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搬运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98506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用搬运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用搬运机构,尤其涉及一种空间平行四边形机构构成的搬运机构。
【背景技术】
[0002]搬运升降机构已广泛应用于矿山作业,大部分都使用液压或气压作为动力源,但此类机构或者极难适用于长距离作业,且维护成本高。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无需液或气压作为动力源,便于移动,且维护成本低的矿用搬运机构。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需液或气压作为动力源,便于移动,且维护成本低的矿用搬运机构。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矿用搬运机构,包括长方体搬运台、左立柱、右立柱、长方体底座、导轨、带有卡轨机构的导轮、托辊、4根等长的支撑柱和钢丝绳;所述的左立柱一端与底座左侧铰接,另一端与搬运台后半部分左侧铰接;所述的右立柱一端与底座右侧铰接,另一端与搬运台后半部分右侧铰接;所述的左立柱和右立柱各有2根,且左立柱和右立柱对称于底座的中线;所述的搬运台后沿中间设有钢丝绳。
[0005]所述的搬运台前半部分等间隔的均匀布置有4~8根托辊;所述的托辊的轴线与搬运台的左梁垂直,且两端分别与搬运台的左梁和右梁滚动联接。此组合机构主要作用是为了便于放置于搬运台上的物料移动,且适用于任何截面形状的物料。
[0006]所述的底座底部左右两侧对称布置有4个的带有卡轨机构的导轮,导轮与导轨滚动配合联接,目的是使此机构便于在导轨上移动,且通过卡轨机构可以使此机构定位于工作位置。
[0007]所述的搬运台的左梁和右梁的前半部分底部左右两侧对称固定4根支撑柱,其主要作用是在搬运台在上料时,便于搬运台处于水平状态。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矿用搬运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0]本实用新型包括长方体搬运台1、左立柱2、右立柱3、长方体底座4、导轨5、带有卡轨机构11的导轮6、托辊7、4根等长的支撑柱10和钢丝绳12 ;左立柱2 —端与底座4左侧铰接,另一端与搬运台I后半部分左侧铰接;右立柱3 —端与底座4右侧铰接,另一端与搬运台I后半部分右侧较接;左立柱2和右立柱3各有2根,且左立柱2和右立柱3对称于底座4的中线;搬运台I后沿中间设有钢丝绳12 ;搬运台I前半部分等间隔的均匀布置有4-8根托辊7 ;底座4位于搬运台I下方;所述的托辊7的轴线与搬运台I的左梁8垂直,且两端分别与搬运台I的左梁8和右梁9滚动联接;所述的底座4底部左右两侧对称布置有4个的带有卡轨机构11的导轮6,导轮6与导轨5滚动配合联接。所述的搬运台I的左梁8和右梁9的前半部分底部对称固定4根支撑柱10。
[0011]如图1,工作时,搬运机构通过导轮沿导轨移动把物料运送到工作位置后,卡轨机构使本机构固定于特定位置,然后搬运台在外力作用下带动组成空间平行四边形的立柱从倾斜状态逐渐变为垂直状态,进而抬升搬运台及其上面的物料。
【主权项】
1.一种矿用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搬运台(I)、左立柱(2)、右立柱(3)、长方体底座(4 )、导轨(5 )、带有卡轨机构(11)的导轮(6 )、托辊(7 )、4根等长的支撑柱(10 )和钢丝绳(12);所述的左立柱(2) —端与底座(4)左侧铰接,另一端与搬运台(I)后半部分左侧铰接;所述的右立柱(3) —端与底座(4)右侧铰接,另一端与搬运台(I)后半部分右侧铰接;所述的左立柱(2)和右立柱(3)各有2根,且左立柱(2)和右立柱(3)对称于底座(4)的中线;所述的搬运台(I)后沿中间设有钢丝绳(12);所述的搬运台(I)前半部分等间隔的均匀布置有4~8根托辊(7);所述的底座(4)位于搬运台(I)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辊(7)的轴线与搬运台(I)的左梁(8)垂直,且两端分别与搬运台(I)的左梁(8)和右梁(9)滚动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4)底部左右两侧对称布置有4个的带有卡轨机构(11)的导轮(6),导轮(6)与导轨(5)滚动配合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搬运台(I)的左梁(8 )和右梁(9 )的前半部分底部对称固定4根支撑柱(10 )。
【专利摘要】一种矿用搬运机构,由2根等长的左立柱及右立柱底座构成空间平行四边形机构,搬运台位于空间平行四边形上方。工作时,搬运机构通过导轮沿导轨移动把物料运送到工作位置后,卡轨机构使本机构固定于特定位置,然后搬运台在外力作用下带动组成空间平行四边形的立柱从倾斜状态逐渐变为垂直状态,进而抬升搬运台及其上面的物料。本实用新型无需液或气压作为动力源、便于移动、维护成本低,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IPC分类】B65G7-00
【公开号】CN204507911
【申请号】CN201520102304
【发明人】陈东海, 陈竞涛, 董关杰, 赵留现, 赵肖冰, 陈竞
【申请人】河南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