋9,且以与其他筋不接触的大小来向垂直于梁侧壁部的方向突出而形成所述加强筋9。并且,在叉形物插入口附近的梁侧壁部上具有多个区域状的筋10,筋10由沿着设于梁内部的梁侧壁部的筋和垂直于梁侧壁部的筋构成,在区域状的筋10的各区域内各设置一个加强筋9。即,在各梁部内不连接于筋10等,其中筋10划分叉形物插入口 F附近的梁侧壁部34c,34d,35c,35d,36c,36d附近领域,从而能够通过扩大焊接面积的等来确保充分的强度的同时,挂掉用于连接的多余部分,从而能够控制重量增加。其中,无需在用区域状的筋10隔开的区域内各设置一个加强筋9,例如,也可仅独立设置加强筋9,还可以在区域内使用多个加强筋9。
[0067]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树脂托盘I中,能够提高耐脱落强度,因此也能够实现四角部分的加强。图5是放大示出下部台面板3的四角部中的一处的俯视图,在台面板的角部底面上角部加强筋11形成为独立筋。相对于侧壁大致45°方向突出设置该角部加强筋11,其他筋,例如未连接于所述筋10等。并且,角部加强筋11是以低于焊接面即梁侧壁部等的高度地形成的突起筋。
[0068]位于下部台面板3以及上部台面板2的四角上分别在各四处设置该角部加强筋11,从而大大提高了树脂托盘I的四个角部的强度。例如,在树脂托盘I脱落时,若不从侧面或上面而是从角部脱落,则托盘很容易破损。因此,如本实施方式,将低于焊接面的筋分别设置在上下四角上,从而能够大大控制脱落时的破损。并且,角部加强筋11是高度至少低于焊接面的仅有一点高度的筋。在此,角部加强筋11,与焊接面具有大致相同的高度时,相对于从角部脱落时的破损,其为过量规格,且重量增加,因此不优选。
[0069]并且,下部台面板3和上部台面板2中形成有手柄孔12,手柄孔12具有搬运树脂托盘I时所使用的至少大于小孔7的开口面积。使手柄孔12具有能够使该开口的周围向内侧凸出的厚度,从而能够提高强度,以使搬运时不会因自重而造成破损。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强度,从手柄孔12至外侧的区域上未形成有小孔7。即,所述小孔7,优选地,形成在分别通过格子状的筋6来形成的所有区域内,以防止水或污垢滞留在格子状的筋6的区域内,但是,仅在形成于该手柄孔12的附近领域的区域的至少一处上未形成有小孔7。从而,利用手柄孔12来抬起托盘时,能够确保充分的强度,以使手柄孔12附近不破损,不变形。其中,附近领域至少包括相邻的区域,还包括与该相邻区域相邻的区域。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手柄孔12至外侧的区域上未形成有小孔7,但是,至少任意的相邻区域未设有小孔的结构即可,并且包围手柄孔12的所有周围区域和手柄孔至中央附近的区域为未设有小孔的结构也可。
[0070]图6是放大示出下部台面板3的手柄孔12附近位置的示意图。如上述,在叉形物插入领域中,以狭小的间距格子状地形成有筋6,通过在各格子(用格子状的筋6隔开的区域领域)上形成两个小孔7,以进行重量的削减。在本实施方式的树脂托盘I中,在邻接于手柄孔12的任意一边的格子内不形成小孔7,从而确保手柄孔12附近的强度。从而能够避免用手抬起时的台面的变形。
[0071]并且,所述未形成有手柄孔12附近的小孔7的区域为被筋6包围的封闭空间,例如,进入水或污垢等时难以排除。因此,在包围未形成小孔7的区域领域的筋6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缺口部6a,其用于连通相邻的区域领域。其中,缺口部可以为不设有包围区域领域的整个一边的结构,但是,如本实施方式可以构成为仅切开一边的一部分的形状。未设有整个一边的结构能够排除未形成有小孔7的区域领域内的水等,但是,明显降低强度,因此,优选地,仅切开一边的一部分使连通至相邻的区域领域,将相邻的小孔用作排水孔。通过形成所述缺口部6a,将未形成小孔7的格子内的水通过该缺口部6a移动至相邻的格子中。由于相邻的格子中未设有小孔7,因此能够从小孔7迅速地排出该格子内的水。
[0072]并且,树脂托盘I形成在端部的内壁至叉形物插入口的内壁的部分上,树脂托盘I还可以包括:多个大致矩形状的梁内封闭空间部,通过多个隔壁隔开;梁内筋,向叉形物插入方向和垂直方向桥接所述梁内封闭空间部的周壁的彼此部分和/或所述梁内封闭空间部的周壁的一部分和梁的内壁地形成。
[0073]在这里,端部梁部31中的多个大致矩形状的梁内封闭空间部是指用区域状的筋10来划分的多个空间34e。并且,向叉形物插入方向和垂直方向桥接梁内封闭空间部的周壁的一部分和梁的内壁地形成的梁内筋是指梁内筋34f,梁内筋34f桥接多个梁内封闭空间34e的周壁的一部分34g和梁侧壁部34a的内壁。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梁内筋34f设置在多个梁内封闭空间34e的周壁当中的相向于梁侧壁部34d的壁部34g的端部上,但是,也可以从壁部34g的中途设置梁内筋34f。
[0074]并且,在端部梁部32中,多个大致矩形状的梁内封闭空间部是指用区域状筋10来划分的多个空间35e。并且,向叉形物插入方向和垂直方向桥接梁内封闭空间部的周壁的一部分和梁的内壁地形成的梁内筋是指梁内筋35f,梁内筋35f桥接多个梁内封闭空间35e的周壁的一部分35g和梁侧壁部35a的内壁。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梁内筋35f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