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袋泡茶的茶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63353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袋泡茶的茶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袋泡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茶和非茶固体饮品等的袋泡茶的茶袋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袋泡茶横跨茶饮料、保健品、药茶三大黄金行业,既可品茗,又能保健,又可养生。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增强,在茶饮料市场迅速扩大之后,以茶为原料,传统中草药为主要成分的保健茶已成为个大市场的新亮点。而中国食品监督局据统计2007年保健茶年销售额为5000万,2008年袋泡茶年销售额为I亿,2009年袋泡茶年销售额为3亿,2010年袋泡茶年销售额为已破10亿元,而比较早开始生产袋泡茶的生产厂家为湖北芝元堂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袋泡茶已成为现阶段养生趋势,目前袋泡茶通常采用的是无纺布进行缝合的茶袋,这种茶袋不能重复利用,不方便自己制作,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袋泡茶的茶袋裂开的问题,对价格高的茶叶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袋泡茶的茶袋,可重复利用。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袋泡茶的茶袋结构,该茶袋结构包括上球体与下球体,所述上球体与下球体通过蜂腰连接成亚葫芦形状,在上球体与下球体上设置有多个进出水细孔,在所述下球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进出茶叶的底孔以及用于堵塞底孔的塞子。
[0005]进一步地,所述蜂腰处设置带过滤孔的挡板。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上球体与下球体为可拆卸结构。
[0007]进一步地,所述茶袋结构为亚葫芦。
[000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底部的底孔打开塞子通过底孔将茶叶放入上球体和下球体,也可以只放入到下球体,通过挡板挡住,将塞子塞好后放入到茶杯中,水流通过细孔进入,部分流水通过上球体的细孔进入后通过挡板进入下球体,再通过下球体上的细孔排出,通过在上球体内设置过滤物质,可进一步地净化水质,本实用新型用于茶道中方便清洗,可再次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1]参见图1,一种袋泡茶的茶袋结构,该茶袋结构包括上球体I与下球体4,上球体I与下球体4通过蜂腰3连接成亚葫芦形状,在蜂腰3处可用绳拴住,绳的另一端放在茶具的外部,方便拿取,在上球体I与下球体4上设置有多个进出水细孔5,在所述下球体4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进出茶叶的底孔以及用于堵塞底孔的塞子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蜂腰3处设置带过滤孔的挡板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上球体I与下球体4为可拆卸结构。上述的茶袋结构可采用天然的亚葫芦制作而成,也可以采用其他金属或非金属材质制备。
[0012]该器具通过底部的底孔打开塞子通过底孔将茶叶或者代茶饮放入上球体和下球体,也可以只放入到下球体,通过挡板挡住,将塞子塞好后放入到茶杯、茶壶中或者水杯中,水流通过细孔进入,部分流水通过上球体的细孔进入后通过挡板进入下球体,再通过下球体上的细孔排出,通过在上球体内设置过滤物质,可进一步地净化水质,另外,本新型可用于放置佐料或调料品,用于作为调料品的盛放器,放置于锅内。
[0013]若采用纯天然的亚葫芦制备,纯天然的亚葫芦可食用或药用,在泡水后可将葫芦的清香浸入到茶水中或者食品中。
[001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袋泡茶的茶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茶袋结构包括上球体与下球体,所述上球体与下球体通过蜂腰连接成亚葫芦形状,在上球体与下球体上设置有多个进出水细孔,在所述下球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进出茶叶的底孔以及用于堵塞底孔的塞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泡茶的茶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蜂腰处设置带过滤孔的挡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泡茶的茶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球体与下球体为可拆卸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泡茶的茶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茶袋结构为亚葫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泡茶器具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袋泡茶的茶袋结构。该茶袋结构包括上球体与下球体,所述上球体与下球体通过蜂腰连接成亚葫芦形状,在上球体与下球体上设置有多个进出水细孔,在所述下球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进出茶叶的底孔以及用于堵塞底孔的塞子。本实用新型通过底部的底孔打开塞子通过底孔将茶叶放入上球体和下球体,也可以只放入到下球体,通过挡板挡住,将塞子塞好后放入到茶杯中,水流通过细孔进入,部分流水通过上球体的细孔进入后通过挡板进入下球体,再通过下球体上的细孔排出,通过在上球体内设置过滤物质,可进一步地净化水质,本实用新型用于茶道中方便清洗,可重复使用。
【IPC分类】B65D85/808
【公开号】CN204872230
【申请号】CN201520554969
【发明人】宋晨醒
【申请人】宋晨醒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