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模具的吹吸气阀及吹吸气阀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60188阅读:1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模具的吹吸气阀及吹吸气阀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模具的吹吸气阀及吹吸气阀系统,系统包括吹吸气阀、电磁阀以及吸气阀,电磁阀与气源、吹吸气阀以及吸气阀分别连通,吸气阀与吹吸气阀连通,吹吸气阀包括吸气孔道、吹气孔道、吸气入口、吹气入口以及吹吸气阀孔,吹吸气阀还包括阀腔以及设于阀腔内的活塞以及弹性件,活塞一所述弹性件连接,活塞另一端具有斜面结构,吸气孔道具有与弹性件对应的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吹气孔道与活塞具有斜面结构对应的第三开孔和第四开孔,该第三开孔与吹气入口连通,第四开孔与吹吸气阀孔连通,且第三开孔正对斜面结构。本实用新型可根据产品的成型需要和注塑机的动作进行吸气/吹气,避免给产品带来的拖伤及拉裂问题。
【专利说明】—种用于模具的吹吸气阀及吹吸气阀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模具的吹吸气阀及吹吸气阀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在某些产品常需要进行二次注塑成型,在成型过程中采用吸气阀将胶件吸住,在二次成型完成后,再采用吹气阀吹气使产品从模具脱落,但由于吹气阀与吸气阀的配合问题,在吸气时,往往由于吹气阀中存在残余气量不能将胶件完全固定,从而在加工的过程中容易使产品拖伤及拉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模具的吹吸气阀及吹吸气阀系统,其可根据产品的成型需要和注塑机的动作进行吸气/吹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单阀吹、单阀吸的旧方法给产品带来的拖伤及拉裂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模具的吹吸气阀系统,包括气源、吹吸气阀、电磁阀以及吸气阀,所述电磁阀与气源、吹吸气阀以及所述吸气阀分别连通,所述吸气阀与所述吹吸气阀连通,
[0005]所述吹吸气阀包括位于其内部的吸气孔道、吹气孔道和显露于阀体外表面的吸气入口、吹气入口以及吹吸气阀孔,所述吹吸气阀还包括阀腔以及设于阀腔内的活塞以及弹性件,所述活塞一端与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活塞另一端具有斜面结构,
[0006]所述吸气孔道具有设置在阀腔腔壁的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且所述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与所述弹性件的位置对应,
[0007]所述吹气孔道具有设置在阀腔腔壁的第三开孔和第四开孔,且第三开孔和第四开孔与所述活塞具有斜面结构的一端对应,该第三开孔与所述吹气入口连通,所述第四开孔与所述吹吸气阀孔连通,且所述第三开孔正对所述斜面结构。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吹吸气阀系统,所述活塞可在一吹气位置以及一吸气位置之间活动,所述活塞在吹气位置下,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第三开孔和第四开孔显露于所述阀腔内壁,所述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被所述活塞遮蔽;
[0009]所述活塞在吸气位置下,所述第一开孔、第二开孔以及显露于所述阀腔内壁,所述第四开孔被所述活塞遮蔽。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吹吸气阀系统,所述弹性件与固定于所述吹吸气阀侧面的压块连接,所述压块与所述吹吸气阀之间密封。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吹吸气阀系统,所述吹吸气阀孔与所述模具的模孔连通。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吹吸气阀系统,所述系统还包括气量调节阀,所述气量调节阀连接于所述吹吸气阀的吹吸气阀孔。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吹吸气阀系统,所述电磁阀包括感应线、气源入口、工作孔以及敞开孔,所述气源入口与气源连通,所述工作孔与所述吹吸气阀的吹气入口连通,所述敞开孔与所述吸气阀连通。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吹吸气阀系统,所述吸气阀包括进气孔、排气孔以及吸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电磁阀连通,所述吸气孔与所述吹吸气阀的吸气入口连通。
[0015]本实用新型相应提供一种用于模具的吹吸气阀,包括位于其内部的吸气孔道、吹气孔道以及显露于阀体外表面的吸气入口、吹气入口以及吹吸气阀孔,所述吹吸气阀还包括阀腔以及设于阀腔内的活塞以及弹性件,所述活塞一端与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活塞另一端具有斜面结构,
[0016]所述吸气孔道具有设置在阀腔腔壁的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且所述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与所述弹性件的位置对应,
[0017]所述吹气孔道具有设置在阀腔腔壁的第三开孔和第四开孔,且第三开孔和第四开孔与所述活塞具有斜面结构的一端对应,该第三开孔与所述吹气入口连通,所述第四开孔与所述吹吸气阀孔连通,且所述第三开孔正对所述斜面结构。
[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吹吸气阀,所述活塞可在一吹气位置以及一吸气位置之间活动,所述活塞在吹气位置下,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第三开孔和第四开孔显露于所述阀腔内壁,所述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被所述活塞遮蔽;
[0019]所述活塞在吸气位置下,所述第一开孔、第二开孔以及显露于所述阀腔内壁,所述第四开孔被所述活塞遮蔽。
[00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吹吸气阀,所述弹性件与固定于所述吹吸气阀侧面的压块连接,所述压块与所述吹吸气阀之间密封。
[0021]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吹吸气阀完成对模具上胶具的吹气和吸气,在对胶件进行加工时,吹吸气阀吸气,胶件加工完毕时注塑机顶出时,吹吸气阀吹气。在进行吸气时,气源经过电磁阀进入吸气阀,吸气阀产生吸气压力,此时吹吸气阀中吸气孔道的第一开孔、第二开孔以及显露于其阀腔内壁,吹气孔道的第四开孔被活塞遮蔽,从而吸气孔道连通,吹气孔道堵塞,吸气的压力经过吹吸气阀孔传递到模具孔上,模具孔处吸力将二次成型的产品吸到模具上;当注塑机动作循环到顶出时,注塑机顶出信号传递给电磁阀,此时电磁阀开始向吹吸气阀的吹气入口吹气,吹气压力作用于活塞一端的斜面上,斜面受到压力后会使活塞向后移动,弹性件压缩,吸气孔道的第一开孔、第二开孔被遮蔽,吹气孔道的第四开口显露于阀腔,从而吸气孔道堵塞,吹气孔道连通,吹气压力传递到模具上,完成吹气。借此,本实用新型可根据产品的成型需要和注塑机的动作进行吸气/吹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单阀吹、单阀吸的旧方法给产品带来的拖伤及拉裂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模具的吹吸气阀系统处于吸气状态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模具的吹吸气阀系统处于吹气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模具的吹吸气阀系统100,包括吹吸气阀
10、电磁阀20以及吸气阀30,电磁阀20与气源、吹吸气阀10以及吸气阀30分别连通,吸气阀30与吹吸气阀10连通。
[0026]吹吸气阀10包括位于其内部的吸气孔道11、吹气孔道12以及显露于阀体外表面的吸气入口 13、吹气入口 14以及吹吸气阀孔15。吹吸气阀孔15与模具的模孔连通。
[0027]吹吸气阀10还包括阀腔16以及设于阀腔16内的活塞17以及弹性件18,活塞17一端与弹性件18连接,活塞17另一端具有斜面结构171。该弹性件18优选为弹簧。吸气孔道11具有设置在阀腔16腔壁的第一开孔111和第二开孔112,且第一开孔111和第二开孔112与弹性件的位置一端对应,吹气孔道12具有设置在阀腔16腔壁的第三开孔121和第四开孔122,且第三开孔121和第四开孔122与该活塞17具有斜面结构171的一端对应,该第三开孔121与吹气入口 14连通,第四开孔122与吹吸气阀孔15连通,且第三开孔121正对斜面结构171。弹性件18与固定于吹吸气阀10侧面的压块19连接,压块19与吹吸气阀10之间密封,避免阀腔16漏气。
[0028]活塞17可在一吹气位置以及一吸气位置之间活动,活塞17在吹气位置下,弹性件18处于压缩状态,第三开孔121和第四开孔122显露于阀腔16内壁,第一开孔111和第二开孔112被活塞17遮蔽,从而吸气孔道11堵塞,吹气孔道12连通;活塞17在吸气位置下,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第一开孔111、第二开孔112显露于阀腔16内壁,第四开孔122被活塞17遮蔽,从而吹气孔道12堵塞,吸气孔道11连通。
[0029]电磁阀20包括感应线21、气源入口 22、工作孔23以及敞开孔24,气源入口 22与气源连通,工作孔23与吹吸气阀10的吹气入口 14连通,敞开孔24与吸气阀40连通,该感应线21与模具控制系统连接。
[0030]吸气阀30包括进气孔31、排气孔32以及吸气孔33,进气孔31与电磁阀20连通,吸气孔33与吹吸气阀10的吸气入口 13连通,该排气孔32与外界连通。
[0031]优选的是,系统100还包括气量调节阀40,气量调节阀40连接于吹吸气阀10的吹吸气阀孔15。该气量调节阀40用于调节吹吸气阀吹气或吸气的气量。
[0032]在模具进行加工时,首先将电磁阀20的感应线21接到注塑机的顶出信号线上,把气源接到电磁阀20的气源入口 22 ;将吹吸气阀10的吹吸气阀孔15与模具孔连接。
[0033]如图1所示,气源进入电磁阀20经敞开孔24进入吸气阀30,吸气阀30经排气孔32排气使得吸气孔33转变为吸气,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第一开孔111、第二开孔112显露于阀腔16内壁,第四开孔122被活塞17遮蔽,从而吹气孔道12堵塞,吸气孔道11连通,此时吸气的压力经吹吸气阀10的吸气孔道11传递到模具孔上,模具孔处的吸力将二次成型的产品吸到模具上。
[0034]如图2所示,当注塑机动作循环到顶出时,注塑机顶出信号传递给电磁阀20的感应线21上,此时电磁阀20的工作孔23开始工作吹气,气源经吹吸气阀10的吹气入口 14到达第三开孔121处,气源的吹气压力会吹向吹吸气阀孔15内的活塞17—端的斜面171上,斜面171受到压力后会使活塞17向后移动,弹性件18被压缩,第一开孔111和第二开孔112被活塞17遮蔽,从而吸气孔道11堵塞,吹气孔道12连通,将气源送向吹吸气阀孔15处并传递到模具上完成吹气。借此,本实用新型可根据产品的成型需要和注塑机的动作进行吸气/吹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单阀吹、单阀吸的旧方法给产品带来的拖伤及拉裂问题。
[0035]当注塑机顶出完成后,电磁阀20的信号被切断,电磁阀20的工作孔23动作停止,敞开孔24开始工作,此时吹吸气阀10内的弹性件18伸张将活塞17向前推移,弹性件18处于自然状态,第一开孔111、第二开孔112显露于阀腔16内壁,第四开孔122被活塞17遮蔽,吹气孔道12堵塞,吸气孔道11连通。
[0036]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模具的吹吸气阀,包括位于其内部的吸气孔道、吹气孔道以及显露于阀体外表面的吸气入口、吹气入口以及吹吸气阀孔,吹吸气阀还包括阀腔以及设于阀腔内的活塞以及弹性件,活塞一端与弹性件连接,活塞另一端具有斜面结构,吸气孔道具有设置在阀腔腔壁的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且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与弹性件的位置对应,吹气孔道具有设置在阀腔腔壁的第三开孔和第四开孔,且第三开孔和第四开孔与活塞具有斜面结构的一端对应,该第三开孔与吹气入口连通,第四开孔与吹吸气阀孔连通,且第三开孔正对斜面结构。吹吸气阀的具体结构已在前文做详细描述,故在此不再赘述。
[0037]可以理解,以上的描述和附图仅用来阐释本实用新型,显而易见,在不脱离不实用新型范围情况下也可采用其他方法改变和修改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模具的吹吸气阀系统,包括气源、吹吸气阀、电磁阀以及吸气阀,电磁阀与气源、吹吸气阀以及吸气阀分别连通,其特征在于,吸气阀与吹吸气阀连通, 吹吸气阀包括位于其内部的吸气孔道、吹气孔道和显露于阀体外表面的吸气入口、吹气入口以及吹吸气阀孔,吹吸气阀还包括阀腔以及设于阀腔内的活塞以及弹性件,活塞一端与弹性件连接,活塞另一端具有斜面结构, 吸气孔道具有设置在阀腔腔壁的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且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与弹性件的位置对应, 吹气孔道具有设置在阀腔腔壁的第三开孔和第四开孔,且第三开孔和第四开孔与活塞具有斜面结构的一端对应,该第三开孔与吹气入口连通,第四开孔与吹吸气阀孔连通,且第三开孔正对斜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吸气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可在一吹气位置以及一吸气位置之间活动,所述活塞在吹气位置下,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第三开孔和第四开孔显露于所述阀腔内壁,所述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被所述活塞遮蔽; 所述活塞在吸气位置下,所述第一开孔、第二开孔以及显露于所述阀腔内壁,所述第四开孔被所述活塞遮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吸气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与固定于所述吹吸气阀侧面的压块连接,所述压块与所述吹吸气阀之间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吸气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吸气阀孔与所述模具的模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吸气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气量调节阀,所述气量调节阀连接于所述吹吸气阀的吹吸气阀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吸气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包括感应线、气源入口、工作孔以及敞开孔,所述气源入口与气源连通,所述工作孔与所述吹吸气阀的吹气入口连通,所述敞开孔与所述吸气阀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吸气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阀包括进气孔、排气孔以及吸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电磁阀连通,所述吸气孔与所述吹吸气阀的吸气入口连通。
8.一种用于模具的吹吸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其内部的吸气孔道、吹气孔道以及显露于阀体外表面的吸气入口、吹气入口以及吹吸气阀孔,所述吹吸气阀还包括阀腔以及设于阀腔内的活塞以及弹性件,所述活塞一端与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活塞另一端具有斜面结构, 所述吸气孔道具有设置在阀腔腔壁的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且所述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与所述弹性件的位置对应, 所述吹气孔道具有设置在阀腔腔壁的第三开孔和第四开孔,且第三开孔和第四开孔与所述活塞具有斜面结构的一端对应,该第三开孔与所述吹气入口连通,所述第四开孔与所述吹吸气阀孔连通,且所述第三开孔正对所述斜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吹吸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可在一吹气位置以及一吸气位置之间活动,所述活塞在吹气位置下,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第三开孔和第四开孔显露于所述阀腔内壁,所述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被所述活塞遮蔽; 所述活塞在吸气位置下,所述第一开孔、第二开孔以及显露于所述阀腔内壁,所述第四开孔被所述活塞遮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吹吸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与固定于所述吹吸气阀侧面的压块连接,所述压块与所述吹吸气阀之间密封。
【文档编号】B29C45/43GK203919609SQ201420371113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7日
【发明者】杨根林, 叶志军, 王松营 申请人:深圳市派高模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