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气保用轮胎的制造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成型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494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漏气保用轮胎的制造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成型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提高均匀性的漏气保用轮胎(runflattire)的制造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成型鼓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如图10所示的漏气保用轮胎31。该漏气保用轮胎31具备胎面部32、从胎面部32两侧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一对胎侧部33、设置于各胎侧部33的内侧端并且埋设有胎團芯35的胎團部34。另外,漏气保用轮胎31具备在胎團芯35之间环状延伸的至少一枚胎体帘布构成的胎体36、配置在该胎体36的内侧的内衬胶38、在胎体36和内衬胶38之间且在各胎侧部33配置的截面近似月牙状的胎侧加强胶39。这种漏气保用轮胎31通过胎侧加强胶39能够提高各胎侧部33的刚性,因此即使在因爆胎等原因而4吏轮胎的空气泄漏的情况下,也能够以比较高的速度继续行驶一定的距离。图11表示制造这种漏气保用轮胎31的工序的一例。在上述例子中首先如图11(a)所示,在直圆筒状的鼓主体i上环状缠绕片状的内衬胶38。接着如图11(b)所示,在内衬胶38的规定位置,环状缠绕并粘贴被形成为带状的一对胎侧加强胶39。并且如图11(c)所示,在内衬胶38和胎侧加强胶39的外侧缠绕有片状的胎体帘布37。据此将圆筒状的生胎基体j成形。另外,在生胎基体i上配置一对胎團芯35和未图示的胎侧胶等。之后,按照惯例将生胎基体i膨胀变形为环状,在其外周面粘贴包括带束层帘布和胎面胶的胎面环等来形成生胎(省略图示),并通过将其硫化成型来制造如图10所示的漏气保用轮胎31。另外,作为与鼓主体i相关的文献有以下的文献。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8-94059号>^净艮然而,鼓主体I被形成为相同外径且沿轴向延伸的直圆筒状,另一方面胎侧加强胶39具有较大的厚度。因此,如图11(c)所示,胎体帘布37不得不缠绕于因胎侧加强胶39而凹凸的表面。这样的缠绕容易使胎体帘布37的粘贴位置错位。其结果是,存在使在胎團芯35、35之间的区域k延伸的胎体帘线的长度(以下有时简称为"胎体帘布路径,,)变得不均匀,使轮胎的均匀性恶化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实际情况所做的,其目的主要在于提供一种漏气保用轮胎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该制造方法的成型鼓装置,该漏气保用轮胎的制造方法以包括在实质上相同的外径且沿轴向延伸的直圆筒状的鼓主体的外周面上,缠绕片状的内衬胶来形成直圆筒状的内衬胶的工序;在该直圆筒状的内衬胶的外周面的与一对胎侧部相当的区域,分别贴付胎侧加强胶形成第一圆筒状物的工序;在鼓主体的外周面且在上述胎侧加强胶的内侧位置,出现沿周向连续的一对周向沟,并且通过对鼓主体进行扩径,使第一圆筒状物的用胎侧加强胶加强的部分下沉到周向沟内的工序;以及在借助上述下沉而平坦化的第一圆筒状物的外周面缠绕片状的胎体帘布的工序为基础,能够使胎体帘线路径在轮胎周向均匀化,从而能够提高均匀性。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漏气保用轮胎的制造方法,所述漏气保用轮胎具备胎面部;从上述胎面部的两侧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一对胎侧部;设置于各胎侧部的内侧端并且埋设有胎闺芯的胎團部,上述漏气保用轮胎还具备在上述胎闺芯之间环状延伸的胎体;配置在该胎体内侧的内衬胶;在上述胎体和内衬胶之间且在各胎侧部配置的截面近似月牙状的胎侧加强胶,其特征在于,上述漏气保用轮胎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实质上相同的外径且沿轴向延伸的直圆筒状的鼓主体的外周面上缠绕片状的内衬胶来形成直圓筒状的内衬胶的工序;在上述直圆筒状的内衬胶的外周面的与一对胎侧部相当的区域分别缠绕并贴付带状的胎側加强胶来形成第一圃筒状物的工序;在形成上述第一圆筒状物后,在上述鼓主体的外周面且在上述胎侧加强胶的内侧位置出现沿周向连续的一对周向沟,并且通过对鼓主体进行扩径,从而使上述第一圆筒状物的被胎侧加强胶加强的部分下沉到上述周向沟内的工序;在通过上述下沉而平坦化的第一圆筒状物的外周面缠绕片状的胎体帘布来形成生胎基体的工序。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漏气保用轮胎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用辊从外侧按压上述胎体帘布来将其缠绕于上述第一圆筒状物。另外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漏气保用轮胎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周向沟的截面形状与下述截面形状具有实质上相同的面积,其中上述截面形状由上述胎侧加强胶和与上述胎侧加强胶重叠的内衬胶构成。另外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是一种成型鼓装置,具有用于成形漏气保用轮胎用的生胎基体的鼓主体,上述漏气保用轮胎至少包括圆筒状的内衬胶;在上述内衬胶外周面的与一对胎侧部相当的区域分别缠绕并贴付的环状且一对的胎侧加强胶;缠绕在它们外侧的环状的胎体帘布,其特征在于,上述鼓主体包括能够扩缩径的中央组合模;一对侧部组合模,它们配置在各中央组合模的两侧,能够扩缩径且能够沿鼓轴向移动,并且上述侧部组合模通过使其内缘与中央组合模的外缘抵接来形成实质上相同外径且沿轴向延伸的直圆筒状的外周面,并且上述侧部组合模通过向鼓轴向外侧移动来在其与上述中央组合模之间出现沿周向连续延伸的周向沟。另外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4的成型鼓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相互面对的上述中央组合模的外缘或者侧部组合模的内缘的一方上,至少设置朝向另一方突出的凸部,并且在上述中央组合模的外缘或者侧部组合模的内缘的另一方上,设置供被设置在上述一方上的凸部插入的凹部,上述凸部的鼓径向的外表面构成上述周向沟的沟壁的一部分,并且由朝向顶端减小外径的锥面构成。另外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5的成型鼓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沿周向交替设置上述凸部和上述凹部。在本发明的漏气保用轮胎的制造方法中,在鼓主体的外周面且在胎侧加强胶的内侧位置出现沿周向连续的一对周向沟,并且通过对鼓主体扩径,能够使第一圆筒状物的被胎侧加强胶加强的部分下沉到周向沟内。因此对第一圆筒状物形成平坦的外周面,并能够在此处缠绕片状的胎体帘布。由此能够提供一种提高胎体帘布的粘贴精度且包括胎体帘线路径在轮胎周向均匀化的胎体构造。因此,成形后的轮胎胎体帘线的埋入根数(经线)及中间弹性变均匀,从而大幅度提高均匀性。另外,在本发明的漏气保用轮胎的制造方法中,胎侧加强胶缠绕于直圆筒状的内衬胶的外周面。即,胎侧加强胶由于能够粘贴在平坦的表面,因此能够准确地粘贴在所期望的位置从而提高精度。这有助于提高左右的胎侧加强胶的对称性,更进一步提高轮胎的均匀性。图l是例示本发明的成型鼓装置的一个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成型鼓装置的要部剖视图。图3是将鼓主体分割表示的立体图。图4是将侧部组合模分离的状态的鼓主体的剖视图。图5(a)是将凸部及凹部放大表示的立体图,(b)是表示将凸部插入凹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a)是表示内衬胶缠绕于鼓主体上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表示缠绕了胎侧加强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a)是表示在鼓主体的外周面出现周向沟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表示将鼓主体扩径的状态的剖视图。图8(a)、(b)是将图7(a)、(b)的周向沟附近放大的要部放大图。图9(a)是表示缠绕了胎体帘布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配置了一对胎團芯的状态的剖视图。图IO是漏气保用轮胎的剖视图。图ll(a)是表示内衬胶缠绕于以往的鼓主体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表示缠绕了胎侧加强胶的状态的剖视图,(c)是表示缠绕了胎体帘布的状态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A…鼓主体;21…周向沟;31…漏气保用轮胎;33...胎侧部;37…胎体帘布;38…内衬胶;39…胎侧加强胶;40…生胎基体;41...第一圆筒状物。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是用于本实施方式的漏气保用轮胎的制造方法的成型鼓装置1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成型鼓装置1的要部剖视图。这里,漏气保用轮胎的构造如图IO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型鼓装置1的构造包括由近似圆筒状体构成的鼓主体1A;设有操作盘并且在内部M有电动机以及齿轮箱(均为图示)等的主体部1B;从该主体部1B向侧方突出并悬臂状地支承上述鼓主体1A的转筒1C。如图2所示,上述转筒1C例如形成为在内部具有空洞的中空圆筒状。该转筒1C通过驱动设置于主体部1B的电动机而能够绕其轴芯旋转。如图3分割表示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鼓主体1A的构造包括中央组合模5;配置在各中央组合模5的两侧并且能够沿鼓轴向移动的一对侧部组合模6;从径向内侧支承中央组合模5和一对侧部组合模6的组合模支承部7,并且鼓主体1A在本实施方式中借助放射状延伸的臂部8而被固定于转筒1C.因此,通过使转筒1C旋转,从而就能够使鼓主体1A旋转。各组合模5、6由弯曲为弓形的近似矩形的弯曲片形成。另外,如图l所示,上述中央组合模5例如通过在周向上交替排列周向长度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种的组合模5a、5b,从而构成圆筒状的外周面。同样侧部组合模6也通过在周向上交替排列周向长度不同的两种组合模6a、6b,从而能够构成与中央组合模5实质上相同外径的圆筒状的外周面。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组合模支承部7也通过在周向上交替排列形成弓形的组合模片7a,从而构成为近似圆筒状体。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组合模支承部7,具有从轴向的一方的侧部组合模6穿过中央组合模5跨越到另一方的侧部组合模6延伸的轴向长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组合模支承部7的外周面且在近似中央部,一体地固定安装有中央组合模5。在组合模支承部7的两端部例如设置轴向沟11,轴向沟11用于平滑地引导侧部组合模6的轴向移动。另一方面,如图2及图3所示,在侧部组合模6的内周面,设置有插入上述轴向沟11且能够滑动的凸条部9。因此,侧部组合模6被该周向沟11引导而能够平滑地沿轴向滑动。这里,也可以代替这样的沟和凸条的组合而采用直动轴承。另外,在成型鼓装置1上设置使侧部组合模6沿轴向移动的引导单元12。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单元12的构造包括在转筒1C的内部同轴延伸的中心轴13;设置于该中心轴13轴向两端部的一对#螺杆部14;与该^螺杆部14螺合的一对^K螺母部15;将M螺母部15的鼓轴向的移动传递到侧部组合模6的上述臂部8。中心轴13经由轴承等能够相对于该转筒1C独立旋转地支承于转筒1C。另夕卜,中心轴13借助设置于主体部1B的电动机等而被单独旋转驱动。上述^螺杆部44包括形成于中心轴13的另一端侧S2的右螺紋部14a和形成于一端侧Sl的左螺紋部14b。上述滚珠螺母部15由分别与右螺紋部14a和左螺紋部14b螺合的相互独立的一对部件构成,并且具有小于转筒1C内径的外径。因此,螺母部15能够在转筒1C的内部沿着^螺杆部14进行轴向移动。另外,在滚珠螺母部15上一体地固定有移动片18。该移动片18从i殳置于转筒1C的长孔16向外侧突出。这样的移动片18能够与^螺母部15—起沿鼓轴向移动。另外,在转筒1C上设置环体19,环体19在该转筒1C的外周面上滑动并JU皮固定于该移动片18。因此,环体19能够与移动片18—起轴向移动。上述臂部8在环体19和固定在侧部组合模6的内周面的凸条部9之间进行连结。由此,使凸条部9进而侧部组合模6与环体19的鼓轴向的移动9一起移动。这样构成的引导单元12,能够将中心轴13的相对于转筒1C的相对旋转位移转换为一对侧部组合模6的鼓轴向移动。即,当使转筒1C停止并且仅仅旋转中心轴13赋予两者相对旋转位移时,则被停止的转筒1C的长孔16限制了旋转的移动片18及滚珠螺母部15,沿长孔16进行轴向移动。另夕卜,随着#螺母部15及移动片18的移动,环体19及臂部8也沿鼓轴向移动。借助该臂部8的轴向移动,能够使一对侧部组合模6相互接近或分离移动。另外,如图2所示,在成型鼓装置l中,通过使侧部组合模6相互接近,就能够使侧部组合模6与中央组合模5抵接。由此,鼓主体1A能够提供除了微小的沟以外实质上相同的外径并且沿轴向延伸的直圆筒状的外周面。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通过使侧部组合模6分离移动,就能够在侧部组合模6的内缘6e和中央组合模5的外缘5e之间露出组合模支承部7的外周面。组合模支承部7的外周面,其外径小于中央组合模5及侧部组合模6。因此,能够在鼓主体1A的外周面且在侧部组合模6与中央组^^模5之间,出现沿轴向连续延伸的周向沟21。另外,如图3、图5所示,优选地,在相互面对的中央组合模5的外缘5e或侧部组合模6的内缘6e的一方上,至少设置朝向另一方突出的凸部22,并且在上述外缘5e或内缘6e的另一方上设置使设置在一方的凸部22插入的凹部23。特别是如图5(a)放大表示的那样,优选地以朝向顶端减小外径的锥面构成凸部22的鼓径向的外表面22o。这样的凸部22,在侧部组合模6离开中央组合模5时,能够构成周向沟21的沟壁的一部分,并且将周向沟21的沟截面形状构成朝向沟底21b减小沟宽度的梯形形状。这在接近后述的胎侧加强胶的截面形状方面特别优选。另外,如图5(b)所示,凸部22通过插入凹部23,如图2所示能够以相互啮合的方式使侧部组合模6的内缘6e与中央组合模5的外缘5e抵接。因此,不会妨碍实质上相同外径且沿轴向连续的直圆筒状外周面的形成。特别优选沿轴向交替地设置凸部22和凹部2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各臂部8的构造包括固定在中心轴1C侧的筒部8a;和插入该筒部8a能够沿径向滑动并且固定在鼓主体1A侧的轴部8b。因此,通过使轴部8b进出筒部8a,则侧部组合模6和中央组合模5(以及组合模支承部7)的外周面都能够扩缩径。这里,不言而喻,例如通过空气压等伸缩驱动,能够使载置于该组合模支承部7的侧部组合模6追随支承组合模支承部7的臂部8进行扩缩径。另外,如图1所示,在成型装置l上同时设置用于供给各种轮胎构成材料的工作车(servicer)2。该工作车2例如包括将片状的轮胎构成材料(例如内衬胶38、胎体帘布37等)输送到鼓主体1A的传送带部2a;和用于将轮胎构成部件按压于鼓主体1A的外周面的辊2b。该辊2b被设置为能够与鼓主体1A的外周面接触或分离。对使用以上那样的成型鼓装置1的漏气保用轮胎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衍兑明。如图6U)所示,首先通过使侧部组合模6的内缘6e与中央组合模5的外缘5e抵接,鼓主体1A形成为直圆筒状的外周面。此时,例如各组合模5及6都处于缩径后外径为cpDl的状态。而且,从工作车2供给的片状的;^化的内衬胶38,缠绕在该鼓主体1A的外周面。由此,形成直圆筒状的内村胶38。另外,内衬胶38也可以一边被辊2b按压一边缠绕在鼓主体1A的外周面。由此,在鼓主体1A的外周面与内衬胶38之间排出空气,从而能够高精度地形成直圆筒状的内衬胶38。接下来,如图6(b)所示,在直圃筒状的内村胶38的外周面的与一对胎侧部33相当的区域,分别缠绕并贴付有成一定截面的带状的未硫化的胎侧加强胶39。本实施方式的胎侧加强胶39,被形成为截面横宽的梯形形状,并将其下边侧作为内侧来缠绕.由此,形成将直圆筒状的内衬胶38,和从该内衬胶38向径向外侧突出缠绕的胎侧加强胶39粘合在一起的第一圆筒状物41。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内衬胶38及胎侧加强胶39都缠绕于直圆筒状的外周面。因此,能够短时间且高精度地进行缠绕。这里,为了高精度地粘贴胎侧加强胶39,可以在内衬胶38的外周面预先表示出表示胎侧加强胶的粘贴位置的标记等。接下来,如图7(a)所示,通过使两侧的侧部组合模6相互分离移动,ii在鼓主体1A的外周面JL^胎侧加强胶39的内侧位置出现沿周向连续的一对上述周向沟21。此时,由于内衬胶38与各组合模5及6之间的摩擦足够小,因此内衬胶38几乎不随侧部组合模6的移动而产生拉伸变形等。接下来,如图7(b)所示,使鼓主体1A的外周面扩径到外径为cpD2(>cpDl)。如上所述这能够通过扩展支;f^组合模5及6的臂部8而进行。由此,能够使第一圓筒状物41的用胎侧加强胶39加强的部分一边进行塑性变形一边下沉到上述周向沟21内。而且,通过该下沉能够使笫一圆筒状物41的外周面平坦化。图8(a)及(b)表示图7(a)及(b)的周向沟21附近的要部放大图。如图8所示,优选地周向沟21的截面形状形成为与下述的截面形状实质上相同的面积,上述截面形状由胎侧加强胶39和与胎侧加强胶39重叠的内衬胶38构成。由此,能够更有效地使第一圆筒状物41的外周面平坦化。这里,周向沟21的截面积可以由通过以下方式得到的轮廓形状来确定,该轮廓形状是在包括鼓主体1A的中心轴的平面上,将组合模支承部7的外周面构成的沟底21b、设置在中央组合模5的外缘的凸部22的锥面21W以及设置在侧部组合模6的内缘的凸部22的锥面21W在周向上投影所得到的轮廓形状。另外,优选地周向沟21的截面形状是与胎侧加强胶39的截面形状近似的梯形形状。由此,能够将第一圆筒状物41的用胎侧加强胶39加强的部分在短时间内高精度地下沉到周向沟21内。本实施方式的胎侧加强胶39,按照其截面形状与周向沟21的截面形状为反转的方向,粘贴于内衬胶38的外周面。因此,通过鼓主体1A的扩径,形成胎侧加强胶39的内周面侧^L拉长并且外周面侧被压缩的塑性变形,从而能够下沉到周向沟21内.另外,优选地周向沟21的沟深度tl与胎侧加强胶39的t2厚度之差(tl-t2)为-2.01.0mm的范围。当上述差(tl-t2)小于-2.0mm时,则胎侧加强胶39的厚度相对变大而难于收进周向沟21内,进而有可能会在第一圆筒状物41的外周面留有凸部。反之,当上述差(tl-t2)超过1.0mm时,则胎侧加强胶39的厚度相对变小,第一圆筒状物41的外周面有可能凹陷。基于同样的观点,优选地周向沟21的宽度W1与胎侧加强胶39的宽度W2之差(Wl-W2)为-10.00mm的范围。即,当上述差(W1-W2)小于-10.0mm时,则有可能在第一圆筒状物41的外周面留有凸部。>^之,当差(W1-W2)大于O.Omm时,则第一圆筒状物41的外周面有可能凹陷。另外,鼓主体lA的扩径量"(pD2-(pDl)/2)优选为,与胎侧加强胶39和内衬胶38的厚度之和t3基^+目等.接下来,如图9(a)所示,从工作车2向平坦化的第一圓筒状物41的外周面,供给并且缠绕片状的胎体帘布37。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胎体帘布37的一端固定于笫一圆筒状物41的外周面,并且用辊2b将该始端按压于鼓主体lA侧后,通过使鼓主体1A旋转,进行胎体帘布37的缠绕.即,辊2b能够一边使被胎侧加强胶39加强的部分更可靠地下沉到周向沟21内(使胎侧加强胶39可靠地塑性变形为周向沟21的形状),一边缠绕胎体帘布37。由此,形成漏气保用轮胎31的生胎基体40.接着,如图9(b)所示,在生胎基体40的外周面上配置一对胎團芯35。之后,按照惯例形成生胎(省略图示)。而且,通过将该生胎硫化成形而形成图10所示的漏气保用轮胎31。于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漏气保用轮胎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在鼓主体1A的外周面且在胎侧加强胶39的内侧位置,出现沿轴向连续的一对周向沟21,并且能够使被胎侧加强胶39加强的部分下沉到该周向沟21内.因此,能够在第一圆筒状物41的平坦的外周面部分缠绕片状的胎体帘布37。这对于提高胎体帘布37的缠绕精度,并使帘线M长度在轮胎周向上均匀是有效的。因此,由具有这种胎体帘线路径的生胎得到的漏气保用轮胎,能够使胎体帘线的埋入根数(工少乂(ends))及中间弹性变均匀,从而大幅度提高均匀性.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上述周向沟21在内衬胶38的外周面缠绕了胎侧加强胶39之后出现。因此,如上所述,能够将内衬胶38及胎侧加强胶39都缠绕于直圆筒状对象物的外周面,因此能够以短时间并且高精度地进行缠绕。这特别有助于提高左右的胎侧加强胶39的对称性,更进一步提高轮胎的均匀性。这里,为了促进被胎侧加强胶39加强的部分向周向沟21内下沉,如图8U)以假想线表示的那样,可以在周向沟21内连接负压流路H,使该周向沟21内为负压。根据这样的方法,就能够更可靠地使胎侧加强胶39下沉到周向沟21内。以上,对本发明特别是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能够变形为各种方式来实施,例如,成型鼓装置l的引导单元12,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利用高压空气等4吏侧部组合模6向鼓轴向移动。实施例用本发明的方法(图6及图7的工序)和以往方法(图11)分别试制漏气保用轮胎用的生胎基体,并且之后采用相同的工序对生胎进行最后加工,将多种漏气保用轮胎成形(尺寸265/50R20)。另外,为了比较而对以下的成型方法(比较例)进行了测试,即,一开始就在鼓主体的外周面形成一对周向沟,并在此处粘贴内衬胶、胎侧加强胶以及胎体帘布来成形生胎基体的方法。而且,对它们进行了均匀性测试。均匀性是使用均匀性试验机,对三十个漏气保用轮胎分别测量径向力变动(RFV)、侧向力变动(LFV),并求出其平均值及标准偏差。这里RFV及LFV的测量是根据JASOC607(汽车用轮胎的均匀性试验方法)进行的。测试结果等表示于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测试结果是,能够确认实施例的漏气保用轮胎与以往例及比较例相比RFV及LFV都较小,并大幅度地提高了均匀性。权利要求1.一种漏气保用轮胎的制造方法,所述漏气保用轮胎具备胎面部;从所述胎面部的两侧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一对胎侧部;设置于各胎侧部的内侧端并且埋设有胎圈芯的胎圈部,所述漏气保用轮胎还具备在所述胎圈芯之间环状延伸的胎体;配置在该胎体内侧的内衬胶;在所述胎体和内衬胶之间且在各胎侧部配置的截面近似月牙状的胎侧加强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气保用轮胎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实质上相同的外径且沿轴向延伸的直圆筒状的鼓主体的外周面上,缠绕片状的内衬胶来形成直圆筒状的内衬胶的工序;在所述直圆筒状的内衬胶的外周面的与一对胎侧部相当的区域,分别缠绕并贴付带状的胎侧加强胶,来形成第一圆筒状物的工序;在形成所述第一圆筒状物后,在所述鼓主体的外周面且在所述胎侧加强胶的内侧位置出现沿周向连续的一对周向沟,并且通过对鼓主体进行扩径,从而使所述第一圆筒状物的被胎侧加强胶加强的部分下沉到所述周向沟内的工序;在通过所述下沉而被平坦化了的第一圆筒状物的外周面,缠绕片状的胎体帘布来形成生胎基体的工序。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漏气保用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辊从外侧按压所述胎体帘布来将其缠绕于所述第一圆筒状物。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漏气保用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沟的截面形状与下述截面形状具有实质上相同的面积,其中所述截面形状由所述胎侧加强胶和与所述胎侧加强胶重叠的内衬胶构成。4.一种成型鼓装置,具有用于成形漏气保用轮胎用的生胎基体的鼓主体,所述漏气保用轮胎至少包括圆筒状的内衬胶;在所述内衬胶外周面的与一对胎侧部相当的区域分别缠绕并贴付的环状且一对的胎侧加强胶;缠绕在它们外侧的环状的胎体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鼓主体包括能够扩缩径的中央组合模;一对侧部组合模,它们配置在各中央组合模的两侧,能够扩缩径且能够沿鼓轴向移动,并且所述侧部组合模通过使其内缘与中央组合模的外缘抵接来形成实质上相同外径且沿轴向延伸的直圆筒状的外周面,并且所述侧部组合模通过向鼓轴向外侧移动来在其与所述中央组合模之间出现沿周向连续延伸的周向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型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相互面对的所述中央组合模的外缘或者侧部组合模的内缘的一方上,至少设置朝向另一方突出的凸部,并且在所述中央组合模的外缘或者侧部组合模的内缘的另一方上,设置供被设置在所述一方上的凸部插入的凹部,所述凸部的鼓径向的外表面构成所述周向沟的沟壁的一部分,并且由朝向顶端减小外径的锥面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型鼓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周向交替设置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全文摘要本发明能够提高漏气保用轮胎的均匀性。一种制造在胎侧部配置截面近似月牙状的胎侧加强胶的漏气保用轮胎的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在直圆筒状的鼓主体的外周面上,缠绕片状的内衬胶的工序;在直圆筒状的内衬胶外周面的与一对胎侧部相当的区域,分别缠绕并贴付带状的胎侧加强胶而形成第一圆筒状物的工序;在鼓主体的外周面且在胎侧加强胶的内侧位置出现一对周向沟,并且对鼓主体扩径,从而使第一圆筒状物的用胎侧加强胶加强的部分下沉到周向沟内的工序;在借助该下沉而平坦化的第一圆筒状物的外周面缠绕片状的胎体帘布而形成生胎基体的工序。文档编号B29D30/30GK101659127SQ20091016642公开日2010年3月3日申请日期2009年8月12日优先权日2008年8月26日发明者面川寿彦申请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