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用容器及其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516152阅读:来源:国知局
外侧容器3亦可以仅由金属层52构成的单层构成,亦可以由至少包含金属层52的复数层 (层叠体)构成。作为前述层叠体构成的外侧容器3,例如,可例示在金属层52的一面层 叠第一树脂层51,在前述金属层52的另一面层叠第二树脂层53的3层构成的外侧容器 3 (参照图3、图5)。前述外侧容器3需要高刚性时,例如,可例示CPP (30 μ m) /AL (120 μ m) / CPP(200 ym)、CPP(50ym)/AL(100ym)等构成(层叠构成及各层的厚度),不需要高刚性 时,例如,可例示 CPP (30 μ m) /AL (40 μ m) /Ny (25 μ m)、PET (25 μ m) /AL (60 μ m) /PE (30 μ m) 等构成(层叠构成及各层的厚度)。
[0128] 作为构成前述金属层52的金属并无特别限定,例如,除了铝、铁、铜、银、钽等单金 属之外,还可举例这些金属的合金、或镁合金、钛合金等。其中,从成本方面而言,前述金属 层52优选以铝层形成。铝并无特别限定,可使用纯铝系合金或8000号系合金。
[0129] 表1显示内侧容器2的材料与外侧容器3的材料的组合的优选例。另外,外侧容器 的构成例中是层叠构成的情况下,左侧记载的材料是形成内表面(与内侧容器接触的面) 的材料。
[0130]【表1】
[0131]
[0132] 另外,包含表1、2在内的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下述缩写分别表示下述材料(层)。
[0133] "PP":聚丙烯
[0134] "C-PET" :结晶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0135] " CPP " :未拉伸聚丙烯(膜)
[0136] "AL":铝(箱)
[0137] "Fe":铁
[0138] "PE":聚乙烯
[0139] "Ny":尼龙
[0140] "树脂涂层":涂布树脂而形成的树脂层,其树脂种类可举出:环氧树脂、环氧三聚 氰胺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等。 通过涂布将此种树脂溶解于溶剂中而得到的物质而形成树脂涂层。
[0141] 另外,本发明中,作为用于使内侧容器2与外侧容器3的防分离性进一步提高的辅 助构成,例如可采用以粘合剂粘合内侧容器2的底壁2a与外侧容器3的底壁3a的构成。
[0142] 本发明的食品用容器1的形状并非特别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形状,只要为可收 容食品的形状即可,并无特别限定。此外,食品用容器1的从平面观察的形状(俯视形状) 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正圆形、椭圆形、四边形(正方形、菱形、长方形等)、正五边形、 及其他正多边形等。
[0143] 此外,本发明的食品用容器1并无特别限定于用上述例示说明的制造方法制造, 上述制造方法只不过表示其中一例。
[0144] 本发明的食品用容器1经过如下的装入工序、密封工序、加热灭菌处理工序等,以 最后制品(商品)的形式供给消费者。亦即,在一体化状态的食品用容器1的内侧容器2 中装入食品(液体状、固体状等食品)后,在内侧容器2的凸缘部(第一凸缘部21、第六凸 缘部26等)上密封接合盖体的周缘部,而密封内侧容器2的开口部20。之后,将密封状态 的食品用容器进行加热灭菌处理。加热温度一般设定在80°C~130Γ。此外,加热灭菌处 理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至1. 5小时。另外,前述盖体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PET/AL/ PET/密封剂或PET/AL/PET/热封漆等层叠构成的层叠膜等。
[0145] 上述加热灭菌处理后的食品用容器(已在内侧容器内装入食品),经过加热其后 冷却,食品用容器虽产生热收缩,但是,此时由于外侧容器具有金属层,因此热收缩小,相对 于此,由于内侧容器是不含金属层的树脂制容器,因此热收缩相对较大,通过此种热收缩 差,以充分的一体化强度一体化的内侧容器与外侧容器的一体化强度降低,因此,进行微波 炉加热时,用手即可轻易分离内侧容器2与外侧容器3。
[0146] 亦即,使用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获得的食品用容器1时,在制造食品用容器以后, 经过在食品用容器的内侧容器中装入食品并密封开口部,直至加热灭菌处理结束的期间 (要求不分离的加热灭菌处理结束为止),可彻底防止内侧容器2与外侧容器3以充分的一 体化强度被一体化了的两容器分离,另外,装入食品进行加热灭菌处理后,在进行微波炉加 热时,用手即可轻易分离内侧容器2与外侧容器3。
[0147]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经过上述加热灭菌处理、其后的冷却,虽会在食品用容器中 产生热收缩,但是,由于此时内侧容器(不含金属层的树脂制容器)的收缩率为0.5%~ 3% (PP制时为0. 8%~1. 8% ),因此将加热灭菌处理、冷却后的内侧容器(分离状态)的 开口部外径设为"M",将该内侧容器(分离状态)的加热灭菌处理前的开口部外径设为"E" 时,
[0148] (E-M) /E = 0· 005 ~0· 03
[0149] 的关系式成立,由该关系式用下式可以求出加热灭菌处理前的内侧容器(分离状 态)的开口部外径E
[0150] E = (M/0. 995)~(M/0. 97)
[0151] 因此,如果测定加热灭菌处理、冷却后的内侧容器(分离状态)的开口部外径M,则 可算出加热灭菌处理前的内侧容器(分离状态)的开口部外径E。
[0152] 此外,同样地,通过经过上述加热灭菌处理、其后的冷却,虽会在食品用容器中产 生热收缩,但是,由于此时外侧容器(具有金属层)的收缩率为0. 1 %~1 %,因此将加热灭 菌处理、冷却后的外侧容器(分离状态)的开口部内径设为"K",将该外侧容器(分离状态) 的加热灭菌处理前的开口部内径设为"F"时,
[0153] (F-K) /F = 0· 001 ~0· 01
[0154] 的关系式成立,由该关系式用下式可以求出加热灭菌处理前的外侧容器(分离状 态)的开口部内径F
[0155] F = (K/0. 999)~(K/0. 99)
[0156] 因此,如果测定加热灭菌处理、冷却后的外侧容器(分离状态)的开口部内径K,则 可算出加热灭菌处理前的外侧容器(分离状态)的开口部内径F。
[0157] 如此,由于如果测定加热灭菌处理、冷却后的内侧容器(分离状态)的开口部外径 M,则可算出加热灭菌处理前的内侧容器(分离状态)的开口部外径E,并且,如果测定加热 灭菌处理、冷却后的外侧容器(分离状态)的开口部内径K,则可算出加热灭菌处理前的外 侧容器(分离状态)的开口部内径F,因此,可由加热灭菌处理、冷却后的食品用容器判断加 热灭菌处理前状态下,该食品用容器是否具备前述[4]或[5]发明的技术特征(E的数值、 F的数值、(E-F)的值)。
[0158] 另外,本发明中,求出上述的1"、1"、叩"、1"、"1("时,在食品用容器1的平面观 察形状(俯视形状)为正圆形的情况下,分别表示容器为正圆形状态下的X、E、F、M、K。此 外,食品用容器1的平面观察形状(俯视形状)为椭圆形、四边形(正方形、菱形、长方形 等)、正五边形、其他正多边形等情况下亦同。亦即,上述的"X"、"E"、"F"、"M"、"K"并非表 示以由正规的平面观察形状变形的形状测定的值。
[0159] 另外,食品用容器1的平面观察形状(俯视形状)为椭圆形、四边形(正方形、菱 形、长方形等)、正五边形、其他正多边形等情况下,上述的"X"、"Y"、"E"、"F"、"M"、"K"均 表示最长的内径。亦即,举例来说,平面观察形状为正方形的情况下,"内径"表示正方形的 对角线上的内径。
[0160] 实施例
[0161]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特别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0162] 〈实施例1>
[0163] 通过实施上述说明的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参照图1)来制造图3所示的食品用容 器1。成型用片材80使用由未拉伸聚丙烯膜层(内侧层)(30 μ m) /铝层(120 μ m) /未拉伸 聚丙烯膜层(外侧层)(200 μ m)的3层层叠体构成的外侧容器用片材,内侧容器2使用以聚 丙烯所形成的厚度为〇. 5_的内侧容器,通过对成型用片材80进行拉深成型,从而将外侧 容器3成型,同时使该外侧容器3叠合于内侧容器2的外表面,由此在厚度为0. 5_的内侧 容器2的外表面叠合厚度为350 μ m的外侧容器3,制造了前述两容器2、3可分离地一体化 的食品用容器1。另外,前述准备的进行拉深成型前的内侧容器的开口部外径X为63. 4_, 进行前述外侧容器的拉深成型时使用的拉深成型模具的压铸模82的开口部直径(内径)Y 为63. 4_,因此,(Χ-Υ)的值为0· 0_。
[0164] 〈实施例2>
[0165] 除了变更前述准备的进行拉深成型前的内侧容器的开口部外径X,将(Χ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