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79985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3D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为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

打印机在打印过程中,需要对模型进行降温,使模型快速冷却成型,一般在喷头处设置冷却风扇。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传统的3d打印机在使用过程中至少存在如下缺点:

3d打印机工作过程中,冷却风扇对模型进行冷却时,模型的受热不均匀,冷却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机,以改善传统的3d打印机在打印过程中模型的冷却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包括:

机架,

喷头单元,所述喷头单元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打印平台单元,所述打印平台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喷头单元位于所述打印平台单元的上方,

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包括安装件、两组导风件以及两个冷却风机,所述安装件包括连接部以及两个安装部,每个所述安装部设置有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的一端口为安装口,所述冷却风机安装在对应的所述安装口处,所述通风通道的另一端口为出风口,两个所述安装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两个所述出风口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了用于容纳所述喷头单元的喷头主体的安装空间;每组所述导风件包括折叠囊、导风筒以及摇摆机构,所述折叠囊一端连通所述出风口,所述折叠囊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导风筒,所述摇摆机构驱动连接对应的所述导风筒,驱使所述导风筒相对于所述安装部往复摆动。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围板以及第二围板,所述第一围板围成供气体流动的引导段,所述第二围板围成供气体流动的变向段,所述第一围板与所述第二围板密封连接,所述引导段连通所述变向段,所述引导段的远离所述变向段的端口为安装口,所述变向段的远离所述引导段的端口为出风口。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摇摆机构包括限位柱、抵接弹簧、风轮、安装架、转动轴以及偏心轮,所述限位柱安装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抵接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所述限位柱上,其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导风筒上;所述变向段的周壁上设置有导风口,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转动轴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风轮安装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偏心轮安装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风轮位于所述导风口处,所述抵接弹簧使所述导风筒抵接在所述偏心轮的轮面上。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变向段内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导风口处,所述导风板用于将风引入所述导风口内。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围板包括两个第一矩形板和两个第二矩形板,两个所述第一矩形板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矩形板相对设置,相邻所述第一矩形板和第二矩形板连接;所述第二围板包括底板、两个侧板以及封板,两个所述侧板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矩形板连接,所述底板的第一侧安装在所述第一矩形板上,所述底板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朝向另一所述第一矩形板延伸,所述导风口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安装架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封板的第一侧安装在未设置所述底板的所述第一矩形板上,所述封板的第二侧与所述底板的第二侧间隔设置,所述底板和所述封板位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所述底板与两个所述侧板连接,所述封板与两个所述侧板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打印平台包括:

热床单元,所述热床单元包括热床托板以及热床主体,所述热床主体安装在所述热床托板上,所述热床托板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热床托板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第一卡接部,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卡接部沿所述热床主体的周向间隔排布,

聚碳酸酯板,所述聚碳酸酯板安装在所述热床主体上,以及

安装框,所述安装框设置有安装口以及两个以上第二卡接部,两个以上所述第二卡接部沿所述安装口的周向间隔排布,所述安装口的内壁上设置有压紧部,所述聚碳酸酯板位于所述安装口内,所述压紧部将所述聚碳酸酯板压紧在所述热床主体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卡接部和两个以上所述第二卡接部一一对应卡接固定。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部设置为卡接凸起,所述第二卡接部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接凸起卡接在对应的所述卡槽中;

所述打印平台单元还包括锁紧单元,所述锁紧单元包括传动件、锁紧件以及第一复位弹性件,所述传动件具有传动端,所述传动端上设置有第一挤压斜面,所述传动件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框上,所述传动件的周面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安装框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卡接凸起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卡接凸起与所述安装框通过所述第一复位弹性件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性件令所述卡接凸起具有远离所述卡槽运动的趋势;所述卡接凸起上设置有第二挤压斜面,所述第一挤压斜面与所述第二挤压斜面配合,所述传动件靠近所述卡接凸起运动使所述卡接凸起朝向所述卡槽运动,所述锁紧件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框上,所述锁紧件的端部能够插接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锁紧件用于限制所述传动件远离所述卡接凸起运动。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锁紧单元还包括第二复位弹性件以及第三复位弹性件,所述传动件通过所述第二复位弹性件与所述安装框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弹性件令所述传动件具有远离所述卡接凸起运动的趋势;所述锁紧件通过所述第三复位弹性件与所述安装框连接,所述第三复位弹性件令所述锁紧件具有靠近所述传动件运动的趋势。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导风筒内安装有均风网。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机架包括外壳以及骨架,所述外壳罩设在所述骨架外,所述喷头单元和所述打印平台单元均安装在所述骨架上。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其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制造加工,安装与使用方便,同时,该3d打印机在使用时能够同时安装两个冷却风机,每个冷却风机对应有一条通风通道,两条通风通道的出风口相对设置,两个风机同时工作形成空气对流,对模型进行冷却处理,冷却效果好。具体如下:

本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通过该安装结构将两个冷却风机安装在喷头处,两个冷却风机吹出的风从通风通道流出,两个出风口相对设置,喷头位于两个出风口之间,在喷头喷料打印模型过程中,两个出风口处同时出风,形成空气对流,对位于两个出风口之间的模型进行降温冷却,冷却效果好。

本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包括上述的3d打印机,具有上述3d打印机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3d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3d打印机的打印平台单元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3d打印机的打印平台单元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3d打印机的安装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3d打印机的冷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喷头主体);

图7为图6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单元的安装架、风轮和偏心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单元的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未示出导风件);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单元的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单元的安装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单元的安装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标:机架1;喷头单元2;喷头主体201;打印平台单元3;冷却单元4;冷却风机401;安装部10;通风通道101;出风口11;第一围板12;引导段121;第一矩形板122;第二矩形板123;第二围板130;变向段131;侧板132;底板133;封板134;调节孔140;导风口150;连接部20;调节按钮31;连接轴32;弹性复位件33;导风件40;折叠囊41;导风筒42;限位柱43;抵接弹簧44;风轮45;安装架46;转动轴47;偏心轮48;抵接臂481;导风板49;热床单元100;热床托板110;热床主体120;第一卡接部200;第二卡接斜面210;聚碳酸酯板300;安装框400;安装口410;压紧部420;安装槽430;第一凸台440;第二凸台450;第二卡接部500;锁紧单元600;传动件610;第一挤压斜面611;限位槽612;锁紧件620;第一复位弹性件630;第二复位弹性件640;第三复位弹性件65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1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包括机架1、喷头单元2、打印平台单元3以及冷却单元4,喷头单元2和打印平台单元3安装在机架1上,冷却单元4安装在喷头单元2上,与喷头单元2同步运动,对位于打印平台单元3上的模型进行降温处理。

请参阅图1,可选的,机架1包括外壳和骨架,外壳罩设在骨架外。喷头单元2滑动设置在骨架上,喷头单元2沿着骨架在z方向上滑动,喷头单元2本身能够在x、y构成的二维平面内滑动,即喷头单元2能够在x,y,z方向上运动,喷头单元2采用现有的即可,在此不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图5,打印平台单元3包括热床单元100、聚碳酸酯板300以及安装框400。

热床单元100包括热床托板110以及热床主体120,热床主体120安装在热床托板110上,热床托板滑动设置在骨架上,热床托板110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第一卡接部200,两个以上第一卡接部200沿热床主体120的周向间隔排布,聚碳酸酯板300安装在热床主体120上。

安装框400设置有安装口410以及两个以上第二卡接部500,两个以上第二卡接部500沿安装口410的周向间隔排布,安装口410的内壁上设置有压紧部420,聚碳酸酯板300位于安装口410内,压紧部420将聚碳酸酯板300压紧在热床主体120上,两个以上第一卡接部200和两个以上第二卡接部500一一对应卡接固定。喷头单元2位于打印平台单元3的上方,将模型打印在聚碳酸酯板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打印平台,聚碳酸酯板300通过安装框400压紧在热床主体120上,同时,安装框400与热床托板110通过第一卡接部200和第二卡接部500卡接固定。聚碳酸酯板300为承载模型的结构,模型直接成型在聚碳酸酯板300上。打印机工作过程中,热床主体120升温,将温度传给聚碳酸酯板300,聚碳酸酯板300升温至50-60度时,聚碳酸酯板300获得较强的粘黏效果,此时打印的模型能够牢牢得粘附在聚碳酸酯板300上,模型的位置牢固可靠,提高打印质量。当模型打印完成,关闭电源,灯带平台自然降温,冷却后扳弯聚碳酸酯板300,模型就会松动,模型取放方便。此外,聚碳酸酯板300可以重复使用,节省成本。

实际加工时,将聚碳酸酯板300设计为矩形板,聚碳酸酯板300的长度和宽度按需设置,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聚碳酸酯板300的厚度为2mm-3mm。

可选的,压紧部420为环状凸起,环状凸起的沿安装口410的中轴线方向设置有环形压紧面。安装时,将聚碳酸酯板300放置在热床主体120上,然后将安装框400扣在聚碳酸酯板300外,聚碳酸酯板300位于安装口410中,同时,安装口410的内壁上的环形凸起压紧在聚碳酸酯板300四周,环状凸起与聚碳酸酯板300的接触面积大,聚碳酸酯板300的变形小,使用安全可靠。安装框400压紧在聚碳酸酯板300上后,安装框400上的第二卡接部500与热床托板110的第一卡接部200卡接,聚碳酸酯板300不易相对于热床主体120移动,位置稳定可靠。

本实施例中,环形压紧面为平面,聚碳酸酯板300为矩形板,环形压紧面与聚碳酸酯板300的板面接触更加紧密。

需要说明的是,热床主体120为现有技术,热床主体120通电后能够发热,例如,采用电阻丝作为发热源,或者采用电热膜作为发热源。

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200设置为卡接凸起,第二卡接部500设置有卡槽,卡接凸起卡接在对应的卡槽中。为了便于将卡接凸起插接在卡槽中,卡接凸起的靠近卡槽的一端设置有倒角,同时,卡槽的槽口处设置有倒角。实际加工时,安装框400为矩形框,安装框400的相对的两根矩形条上分别安装有一个卡接凸起,卡接凸起垂直于安装框400所在的平面设置,卡接凸起为圆柱形凸起,便于加工。进一步的,在卡接凸起上设置有凸出部,凸出部位于卡接凸起的外周面上,凸出部沿卡接凸起的径向向外凸出。在凸出部上设置有第二挤压斜面。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在安装框400上设置有安装槽430,安装槽430为圆柱形槽,每个卡接凸起对应插接在一个安装槽430中,卡接凸起能够在安装槽430内沿着安装槽430的槽深方向往复滑动,实现卡接凸起插入热床托板110上的卡槽或者从卡槽中抽出。

请参阅图3,可选的,3d打印机打印平台还包括锁紧单元600,锁紧单元600包括传动件610、锁紧件620以及第一复位弹性件630,传动件610具有传动端,传动端上设置有第一挤压斜面611,传动件610滑动设置于安装框400上,传动件610的周面上设置有限位槽612;安装框400上设置有安装槽430,卡接凸起滑动设置在安装槽430内,卡接凸起与安装框400通过第一复位弹性件630连接,第一复位弹性件630令卡接凸起具有远离卡槽运动的趋势;卡接凸起上设置有第二挤压斜面,第一挤压斜面611与第二挤压斜面配合,传动件610靠近卡接凸起运动使卡接凸起朝向卡槽运动,锁紧件620滑动设置在安装框400上,锁紧件620的端部能够插接在限位槽612内,锁紧件620用于限制传动件610远离卡接凸起运动。将安装框400扣在聚碳酸酯板300上后,卡接凸起对准卡槽的位置,此时,操作传动件610,使传动件610朝向卡接凸起运动,该过程中,位于传动件610上的第一挤压斜面611接触位于卡接凸起上的第二挤压斜面,继续移动传动件610,在第一挤压斜面611和第二挤压斜面的配合作用下,卡接凸起朝向卡槽运动,直至卡接凸起卡接在卡槽中,此时,第一复位弹性件630为拉伸状态,使卡接凸起有从卡槽中拔出的趋势,同时,将锁紧件620插接在传动件610的限位槽612内,卡接凸起能够始终插接在卡槽中。安装框400与热床托板110的位置稳定,聚碳酸酯板300与热床主体120的位置牢固可靠。打印完成后,待聚碳酸酯板300冷却后,操作锁紧件620,使锁紧件620从限位槽612中滑出,在第二复位弹性件640的作用下,传动件610远离卡接凸起运动,在第一复位弹性件630的作用下,卡接凸起从卡槽中拔出,此时,将安装框400取下,再将聚碳酸酯板300取下,弯曲聚碳酸酯板300便于将模型取下。

可选的,锁紧单元600还包括第二复位弹性件640以及第三复位弹性件650,传动件610通过第二复位弹性件640与安装框400连接,第二复位弹性件640令传动件610具有远离卡接凸起运动的趋势。锁紧件620通过第三复位弹性件650与安装框400连接,第三复位弹性件650令锁紧件620具有靠近传动件610运动的趋势。操作更加灵活方便。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复位弹性件、第二复位弹性件以及第三复位弹性件可以为弹簧。

可选的,安装框400上设置有第一凸台440和第二凸台450,第一凸台440与安装槽430位于安装框400的同一侧,第二凸台450位于安装框400的外侧,传动件610滑动设置于第一凸台440上,锁紧件620滑动设置于第二凸台450上。

可选的,锁紧件620的端部设置有倒角,便于插入到限位槽612中。

请参阅图6-图12,冷却单元4包括安装件、两组导风件40以及两个冷却风机401,安装件包括连接部以及两个安装部,每个安装部设置有通风通道101,通风通道101的一端口为安装口,冷却风机401安装在对应的安装口处,通风通道101的另一端口为出风口,两个安装部通过连接部连接,两个出风口相对设置,两个出风口之间形成了用于容纳喷头单元2的喷头主体201的安装空间;每组导风件40包括折叠囊41、导风筒42以及摇摆机构,折叠囊41一端连通出风口,折叠囊41的另一端连通导风筒42,摇摆机构驱动连接对应的导风筒42,驱使导风筒42相对于安装部往复摆动。安装件用于将冷却风机401安装在喷头位置处,在打印过程中通过冷却风机401使模型降温冷却。

请参阅图10-图11,本实施例中,安装件包括有第一围板12以及第二围板130,第一围板12围成供气体流动的引导段121,第二围板130围成供气体流动的变向段,第一围板12与第二围板130密封连接,引导段121连通变向段131,引导段121的远离变向段131的端口为安装口,变向段131的远离引导段121的端口为出风口11。

可选的,第一围板12包括两个第一矩形板122和两个第二矩形板123,两个第一矩形板122相对设置,两个第二矩形板123相对设置,相邻第一矩形板122和第二矩形板123连接;第二围板130包括底板133、两个侧板132以及封板134,两个侧板132分别与两个第二矩形板123连接,底板133的第一侧安装在第一矩形板122上,底板133的与第一侧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朝向另一第一矩形板122延伸,底板上设置有导风口150,导风口150处设置有导风板49,导风板49位于通风通道101内,导风板49安装在底板上,导风板49的板面与底板的板面倾斜设置,风流动过程中,部分风被导风板49阻挡,顺着导风板49流动并进入到导风口150内,从导风口150处吹出。封板134的第一侧安装在未设置底板133的第一矩形板122上,封板134的第二侧与底板133的第二侧间隔设置,底板133和封板134位于两个侧板132之间,底板133与两个侧板132连接,封板134与两个侧板132连接。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围板12围成的引导段121为圆柱筒段,也即安装口为圆形口,便于与风机的出风端对应,出风效果好,不易漏风。第二围板130围成的变向段131为扁平孔状,出风口11为扁口。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冷却风机401工作产生的风从引导段121进入,由于引导段121和变向段131倾斜设置,风进入到变向段后改变了原来在引导段121中的流动方向,从变向段131出来后能够吹向模型所在位置,为模型进行降温。

连接部20设计为板状结构,连接部20将两个安装部10连接起来,连接部20和两个安装部10为一个整体结构。安装完成后,两个安装部10相对设置,两个通风通道101的出风口11相对设置,两个出风口11之间形成了能够容纳喷头的安装空间。

可选的,连接板安装在两个安装部10的第二矩形侧板132上,两个安装部10位于连接板的同一侧,将3d打印机安装在3d打印机上后,连接板能够遮挡住喷头,操作人员不易直接接触到喷头,不易出现烫伤的情况,更加安全可靠。

进一步的,在连接板上设置有通孔,减轻连接板的重量。

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0铰接在连接板上,安装部10相对于连接板转动能够改变对应的出风口11处的风向。这种结构设计,在进行打印过程中,能够按需调整冷却风机401的出风方向,使用灵活,使用范围广,冷却效果好。

可选的,3d打印机还包括调节组件,调整组件包括调节按钮31、连接轴32以及弹性复位件33,连接轴32安装在安装部10上,连接轴32转动安装在连接板上,安装部10上设置有两个以上调节孔140,两个以上调节孔140围绕连接轴32间隔排布,连接板上设置有插接孔,调节按钮31插接在插接孔内,调节按钮31能够插入到对应的调节孔140内,调节按钮31与连接板通过弹性复位件33连接,弹性复位件33令调节按钮31具有插入调节孔140内的运动趋势。弹性复位件33可以为弹簧,弹簧套设在调节按钮31外。

实际操作时,每组调节组件单独控制一个安装部10。两个安装部10可以单独控制,使用范围更广。调整时,操作调节按钮31,将调节按钮31从调节孔140中拔出,此时,安装部10依靠连接轴32与连接部20转动连接,安装部10绕着连接轴32相对于连接部20转动,出风口11的朝向改变,当调整至设置位置后,松开调节按钮31,在弹性复位件33的弹力作用下,使调节按钮31自动插入到对应的调节孔140中,此时,安装部10依靠连接轴32和调节按钮31同时作用实现与连接板的安装,安装部10不会相对于连接板转动,完成角度的调整。

可选的,为了便于调节按钮31的端部插接在调节孔140中,调节孔140的端口处设置有倒角,同时,调节按钮31的端部设置有倒角。

本实施例中,导风件40包括有折叠囊41、导风筒42以及摇摆机构,折叠囊41一端连通出风口,折叠囊41的另一端连通导风筒42,摇摆机构驱动连接对应的导风筒42,驱使导风筒42相对于安装部往复摆动。可选的,摇摆机构包括限位柱43、抵接弹簧44、风轮45、安装架46、转动轴47以及偏心轮48,限位柱43安装在连接部上,抵接弹簧44的一端安装在限位柱43上,其另一端抵接在导风筒42上;变向段的周壁上设置有导风口150,安装架46安装在安装部上,转动轴47转动安装在安装架46上,风轮45安装在转动轴47上,偏心轮48安装在转动轴47上,风轮45位于导风口150处,抵接弹簧44使导风筒42抵接在偏心轮48的轮面上,可选的,在导风筒42上安装有抵接臂481,抵接臂481的远离导风筒42的端部设置有抵接圆弧面,抵接圆弧面贴合在偏心轮48的轮面上,接触更加紧密,配合更好。风在通风通道101内流动时,大部分风直接从导风筒42处吹出作用在模型上对模型进行降温,少部分风在导风板49的作用下进入到导风口150处,从导风口150处吹出,从导风口150处吹出的风作用在风轮45上,带动风轮45转动,风轮45转动带动偏心轮48转动,由于导风筒42通过折叠囊41连接在安装部处,折叠囊41变形过程中使导风筒42相对于安装部转动,在偏心轮48与抵接弹簧44的作用下,导风筒42能够进行摆动运动,导风筒42以扫风的方式出风,覆盖面积广,模型降温均匀,降温的效果好,模型的成型质量高。此外,风轮45利用风力转动,提高了冷却风机401的效率,节省了能源。

需要说明的是,折叠囊41的周壁的断面形状为折线形,具有形变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部设置有两个,冷却风机401设置有两个,一个冷却风机401安装在一个安装部上,导风件40设置有两个,每个导风件40与一个安装部对应,每个安装部处的导风筒42单独控制。

在每个导风筒42内设置有均风网,从导风筒42处吹出的风更加柔和,模型不易变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