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阀门真空泵及双阀门真空泵式容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69959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双阀门真空泵及双阀门真空泵式容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阀门真空泵及双阀门真空泵式容器,包括真空泵上阀门、真空泵下阀门(6)、弹性复位部件、泵壁(10);真空泵上阀门、真空泵下阀门(6)以及泵壁(10)的内壁面共同界定形成缓存腔体(15),弹性复位部件位于真空泵上阀门与真空泵下阀门(6)之间。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装配简单,能够稳定有效工作;采用创新的双阀门设计,其中,上阀门通过活塞移动的方式来实现通道开闭,解决了泵式容器气密性稳定性问题,有利于使容器内容物水分更好的保持,从而保证内容物长时间存放保质的问题及工作的稳定性问题。
【专利说明】
双阀门真空泵及双阀门真空泵式容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栗及栗式容器,具体地,涉及双阀门真空栗及双阀门真空栗式容器。
【背景技术】
[0002]栗式容器采用真空栗,其利用真空栗产生气压差的原理,来实现容器内内容物(例如膏体或流体)的流动。
[0003]在现有技术中,传统栗式容器的真空栗运用真空吸附的方式,将容器内的内容物抽吸出来。但传统真空栗及栗式容器的主要不足之处是:
[0004](I)整体结构不合理,装配难度大,整个真空栗无法稳定有效工作;
[0005](2)真空栗及栗式容器设计在气密性上结构不合理,在容器内内容物从容器中被抽吸的过程中会导致空气与内容物接触,在停止抽吸后,已经与空气接触的内容物可能会回流到容器内,存放在容器中的牙膏(或其他内容物)之类的内容物接触空气后容易被氧化,导致在长期存放中失水变质或者导致内容物的保质期缩短。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阀门真空栗及双阀门真空栗式容器。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阀门真空栗,包括真空栗上阀门、真空栗下阀门、弹性复位部件、栗壁;
[0008]真空栗上阀门、真空栗下阀门以及栗壁的内壁面共同界定形成缓存腔体,弹性复位部件位于真空栗上阀门与真空栗下阀门之间。
[0009]优选地,真空栗下阀门为允许由缓存腔体外部流向内部的单向阀门,弹性复位部件为金属弹簧。
[0010]优选地,真空栗上阀门,包括浮动出口管、浮动管、上活塞;
[0011 ]位于上活塞上侧的浮动出口管连接浮动管的上部;
[0012]浮动管滑动安装于上活塞,且能够在封闭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滑动;浮动管的下端封闭,且浮动管的下部管壁开设有第一通孔;当浮动管滑动至封闭位置时,第一通孔被上活塞封闭;当浮动管滑动至开放位置时,第一通孔位于上活塞的下侧。
[0013]优选地,当浮动管滑动至封闭位置时,浮动出口管与上活塞之间存在间隙。
[0014]优选地,当浮动管3滑动至开放位置时,浮动出口管从上侧抵住上活塞。
[0015]优选地,当浮动管3滑动至开放位置时,浮动出口管套在浮动管上部之外的部分抵住上活塞;和/或
[0016]上活塞设置有贯穿上活塞两侧的第二通孔,浮动管穿过第二通孔,浮动管的外管壁面与第二通孔的孔壁密封接触。
[0017]优选地,浮动管3的下端延伸出限位挡块,限位挡块限定了浮动管向上活塞上侧滑动的最大行程,浮动管的下端延伸出金属弹簧安装部或者延伸出金属弹簧卡合部。
[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阀门真空栗式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双阀门真空栗;容器本体的上端开口密封连接上述述的双阀门真空栗的真空栗下阀门。
[0019]优选地,容器本体的腔体内设置有下活塞;下活塞、容器本体的腔体内壁以及真空栗下阀门共同界定形成容纳腔体;容器本体上安装有上盖I。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1 ] 1、结构合理,装配简单,能够稳定有效工作;
[0022]2、采用创新的双阀门设计,其中,上阀门通过活塞移动的方式来实现通道开闭,解决了栗式容器(例如硬式牙膏管)上部分气密性稳定性问题,有利于使容器内容物水份更好的保持,从而保证内容物长时间存放保质的问题。
[0023]3、采用金属弹簧取代传统栗式容器中的弹性体来强力复位上活塞;由于金属弹簧在弹性范围内的高稳定性,解决了高分子物弹性体因为分子链松弛而导致弹力下降的问题,从而保证了真空栗在长期存放中工作的稳定性问题。
【附图说明】
[002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双阀门真空栗式容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双阀门真空栗式容器中双阀门真空栗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双阀门真空栗式容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双阀门真空栗式容器中双阀门真空栗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双阀门真空栗式容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双阀门真空栗式容器中排气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双阀门真空栗式容器中排气槽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双阀门真空栗式容器灌装内容物时的原理示意图。
[0033]图中:
[0034]1-上盖
[0035]2-浮动出口管
[0036]3-浮动管
[0037]4-上活塞
[0038]5-金属弹簧
[0039]6-真空栗下阀门
[0040]7-容器本体[0041 ] 8-下活塞
[0042]9-按键
[0043]I O-栗壁
[0044]11-第一通孔
[0045]12-限位挡块
[0046]13-弹簧卡合部
[0047]14-间隙
[0048]15-缓存腔体
[0049]16-容纳腔体
[0050]17-排气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52]首先结合图1、图2,对第一实施例中的真空栗上阀门、双阀门真空栗、双阀门真空栗式容器进行描述。
[0053]真空栗上阀门
[0054]真空栗上阀门,包括浮动出口管2、浮动管3、上活塞4;
[0055]位于上活塞4上侧的浮动出口管2连接浮动管3的上部;
[0056]浮动管3滑动安装于上活塞4,且能够在封闭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滑动;浮动管3的下端封闭,且浮动管3的下部管壁开设有第一通孔11;当浮动管3滑动至封闭位置时,第一通孔11被上活塞4封闭;当浮动管3滑动至开放位置时,第一通孔11位于上活塞4的下侧。
[0057]进一步地,当浮动管3滑动至封闭位置时,浮动出口管2与上活塞4之间存在间隙14ο
[0058]进一步地,当浮动管3滑动至开放位置时,浮动出口管2从上侧抵住上活塞4。
[0059]进一步地,当浮动管3滑动至开放位置时,浮动出口管2套在浮动管3上部之外的部分抵住上活塞4。
[0060]进一步地,上活塞4设置有贯穿上活塞4两侧的第二通孔,浮动管3穿过第二通孔,浮动管3的外管壁面与第二通孔的孔壁密封接触。
[0061]进一步地,浮动管3的下端延伸出限位挡块12,限位挡块12限定了浮动管3向上活塞4上侧滑动的最大行程。
[0062]进一步地,浮动管3的下端延伸出金属弹簧安装部或者延伸出金属弹簧卡合部13。
[0063]双阀门真空栗
[0064]双阀门真空栗,包括真空栗上阀门、真空栗下阀门6、弹性复位部件、栗壁10;
[0065]真空栗上阀门、真空栗下阀门6以及栗壁10的内壁面共同界定形成缓存腔体15,弹性复位部件位于真空栗上阀门与真空栗下阀门6之间。
[0066]进一步地,真空栗下阀门6为允许由缓存腔体15外部流向内部的单向阀门。
[0067]双阀门真空栗式容器
[0068]双阀门真空栗式容器,包括容器本体7、双阀门真空栗;
[0069]容器本体7的上端开口密封连接双阀门真空栗的真空栗下阀门6。
[0070]进一步地,容器本体7的腔体内设置有下活塞8;下活塞8、容器本体7的腔体内壁以及真空栗下阀门6共同界定形成容纳腔体16。
[0071]进一步地,容器本体7上安装有上盖I。
[0072]第二实施例为第一实施例的优选例,在图3、图4示出的第二实施例中,真空栗上阀门的浮动出口管2上设置有按键9。
[0073]第三实施例为第一实施例的优选例,在图5、图6、图7、图8示出的第三实施例中,容纳腔体16的下部腔壁设置有排气槽17,排气槽17沿容纳腔体16的轴向延伸,多个排气槽17在容纳腔体16周向上均布,以代替其现有技术中在下活塞8中的开孔;排气槽17的深度沿由下往上方向递减。
[0074]工作原理
[007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76]容器本体7中的容纳腔体16作为存储内容物膏体或液体的主体,缓存腔体15也能够存储少量的内容物。上盖I作用保护盖来保护双阀门真空栗在包装及运输途中不受意外的外来压力。
[0077]在使用时,使用者将上盖I取下,通过按键9或者直接下压浮动出口管2,浮动出口管2驱动浮动管3向下移动。由于上活塞4与栗壁10的内壁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上活塞4与浮动管3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上活塞4与浮动管3之间发生滑动,即浮动管3向上活塞4的下侧滑动,浮动出口管2与上活塞4之间的间隙14逐渐减小;
[0078]当继续将浮动出口管2向下压时,浮动出口管2与上活塞4之间的间隙14缩小为零,即浮动出口管2从上活塞4的上侧抵住上活塞4,此时浮动管3的管壁上开设的第一通孔11不再被上活塞4的第二通孔的孔壁所封堵住,而是露出于上活塞4的下侧,从而连通至缓存腔室15;
[0079]当进一步继续将浮动出口管2向下压时,浮动出口管2驱动上活塞4与浮动管3—起向下移动,使得缓存腔室15的容积减小而内压增大,从而使得缓存腔室15中的内容物先后依次通过第一通孔11、浮动管3的中空管道、浮动出口管2的中空管道被挤出,并且金属弹簧5在浮动管3的下压下被压缩;
[0080]当使用者松开浮动出口管2时,金属弹簧5为了恢复原形而对浮动管3施加回复力,使得浮动管3向上移动;由于上活塞4与栗壁10的内壁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上活塞4与浮动管3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上活塞4与浮动管3之间发生滑动,即浮动管3向上活塞4的上侧滑动,浮动出口管2与上活塞4之间的间隙14逐渐增大,直到限位挡块12从下侧抵住上活塞4,从而浮动管3达到了向上活塞4上侧滑动的最大行程,此时浮动管3的管壁上开设的第一通孔11被上活塞4的第二通孔的孔壁封堵住;
[0081]接下来,金属弹簧5通过浮动管3驱动上活塞4向上移动,使得缓存腔室15的容积增大而内压减小,当容纳腔体16的内压大于缓存腔室15的内压时,真空栗下阀门6因压力差而被打开,使得内容物由容纳腔体16进入缓存腔室15;内容物由容纳腔体16进入缓存腔室15后,容纳腔体16的内压减小,从而大气压驱动下活塞8向上方移动靠近真空栗下阀门6。
[0082 ]进一步地,向容纳腔体16内灌装的原理为:容纳腔体16的腔壁(例如图5中的下部腔壁)设置有排气槽17,排气槽17沿容纳腔体16的轴向延伸,多个排气槽17在容纳腔体16周向上均布,优选地可以代替现有技术中在下活塞8中的开孔;排气槽17的深度一致(或者沿由下往上方向递减);当牙膏或者其他内容物灌装时,容器放置位置如图8所示倒立,并将下活塞8拆下;当内容物灌装充填完毕后,将下活塞8从底部压入装配至容器本体7;下活塞8需要沿图8纸面中的向下方向推动到设定位置,压实内容物并将内容物内混入的空气通过排气槽17排出去;当继续向容器本体7上部推动下活塞8,下活塞8开始远离排气槽17。此时,下活塞8和容纳腔体16的腔壁密闭,不再有任何漏气漏水的裂缝。由此,可以更好的来保证内容物和空气的绝缘不接触。这样内容物的水分不会逸散,外接细菌也不能进入内容物内。其中,容纳腔体16中的气体是通过排气槽17与活塞侧面20之间的间隙排出的,容纳腔体16内部通过该间隙与外界连通。
[008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主权项】
1.一种双阀门真空栗,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栗上阀门、真空栗下阀门(6)、弹性复位部件、栗壁(10); 真空栗上阀门、真空栗下阀门(6)以及栗壁(10)的内壁面共同界定形成缓存腔体(15),弹性复位部件位于真空栗上阀门与真空栗下阀门(6)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阀门真空栗,其特征在于,真空栗下阀门(6)为允许由缓存腔体(15)外部流向内部的单向阀门,弹性复位部件为金属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阀门真空栗,其特征在于,真空栗上阀门,包括浮动出口管(2)、浮动管(3)、上活塞(4); 位于上活塞(4)上侧的浮动出口管(2)连接浮动管(3)的上部; 浮动管(3)滑动安装于上活塞(4),且能够在封闭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滑动;浮动管(3)的下端封闭,且浮动管(3)的下部管壁开设有第一通孔(11);当浮动管(3)滑动至封闭位置时,第一通孔(11)被上活塞(4)封闭;当浮动管(3)滑动至开放位置时,第一通孔(11)位于上活塞(4)的下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阀门真空栗,其特征在于,当浮动管(3)滑动至封闭位置时,浮动出口管(2)与上活塞(4)之间存在间隙(14)。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阀门真空栗,其特征在于,当浮动管(3)滑动至开放位置时,浮动出口管(2)从上侧抵住上活塞(4)。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阀门真空栗,其特征在于,当浮动管(3)滑动至开放位置时,浮动出口管(2)套在浮动管(3)上部之外的部分抵住上活塞(4)。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阀门真空栗,其特征在于,上活塞(4)设置有贯穿上活塞(4)两侧的第二通孔,浮动管(3)穿过第二通孔,浮动管(3)的外管壁面与第二通孔的孔壁密封接触。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阀门真空栗,其特征在于,浮动管(3)的下端延伸出限位挡块(12),限位挡块(12)限定了浮动管(3)向上活塞(4)上侧滑动的最大行程,浮动管(3)的下端延伸出金属弹簧安装部或者延伸出金属弹簧卡合部(13)。9.一种双阀门真空栗式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7)、双阀门真空栗;容器本体(7)的上端开口密封连接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阀门真空栗的真空栗下阀门(6)。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阀门真空栗式容器,其特征在于,容器本体(7)的腔体内设置有下活塞(8);下活塞(8)、容器本体(7)的腔体内壁以及真空栗下阀门(6)共同界定形成容纳腔体(16);容器本体(7)上安装有上盖(I)。
【文档编号】B65D47/34GK205554985SQ201620164076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日
【发明人】黄英勇, 汤礼伟
【申请人】上海创育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