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机流体材料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6702阅读:803来源:国知局
一种3D打印机流体材料输送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3D打印机流体材料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3D打印机当打印材料是流体材料时(比如打印糕点的面浆、陶瓷的泥浆等),多采用注射器式或者气压喷射式。注射器式无法实现连续进料,同时无法精确控制进料的挤出量和挤出速度。注射器式当材料用完后,需要更换注射器,费时费力,并且无法。气压喷射式需要气泵,成本高,体积大,不适合桌面级机器使用。现有的方案都无法精确控制挤出量和挤出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机流体材料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机流体材料输送装置,包括出料管、连接管、进料管、气压管、安装板和底板,所述出料管、连接管、进料管均通过固定件安装在安装板上,安装板设置在底板上,底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出料池和进料池,出料池的一侧设置有液位感应器;所述出料管的一端安装有挤出头,挤出头位于出料池内,出料管的另一端和连接管的一端通过单向阀A连通,连接管另一端与进料管的一端通过单向阀B连通,进料管的另一端设有吸入头,吸入头位于进料池内;所述连接管的中部下侧焊接有气压管,气压管与连接管相互连通,气压管内设有活塞,活塞的底部设有圆柱形磁铁,气压管的内壁位于活塞的下方的位置设有挡块,安装板上位于气压管下方的位置设有电磁铁。

优选的,所述出料管和进料管均由直管经过一次折弯而成,折弯的角度均为度,且折弯处为圆弧状。

优选的,所述单向阀A和单向阀B均安进料管指向出料管的方向导通,反向截止。

优选的,所述气压管的由细管、漏斗和粗管组成,气压管通过细管与连接管连通,活塞、圆柱形磁铁和挡块位于粗管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3D打印机流体材料输送装置,通过不断改变电磁铁的磁极,使圆柱形磁铁带动活塞的不断的上下运动,从而改变气压管内的气压,将进料池内的流体材料输送到出料池中,使用者只需通过打印机的控制器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的交换频率就能够对进料速度进行精确的控制,液位感应器能够感应出料池内流体材料液位的变化,并将信息发送给打印机的控制器中,从而对进料量进行精确的控制;本3D打印机流体材料输送装置,同时实现了连续进料,避免了打印过程中装置内储存的流体材料耗尽,致使打印失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出料管;2单向阀A;3连接管;4单向阀B;5进料管;51吸入头;6进料池;7出料池;71液位感应器;8气压管;81活塞;82圆柱形磁铁;83挡块;9电磁铁;10挤出头;11固定件;12安装板;13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机流体材料输送装置,包括出料管1、连接管3、进料管5、气压管8、安装板12和底板13,出料管1和进料管5均由直管经过一次折弯而成,折弯的角度均为90度,且折弯处为圆弧状,出料管1和进料管5的圆弧部能够使流体材料等流畅的通过,有效的避免由于堵料而导致的装置故障,出料管1、连接管3、进料管5均通过固定件11安装在安装板12上,安装板12设置在底板13上,底板1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出料池7和进料池6,出料池7的一侧设置有液位感应器71,液位感应器71能够感应出料池7内流体材料液位的变化,并将信息发送给打印机的控制器中,从而对进料量进行精确的控制;出料管1的一端安装有挤出头10,挤出头10位于出料池7内,出料管1的另一端和连接管3的一端通过单向阀A2连通,连接管3另一端与进料管5的一端通过单向阀B4连通,单向阀A2和单向阀B4均安进料管5指向出料管1的方向导通,反向截止,进料管5的另一端设有吸入头51,吸入头51位于进料池6内;连接管3的中部下侧焊接有气压管8,气压管8与连接管3相互连通,气压管8内设有活塞81,活塞81的底部设有圆柱形磁铁82,气压管8的内壁位于活塞81的下方的位置设有挡块83,气压管8的由细管、漏斗和粗管组成,气压管8通过细管与连接管3连通,活塞81、圆柱形磁铁82和挡块83位于粗管内,安装板12上位于气压管8下方的位置设有电磁铁9,通过不断改变电磁铁9的磁极,使圆柱形磁铁82带动活塞81的不断的上下运动,从而改变气压管8内的气压,将进料池6内的流体材料输送到出料池7中,使用者只需通过打印机的控制器来改变电磁铁9的磁极的交换频率就能够对进料速度进行精确的控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