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节气阀上盖嵌入式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3558阅读:877来源:国知局
电子节气阀上盖嵌入式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气阀端子预压固定的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节气阀是汽车发动机控制进气量必要的部件,节气阀通过油门的控制来调节进气量,从而保证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节气阀中端子信号的传输决定了其功能实现,现有节气阀通过两侧注塑成型或机械压紧端子的方式实现端子埋入的固定。两次注塑成型的方式会增加整体工艺的步骤,增加零件的生产成本,这种方式会造成两种塑胶不易完美融合,节气阀存在剥离的风险;机械压紧端子方式的方式,前模顶针压紧端子,注胶后顶针退回,顶针压紧部分周围的密度小于节气阀其他部位,可能造成低密度位置破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电子节气阀上盖嵌入式注塑模具,从而实现节气阀内端子的稳固,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电子节气阀上盖嵌入式注塑模具,包括下模板、设于所述下模板上的型芯,所述型芯包括凸台本体、设于所述凸台本体上的座体,所述座体顶部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内设有若干平行布置的凸起,各所述凸起在所述凹陷部内形成凹槽,各所述凹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互相连通的转折部,所述座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凸起相对应的卡接部,所述凹陷部内设有与所述凸起相对应的预压槽,所述转折部内设有定位针,所述预压槽包括固定部和支撑部,所述定位针包括卡扣部,所述凹槽和所述卡接部内设有端子线路,所述端子线路卡接所述卡扣部和所述支撑部。

具体的,所述型芯周向的设有若干挡块。

具体的,所述卡接部竖直设于所述座体的外边缘。

具体的,所述凸起为四个。

具体的,所述定位针还包括支撑所述卡扣部的圆柱体。

具体的,所述预压槽还包括支撑所述固定部的方形柱体。

具体的,所述预压槽和所述定位针高于所述凹陷部上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子节气阀上盖嵌入式注塑模具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定位针实现端子针脚的位置角度的控制,预压槽将端子固定于下模板,可以一次注胶实现端子的埋入成型,避免了多次工艺造成融合不良的问题以及机械顶针造成的密度不均问题,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施例预压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定位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下模板、11型芯、12挡块、2凸台本体、21座体、22凹陷部、23第一凸起、231第一凹槽、232第一卡接部、24第二凸起、241第二凹槽、242第二卡接部、25第三凸起、251第三凹槽、252第三卡接部、26第四凸起、261第四凹槽、262第四卡接部、3转折部、4预压槽、41方形柱体、42固定部、43支撑部、5定位针、51圆柱体、52卡扣部、6端子线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参照图1-4所示,本实施例是电子节气阀上盖嵌入式注塑模具,包括上模板(图中未标注)、下模板1、设于下模板1上表面的型芯11,型芯11与上模板之间形成工件的型腔。型芯11周向的设有若干挡块12。

型芯11包括凸台本体2、设于凸台本体2上的座体21。座体21的顶部设有扇形的凹陷部22,凹陷部22顶部设有若干平行布置的凸起。凸起包括第一凸起23、第二凸起24、第三凸起25和第四凸起26。各凸起之间形成若干凹槽。凹槽包括第一凸起23与凹陷部22的内边缘之间形成第一凹槽231,第二凸起24与第一凸起23之间形成第二凹槽241,第三凸起25与第二凸起24之间形成第三凹槽251,第三凸起25与第四凸起26之间形成第四凹槽261。第一凹槽231的两侧、第二凹槽241的两侧、第三凹槽251的两侧和第四凹槽261的两侧分别连通的形成转折部3,各凹槽分别连通有与其相对应的卡接部。凹陷部22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第一凹槽231相连通的第一卡接部232、与第二凹槽241相连通的第二卡接部242、与第三凹槽251相连通的第三卡接部252、与第四凹槽261相连通的第四卡接部262。第一卡接部232、第二卡接部242、第三卡接部252和第四卡接部262均设于座体21的外侧边且与凸台本体2竖直连接。

下模板1内设有贯穿凸出其凹陷部22表面的预压槽4和定位针5。第一凹槽231内均布三个预压槽4,第二凹槽241的中部设有一个预压槽4,第三凹槽251的中部设有一个预压槽4。转折部3设有定位针5。预压槽4包括方形柱体41、设于方形柱体顶部的固定部42、设于固定部42两侧的支撑部43。定位针5包括圆柱体51、设于圆柱体51顶部的卡扣部52。

第一凹槽231、第二凹槽241、第三凹槽251、第四凹槽261相对应连通的第一卡接部232、第二卡接部242、第三卡接部252和第四卡接部262内分别设有相对应卡接的端子线路6,端子线路6通过卡接预压槽4和卡扣部52延伸出凸台本体2。预压槽4和定位针5的顶部高于凹陷部22上表面,注胶后端子线路可完全被胶覆盖。

本实施例通过定位针5实现端子针脚的位置角度的控制,预压槽4将端子固定于下模板1,可以一次注胶实现端子的埋入成型,避免了多次工艺造成融合不良的问题以及机械顶针造成的密度不均问题,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