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带凸缘的杯形件分步脱模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8615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底部带凸缘的杯形件分步脱模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塑性成形技术中的挤压工艺,特别涉及底部带凸缘的杯形制件的正挤压模具、脱模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见图1),对于底部带凸缘的杯形制件[3](孔深H,孔径D),传统的挤压模具结构是凸模[1]通过上模板固定在压力机滑块上,并随滑块上下运动;芯棒[4]及凹模[2]通过下模板(座)固定在压力机工作台上,顶件器(环)[5]套在芯棒[4]上。
为保证生产连续进行,制件成形后必须尽快取出。传统结构的模具是直接反顶制件脱模,一般有两种方案(参见图1)(1)模具结构上对应于杯身全长均为工作带。其成形近乎闭式模锻,孔越深,所需挤压力越大。而设置顶件器[5]后,将使芯棒[4]相对高度太大,刚性差。所以,只适用于H/D较小的制件。
(2)模具结构上工作带较短,且凹模[2]工作带以下敞开,使得芯棒[4]的相对高度大大减小,刚性明显提高。可用于H/D较大的制件,但制件在这种模具内成形时,口部存在必然的“拉缩”现象;对于热挤压还存在热收缩,使得制件[3]紧紧箍住芯棒[4]。制件[3]被顶出时,内、外壁同时与模具工作带表面发生摩擦(该部位难于润滑),遇到极大的阻力,当制件[3]强度不足(壁太薄或制件口部不平等情况下)时,杯身就会失稳[6]且卡在凹模[2]下,其结果是制件[3]和模具均被损坏。
若不设顶件器,则需将模具解体甚至破坏掉,才能将制件取出,效率极低或根本不实用。
可见,现有技术和模具,不能保证制件可靠、顺利地脱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脱模方法,并设计出相应的脱模装置,确保制件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可靠、顺利地脱模。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分步脱模的方法及相应的脱模装置来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的分步脱模方法是采用工作带较短、凹模工作带以下敞开的模具结构,其脱模过程是先提起凹模带动制件脱出芯棒,再由顶件器将制件顶出凹模,完成脱模。
本发明所用的模具由上模(凸模)、下模(芯棒)、凹模、顶件器等四部分组成。为实现本发明所述的分步脱模方法,除了凸模、顶件器可上下运动外,凹模也可上下移动,以便带动制件向上运动脱离芯棒,凹模向上运动并停留的极限位置由限位斜楔和弹簧保证。
本发明所述的脱模装置是在保留顶件器的情况下,增设两组或两组以上均匀分布在凹模周边的凹模提起-停留机构,该凹模提起-停留机构应能按预定的脱模工艺要求提起和停留凹模。在此种状态下,随着凹模被提起,顶件器的运动幅度也相应地加大了,顶件器则是由两组可伸缩的拉杆与上模板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凹模提起-停留机构可以是机械结构,也可以是液压结构等等。关键是该凹模提起-停留机构应能按预定的脱模工艺要求提起和停留凹模。
本发明所述的凹模提起-停留机构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机械结构,即由提钩[7]、凹模支架[8]、限位斜楔[9]、卡隼[10]组成。
挤压和脱模工作过程(参见图1a、图2及图4)如下III压力机滑块下行,顶件器[5]下落(参见图4曲线IIIf-g段),凸模[1]对坯料施压,克服弹簧力,迫使凹模[2]降落至下模座上(参见图4曲线IIb-c段),直至滑块到达下死点完成挤压,提钩[7]伸至卡隼[10]下,卡隼[10]合拢,使提钩[7]钩住凹模支架[8](参见图3a、b)。滑块上行,提钩[7]带动凹模支架[8]、凹模[2]和制件[3]一同向上(参见图4曲线I、IId-e段),制件[3]与芯棒[4]产生相对运动而分离。此阶段制件[3]仅内壁承受摩擦,受力相对较小,且处于受拉状态,不易失稳。滑块继续上行,卡隼[10]被限位斜楔[9]压迫而张开,使凹模支架[8]、凹模[2](含制件[3])与提钩[7]脱离(参见图4e点)而停留在预定高度(参见图4曲线IIe-a’段),下靠弹簧支承,上有限位斜楔限位。对于热挤压,这时制件[3]会自然冷却收缩,有与凹模[2]分离的趋势,减小了与凹模[2]的摩擦。此后,滑块再上行,通过可伸缩拉杆,带动顶件器[5]将制件[3]顶出(参见图4曲线IIIh-f’段)。
本发明具有工作可靠、操作简单等特点,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能完好、顺利地完成制件的脱模,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图1是现有技术正挤压模具的典型结构。a为制件挤压完成时的状态示意图,b为制件顶出时的状态示意图。[1]为凸模、[2]为凹模、[3]为制件、[4]为芯棒、[5]为顶出器(环)、[6]为制件失稳的状态。
图2是分步脱模工作过程示意图。a为提起凹模(含制件)脱芯棒时的状态示意图,b为制件被顶出凹模时的状态示意图。[2]为凹模、[3]为制件、[4]为芯棒、[5]为顶出器(环)。
图3是脱模装置的凹模提起-停留机构示意图。a为侧视图,此时滑块在下死点;b、c为主视图,其中b为滑块在下死点,提钩钩住凹模部分示意图,c为滑块在上死点,凹模部分停留在某一高度示意图。[7]为提钩、[8]为限位斜楔、[9]为凹模支架、[10]为卡隼。
图4是模具各部分运动循环图。I(k-d-e-k’)是凸模(压机滑块)位移曲线,II(a-b-c-d-e-a’)是凹模位移曲线,III(f-g-c-d-h-f’)是顶件器位移曲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将通过以下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如图3所示的结构为本实施例脱模装置之凹模提起-停留机构示意图。其中[7]为提钩、[8]为限位斜楔、[9]为凹模支架、[10]为卡隼。下面结合挤压和脱模的工作过程,对脱模方法和脱模装置进行描述(参见图1a、图2及图4)。
压力机滑块下行,顶件器[5]下落(参见图4曲线IIIf-g段),凸模[1]对坯料施压,克服弹簧力,迫使凹模[2]降落至下模座上(参见图4曲线IIb-c段),直至滑块到达下死点完成挤压,提钩[7]伸至卡隼[10]下,卡隼[10]合拢,使提钩[7]钩住凹模支架[8](参见图3a、b)。滑块上行,提钩[7]带动凹模支架[8]、凹模[2]和制件[3]一同向上(参见图4曲线I、IId-e段),制件[3]与芯棒[4]产生相对运动而分离。此阶段制件[3]仅内壁承受摩擦,受力相对较小,且处于受拉状态,不易失稳。滑块继续上行,卡隼[10]被限位斜楔[9]压迫而张开,使凹模支架[8]、凹模[2](含制件[3])与提钩[7]脱离(参见图4e点)而停留在预定高度(参见图4曲线IIe-a’段),下靠弹簧支承,上有限位斜楔限位。对于热挤压,这时制件[3]会自然冷却收缩,有与凹模[2]分离的趋势,减小了与凹模[2]的摩擦。此后,滑块再上行,通过可伸缩拉杆,带动顶件器[5]将制件[3]顶出(参见图4曲线IIIh-f’段)。
权利要求
1.一种底部带凸缘的杯形制件的正挤压模具的脱模方法,由顶件器将制件顶出凹模,其特征是先提起凹模带动制件脱出芯棒,再由顶件器将制件顶出凹模,完成脱模过程。
2.一种底部带凸缘的杯形制件的正挤压模具的脱模装置,由顶件器等组成,其特征是设置凹模提起-停留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模装置,其特征是凹模提起-停留机构由提钩、凹模支架、限位斜楔、卡隼等组成。
全文摘要
一种底部带凸缘的杯形件分步脱模方法及其装置,由顶件器将制件顶出凹模,本发明的方法是先提起凹模带动制件脱出芯棒,再由顶件器将制件顶出凹模,完成脱模过程,脱模装置增设两组或两组以上均匀分布在凹模周边的凹模提起-停留机构,并按预定的脱模工艺要求提起和停留凹模,本发明具有工作可靠、操作简单等特点,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能完好、顺利地完成制件的脱模,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文档编号B29C45/44GK1403266SQ02143500
公开日2003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29日
发明者张如华, 卢险峰, 章跃荣, 周天瑞 申请人:南昌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