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型3D打印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82708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3D打印机,尤其涉及一种桌面型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3D打印机是一种采用累积制造技术的机器,它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打印一层层的粘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物体。FDM(FusedDepositionModeling,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是传统的一种3D打印技术,采用FDM技术的3D打印机的机械结构最简单,设计也最容易,制造成本、维护成本和材料成本也最低,因此也是在家用的桌面级3D打印机中使用得最多的技术。传统的桌面级3D打印机,其壳体装配复杂,影响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桌面级3D打印机壳体装配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桌面级3D打印机。一种桌面型3D打印机,其包括:放置在桌面上的打印机主机、垂直连接在打印机主机一侧面的Z向组件、以及垂直连接在Z向组件的自由端的Y向组件,打印机主机上设有承载待打印工件的承载台,还包括:包覆在所述打印机主机外的打印机主机壳体、包覆在所述Z向组件外的Z向组件壳体、以及包覆在所述Y向组件外的Y向组件壳体,所述打印机主机壳体开设有第一开孔,所述承载台穿过所述第一开孔固定在所述打印机主机上。本桌面级3D打印机,内部支撑件全部安装在外部壳体内,保证了结构的可靠性,壳体装配简单,提高了加工效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机壳体和所述Y向组件壳体的侧面均开设有呈长型且相对设置的两长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印机主机开设有至少一卡扣孔,所述打印机主机壳体设有卡持在所述卡扣孔内的一卡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印机主机壳体具有包覆在打印机主机上表面的主机壳体上表面,以及与主机壳体上表面连接的主机壳体第一侧面、主机壳体第二侧面和主机壳体第三侧面,其中,所述主机壳体第一侧面和所述主机壳体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主机壳体第三侧面的两端均与所述主机壳体第一侧面和所述主机壳体第二侧面连接,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主机壳体第一侧面的内表面上和/或所述主机壳体第二侧面的内表面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机壳体第三侧面分别与所述主机壳体第一侧面和所述主机壳体第二侧面的连接处呈弧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印机主机的侧面设有电源接口和网线连接口,所述主机壳体第一侧面和/或所述主机壳体第二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电源接口对应的第二开孔,以及与网线连接口对应的第三开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Y向组件壳体延伸设有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在所述第一延伸部设有垂直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一长型卡扣,在所述第二延伸部设有垂直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第二长型卡扣,在所述第三延伸部设有垂直于所述第三延伸部的第三长型卡扣,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三延伸部围设呈门形,所述第一长型卡扣、所述第二长型卡扣和所述第三长型卡扣均卡持在所述Z向组件壳体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Y向组件壳体设有包覆在Y向组件的Y向壳体上表面,以及与Y向壳体上表面连接的Y向壳体第一侧面、Y向壳体第二侧面和Y向壳体第三侧面,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由所述Y向壳体上表面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延伸部由所述Y向壳体第一侧面延伸形成,所述第三延伸部由所述Y向壳体第二侧面延伸形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Y向壳体第三侧面的两端均与所述Y向壳体第一侧面和所述Y向壳体第二侧面连接,且所述Y向壳体第三侧面分别与所述Y向壳体第一侧面和所述Y向壳体第二侧面的连接处呈直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印机主机壳体、所述Z向组件壳体和所述Y向组件壳体均为塑胶壳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桌面级3D打印机的内部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桌面级3D打印机的内部支撑件与外部壳体分解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桌面级3D打印机的内部支撑件与外部壳体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桌面级3D打印机,如图1至图3所示,本桌面级3D打印机100其包括:放置在桌面上的打印机主机10、垂直连接在所述打印机主机10一侧面的Z向组件20、以及垂直连接在所述Z向组件20的自由端的Y向组件30,所述Z向组件20带到Y向组件30在X方向上移动,所述Y向组件30在Z向组件20上Z方向上进行上下移动。所述打印机主机10上设有承载待打印工件的承载台40,所述打印机主机10的侧面设有电源接口11、网线连接口12、USB连接口13、以及至少两个卡扣孔14;在所述Y向组件30上设有与电机模组50,该电机模组50下连接有激光头60,该电机模组50带动所述激光头60在所述Y向组件30上移动,通过所述Z向组件20调节所述Y向组件30上的所述激光头60与所述承载台40之间的距离,以调节激光与待打印工件之间的距离。其中,本实用新型的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定义的方式为:以面对打印机主机10的承载台40为基础,设定打印机主机10的承载台40左右方向移动是X方向,设定激光头60前后运动的方向是Y方向,设定Z向组件20上下垂直运动的方向是Z方向。由于所述打印机主机10、所述Y向组件30、所述电机模组50、所述激光头60、以及所述Z向组件20均为本桌面级3D打印机100的内部支撑件,其外部均由金属材料制成。当3D打印机100工作时,会产生很高的热量,人或物品触摸其时,可能造成伤害。故,本实用新型在3D打印机100的内部支撑件外设计了外部塑料壳体,外部塑胶壳体包括:包覆在所述打印机主机10外的打印机主机壳体70、包覆在所述Z向组件20外的Z向组件壳体80、以及包覆在所述Y向组件30外的Y向组件壳体90,从而使本桌面级3D打印机100的内部支撑件全部安装在外部壳体内,保证了结构的可靠性,壳体装配简单,提高了加工效率,也保证了装配的简单型。其中,所述打印机主机壳体70具有包覆在所述打印机主机10上表面的主机壳体上表面71,以及与所述主机壳体上表面71连接的主机壳体第一侧面72、主机壳体第二侧面73和主机壳体第三侧面74,其中,所述主机壳体第一侧面72和所述主机壳体第二侧面73相对设置,所述主机壳体第三侧面74的两端均与所述主机壳体第一侧面72和所述主机壳体第二侧面73连接,且,所述主机壳体第三侧面74分别与所述主机壳体第一侧面72和所述主机壳体第二侧面73的连接处呈弧形。所述主机壳体上表面71设有第一开孔711,安装时,先将所述打印机主机壳体70安装在打印机主机10外,再通过第一开孔711将所述承载台40固定在打印机主机10上。所述主机壳体第一侧面72和/或所述主机壳体第二侧面73设有与所述电源接口11对应的第二开孔721、与所述网线连接口12对应的第三开孔722,并在所述主机壳体第一侧面72和所述主机壳体第二侧面73均开设呈长型且相对设置的第一长孔723和第二长孔724(第二侧面73上开设的第一长孔和第二长孔图中未标示);并在所述主机壳体第一侧面72和所述主机壳体第二侧面73的内表面均设有至少一卡扣731,所述卡扣731卡持在所述打印机主机10对应的卡扣孔14内,实现所述主机壳体第一侧面72和所述主机壳体第二侧面73与所述打印机主机10的侧面之间的固定。所述Y向组件壳体90设有包覆在所述Y向组件30的所述Y向壳体上表面91,以及与所述Y向壳体上表面91连接的Y向壳体第一侧面92、Y向壳体第二侧面93、和Y向壳体第三侧面94,其中,所述Y向壳体第三侧面94的两端均与所述Y向壳体第一侧面92和所述Y向壳体第二侧面93连接,且所述Y向壳体第三侧面94分别与所述Y向壳体第一侧面92和所述Y向壳体第二侧面93的连接处呈直角。在所述Y向壳体第一侧面92和所述Y向壳体第二侧面93也均开设呈长型且相对设置的第三长孔923和第四长孔924(Y向壳体第二侧面93上开设的第一长孔和第二长孔图中未标示)。所述打印机主机10和所述Y向壳体90的侧面均设置长孔,一方面是减轻所述打印机主机10和所述Y向壳体90的重量,另一方面是使所述打印机主机10和所述Y向壳体90结构简单,同时达到所述打印机主机10和所述Y向组件30工作时散热的作用。所述Y向壳体上表面91延伸设有一第一延伸部911,在该第一延伸部911设有垂直于该第一延伸部911的第一长型卡扣9111;所述Y向壳体第一侧面92也延伸设有一第二延伸部921,在该第二延伸部921设有垂直于该第二延伸部921的第二长型卡扣9211;所述Y向壳体第二侧面93也延伸设有一第三延伸部931,在该第三延伸部931设有垂直于该第三延伸部931的第三长型卡扣9311,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911、所述第二延伸部921、以及所述第三延伸部931围设呈门形,所述第一长型卡扣9111、第二长型卡扣9211、以及第三长型卡扣9311均卡持在Z向组件壳体80内,实现Z向组件20与Y向组件30之间的连接处也由金属壳体包覆。本桌面级3D打印机,内部支撑件全部安装在外部壳体内,保证了结构的可靠性,壳体装配简单,提高了加工效率。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