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盆骨水泥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3889阅读:8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盆骨水泥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骨盆骨水泥模具。



背景技术:

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和两块髋骨(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融合而成)所组成,用于支持体重、对人体内部器官如消化、生殖、泌尿及神经器官等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另外,骨盆也是女性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骨盆肿瘤、感染、放射性溃疡、外伤和先天畸形等骨盆常见疾病的影响,往往造成人体骨盆的缺损。而随着完整性、稳定性遭到破坏,骨盆将无法起到支持人体的重量并保护人体内部的器官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对患者缺损的骨盆进行修复。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骨盆修复的材料较多,包括自体组织、生物材料、人工材料和骨水泥等,其中,骨水泥以其可塑性强、自固化和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得到了广泛的临床推广使用。在使用骨水泥制作骨盆骨水泥模型修复骨盆的手术中,所用的骨盆骨水泥模型多由医务人员凭经验手工捏制而成,即将骨水泥在面团期时由医务人员手工捏制成与人体待塑形骨盆的尺寸与形状相匹配的骨盆骨水泥模型,待其凝固后进行边角修整,进而得到骨盆骨水泥模型,并植入患者体内,以替代缺损的骨盆。

但是,此种凭借经验手工捏制的骨盆骨水泥模型,对医务人员的要求较高,且不易精准控制所需骨盆骨水泥模型的形状和尺寸,严重影响患者待塑形骨盆处的断骨面与骨盆骨水泥模型的贴合度与匹配度,降低了手术效果并加大了手术风险;另外,手工捏制骨盆骨水泥模型耗时长,影响手术进程;此外,手工捏制的骨盆骨水泥模型内常有孔隙残留,影响骨盆骨水泥模型的强度,缩短了骨盆骨水泥模型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骨盆骨水泥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工捏制的骨盆骨水泥模型误差大、强度低及耗时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骨盆骨水泥模具,包括:

相互匹配的第一骨盆模和第二骨盆模,且所述第一骨盆模和第二骨盆模之间可拆卸合模;

所述第一骨盆模和第二骨盆模合模后形成的成型腔,所述成型腔的尺寸与待塑形骨盆的尺寸相适应;

设置于所述骨盆骨水泥模具端部的灌模口,用于向所述成型腔内灌注骨水泥。

优选的,所述第一骨盆模和第二骨盆模厚度均匀,且所述厚度为1.2mm。

优选的,所述第一骨盆模和第二骨盆模之间通过卡槽合模。

优选的,所述第一骨盆模和第二骨盆模的内壁上还贴合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包裹在所述成型腔的外周。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骨盆骨水泥模具,包括相互匹配的第一骨盆模和第二骨盆模,第一骨盆模和第二骨盆模合模后形成的成型腔以及设置在该骨盆骨水泥模具端部的灌模口,其中,第一骨盆模和第二骨盆模可拆卸合模,成型腔的尺寸与患者待塑形骨盆的尺寸相适应。这样可以将混合均匀的骨水泥经由灌模口灌注到成型腔内,并在成型腔内固化后,将第一骨盆模和第二骨盆模脱模,得到与患者待塑形骨盆高度匹配的骨盆骨水泥模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骨盆骨水泥模型,采用3D打印技术加以实现,可以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精准控制所需骨盆骨水泥模型的形状和尺寸,使制造出的骨盆骨水泥模型与患者待塑形骨盆处的断骨面高度贴合,可以很好地避免传统凭借医务人员经验手工捏制骨盆骨水泥模型时,造成的骨盆骨水泥模型误差较大、耗时长且抗压强度低,影响骨盆骨水泥模型的使用寿命等问题,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骨盆骨水泥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骨盆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骨盆模的结构示意图;

符号表示为:

1-第一骨盆模,2-第二骨盆模,3-灌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骨盆骨水泥模具,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骨盆骨水泥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也可参见图2及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骨盆模和第二骨盆模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骨盆骨水泥模具,包括相互匹配的第一骨盆模1和第二骨盆模2,参见图2及图3,该第一骨盆模1和第二骨盆模2相互间可实现无缝合模,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骨盆骨水泥模具的基本结构。同时,该第一骨盆模1和第二骨盆模2之间为可拆卸合模,即该第一骨盆模1和第二骨盆模2之间不仅满足无缝合模,还可以在灌入的骨水泥固化成型后,该第一骨盆模1和第二骨盆模2之间进行可拆卸分开,从而实现对骨盆骨水泥模型的脱模处理。

第一骨盆模1和第二骨盆模2之间的合模方式可以有多种,如通过卡槽合模,即可将第一骨盆模1的合模位置设置为凹槽,第二骨盆模2的合模位置设置为与上述凹槽相匹配且凸起的卡条,在合模时将第二骨盆模2上凸起的卡条卡进第一骨盆模1上的凹槽内便可实现第一骨盆模1和第二骨盆模2之间的无缝合模。当然,第一骨盆模1与第二骨盆模2合模的方式,还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惯常使用的其他方式,在此不做赘述。

第一骨盆模1和第二骨盆模2在合模后形成的一个空腔,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骨盆骨水泥模具的成型腔,该成型腔用于存放灌入的骨水泥,该成型腔的尺寸与患者体内待塑形骨盆的尺寸相适应,这样在成型腔内的骨水泥在经历了面团期及固化期后,经脱模,即可获得与患者体内待塑形骨盆的形状、大小相匹配的骨水泥模型。这样,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骨盆骨水泥模具制造出的骨盆骨水泥模型,与患者待塑形骨盆处的断骨面在形状和尺寸上高度一致,大大提高了植入物与患者断骨面的贴合度和匹配度,降低了手术风险。同时,针对不同患者制作而成的骨盆骨水泥模型,可以在对其进行修复手术之前制作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可缩短手术所用的时间,加快手术进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骨盆骨水泥模具的一端端部还设置有灌模口3,该灌模口3与上述成型腔相连通,用于向该成型腔内灌注骨水泥。考虑到骨水泥的固化速度较快,为了保证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骨盆骨水泥模具所制造的骨水泥模型的整体抗压强度,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设置该灌模口3的尺寸,此处不做赘述。同时,设置合适尺寸的灌模口3还有利于对灌入成型腔内的骨水泥进行适当搅拌,可有效防止成型的骨盆骨水泥模型内部出现气泡,影响骨盆骨水泥模型的强度,进而起到延长该骨盆骨水泥模型使用寿命的作用。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利用骨盆骨水泥模具制作出的骨盆骨水泥模型表面上有明显的材料流动纹,同时,也为了保证骨盆骨水泥模型具备所需的抗压强度,可选择表面光滑且厚度均匀的材质作为第一骨盆模1和第二骨盆模2,其中,此处厚度可为1.2mm。当然,此处仅为举例说明,第一骨盆模1和第二骨盆模2的厚度还可以是满足条件的其它数值,在此不做赘述。

另外,由于灌注到成型腔内的骨水泥在固化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为了降低对骨盆骨水泥模具可能造成的损伤,还可以在第一骨盆模1和第二骨盆模2的内壁上设置一层隔热层,如常见的玻璃棉等隔热材料构成的隔热网等,该隔热层贴合在该第一骨盆模1和第二骨盆模2的内壁上。在第一骨盆模1和第二骨盆模2合模后,该隔热层包裹在上述成型腔的外周,起到很好的隔热效果,避免了因骨水泥固化发热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骨盆骨水泥模具带来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骨盆骨水泥模具可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具体步骤可以包括:在进行3D打印之前先通过CT机对患者待塑形骨盆进行扫描,通过相关软件,如MIMICS等,利用上述CT扫描数据确定待塑形骨盆模型的截取段,然后将截取的骨盆模型进行尺寸和角度模拟矫正,从而设计出待置换骨盆处的3D模型,最后对该3D模型进行相应的模具设计。数字化技术可针对具体病例进行优化以及个性化的手术方案设计,使手术更加精确及个性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骨盆骨水泥模具,采用3D打印技术加以实现,可以针对不同的患者的实际情况,精准控制所需骨盆骨水泥模型的形状和尺寸,使制造出的骨盆骨水泥模型与患者待塑形骨盆处的断骨面高度贴合,可以很好的避免传统凭借医务人员经验手工捏制骨盆骨水泥模型时,出现的骨盆骨水泥模型与患者的断骨面误差较大,手工捏制骨盆骨水泥模型耗时长且成型的模型抗压强度低,影响骨盆骨水泥模型的使用寿命等问题,进而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装置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