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拆装型二次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3443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易拆装型二次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易拆装型二次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当从模具中待取出的成品的形状特殊,或者是根据量产时的要求,如果在一次顶出后,成品仍然在模穴中,或者是无法自动脱落时,就需要再增加一次顶出动作,这样的顶出动作即为二次顶出。二次顶出能够让顶出流程顺畅化,对于某些顶出行程需求较大的产品,利用二次顶出可以减少顶针在顶出时施加的力,避免顶出时造成产品的缺陷。

现有技术中,关于模具二次顶出机构或装置,主要有采用卡钩形式的二次顶出机构,采用树脂开闭器的二次顶出机构,采用弹簧形式的二次顶出机构,其中,卡钩形式的二次顶出机构比较复杂,采用树脂开闭器的二次顶出机构容易磨损,顶出容易失效且顶出力小,采用弹簧形式的二次顶出机构一般用单个活动入子做局部二次顶出,但弹簧被压缩后由于没有起动力,不能与产品同步顶出,造成产品的拉断拉伤。

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二次顶出机构进一步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部件较少,结构非常简单,制造成本低,加工装配周期短,维护简易的易拆装型二次顶出机构。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易拆装型二次顶出机构,所述易拆装型二次顶出机构包括设置于模具底板的塑料压机拉杆、与所述塑料压机拉杆连接的上顶板、顺序设置于所述上顶板一侧的中顶板和下顶板、通过弹簧设置于所述上顶板内的回程杆、设置于所述上顶板端部的顶出限位、通过螺丝设置于所述上顶板的顶块、贯穿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下顶板、所述中顶板、所述上顶板和所述模脚的顶出板、设置于所述顶出板端部的顶出轴、设置于所述顶出板中部的顶出弹簧、设置于模具动模板内的二次顶出限位、贯穿设置于动模板、模脚和所述上顶板的顶杆;所述顶出板上设置有顶出板卡块、与所述顶出板卡块相邻的顶出板另一卡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与已有的二次顶出机构相比,部件减少,结构非常简单,制造成本低,加工装配周期短,维护简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易拆装型二次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易拆装型二次顶出机构的顶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易拆装型二次顶出机构的工作状态图一;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易拆装型二次顶出机构的工作状态图二;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易拆装型二次顶出机构的工作状态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易拆装型二次顶出机构,应用于模具中,该模具包括上盖板1、与上盖板1连接的定模板2、与定模板2连接的导柱3、设置于导柱3上的导套4、与上盖板1相匹配设置的底板5、设置于底板5上的模脚6、设置于模脚6上的动模板7;

参见图1至图5,该易拆装型二次顶出机构包括设置于底板5上的塑料压机拉杆8、与塑料压机拉杆8连接的上顶板9、顺序设置于上顶板9一侧的中顶板10和下顶板11、通过弹簧12设置于上顶板9内的回程杆13、设置于上顶板9端部的顶出限位14、通过螺丝15设置于上顶板9的顶块16、贯穿设置于底板5、下顶板11、中顶板10、上顶板9和模脚6的顶出板17、设置于顶出板17端部的顶出轴18、设置于顶出板17中部的顶出弹簧19、设置于动模板7内的二次顶出限位20、贯穿于动模板7、模脚6和上顶板9并设置于中顶板10上的顶杆21。

具体地,顶出板17上设置有顶出板卡块171、与顶出板卡块171相邻的顶出板另一卡块172。

其中,产品22位于顶杆21和顶块16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易拆装型二次顶出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1、塑料压机开始工作,二次顶出限位20碰到顶出板卡块171时,模具处于图3所示状态。

2、塑料压机拉杆8继续运动,仍然是三块顶板和在顶板上的零件一起运动,图中顶出板17开始绕顶出轴18转动,此时顶出弹簧19始终压着顶出板17,模具处于图4所示状态。

3、继续运动至二次顶出限位20碰到顶出板另一卡块172时,中顶板10和下顶板11静止,塑料压机拉杆8带动上顶板9和在上顶板上的顶出限位14和顶块16继续运动,把产品22脱离直顶块16,此时顶出弹簧19一直压着顶出板17,模具处于图5所示状态。

4、由顶出弹簧19和弹簧12作用,模具回复至图1所示静止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与已有的二次顶出机构相比,部件减少,结构非常简单,制造成本低,加工装配周期短,维护简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