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分配液体剂量的定量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258473阅读:来源:国知局
且,弹性阀的设置使本实用新型能在瓶体内为负压状态下防止气体自第一进液口进入瓶体内,从而增大了定量装置的液体粘稠度适用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液体粘稠度适用范围可达到I?2000mPa.S。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的分解图;
[0025]图3为图1的剖视图;
[0026]图4为图2中弹性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图4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图2中栗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图2中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原始状态图;
[0031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瓶体初步倒立状态图;
[0032]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液体进入栗体内的状态图;
[0033]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挤压瓶体至一次定量出液完成的状态图;
[0034]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送开瓶体至下一次定量出液准备完成的状态图;
[0035]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9]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分配液体剂量的定量装置包括瓶盖1、栗体2、活塞3及弹性阀4,瓶盖I的内周壁上具有与瓶口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用于将定量装置连接于瓶体上。瓶盖I的顶部具有第一出液口 11,瓶盖I的一侧铰接有一外盖12,该外盖12的内侧具有能将第一出液口 11的上端封住的封口部121,该外盖12可以避免外界灰尘等对第一出液口 11的液体造成污染。
[004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3、6所示,栗体2具有用于量取液体的内腔20,该栗体2上端连接于瓶盖I的顶部内侧并将第一出液口 11包围其中,栗体2上部具有沿周向开设的第一进液口 21,栗体2底部具有第二进液口 22。栗体2底部设置有一能将第二进液口 22封住的限流片5,该限流片5中部开有供液体流入栗体2内腔20中的第三进液口 51。本实施例中的限流片5可弹性活动的连接于栗体2底部的一连接圈52上,且限流片5的外周与连接圈52的内周之间形成一间隙53,本实施例中的限流片5与连接圈52成型为一体,限流片5通过一加工成较薄的筋片与连接圈52的内壁相连,从而使限流片5相对于连接圈52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上下活动。第二进液口 22的外周壁上具有向下布置的凸圈23,装配完成状态下,限流片5与凸圈23相抵,瓶体内形成负压状态下,限流片5在气流作用下向下远离凸圈23。
[0041]如图2、3、7所示,活塞3能上下移动的设于栗体2的内腔20中,且向上运动能将瓶盖I的第一出液口 11封住,向下运动能将栗体2的第二进液口 22封住。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活塞3上部为沿周向间隔布置的浮片31,活塞3下部成型为底部向下突出的弧形部32,活塞3中部具有用于将瓶盖的第一出液口 11封住的封口端33。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在栗体2内进液时使活塞3能更快速的浮起;具体的,当一次定量出液完毕后,气体自瓶盖I上的第一出液口 11进入栗体2内,此时,由于栗体2内具有一定量的液体,进入的气体与液体接触会形成或大或小的气泡200,如图11所示,较大的气泡被封口端33及其内周的弧形部32上端面吸附固定,较小的气泡被封口端33外周的弧形部32上端面吸附固定,从而利用该气泡的上升,更加容易的使活塞快速浮起,为定量挤出液体做准备。
[0042]如图2、3、4、5所示,弹性阀4设于瓶盖I的顶部内侧,本实施例中的弹性阀4用于在瓶体内正压状态下使栗体2的第一进液口 21打开、在瓶体内负压状态下使栗体2的第一进液口 21关闭。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弹性阀4为一体件,包括一体成型的阀体40,该阀体40上具有密封片41、弹性片42及输出管43,阀体40中部开设有一通孔401,弹性片42围绕通孔401外周设于阀体40顶部的下表面上,本实施例中的弹性片42可以为间隔布置的多片,用于构成能使第一进液口 21打开或闭合的开合结构。装配完成状态下,阀体40的顶部边缘垫置在瓶盖I内顶面与栗体2上端面之间,起到垫片密封的作用。弹性片42贴置于栗体2的第一进液口21内侦U,由于弹性阀4采用较为柔软的材料制成,因此,弹性片42可以在气流或压力作用下与栗体2的第一进液口 21相紧贴或分离,从而使第一进液口 21闭合或打开。在瓶体内形成正压状态下,弹性片42向栗体2内侧偏移从而使液体从第一进液口 21流入栗体2内;在瓶体内形成负压状态下,弹性片42紧贴在第一进液口21上从而防止栗体2内的液体从此处流出。密封片41设于阀体40的通孔401中并与通孔401内壁连接,该密封片41上开有供液体挤出的第二出液口 411,密封片41的底部边缘向下延伸形成输出管43。当瓶体倒立而不挤压时为栗体2内积累液体阶段,密封片41的设置可确保在该阶段内液体不会从瓶盖I的第一出液口 11流出。
[0043]在本实施例中,栗体2下部的侧面上还开有与内腔20相连通的调节口29,本实施例中的调节口 29为三个并间隔布置于栗体2的外周面上。生产时通过控制调节口29的大小可起到调节出液量大小的作用,具体的,在挤压出液时,瓶内的液体可以自调节口29进入栗体2内从而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并进一步推动栗体2内的液体自第一出液口 11流出,当调节口 29较大时,则进入栗体2内并位于活塞3顶部的液体流量较大可迅速推动活塞朝瓶盖方向移动,由于活塞3运动较快,此时一次定量出液的体积相对较小;当调节口 29较小时,则进入栗体2内并位于活塞3顶部的液体流量较小,推动活塞3朝瓶盖I方向移动的速度较慢,此时一次定量出液的体积相对较大。可见,本实施例通过在栗体2下部的侧面上开设调节口 29,并控制调节口 29的大小,可在栗体2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对一次定量出液体积的控制。
[0044]在不使用状态下,本实施例的定量装置处于如图8所示的状态下,此时,活塞3在自身重力下落入栗体2底部,且活塞3的弧形部32配合压在栗体2的第二进液口 22上。开始使用本实施例的定量装置时,将瓶体倒立,此时,如图9所示,活塞3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滑至栗体2内靠近第一进液口 21端,且瓶体内的液体开始自第一进液口 21、第二进液口 22向栗体2的内腔20中流动,该过程中,弹性阀4的密封片41将第一出液口 11封住,防止液体在未完成定量体积积累前流出;随着流入栗体2内的液体增多,活塞3在液体的浮力下浮起,如图10所示;挤压瓶体,使瓶体内形成正压,弹性阀4的弹性片42向栗体2内侧偏移,瓶内液体在挤压力下从第一进液口 21、第二进液口 22进入栗体2内从而推动活塞3向下移动,该过程中密封片41上的第二出液口 411向外打开供液体挤出,当活塞3运动至封口端33与弹性阀4的输出管43相抵,如图11所示,完成一次定量出液;松开瓶体,此时瓶体内形成负压,外界气体顺着密封片41上的第二出液口411进入栗体2的内腔20中,在负压作用下,此时弹性阀4的弹性片42紧贴在第一进液口 21上,栗体2内的气体无法自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