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开合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9811阅读:25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开合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旋转开合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汽车内饰品质的追求也在持续升高。汽车内饰件中常用并且非常实用的重要部件和功能部件有很多,其中一种是汽车仪表罩。汽车仪表罩的造型对于汽车内饰的美感影响较大。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汽车仪表罩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汽车仪表罩的表皮10具有第一凸起11,该第一凸起11为倾斜的倒V字形,第一凸起11内部形成有类似三角形的凹槽12;骨架20上形成有与第一凸起11对应的第二凸起21,第二凸起21的形状与第一凸起11的形状相似,并且第二凸起21插入凹槽12中以支撑表皮10,表皮10和骨架20之间填充发泡材料。汽车仪表罩在注塑生产时,表皮10套于骨架20上,骨架20固定于上模中,下模中具有与骨架20形状匹配的空间,待上模和下模合模后表皮10和骨架20共同固定于该空间内,待发泡材料填充完毕后,通过开模,表皮10、骨架20和发泡材料一起形成的汽车仪表罩产品可以顺利的沿着竖直方向从下模中分离,从而完成脱模。

然而对于上述汽车仪表罩,一方面,由于表皮10和骨架20之间的空隙过大,第二凸起21对第一凸起11的支撑作用较弱,容易产生表皮强度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由于汽车仪表罩造型的需要,第一凸起11的形状往往变得更加尖锐狭长,而且存在一定的弯曲,需要加强汽车仪表罩产品的强度。为此,现有技术采用的一种解决方案为在第二凸起21的顶部增加加强筋22,如图2所示,加强筋22可以更好的支撑表皮10,增强汽车仪表罩产品的强度和质量。

但是,对于改进后的产品,在表皮10和骨架20的注塑生产过程中,由于加强筋22的存在以及第一凸起11造型的改变,随着上模和下模的分离,会在表皮10的转角区12和容纳骨架20的空间之间会形成一个倒扣区域S,在倒扣区域S处表皮10和骨架20会发生干涉,造成汽车仪表罩产品无法顺利脱模取出,影响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开合模装置,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具有加强筋的汽车仪表罩产品无法顺利脱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开合模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旋转开合模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上底板、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所述第一耳板和所述第二耳板分别设置于所述上底板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一耳板上形成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二耳板上形成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的延伸方向具有一定夹角;所述第一滑轨中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二滑轨中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分别与所述上模连接;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轴承配合的旋转座。

上模具有相对的上模下底面和上模上底面,所述第一轴承形成于靠近所述上模上底面的位置,所述第二轴承形成于靠近所述上模下底面的位置。

下模具有与所述上模下底面配合的下模上底面。

旋转座设置于所述下模上底面上。

旋转座形成为半圆形凹槽。

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均沿直线方向延伸。

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的其中一个形成为弯曲形状。

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均形成为弯曲形状。

连接件设置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的开合模设计,使得具有加强筋的汽车仪表罩产品在开模时避免干涉,保证汽车仪表罩产品的质量;同时可使具有汽车仪表罩产品的骨架加强筋设计为更靠近表皮端面,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汽车仪表罩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另一种汽车仪表罩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加强筋的汽车仪表罩的开合模原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旋转开合模装置的侧面示意图,其中上模和下模处于打开状态;

图5为根据图4的旋转开合模装置的侧面示意图,其中上模处于旋转状态;

图6为根据图4的旋转开合模装置的侧面示意图,其中上模和下模处于合模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2所示,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汽车仪表罩产品,由于加强筋22的存在以及第一凸起11造型的改变,注塑完成后的表皮10和20无法顺利脱模取出,通过图3所示的汽车仪表罩的开合模原理示意图可以解决该问题。

如图3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根据表皮10和骨架20之间干涉区域的尺寸计算出合适的旋转半径,通过使表皮10和骨架20分别围绕固定点O进行旋转,则可以使形成的汽车仪表罩产品顺利脱模,避免干涉问题。

如图4所示,根据图3所示的原理,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开合模装置包括上模30、下模40以及连接上模30和下模40的连接件50,其中,上模30具有相对的上模下底面31和上模上底面32;下模40具有与上模下底面31配合的下模上底面41,上模30和下模40合模后上模下底面31和下模上底面41重合;连接件50包括上底板51、第一耳板52和第二耳板53,第一耳板52和第二耳板53分别设置于上底板51相对的两端,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件50的上底板51形成为长条状板,第一耳板52和第二耳板53分别固定于长条状板的两端;第一耳板52上形成有长条形的第一滑轨521,第一滑轨52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上底板51的长度方向;第二耳板53上形成有长条形的第二滑轨531,第二滑轨53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上底板51的长度方向。换言之,图4中第一滑轨521和第二滑轨531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第一滑轨521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第二滑轨531沿着竖直方向延伸。

上模30还设置有第一轴承35和第二轴承34,第一轴承35和第二轴承34分别设置于上模30的对角线位置,在图4的实施例中,第一轴承35设置于靠近上模上底面32的一端,第二轴承34设置于靠近上模下底面31的一端,第一轴承35和第二轴承34的位置连线与竖直方向呈一定角度。第一轴承35和第二轴承34可分别不可拆卸地固定于上模30,也可分别可拆卸的固定于上模30。第一轴承35同时可活动的容置于第一耳板52的第一滑轨521内,第二轴承34可活动的容置于第二耳板53的第二滑轨531内,第一轴承35和第二轴承34可分别带动上模30在第一滑轨521和第二滑轨531内活动。

下模40的下模上底面41上还设置有旋转座43,在图4的实施例中,旋转座43设置为自下模上底面41向下模40内部凹陷的半圆形槽,第二轴承34可固定于旋转座43上并与旋转座43配合。

再结合图3-图6可知,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骨架20固定于上模30中,骨架20外套设表皮10,在上模30和下模40处于打开状态时,如图4所示,由于上模30重力的作用,第二轴承34位于第二滑轨531的最下方,同时第一轴承35位于第一滑轨521的最右端;随着合模的进行,如图5所示,当第二轴承34接触下模40的旋转座43时,下模40会通过第二轴承34向上模30施加向上的支撑力,此时上模30以旋转座43为圆心做逆时针运动;随着上模30的下降,完全合模后,第二轴承34相对地运动到第二滑轨531的上部,第一轴承相对的运动到第一滑轨521的左侧,上模下底面31和下模上底面41重合,如图6所示。

当注塑完成后,表皮10、骨架20以及位于表皮10和骨架20之间的发泡材料形成为整体,将上模30向上与下模40分开,此时上模30以旋转座43为圆心做顺时针转动,当第一轴承35运动至第一滑轨最右侧时,连接件50带动上模30与下模40分开,完成开模操作。此时,旋转座43相当于图3中的固定点O。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下模40对应于第二轴承34的位置可设置有旋转座台42,旋转座43位于旋转座台42上,从而方便更好的支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一滑轨521和第二滑轨531可形成为曲槽,或者第一滑轨521和第二滑轨531其中的一个形成为曲槽,或者第一滑轨521和第二滑轨531均形成为曲槽,只需要满足能够使得上模30围绕着一个支撑点旋转的条件,从而可用于某些特殊形状的汽车仪表罩产品的脱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连接件50设置于上模30的外侧,从而不影响上模的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连接件50有两个,两个连接件50分别对称的设置于上模30对称的两侧,从而使得上模受力更均衡,开合模质量更佳。

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的开合模设计,可使汽车仪表罩产品的骨架加强筋设计为更靠近表皮端面,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同时使得该种结构的表皮和骨架开模时避免干涉,保证汽车仪表罩产品的质量。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即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均为常规技术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