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钢巨胎贴合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9025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全钢巨胎贴合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胎工业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0TB104全钢巨胎贴合鼓。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巨胎成型机主机型为两次法结构,包括一段成型机和二段成型机两部 分。从厂家的具体生产来看,一段成型机的成型效率是整套设备的瓶颈,如国内一厂家生产 27. 00R49规格轮胎,一段耗时8个小时,二段耗时4个小时,因此要想提高全套设备的效率, 必须解决一段的成型效率。0TB104全钢巨胎贴合鼓是全钢巨胎贴合机上的关键部件之一, 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轮胎压合的质量以及贴合机的生产效率。目前我国成型机的贴合鼓主 要有双锥面直线导轨型和连杆滑板型,如果应用于巨胎生产时,两者都存在一定的缺点。双锥面直线导轨型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质量太重,由于采用双锥面直线导轨, 不仅与鼓板相连的滑轨安装座质量很重,而且主轴外面的滑块安装座也数量多且质量很 大,所以严重加大了鼓的质量,从而导致安装、支撑困难,刚性较差,精度难以保证;⑵压 合不勻,鼓板在涨缩时,相邻鼓板间有一定的缝隙,当压料时料压不实,造成压合质量不好, 影响轮胎成型质量。连杆滑板型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质量太重,滑板本身厚度较大,长 度接近鼓板,且在每块鼓板上都装有滑板,所以整个鼓的重量大部分都集中在滑板上,加大 了鼓的质量,从而导致安装、支撑困难,刚性较差,精度难以保证;(2)压合不勻,鼓板在涨 缩时,相邻鼓板间有一定的缝隙,当压料时料压不实,造成压合质量不好,影响轮胎成型质 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0TB104全钢 巨胎贴合鼓,满足压合质量好、适应性强和质量轻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0TB104全钢巨胎贴合鼓,包括动力传动机构、鼓板涨缩机构3和鼓板装置4。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中空主轴5和同轴内置于中空主轴5的丝杆螺母副2。所述中空主轴5的壁上围绕中心轴线在圆周上开有一组间隔排布的长孔,所述长 孔的长边与中空主轴5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丝杆螺母副2中的丝杆包括三个丝杆,分别为左丝杆20、中丝杆19和右丝杆 18,每个丝杆的左右两段分别设有反向螺纹,与两段反向螺纹配合的螺母13分别为左右对 称的两个;所述左丝杆20与中丝杆19、中丝杆19和右丝杆18之间通过丝杆连接套10连接。所述鼓板涨缩机构3采用连杆机构,嵌套在所述中空主轴5上,穿过所述长孔并由 丝杆螺母副2驱动;所述鼓板安装在所述的鼓板涨缩机构上,并位于所述中空主轴5外。 所述鼓板装置包括鼓板6和护板17。 每块所述鼓板6上装有护板17 ;所述护板17 —边固定在所述鼓板上,另一边搭在相邻的鼓板上;当鼓板涨缩时,所述护板17始终搭在相邻鼓板上,且始终与相邻鼓板相切。 这样,鼓板6在鼓涨时始终能保持是一个封闭的圆面。所述鼓板涨缩机构包括左中右三套,分别为左涨缩机构、中涨缩机构和右涨缩机 构;所述左中右三套鼓板涨缩机构分别对应安装在所述三个丝杆的螺母上;每套鼓板涨缩 机构3包括导向盘16、铜套15、连接板14、安装盘12、连杆安装座11、连杆8和鼓板安装座 7 ;其中,导向盘16、铜套15和安装盘12均为左右对称的两个,导向盘16和安装盘12均为 圆盘形;每套鼓板涨缩机构3中有四块连接板14,左右各为两块,且为对称布置;每套鼓板 涨缩机构3中有两组连杆安装座11,左右各一组,且分别沿圆周均布;每套鼓板涨缩机构3 中有两组连杆8,左右各一组,且分别沿圆周均布;所述导向盘16固定在所述螺母13上;所 述连接板14穿过所述中空主轴5上的长孔;所述安装盘12通过连接板14与导向盘16固 定在一起,在每个安装盘12的内孔装有两个铜套15,当涨缩机构涨缩时,铜套15在所述中 空主轴5上相对滑动,因为铜套相对于中空主轴5来说材质比较软,所以容易滑动;所述连 杆安装座11固定在所述安装盘12上;所述鼓板安装座7固定在所述鼓板6上;所述连杆8 一端对称铰装在所述连杆安装座11上,另一端斜伸对称铰装在所述鼓板安装座7上。所述三套鼓板涨缩机构通过连接杆9连接,所述连接杆9装在所述安装盘12上; 所述连接杆9有8根,每个连接杆9的两端有螺纹;所述左涨缩机构的左侧安装盘与中涨缩 机构的左侧安装盘通过两根连接杆9连接,所述左涨缩机构的右侧安装盘与中涨缩机构的 右侧安装盘通过两根连接杆9连接,所述中涨缩机构的左侧安装盘与右涨缩机构的左侧安 装盘通过两根连接杆9连接,所述中涨缩机构的右侧安装盘与右涨缩机构的右侧安装盘通 过两根连接杆9连接。这样,通过调节两个安装盘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与安装盘12相连 的导向盘16之间距离,最终使左中右三套涨缩机构位置相互确定下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主轴采用中空结构且开孔,支撑 采用连杆机构,减轻了鼓的重量,减轻了负载。(2)鼓板在鼓涨时始终能保持是一个封闭的 圆面,保证了滚压料时料的平整性,减少了料的离层缺陷,压合质量好;(3)鼓板伸缩半径 容易掌握,且能精确达到要求,操纵方便;(4)扩大了设备的轮胎制造规格范围,提高了机 台的适应能力;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鼓板伸张、收缩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中涨缩机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鼓涨时鼓板护板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鼓缩时鼓板护板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导向盘与安装盘的连接示意图。图8-1是图2中的D-D局部旋转示意图。图8-2是图2中的E-E局部旋转示意图。图8-3是图2中的F-F局部旋转示意图。[0027]图8-4是图2中的G-G局部旋转示意图。图8-5是图2中的H-H局部旋转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一种0TB104全钢巨胎贴合鼓,包括动力传动机构、鼓板涨缩机构3和鼓板装置4。如图2所示,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中空主轴5和同轴内置于中空主轴5的丝杆 螺母副2。中空主轴5安装在主轴支撑1上。所述中空主轴5的壁上围绕中心轴线在圆周上开有一组间隔排布的长孔,所述长 孔的长边与中空主轴5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丝杆螺母副2中的丝杆包括三个丝杆,分别为左丝杆20、中丝杆19和右丝杆 18,每个丝杆的左右两段分别设有反向螺纹,与两段反向螺纹配合的螺母13分别为左右对 称的两个;所述左丝杆20与中丝杆19、中丝杆19和右丝杆18之间通过丝杆连接套10连 接,在每个丝杆连接套10上穿四个销轴将相邻两丝杆固定,再将连接在一起的丝杆的两端 用轴承固定在中空主轴5的两端。在丝杆20的一端有花键,花键与传动箱相连接,在电机的 驱动下,带动丝杆20转动,使丝杆上的螺母13与丝杆18、19、20发生相对移动,在丝杆18、 19,20的驱动下,由鼓板涨缩机构3实现鼓板6的涨缩,达到所需的直径。所述鼓板涨缩机构3采用连杆机构,嵌套在所述中空主轴5上,穿过所述长孔并由 丝杆螺母副2驱动;所述鼓板安装在所述的鼓板涨缩机构上,并位于所述中空主轴5外。所述鼓板装置包括鼓板6和护板17。每块所述鼓板6上装有护板17 ;所述护板17 —边固定在所述鼓板上,另一边搭在 相邻的鼓板上;当鼓板涨缩时,所述护板17始终搭在相邻鼓板上,且始终与相邻鼓板相切。所述鼓板涨缩机构包括左中右三套,分别为左涨缩机构、中涨缩机构和右涨缩机 构;所述左中右三套鼓板涨缩机构分别对应安装在所述三个丝杆的螺母上;如图7所示,每 套鼓板涨缩机构3包括导向盘16、连接板14、安装盘12、连杆安装座11、连杆8和鼓板安装 座7 ;其中,导向盘16、铜套15和安装盘12均为左右对称的两个,导向盘16和安装盘12均 为圆盘形;如图8-1、图8-3和图8-5所示,每套鼓板涨缩机构3中有4块连接板14,左右 各为两块,且沿圆周对称布置;如图8各图所示,每套鼓板涨缩机构3中有36个连杆安装 座11,左右各为18个,且沿圆周对称布置;每套鼓板涨缩机构3中有36个连杆8,左右各为 18个,且为对称布置;所述导向盘16固定在所述螺母13上;所述连接板14穿过所述中空 主轴5上的长孔;所述安装盘12通过连接板14与导向盘16固定在一起,在每个安装盘12 的内孔装有两个铜套15,当涨缩机构涨缩时,铜套在所述中空主轴5相对滑动,因为铜套相 对于中空主轴5来说材质比较软,所以容易滑动;所述连杆安装座11固定在所述安装盘12 上;所述鼓板安装座7固定在所述鼓板6上;所述连杆8 一端对称铰装在所述连杆安装座 11上,另一端斜伸对称铰装在所述鼓板安装座7上。所述三套鼓板涨缩机构通过连接杆9连接,所述连接杆9装在所述安装盘12上; 所述连接杆9有8根,每个连接杆9的两端有螺纹;如图8-1和8-2所示,所述左涨缩机构 的左侧安装盘与中涨缩机构的左侧安装盘通过两根连接杆9连接,所述左涨缩机构的右侧 安装盘与中涨缩机构的右侧安装盘通过两根连接杆9连接,如图8-3、图8-4和图8-5所示,所述中涨缩机构的左侧安装盘与右涨缩机构的左侧安装盘通过两根连接杆9连接,所述中涨缩机构的右侧安装盘与右涨缩机构的右侧安装盘通过两根连接杆9连接。上述0TB104全钢巨胎贴合鼓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1,展开动作如
图1、图2的中心线左侧,图3、图4中心线上部分以及图5所示,当 0TB104全钢巨胎贴合鼓装在贴合机上且处于收缩状态时,贴合鼓开始进行展开动作,装在 中空主轴5上的丝杆螺母副2先动作,当丝杆18、19、20与螺母13发生相对移动时,每套涨 缩机构的导向盘16均向中间靠拢,驱使安装盘12也向中间靠拢,此时两连杆8的夹角逐渐 变小,鼓板6开始向外伸张。2,收缩动作如
图1、图2的中心线右侧,图3、图4中心线下部分以及图6所示, 当0TB104全钢巨胎贴合鼓收缩时,与展开的动作相反。首先是中空主轴5上的丝杆螺母副 2先动作,螺母13分别开始向两侧移动,距离越来越远,每套涨缩机构的两个导向盘16的 距离随之增大,驱使安装盘12也向两侧分开,此时两连杆8的夹角逐渐变大,鼓板6开始收缩。在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能将气密层、过渡层、包布、耐磨胶、胎体帘布,依工艺 要求贴合至0TB104全钢巨胎贴合鼓上,然后通过传递环将其转移至一段成型机上,进行下 一步的成型工序,即贴肩垫胶、正包、反包、贴胎侧。经过实际生产应用,贴合机贴料用时4 个小时,一段成型机用时4个小时,所以0TB104全钢巨胎贴合鼓的发明,将巨胎成型机的生 产效率提高了一倍。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传递环将胎体筒从0TB104全钢巨胎贴合鼓转移至 一段成型机后,一段机头扩张到位时,胎体筒两侧自然收口,形成喇叭状,有利于下一步的 正包。上述技术方案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而言,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应用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很容易做出各种类型的改进或变形,而不 仅限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所描述的方法,因此前面描述的方式只是优选地,而 并不具有限制性的意义。
权利要求一种全钢巨胎贴合鼓,包括动力传动机构、鼓板涨缩机构[3]和鼓板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中空主轴[5]和同轴内置于中空主轴[5]的丝杆螺母副[2];所述中空主轴[5]的壁上围绕中心轴线在圆周上开有一组间隔排布的长孔,所述长孔的长边与中空主轴[5]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丝杆螺母副[2]中的丝杆包括三个丝杆,分别为左丝杆[20]、中丝杆[19]和右丝杆[18],每个丝杆的左右两段分别设有反向螺纹,与两段反向螺纹配合的螺母[13]分别为左右对称的两个;所述左丝杆[20]与中丝杆[19]、中丝杆[19]和右丝杆[18]之间通过丝杆连接套[10]连接;所述鼓板涨缩机构[3]采用连杆机构,嵌套在所述中空主轴[5]上,穿过所述长孔并由丝杆螺母副[2]驱动;所述鼓板装置[4]安装在所述的鼓板涨缩机构上,并位于所述中空主轴[5]外;所述鼓板装置[4]包括鼓板[6]和护板[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钢巨胎贴合鼓,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鼓板[6]上装有护板 [17];所述护板[17] —边固定在所述鼓板上,另一边搭在相邻的鼓板上;当鼓板涨缩时,所 述护板[17]始终搭在相邻鼓板上,且始终与相邻鼓板相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钢巨胎贴合鼓,其特征在于,所述鼓板涨缩机构包括左中 右三套,分别为左涨缩机构、中涨缩机构和右涨缩机构;所述左中右三套鼓板涨缩机构分别 对应安装在所述三个丝杆的螺母上;每套鼓板涨缩机构[3]包括导向盘[16]、铜套[15]、连 接板[14]、安装盘[12]、连杆安装座[11]、连杆[8]和鼓板安装座[7];其中,导向盘[16]、 铜套[15]和安装盘[12]均为左右对称的两个,导向盘[16]和安装盘[12]均为圆盘形;每 套鼓板涨缩机构[3]中有四块连接板[14],左右各为两块,且为对称布置;每套鼓板涨缩机 构[3]中有两组连杆安装座[11],左右各一组,且分别沿圆周均布;每套鼓板涨缩机构[3] 中有两组连杆[8],左右各一组,且沿圆周均布;所述导向盘[16]固定在所述螺母[13]上; 所述连接板[14]穿过所述中空主轴[5]上的长孔;所述安装盘[12]通过连接板[14]与导 向盘[16]固定在一起,在每个安装盘[12]的内孔装有两个铜套[15],当涨缩机构涨缩时, 铜套[15]在所述中空主轴[5]上相对滑动;所述连杆安装座[11]固定在所述安装盘[12] 上;所述鼓板安装座[7]固定在所述鼓板[6]上;所述连杆[8] —端对称铰装在所述连杆安 装座[11]上,另一端斜伸对称铰装在所述鼓板安装座[7]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钢巨胎贴合鼓,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套鼓板涨缩机构通过 连接杆[9]连接,所述连接杆[9]装在所述安装盘[12]上;所述连接杆[9]有8根,每个连 接杆[9]的两端有螺纹;所述左涨缩机构的左侧安装盘与中涨缩机构的左侧安装盘通过两 根连接杆[9]连接,所述左涨缩机构的右侧安装盘与中涨缩机构的右侧安装盘通过两根连 接杆[9]连接,所述中涨缩机构的左侧安装盘与右涨缩机构的左侧安装盘通过两根连接杆 [9]连接,所述中涨缩机构的右侧安装盘与右涨缩机构的右侧安装盘通过两根连接杆[9] 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OTB104全钢巨胎贴合鼓,属于轮胎制造工业领域。本装置包括动力传动机构、鼓板涨缩机构和鼓板装置。本装置的主轴采用中空结构且开孔,支撑采用连杆机构,减轻了鼓的重量,减轻了负载;鼓板在鼓涨时始终能保持是一个封闭的圆面,保证了滚压料时料的平整性,减少了料的离层缺陷,压合质量好;鼓板伸缩半径容易掌握,且能精确达到要求,操纵方便;扩大了设备的轮胎制造规格范围,提高了机台的适应能力。
文档编号B29D30/24GK201597187SQ20092029258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4日
发明者杜洪起, 池启演, 韩云平 申请人:北京恒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