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内自动切水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6850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模内自动切水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模内自动切水口结构。



背景技术:

塑胶制品是在注塑模具中以一定的温度、压力制备成型的,注塑是一种常见的加工方式,在注塑时模具需要预留出可供注塑材料流入的通道,注塑步骤完成后通道内的注塑材料遗留在工件上形成水口,所以注塑完成后的工件还需要专门的步骤去除水口。现阶段塑胶注射模具主要采用的进胶方式有大水口、细水口、潜水和牛角等,但无论哪种进胶方式,其都需要后续的切水口加工,其中细水口的水口料太长,注塑成本较大;潜水和牛角的生产成本较高,且安装麻烦;大水口的进胶方式相对效果较好,但水口较大,后续需要更多进行切水口加工,以使产品符合要求。在现有技术中,去除水口需要借助人工操作,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单值产品会出现一定比例的残次品,具有较高的人工成本,生产效率也难以满足自动化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节约人工成本的模内自动切水口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内自动切水口结构,包括前模具、后模具、水口顶针、水口切刀、以及推动水口顶针与水口切刀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前模具和后模具配合形成用于成型产品的模腔,所述前模具与后模具的闭合轴线上设有进胶口和用于成型产品水口的流道,所述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胶口和模腔连通,所述水口切刀设置在所述流道的上方,并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切断流道内的水口;所述水口顶针设于流道的正下方,并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将流道内的水口顶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油缸和油缸镶件,所述油缸镶件与水口切刀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油缸带动油缸镶件前后移动,所述油缸镶件带动水口切刀上下移动。

其中,所述油缸镶件包括斜向上的拉杆,所述水口切刀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活动部与拉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设有供拉杆上下滑动的轨道;第一油缸推动拉杆沿轨道上下滑动,拉杆带动活动部上下滑动。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推块和第二油缸,所述推块与水口顶针抵接,所述第二油缸与推块固定连接,并带动推块上下移动,将水口从流道内顶出。

其中,所述水口切刀包括切刀座与切刀片,所述切刀片与切刀座固定连接;所述切刀片为单斜面切刀,且切刀片的斜面朝向水口与注塑工件的连接处。

其中,所述水口切刀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水口切刀对称设置在水口与注塑工件的连接处,且两个水口切刀的切刀片的斜面均朝向水口与注塑工件的连接处。

其中,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前模具和后模具抵接;所述固定板位于前模具与后模具的闭合轴线的部位开设进胶口;所述固定板与水口切刀位置相适应的部位固定设有限位螺丝,所述限位螺丝与水口切刀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模内自动切水口结构,水口切刀设置在流道的上方,在注塑完成还未开模时,第一油缸驱动油缸镶件运动,迫使水口切刀向下运动,从而切断水口。并且水口顶针设置在流道的下方,水口顶针在驱动机构的作用力下将切断的水口顶出。本案的模内自动切水口结构,结构简单,可自动切断水口和自动顶出水口,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内自动切水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口切刀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前模具 2、后模具

3、水口顶针 4、水口切刀

5、驱动机构 6、模腔

7、进胶口 8、流道

9、第一油缸 10、油缸镶件

11、拉杆 12、推块

14、固定板 15、限位螺丝

41、切刀座 42、切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卖弄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表述。

请参阅图1,一种模内自动切水口结构,包括前模具1、后模具 2、水口顶针3、水口切刀4、以及推动水口顶针3与水口切刀4运动的驱动机构5。前模具1和后模具2配合形成用于成型产品的模腔6,前模具1与后模具2的闭合轴线上设有进胶口7和用于成型产品水口的流道8,流道8的两端分别与进胶口7和模腔6连通,水口切刀4 设置在流道8的上方,并在驱动机构5的作用下,切断流道8内的水口;水口顶针3设于流道8的正下方,并在驱动机构5的作用下,将流道8内的水口顶出。驱动机构5包括第一油缸9和油缸镶件10,油缸镶件10与水口切刀4固定连接;第一油缸9带动油缸镶件10前后移动,油缸镶件10带动水口切刀4上下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模内自动切水口结构,水口切刀4设置在流道8的上方,在注塑完成还未开模时,第一油缸9驱动油缸镶件10运动,迫使水口切刀4向下运动,从而切断水口。并且水口顶针3设置在流道8的下方,水口顶针3在驱动机构5的作用力下将切断的水口顶出。本案的模内自动切水口结构,结构简单,可自动切断水口和自动顶出水口,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油缸镶件10包括斜向上的拉杆11,水口切刀4 包括固定部(图未示)和活动部(图未示),活动部与拉杆11固定连接,固定部设有供拉杆11上下滑动的轨道(图未示)。第一油缸9推动拉杆11沿轨道上下滑动,拉杆11带动活动部上下滑动。第一油缸 9带动拉杆11向后移动时,由于拉杆11是斜向上的,故拉杆11会带动活动部向下运动切断水口。第一油缸9带动拉杆11向前移时,由于拉杆11是斜向上的,故拉杆11会带动活动部向上运动进行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还包括推块12和第二油缸(图未示),推块12与水口顶针3抵接,第二油缸与推块12固定连接,并带动推块12上下移动,将水口从流道8内顶出。由于水口顶针3位于流道 8的正下方,当第二油缸推动推块12向上移动时,就可将切断的水口顶出。

请参阅图2,水口切刀4包括切刀座41与切刀片42,切刀片42 与切刀座41固定连接。切刀片42为单斜面切刀,且切刀片42的斜面朝向水口与注塑工件的连接处。切刀片42的斜面朝向水口与注塑工件的连接处,这样有利于切断水口,并且切刀片42为单斜面切刀,即与注塑工件接触的那一面为竖直向下的、平面的,可以保证注塑工件的切口平整,整齐。

在本实施例中,水口切刀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水口切刀4对称设置在水口与注塑工件的连接处,且两个水口切刀4的切刀片42的斜面均朝向水口与注塑工件的连接处。水口切刀4的数量可为一个也可为两个,主要是根据流道8分流地数量决定的,在本实施例中,流道8的分道有两道,前模与后模均设有,故为了切开水口,需要设置两个水口切刀4,分别将两个分流道8与水口的连接处切断,以便水口被后续顶出流道8。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板14,固定板14与前模具1和后模具2抵接。固定板14位于前模具1与后模具2的闭合轴线的部位开设进胶口7;固定板14与水口切刀4位置相适应的部位固定设有限位螺丝15,限位螺丝15与水口切刀4抵接。设置固定板14与限位螺丝15,是为了防止水口切刀4在第一油缸9的带动下向上移动超过预设范围。限位螺丝15位于水口切刀4的上部,这样水口切刀4 向上移动就会被限制范围,防止水口切刀4的过渡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1、结构简单,通过第一油缸9带动油缸镶件10移动,迫使水口切刀4向下移动切断水口,自动化程度高。

2、第二油缸带动推动移动,向上顶出水口,接口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节约了人工成本。

3、切刀片42为单斜面切刀,可保证注塑工件的切口整齐、平整。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