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多孔质体与多孔质体的熔敷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4432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非多孔质体与多孔质体的熔敷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非多孔质体与多孔质体的叠层物的熔敷物。特别涉及这样一种熔敷物,即,包含实质上不具有粘附性的非多孔质片材与多孔质体的接合部,由于在其使用条件下施加有使片材与多孔质体的接合部剥离的力的缘故,要求具有优良耐剥离性。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作为生产以救生圈或血液包、塑料袋为代表的软质聚氯乙稀制片材或聚烯烃薄膜等的片材之间的熔敷物的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使用高频熔敷或热封等的熔敷技术。因为在这些使用同一种材料的非多孔质片材的熔敷物中,可以得到足够的熔敷强度,所以即使在使用时对其接合部施加压力或载荷也可以得到优良的耐剥离性。在非多孔质体与多孔质体的熔敷物时也应用了这些技术,如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5-272045的墙壁加衬材料、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5-162258的止水薄片、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7-265357的纸尿布、EP0526678、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11-216179、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7-267871、WO95/17236等的血液处理过滤器得以公开。但是,在特别是非多孔质体与多孔质体的原材料相异,例如,由软质聚氯乙稀制薄片或聚烯烃构成的非多孔质体与由聚酯无纺布构成的多孔质体那样,两种材料之间的亲和力较低,实质上基本没有粘附性的情况下,存在着以较小的力即可简单地将熔敷部剥离的问题。这样,在非多孔质体与多孔质体的熔敷物中,在剥离强度这一点上不一定可以满足要求,特别是对熔敷部有着耐压性或耐载荷性要求的用途还没有被实用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一种具有优良耐剥离性的非多孔质体与多孔质体的熔敷物。特别提供一种像作为非多孔质体的软质聚氯乙稀制薄片与由聚酯纤维无纺布构成的多孔质体的组合那样,在非多孔质片状材料与多孔质材料之间的亲和力较低,实质上基本没有粘附性的情况下,具有优良耐剥离性的熔敷物。
本申请人就前述问题进行了讨论,发现了在将非多孔质体与多孔质体熔敷时,在非多孔质体与多孔质体的接触面上形成多孔质材料的一部分被非多孔质体包埋的复合层,则剥离强度变高,并且申请了专利(PCT/JP01/05964;WO02/04045)。本发明人进一步专心研究的结果发现,在如多孔质材料的间隙的一部分被非多孔质体包埋那样形成复合材料那样的层时,该复合材料层和与其相接的只由多孔质材料构成的层的分界线的长度在一定范围内的构造比较重要,另外,只要具有这种构造,即使在像软质聚氯乙稀制薄片与由聚酯纤维无纺布构成的多孔质材料的组合那样,实质上没有粘附性的情况下,也稳定地具有优良耐剥离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为片状材料与多孔质材料的熔敷物,通过熔敷包括非多孔质体和多孔质体的叠层物的一部分而形成,其特征在于,熔敷部位的断面至少由三层构成只由非多孔质材料构成的层A、混合有非多孔质材料和多孔质材料的复合材料层B、只由多孔质材料构成的层C,复合材料层B与多孔质材料层C之间的边界线长度LBC在1.2mm~2.5mm的范围内。
另外,本发明为非多孔质体和多孔质体的熔敷物,通过熔敷包括非多孔质体和多孔质体的叠层物的一部分而形成,其特征在于,叠层物构成为非多孔质体配置在叠层物的最外层、多孔质体配置在其内层侧,从而用非多孔质体以三明治状夹住多孔质体,熔敷部位的断面至少由五层构成,从一方的最外层端开始向着另一方的最外层端依次为只由非多孔质材料构成的层A、混合有非多孔质材料和多孔质材料的复合材料层B、只由多孔质材料构成的层C、混合有非多孔质材料和多孔质材料的复合材料层D、只由非多孔质材料构成的层E,复合材料层B与多孔质材料层C之间的边界线长度LBC以及复合材料层D与多孔质材料层C之间的边界线长度LDC均在1.2mm~2.5mm的范围内。


图1为表示复合材料层与多孔质材料层分界部分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为为了表示测定边界线长度的顺序,将图1的浓淡鲜明化了的图。
图3为为了表示测定边界线长度的顺序,将图2的白色部分中的黑点涂盖住的图。
图4为为了表示测定边界线长度的顺序而只表示了图3的外周的图。
图5为为了表示测定边界线长度的顺序,在电子显微镜照片上将界面分割表示的图。
图6为表示在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为形成熔敷部位所使用的电极、喇叭(ホ一ン)的形状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中的熔敷物的熔敷部位的断面至少由三层构成只由非多孔质材料构成的层A、混合有非多孔质材料和多孔质材料的复合材料层B、只由多孔质材料构成的层C,复合材料层B和与其相接的多孔质材料层C的边界线长LBC在1.2mm~2.5mm的范围。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中的熔敷物的熔敷部位的断面从一方的最外层端到另一方的最外层端至少由五层构成只由非多孔质材料构成的层A、混合有非多孔质材料和多孔质材料的复合材料层B、只由多孔质材料构成的层C、混合有非多孔质材料和多孔质材料的复合材料层D、只由非多孔质材料构成的层E,复合材料层B和与其相接的非多孔质材料层C的边界线长LBC以及复合材料层D和与其相接的多孔质材料层C的边界线长LDC均在1.2mm~2.5mm的范围内。
这里,熔敷部位的断面是指成直角地横切形成在叠层物上的熔敷部时观察到的断面。下面,以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为例进行说明。首先,在用两块10cm×20cm的非多孔质薄片将由同样尺寸的3块无纺布构成的多孔质体夹成三明治状构成的叠层物中,形成有2mm左右宽度的直线状熔敷部位,从而将该叠层物分割为夹着熔敷部位的10cm×10cm的正方形的两个分区。其次,平行于叠层物长边用切割器切割,与熔敷部成直角横断地将其切断。这时,能够观察到的熔敷部位的切断面为该实施例中的熔敷部位的断面。将该叠层物载于实验台,为了方便,将叠层物的构成要素由下至上称为非多孔质片材1、无纺布1、无纺布2、无纺布3、非多孔质片状材料2,这样,切断面至少由五层构成,从下开始为只由非多孔质片状材料1的一部分构成的层A、混合有非多孔质片状材料1与无纺布1的复合材料层B、无纺布1的一部分与无纺布2和无纺布3的一部分熔融·固化了的只由多孔质材料构成的层C、混合有非多孔质片状材料2与无纺布3的一部分的复合材料层D、只由非多孔质片状材料2的一部分构成的层E。
另外,用于本说明的叠层物以及切断面的“上”、“下”是为了方便说明而定的,而不是在熔敷物的制作过程中,与叠层方向或使用条件下的方向有关的概念。另外,上面提示的层B、层C、层D的构成也只不过为一例,层B也可由片状材料1与无纺布1以及无纺布2的一部分构成,层C也可只由无纺布1的一部分构成。另外,即使多孔质材料不是全部完全熔融·固化,留有少量的纤维·未熔融物,只要不引起层C内剥离,就没有问题。
另外,在本发明中,边界线长度在实施例一中为,沿切断熔敷部位的断面的方向分成0.4mm刻度的分区,在以每个分区为单位,对层B与层C的边界线的长度LBC通过实施图像处理进行测量时的表示最大值的分区长度LBC,在第二种实施例中,同样地为表示最大值的分区长度LBC以及表示最大值的LDC。
在本发明中,对于前述任意一种的形态,边界线长度LBC或LBC以及LDC必须为1.2mm~2.5mm,边界线长度不足1.2mm以及超过2.5mm的情况,由于实质上不具有粘附性的片状材料和多孔质材料之间的耐剥离性不足的缘故,都是不合适的。边界线长度在1.4mm~2.3mm的范围为较好,1.6mm~2.1mm的范围为更好,1.7mm~2.0mm的范围为最佳。
以下,以通过高频熔敷得到的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熔敷物为例,详细地对用2块作为非多孔质体的软质聚氯乙稀制薄片将由聚酯纤维无纺布构成的多孔质体以三明治状夹持而构成的叠层物中的边界线长度LBC以及LDC的测量方法进行说明。
软质聚氯乙稀的电介质损失比较高,是适合于高频熔敷的材料。另一方面,聚酯与软质聚氯乙稀相比,电介质损失相对比较抵,不仅不易因高频而发热,而且熔点也比软质聚氯乙高,不易熔化。另外,由于软质聚氯乙稀与聚酯基本上没有粘附性,即使将两者接合也难于使其具有优良的耐剥离性。
但是,如果选择合适的条件,就可以得到本发明的熔敷物。将材料进行叠层夹持在高频熔敷用的模具,以一定的压力冲压之后,施加高频。因高频而被加热的软质聚氯乙稀软化·熔融,在冲压压力的作用下,进入聚酯无纺布的纤维的间隙中。这里,重要的是根据熔融了的软质聚氯乙稀可进入的程度,选择冲压压力以及无纺布多孔质体的孔径。这时,聚酯无纺布没有被加热到纤维熔融的温度,而且,由于比起软质聚氯乙稀熔点要高,所以,纤维不熔融而残留下来,软质聚氯乙稀进入其间隙里,能够如以容器材料将纤维包埋那样形成复合材料层。另一方面,内层部的聚酯无纺布从相对于厚度方向大致在中央的部位开始升温。其结果为,中央附近的无纺布纤维比起从上下方向进入软质聚氯乙稀更快地因高频加热而达到熔点开始熔化,终于熔化扩展到与上述复合材料层相遇。这些的结果为,经过停止施加高频后的冷却工序,最终制成层A~层E。
在层B与层C的边界、层D与层C的边界处,进来的软质聚氯乙稀与熔融·固化了的一块成为了塑料板状的层C相接,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被软质聚氯乙稀包埋的未熔融纤维,本来是现在成为了层C的无纺布的一部分。假如能够从层B只将软质聚氯乙稀除去,在层B与层C的分界面可观察到如从层C向着层B生出未熔融纤维的构造。即,在层C和层B的边界线的近旁成为就好像从头皮(层C)中生出毛发(未熔融纤维),在毛发与毛发之间的间隙中填上了软质聚氯乙稀那样的构造。并且,毛发彼此复杂地交错纠缠在一起。所以,在软质聚氯乙稀和聚酯之间,即使没有粘粘性,也因为这样物理上复杂地交错的构造,层B与层C不能简单地剥离,可以发挥优良的耐剥离性。
如上述那样,通过调节无纺布多孔质体的孔径或块数、冲压压力、施加的高频的强度等,可以得到具有本发明的构造的熔敷物,可以得到理想范围的边界线长度,但是,在有关本发明的构造的形成的条件没有得到适宜的选择时,由多块构成的无纺布与无纺布之间的间隙中就会形成软质聚氯乙稀的独立层,由上述毛发模型描述的生长于单位面积的毛发根数就会减少,实质上没有了的情况也存在,不一定总能形成理想的构造。
即,要想得到理想范围的边界线长度,重要的是通过维持非多孔质材料的进入速度与非多孔质材料的熔融速度之间的平衡,在一块多孔质材料的层内,形成层B与层C、层D与层C的边界,其中,所述进入速度和熔融速度取决于非多孔质材料的熔融粘度和冲压压力、多孔质体的孔径等。特别是,叠层体由孔径相异的多个层构成、多孔质体由该叠层体构成的场合,由于孔径大的层中进入速度快,孔径小的层中进入速度慢,所以如果错误地选择了冲压压力,则在两层之间会积留下熔融了的非多孔质材料,自然地存在最佳冲压压力。同样,给予被熔敷物的热量也存在着最佳值。所以,什么样的熔敷条件适合,根据使用的多孔质材料、多孔质材料的构造以及材质的组合,是各种各样的,重要的在于预先通过实验将上述的非多孔质材料的进入速度和多孔质材料的熔融速度、以及边界线的形成位置调查好,选择合适的条件,这样作,就可以得到本发明的熔敷物。
形成了上述理想构造的场合,在上述熔敷部位的断面,可以观察到从层C生出的无纺布纤维或好像半埋在层C中的纤维,层B与层C的边界、层D与层C的边界呈现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里亚式(リアス式)海岸状的外观。在本发明中边界线的长度LBC(LDC)为测量的这个里亚式海岸的海岸线的长度。
以前述的方法将熔敷部位的断面切开,接着用剃刀刃等将该断面的凸凹削掉,使表面平滑。为了进一步使其平滑,使用砂纸、金刚石膏等的研磨剂进行研磨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反射二次电子图像进行观察,拍照。在图1中,表示了其中一例。这时,由于聚氯乙稀映为白色,聚酯映为黑色,所以层B与层C的边界线比较容易判断。材料的组合一改变,对比就发生变化,边界线有可能变得不易判断。在这种场合,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与能量分散型X射线分析(EDXEnergyDispersive X-Ray Analysis)并用的方法或使用光学显微镜、激光显微镜等的适合于材料的观察方法进行边界的判别。
以下将上述里亚式海岸的例子中的映为黑色的聚酯部分比喻为海、映为白色的软质聚氯乙稀部分比喻为陆地,参照图2~图5对海岸线长度的测量顺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2为,为了明确界面,通过将图1的照片进行二值化处理,使浓淡清晰了的图。在图2中,在层B、层D,由于在周围被软质聚氯乙稀包住的未熔融纤维,如同存在于陆地的池子或湖泊一样映为黑色,首先将这部分涂成白色。图3为涂成白色的例子。同样,在层C,由于在被周围熔融的聚酯包住而孤立了的软质聚氯乙稀,如同浮在海上的岛屿一样映为白色,将这部分涂成黑色。以以上的顺序,将湖泊和岛屿从照片上排除掉,只留下与陆地相连的海岸线。图4为只留下海岸线的例子。
下面,使用曲线仪或图像处理装置对该海岸线进行测量。因为对熔敷部位的宽度的依存性,海岸线的总长也会增加,为了表现海岸线的复杂,有必要将熔敷部位以一定的间隔划分,进行标准化。参照图5说明标准化的顺序。对于本发明,首先引一条将层A的与层C相反侧的末端部(最外层末端)相连接的线,以此为末端线X。并以末端线为起点,向层C引与末端线X呈直角相交的线,以此为直角线Y。接着在直角线上从末端线向层C侧引与进入到片状材料的厚度相当的距离的地点的连线,并以此为基准线Z。在这里,片状材料的厚度使用了未熔敷部位的片状材料的厚度。将基准线X以0.4mm的间隔区分,赋予区段号码。各区段由两根的直角线Y以及末端线X的三根线区分,定义为层C侧的开放区域。由于海岸线既有从基准线到末端线的情况,也有相反的情况,所以将层C侧作为开放端。用上述顺序定义了区段后,测量各区段的海岸线的总长,将其最大值作为LBC。层E侧的区段也同样地定义,测量各区段的海岸线的总长,将其最大值作为LDC。
在LBC或LDC不满1.2mm的场合,以前述毛发模型叙述的毛发根数由于较少不能得到充分的耐剥离性。另一方面,在LBC或LDC超过了2.5mm的场合,由于层C的形成不充分,即多孔质材料的熔融不充分,没有成为一块的板状,因而在多孔质材料内就会剥离。
本发明的熔敷物以被电极或喇叭挤压熔敷而形成的熔敷宽度在1~10mm为理想,2~8mm为更理想,3~7mm为最理想。在该宽度不满1mm的场合,有剥离的力量作用时,于熔敷部近旁有可能发生片状材料的破坏。另外,当该宽度超过10mm时,熔敷将需要较长时间,经济上不理想。
另外,在前述熔敷宽度中,当作用有剥离应力时,熔敷部与非熔敷部的边界附近(边缘)容易发生破坏,特别是当边缘为锐角时其耐剥离性变弱。因此,边缘最好具有一定的圆弧,比较理想的是具有曲率半径为0.25~2.0mm的圆弧,优选为0.5~1.5mm,0.75~1.25mm为最佳。
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本发明的非多孔质片材可举例为软质聚氯乙烯、偏氯乙烯、尼龙、聚氨基甲酸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加氢产物、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或其加氢产物等的热可塑性弹性体,以及热可塑性弹性体与聚烯烃、丙烯酸乙酯等的软化剂的混合物等制成的片状或薄膜状的成形物。其中,软质聚氯乙烯、偏氯乙烯、尼龙、聚氨基甲酸酯为优选材料,软质聚氯乙烯为最佳材料。
用于本发明的多孔质体,可以使用无纺布等的纤维状多孔质体或具有三维网状连续细孔的等的公知的材料。多孔质体在内部具有连通孔和单独的气泡,因此看上去比重较小,但在熔融·固化后,其变成实质上没有连通孔和单独气泡的状态,与该物质本来所具有的比重相等。如果多孔质体的气孔率为75%,则必须使熔敷后的厚度减至不大于熔敷前的厚度的25%,否则就会在多孔质材料内部残留空洞,或在非多孔质片材与多孔质体之间产生空间,从而无法保证足够的接合强度。用于本发明的无纺布原材料可举例为聚丙烯、聚乙烯等的聚烯烃、苯乙烯-异丁烯共聚物、聚氨基甲酸酯、聚酯等。其中又以聚氨基甲酸酯、聚酯、聚烯烃为优选材料,最佳材料为聚酯。
多孔质体可以使用单一的原材料,也可以组合使用由多种原材料构成的多孔质体,不过,在组合使用由多种原材料构成的多孔质体的场合,最好使用彼此之间有粘结性的原材料,以便在多孔质材料的内部不发生剥离。多孔质体可以使用纤维径和孔径相同的材料,也可以组合使用纤维径和孔径不同的材料,不过,与非多孔质片材相接的多孔质体的纤维径和孔径最好比使熔融的多孔质片材能够进入程度的尺寸大。因此,在叠层使用纤维径和孔径不同的多种多孔质体的场合,最后从与非多孔质片材相接的多孔质材料起将各材料按照纤维径和孔径阶梯型或连续缩小的顺序依次配置。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一次性纸尿布、防水膜·墙壁加衬材料等的非多孔质体与多孔质体的熔敷物,其中,一次性纸尿布组合使用由具有吸水性的伸缩弹性无纺布构成的多孔质材料的叠层物和防水用的非多孔质材料,防水膜·墙壁加衬材料组合使用具有截水性的多孔质材料和防水用的非多孔质材料。本发明特别适合于聚氯乙稀薄片与聚酯无纺布的熔敷物,尤其适用于在由软质聚氯乙稀薄片构成的外侧壳体上组合了由聚酯无纺布构成的过虑器的血液处理过滤器。
作为使叠层物熔敷而获得本发明的熔敷物的方法,可以采用借助于高频熔敷、超声波熔敷进行内部加热、借助于热封进行外部加热等的方法。在非多孔质片材和多孔质材料的熔点较低的场合,例如,在非多孔质片材使用聚乙烯、多孔质材料使用聚丙烯无纺布时,由于通过来自外部的热传导能够使其成为熔融状态,所以可以采用热封等外部加热方法。在非多孔质片材为电介质损失比较高的材料的场合,最好使用高频熔敷。例如像聚氯乙稀薄片和聚酯无纺布那样,非多孔质片材的电介质损失较大,多孔质材料较之片材电介质损失小的材料,可以采用高频熔敷。此外,例如像聚氯乙稀薄片和聚烯烃那样,非多孔质片材和多孔质材料的电介质损失均较大的材料,用高频的发热性较好,适合于采用高频熔敷。
使用超声波熔敷的场合,由于超声波的振动能在多孔质材料内扩散而难于转变成热能,所以多孔质材料上升至其熔点需要花费时间。因此,如果将多孔质材料的气孔率压缩至不大于50%、最好不大于30%之后再供给超声波的振动能,则超声波的振动能能够有效地转换成热能,能够以较短的时间进行熔敷。
用于形成表面的周围中的熔敷部位的电极以及喇叭(ホ一ン)的宽度最好为1~10mm,优选为2~8mm,3~7mm为最佳。在该宽度不足1mm的场合,当作用有剥离力时,片状材料可能会在熔敷部位附近发生破损。另外,当该宽度超过10mm时,由于熔敷花费较长时间,所以,从经济的角度来讲不很理想。
此外,同样当作用有剥离力时,熔敷部位附近的片状材料变薄而可能发生破损,因此,用于形成熔敷部位的电极和喇叭的从宽度方向末端跨越非熔敷部位的熔敷部位边缘部分最好具有曲率半径0.25mm~2.0mm的圆弧,优选为0.5mm~1.5mm,0.75mm~1.25mm为最佳。
<实施例>
下面,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非多孔质体和多孔质体的熔敷物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熔敷物的范围。
<测定方法>
(1)试验片的制作用切割器在三个部位处横切熔敷接合部以形成缝隙。缝隙的间隔约为25mm,缝隙的长度为在接合部的两侧各40mm左右。然后在接合部的两侧分别距接合部30mm左右部位处,与接合部平行地形成缝隙切出试验片。使用剃刀刃削去接合部切割面的凹凸,使切割面表面平滑。将一个试验片作为剥离试验用的试样,用游标卡尺在三处测定其接合部的长度,将其平均值作为接合部的长度。再将剩余的另一个试验片作为边界线长度的测定用试样。
(2)边界线长度的测定方法采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反射二次电子图像的方法对在(1)中制成的边界线长度测定用试样的与剥离试验用试样相接的熔敷部位断面进行摄影照相,采用前述利用图像处理的方法进行边界线长度的测定。
(3)剥离试验方法将用(1)的方法制作的宽约25mm的玻璃式样用的试样上所附着着的薄片材料,在距接合部10mm的位置处固定在夹具上,然后用拉伸试验机以10mm/min的速度拉伸,施加使接合部剥离的力,测定了试验片的拉伸破坏强度(23℃)。将由所测定的拉伸破坏强度除以接合部的长度所得的值作为剥离破坏强度。
<实施例1>
采用软质聚氯乙稀树脂制薄片作为非多孔质体,而多孔质体则采用将聚酯制无纺布按如下构成叠层的材料。无纺布①平均纤维径12μm、目付30g/m2的无纺布4块;无纺布②平均纤维径1.7μm、目付66g/m2的无纺布1块;无纺布③平均纤维径1.2μm、目付40g/m2的无纺布32块;无纺布②1块;无纺布①4块,总计42块进行叠层。用软质聚氯乙稀制的薄片材料从两侧以三明治状夹住叠层的无纺布,使用长方形黄铜模具(电极),以模具接触部的压力为19.9Mpa、阳极电流值为0.5A、熔敷时间为4.0秒,进行高频熔敷,使熔敷部位的断面厚度为1.4mm,其中,所述黄铜模具如图6所示,熔敷部位形状为直线部2mm、在其两胁具有曲率半径1.0mm的圆弧,熔敷部位的宽度为4mm,黄铜模具短边长57mm,长边长74mm,四个角的角部曲率半径为内侧3mm/外侧6mm。测定了如此制成的熔敷物的边界线长度及剥离破坏强度。其结果示于表1。此外,表1中仅将LBC、LDC中的在剥离试验中实际上引起剥离的一方作为剥离侧边界线长度进行了表示。
<实施例2>
作为多孔质体,将32块无纺布①,即平均纤维径12μm、目付30g/m2的聚酯制无纺布叠层使用,除此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熔敷物,并进行了与实施例1相同的试验。其结果示于表1。表1中仅将LBC、LDC中的在剥离试验中实际上引起剥离的一方作为剥离侧边界线长度进行了表示。
<实施例3>
将熔敷时间延长2秒,并使阳极电流升高0.2A,除此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熔敷物,并进行了与实施例1相同的试验。其结果示于表1。表1中仅将LBC、LDC中的在剥离试验中实际上引起剥离的一方作为剥离侧边界线长度进行了表示。
<实施例4>
作为多孔质体,采用将聚酯制无纺布按如下构成叠层的材料,并且熔敷时间为3.5秒、阳极电流值为0.5A,即,平均纤维径12μm、目付30g/m2的无纺布①4块,平均纤维径1.7μm、目付66g/m2的无纺布②1块,平均纤维径1.2μm、目付40g/m2的无纺布③25块,无纺布②1块,无纺布①4块,总计35块进行叠层,除此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熔敷物,并进行了与实施例1相同的试验。其结果示于表1。表1中仅将LBC、LDC中的在剥离试验中实际上引起剥离的一方作为剥离侧边界线长度进行了表示。
<实施例5>
采用软质聚氯乙稀树脂制薄片作为非多孔质体,而多孔质体则采用将聚酯制无纺布、聚丙烯制无纺布按如下构成叠层的材料,即,无纺布①平均纤维径12μm、目付30g/m2的聚酯无纺布6块,无纺布②平均纤维径0.9μm、目付27g/m2的聚丙烯无纺布10块,无纺布①6块,总计22块进行叠层,并且阳极电流值为0.4A、熔敷时间为2.0秒,进行熔敷,使熔敷部位的断面厚度为1.2mm,除此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熔敷物,并进行了与实施例1相同的试验。其结果示于表1。表1中仅将LBC、LDC中的在剥离试验中实际上引起剥离的一方作为剥离侧边界线长度进行了表示。
<实施例6>
采用软质聚氯乙稀树脂制薄片作为非多孔质体,而多孔质体则采用将聚酯制无纺布、尼龙无纺布按如下构成叠层的材料,即,无纺布①平均纤维径12μm、目付30g/m2的聚酯无纺布6块,无纺布②平均纤维径1.0μm、目付33g/m2的尼龙无纺布15块,无纺布①6块,总计27块进行叠层,并且阳极电流值为0.3A、熔敷时间为3.0秒,进行熔敷,使熔敷部位的断面厚度为1.2mm,除此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熔敷物,并进行了与实施例1相同的试验。其结果示于表1。表1中仅将LBC、LDC中的在剥离试验中实际上引起剥离的一方作为剥离侧边界线长度进行了表示。
<实施例7>
采用软质聚氯乙稀树脂制薄片作为非多孔质体,而多孔质体则采用将尼龙无纺布按如下构成叠层的材料,即,无纺布①平均纤维径12μm、目付27g/m2的无纺布6块,无纺布②平均纤维径1.0μm、目付33g/m2的无纺布15块,无纺布①6块,总计27块进行叠层,并且阳极电流值为0.2A、熔敷时间为3.0秒,进行熔敷,使熔敷部位的断面厚度为1.2mm,除此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熔敷物,并进行了与实施例1相同的试验,除此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熔敷物,并进行了与实施例1相同的试验。其结果示于表1。表1中仅将LBC、LDC中的在剥离试验中实际上引起剥离的一方作为剥离侧边界线长度进行了表示。
<实施例8>
作为多孔质体,如下叠层聚酯制无纺布总计34块,即,无纺布①平均纤维径12μm、目付30g/m2的无纺布4块,无纺布②平均纤维径1.7μm、目付66g/m2的无纺布2块,无纺布③平均纤维径1.2μm、目付40g/m2的无纺布22块,无纺布②2块,无纺布①4块。用软质聚氯乙稀制的薄片材料从两侧以三明治状夹住叠层的无纺布,所使用的长方形黄铜模具,其熔敷部位形状为直线部3mm、在其两旁具有曲率半径1.0mm的圆弧,即熔敷部位的宽度为5mm,短边长89mm,长边长119mm,四个角的角部曲率半径为内侧3mm/外侧8mm,并使阳极电流值为0.6A、熔敷时间为6.0秒,除此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熔敷物,并进行了与实施例1相同的试验。其结果示于表1。表1中仅将LBC、LDC中的在剥离试验中实际上引起剥离的一方作为剥离侧边界线长度进行了表示。
<实施例9>
作为多孔质体,如下叠层聚酯制无纺布总计30块,即,无纺布①平均纤维径12μm、目付30g/m2的无纺布4块,无纺布②平均纤维径1.7μm、目付66g/m2的无纺布1块,无纺布③平均纤维径1.2μm、目付40g/m2的无纺布25块。仅在叠层的无纺布的上侧放置软质聚氯乙稀制的薄片材料,以阳极电流值0.4A、熔敷时间4.0秒进行熔敷,使熔敷部位的断面厚度为1.4mm,除此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熔敷物,并进行了与实施例1相同的试验。其结果示于表1。表1中作为剥离侧边界线长度表示了LBC。
<实施例10>
采用软质聚氯乙稀树脂制薄片作为非多孔质体,而多孔质体则采用将聚酯制无纺布按如下构成叠层的材料。无纺布①平均纤维径12μm、目付30g/m2的无纺布4块,无纺布②平均纤维径1.7μm、目付66g/m2的无纺布1块,无纺布③平均纤维径1.2μm、目付40g/m2的无纺布32块,总计37块进行叠层。仅在叠层的无纺布的下侧,放置软质聚氯乙稀制的薄片材料,使用半径40mm的喇叭、使用150mm×150mm的硅橡胶作为砧板,用频率为40kHz的超声波熔敷机进行了熔敷。将所加压力调整到使熔敷物的回弹力为800N,此外,将喇叭前端的振幅调整到60μm,以3.0秒的熔敷时间进行熔敷,使熔敷部位的断面厚度为1.0mm。其中,所述喇叭的熔敷部位形状具有直线部为5mm、曲率半径为2.0mm的圆弧,即熔敷部位的宽度为9mm,并且熔敷部位的表面进行了0.5mm的四棱锥形的刻蚀加工。测定了如此制成的熔敷物的边界线长度及剥离破坏强度。其结果示于表1。表1中将LBC作为剥离侧边界线长度进行了表示。
表1

<比较例1>
作为多孔质体,叠层32块无纺布③,即,平均纤维径12μm、目付40g/m2的无纺布,除此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熔敷物,并进行了与实施例1相同的试验。其结果示于表2。表2中仅将LBC、LDC中的在剥离试验中实际上引起剥离的一方作为剥离侧边界线长度进行了表示。
<比较例2>
将熔敷时间缩短2秒,除此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熔敷物,并进行了与实施例1相同的试验。其结果示于表2。表2中仅将LBC、LDC中的在剥离试验中实际上引起剥离的一方作为剥离侧边界线长度进行了表示。
<比较例3>
叠层无纺布总计27块,即,聚酯制无纺布①平均纤维径12μm、目付30g/m2的无纺布4块,聚丙烯制无纺布②平均纤维径1.5μm、目付41g/m2的无纺布2 2块,无纺布①1块,用软质聚氯乙稀制的薄片材料从两侧以三明治状夹住叠层的无纺布并使其熔敷,由市场上贩卖的血液过滤器制作试验片。此时由于非多孔质体的软质聚氯乙稀薄片的用于将其固定在夹具上的量不足,所以先将试验片粘结于非多孔质体上之后再制作试验片,以便不使同一材料熔敷接合部上,与上述比较例同样地测定了边界线长度和剥离强度。其结果示于表2。
表2

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如上所述,针对熔敷包括非多孔质体和多孔质体的叠层物的一部分而形成的熔敷物,通过适当地选择边界线的长度,可以获得剥离强度高的熔敷物。
权利要求
1.一种非多孔质体和多孔质体的熔敷物,通过熔敷包括非多孔质体和多孔质体的叠层物的一部分而形成,其特征在于,熔敷部位的断面至少由三层构成只由非多孔质材料构成的层(A)、混合有非多孔质材料和多孔质材料的复合材料层(B)、只由多孔质材料构成的层(C),复合材料层(B)与多孔质材料层(C)的边界线长度LBC在1.2mm~2.5mm的范围内。
2.一种非多孔质体和多孔质体的熔敷物,通过熔敷包括非多孔质体和多孔质体的叠层物的一部分而形成,其特征在于,叠层物构成为非多孔质体配置在叠层物的最外层、多孔质体配置在其内层侧,从而用非多孔质体以三明治状夹住多孔质体;熔敷部位的断面至少由五层构成,从一方的最外层端开始向着另一方的最外层端依次为只由非多孔质材料构成的层(A)、混合有非多孔质材料和多孔质材料的复合材料层(B)、只由多孔质材料构成的层(C)、混合有非多孔质材料和多孔质材料的复合材料层(D)、只由非多孔质材料构成的层(E),复合材料层(B)与多孔质材料层(C)的边界线长度LBC以及复合材料层(D)与多孔质材料层(C)的边界线长度LDC均在1.2mm~2.5mm的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熔敷物,其特征在于,非多孔质材料和多孔质材料由电介质损失彼此不同的材料构成。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何一项所记载的熔敷物,其特征在于,非多孔质材料的电介质损失比多孔质材料的电介质损失大。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何一项所记载的熔敷物,其特征在于,非多孔质材料的熔点比多孔质材料的熔点低。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何一项所记载的熔敷物,其中,非多孔质材料为软质聚氯乙稀。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何一项所记载的熔敷物,其中,多孔质体包含无纺布。
8.如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熔敷物,其中,无纺布包含聚酯制无纺布。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何一项所记载的熔敷物,其中,多孔质体为血液处理过滤器用过虑材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以提供耐剥离性优良的非多孔质体与多孔质体的熔敷物为目的。本发明的熔敷物通过熔敷包括非多孔质体和多孔质体的叠层物的一部分而形成,其特征在于,熔敷部位的断面至少由三层构成只由非多孔质材料构成的层(A)、混合有非多孔质材料和多孔质材料的复合材料层(B)、只由多孔质材料构成的层(C),复合材料层(B)与多孔质材料层(C)的边界线长度L
文档编号B29C65/04GK1615216SQ0380209
公开日2005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9日
发明者松浦良畅, 友浦诚一郎 申请人:旭医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