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塑模开合装置和吹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9875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吹塑模开合装置和吹塑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模具开合装置,特别是一种吹塑模开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模具开合装置,特别是一种吹塑机。



背景技术:

塑料瓶是一种由聚酯(PETG)、聚乙烯(PE)、聚丙烯(PP)为原料,添加相应的有机溶剂,且经过高温加热后,通过塑料模具经过瓶胚吹塑、挤吹或注塑成型的塑料容器。塑料瓶主要用于饮料、食品、酱菜、蜂蜜、干果、食用油、农兽药等液体或者固体一次性塑料包装容器。

在采用挤吹成型工艺制造塑料瓶过程中,先采用挤塑机成型且割成合适吹塑机加工长度的塑料管带,再将塑料管带放入吹塑机的模具内进行吹塑成型,最后从模具内取出,分离产品和废料。现有的挤吹成型工艺存在着自动化程度底,所需工人多且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以及降低工人数量,人们想到采用机械手辅助加工方案,即采用机械手替换某些工序,但生产效率仍然难以满足部分客户需求。

多层容器中含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不适合回收再利用,因而降低废料产生量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模具开合,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各种开合模装置。如中国专利文件记载的一种塑料挤、拉吹机钳式开合模机构(公开号CN1693049A),塑料拉伸吹瓶机的开合模机构(授权公告号CN100534764C),塑料拉吹机的开合模机构(授权公告号CN2923279Y)。本领域技术人员希望提出更多不同结构的吹塑模开合装置,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吹塑模开合装置,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出另一种结构的吹塑模开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吹塑机,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吹塑机的挤吹成型容器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吹塑模开合装置包括导杆和两块相对平行设置的模具安装板;两块模具安装板与导杆均滑动连接,导杆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本吹塑模开合装置还包括油缸和同步齿轮齿条机构;同步齿轮齿条机构具有一个齿轮和两条均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两条齿条与两块模具安装板一一对应地固定连接,齿轮与安装座转动连接;油缸的缸体与其中一块模具安装板固定连接,活塞杆与另一块模具安装板固定连接,或油缸的缸体与安装座固定连接,活塞杆与其中一块模具安装板固定连接。

本吹塑模开合装置安装时既可采用安装座与其他机构相连,也可采用导杆与其他机构相连。吹塑模包括左半模和右半模,左半模固定在其中一块模具安装板上,右半模固定在另一块模具安装板上。本吹塑模开合装置使吹塑模的左半模和右半模平行开合,这样能提高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吻合性,进而提高产品在合模线处平整度、提高产品外形美观性、以及更容易调试模具,保证容器底部密封性的合格率,即具有使模具安装调试更方便的优点。

本吹塑模开合装置中同步齿轮齿条机构使左半模和右半模同步移动,进而能使左半模和右半模同时与塑料胚相接触,该结构尤其适合挤吹成型工艺,有效保证挤吹成型的容器底部密封性。

本吹塑模开合装置采用油缸驱动,进而具有左半模和右半模运动平缓且稳定的优点。本吹塑模开合装置还可通过控制油缸的进出油速度进一步提高左半模和右半模运动平缓性和稳定性,尤其是能通过控制左半模和右半模合模阶段速度,保证挤吹成型的容器底部密封性合格率最高。换言之,本吹塑模开合装置有效地避免了合模速度过快,造成模具将塑料胚压断而造成容器底部密封失效问题;以及有效地避免了合模速度过慢,造成塑料胚挤压未到位而造成容器底部密封失效问题。

本吹塑机包括机架、转盘和多组吹塑模开合装置,转盘与机架转动连接,多组吹塑模开合装置绕着转盘的轴芯线周向分布,多组吹塑模开合装置与转盘之间均通过能使吹塑模开合装置沿着转盘的径向线移动的径向导向结构相连接;多组吹塑模开合装置与机架之间通过一组导向轨迹线呈环形的环形导向结构相连接;导向轨迹线中具有直线段。

本吹塑机中吹塑模开合装置的数量可根据产品所需产量灵活设置。本吹塑机中转盘可水平设置,则导杆竖直设置;该布置方式的吹塑机具有模具拆装方便和维护方便的优点。本吹塑机中转盘也可竖直设置,则导杆水平设置;该布置方式的吹塑机具有占地面积小,容器底部密封性合格率高和产品更易脱模的优点。

多个吹塑模开合装置分别处于不同的状态,即部分吹塑模开合装置处于合模状态、部分吹塑模开合装置处于开模状态、部分吹塑模开合装置处于合模至开模过程中和部分吹塑模开合装置处于开模至合模过程中。本吹塑机中一副模具沿着转盘的轴芯线旋转一周刚好完成从开模状态到合模状态,再到开模状态;通过控制转盘的转动速度使一副模具沿着转盘的轴芯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与加工一组产品所需时间相同。

在上述的吹塑模开合装置中,所述油缸包括活塞座,油缸中内腔一端部设有缓冲套,缓冲套的一端与油缸中内腔的内侧面密封连接,缓冲套的另一端油缸中内腔一端面密封固定连接;油缸中一个油口与缓冲套外侧面和油缸中内腔的内侧面之间腔室相连通,缓冲套的侧壁上开有沿缓冲套的轴芯线方向设置的多个节流孔,多个节流孔的横截面面积从缓冲套的一端到另一端方向逐渐减小;活塞座的一端具有能穿入缓冲套内的缓冲芯柱;当吹塑模开合装置处于合模状态时缓冲芯柱位于缓冲套内。本油缸使吹塑模开合装置在模具临近闭合状态的阶段速度逐渐降低,以及模具开模初始阶段速度逐渐提高,其余阶段活塞杆可实现匀速移动,进而实现逐渐合模以及逐渐开模,具有合模噪声小,避免产生合模将塑料胚冲断现象以及有效保证容器底部密封性等优点;同时避免瞬间开模而造成产品遭受牵拉变形或撕裂损坏现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吹塑模开合装置能通过调整油压可调整合模力大小,使合模力与模具相匹配,进而提高产品的美观性以及提高产品底部密封合格率;而且具有调节方便的优点。

本吹塑模开合装置具有噪声小、操控方便、结构简单以及产品底部密封合格率高的优点。

本吹塑机与挤塑机配合使用,挤塑机的挤出头与吹塑模开合装置中安装的模具分合面相对设置。挤塑机挤出塑料胚被处于合模状态的模具夹紧,该模具被转盘带动移动,进而牵引塑料胚以及使塑料胚进入处于从开模到合模过程中的模具内。本吹塑机的转盘连续旋转,挤塑机挤出的塑料胚连续进入吹塑机内,使得塑料胚无需被切割成段,进而省略切割以及塑料胚转移等工序,以及降低废料产生量。

本吹塑机具有提高原料利用率,提高产品生产效率以及提高产品合格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吹塑模和挤塑机的示意图。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是吹塑模开合装置不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吹塑模开合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油缸端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缓冲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机架中环形导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机架、吹塑模开合装置和转盘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吹塑模开合装置和转盘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1a、左框架;1b、右框架;1c、环形导槽;1c1、直线段;1c2、圆弧段;2、转盘;2a、导向槽;3、吹塑模开合装置;3a、导杆;3b、模具安装板;3c、齿轮;3d、齿条;3e、油缸;3e1、缸体;3e2、活塞杆;3e3、缓冲套;3e4、节流孔;3e5、缓冲芯柱;3e6、油口;3f、安装座;3g、配重杆;4、吹塑模;5、滑动件;6、挤塑机;6a、挤出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吹塑机包括机架1、转盘2和多组吹塑模开合装置3。

机架1可放置在地面上。转盘2竖直设置,机架1包括左框架1a和右框架1b,转盘2和多组吹塑模开合装置3位于左框架1a和右框架1b之间,转盘2的两端分别与左框架1a和右框架1b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多组吹塑模开合装置3的一端与左框架1a之间通过一组导向轨迹线呈环形的环形导向结构相连接;多组吹塑模开合装置3的另一端与右框架1b之间也通过一组导向轨迹线呈环形的环形导向结构相连接。转盘2包括左盘体和右盘体,多组吹塑模开合装置3的一端部与左盘体之间均通过能使吹塑模开合装置3沿着转盘2的径向线移动的径向导向结构相连接;多组吹塑模开合装置3的另一端部与右盘体之间也均通过能使吹塑模开合装置3沿着转盘2的径向线移动的径向导向结构相连接。该布置结构既有效地提高吹塑机整体牢固度,又有效地提高转盘2和吹塑模开合装置3运动稳定性。同时,该布置结构使左盘体和右盘体之间产生一定的空间,可用于布置吹塑模开合装置3的控制部件。

如图2至图7所示,吹塑模开合装置3包括导杆3a、模具安装板3b、同步齿轮齿条机构和油缸3e。

两块模具安装板3b平行设置,模具安装板3b与导杆3a垂直设置。导杆3a穿过模具安装板3b,导杆3a的数量为两根,两根导杆3a平行设置;两根导杆3a之间通过多个安装座3f固定连接;两块模具安装板3b相对于导杆3a均能稳定地滑动。

油缸3e位于两根导杆3a之间,油缸3e的活塞杆3e2与导杆3a平行设置。油缸3e的缸体3e1位于其中一块模具安装板3b的一侧,油缸3e的缸体3e1与安装座3f固定连接;活塞杆3e2穿过该模具安装板3b与另一块模具安装板3b固定连接;该布置结构可降低吹塑模开合装置3整体长度,且使吹塑模开合装置3的重心更靠近导杆3a的中心;进而提高转盘2和吹塑模开合装置3运动稳定性。

同步齿轮齿条机构包括一个齿轮3c和两条均与齿轮3c相啮合的齿条3d;齿轮3c位于两块模具安装板3b之间,齿轮3c与安装座3f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两条齿条3d与两块模具安装板3b一一对应地固定连接。

模具安装板3b的一端用于固定吹塑模4,模具安装板3b的另一端固定有配重杆3g。吹塑模4包括左半模和右半模,左半模和右半模分别固定在两块模具安装板3b上;吹塑模4位于导杆3a的一侧,配重杆3g和同步齿轮齿条机构位于导杆3a的另一侧;该布置结构使吹塑模开合装置3的重心更靠近导杆3a的中心;进而提高转盘2和吹塑模开合装置3运动稳定性。同时,通过调整配重杆3g的位置,当吹塑模4处于合模状态时,两根配重杆3g的端面刚好相抵靠;换言之,配重杆3g还具有辅助限位作用,避免合模使吹塑模4将挤塑机6挤出的塑料胚压断。

油缸3e中内腔一端部设有缓冲套3e3,缓冲套3e3的一端与油缸3e中内腔的内侧面密封连接,缓冲套3e3的另一端油缸3e中内腔一端面密封固定连接;油缸3e中一个油口3e6与缓冲套3e3外侧面和油缸3e中内腔的内侧面之间腔室相连通,缓冲套3e3的侧壁上开有沿缓冲套3e3的轴芯线方向设置的多个节流孔3e4,多个节流孔3e4的横截面面积从缓冲套3e3的一端到另一端方向逐渐减小。油缸3e包括活塞座,活塞座的一端具有能穿入缓冲套3e3内的缓冲芯柱3e5;当吹塑模开合装置3处于合模状态时缓冲芯柱3e5位于缓冲套3e3内。

如图1、图8至图10所示,说明书附图给出本吹塑机包括12组吹塑模开合装置3;根据实际需要吹塑模开合装置3的数量可适应定地增加或减少。多组吹塑模开合装置3绕着转盘2的轴芯线周向分布。径向导向结构包括开设在转盘2上的导向槽2a,导向槽2a的数量与吹塑模开合装置3的数量相同,导向槽2a沿着转盘2的径向线设置,导向槽2a内设有滑动件5;滑动件5与吹塑模开合装置3中的安装座3f一一对应地摆动连接。

环形导向结构包括位于机架1上的环形导槽1c,即左框架1a和右框架1b上均具有一条环形导槽1c;所有吹塑模开合装置3的导杆3a一端部均穿入一条环形导槽1c内;为了提高滑动灵活性,导杆3a的端部可设置滚动件。该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且运动灵活稳定优点。

环形导槽1c中具有一段直线段1c1,其余为圆弧段1c2。说明书附图给出塑料胚挤出机也位于吹塑机的前侧,则直线段1c1位于吹塑机的前侧部,直线段1c1使多个吹塑模开合装置3直线运动,进而用于保证塑料胚与吹塑模4的中心线重合,提高产品品质和合格率。

通过阐述利用塑料胚挤出机和本吹塑机连续制作容器进一步说明本吹塑模开合装置3和吹塑机的原理,以及各个部件的作用和优点:与容器相匹配吹塑模4的左半模和右半模分别固定在两块模具安装板3b上;换言之,每一组吹塑模开合装置3上均固定有一副吹塑模4。

转盘2与驱动件传动连接;驱动件带动转盘2持续且稳定匀速地沿着图1箭头所示方向转动。转盘2迫使吹塑模开合装置3沿着环形导槽1c运动,径向导向结构既使能吹塑模开合装置3沿着圆弧段1c2运动,也能使吹塑模开合装置3沿着直线段1c1运动;吹塑模开合装置3在直线段1c1中从下向上运动。直线段1c1中同时具有多组吹塑模开合装置3,位于直线段1c1中的吹塑模开合装置3相邻间距小于位于圆弧段1c2中的吹塑模开合装置3相邻间距。

位于直线段1c1上的吹塑模开合装置3位于塑料胚挤出机中挤出头6a的上方。为了便于描述,定义位于直线段1c1中最上方的吹塑模开合装置3为第一工位吹塑模开合装置3,安装在第一工位吹塑模开合装置3中的吹塑模4为第一工位吹塑模4;位于直线段1c1中最下方的吹塑模开合装置3为第三工位吹塑模开合装置3,安装在第三工位吹塑模开合装置3中的吹塑模4为第三工位吹塑模4;位于第一工位吹塑模开合装置3和第三工位吹塑模开合装置3之间的吹塑模开合装置3为第二工位吹塑模开合装置3,安装在第二工位吹塑模开合装置3中的吹塑模4为第二工位吹塑模4。

各个吹塑模开合装置3可独立操控,第一工位吹塑模4和第二工位吹塑模4处于合模状态,第三工位吹塑模4处于从开模到合模过程中,由此塑料胚被竖直向上牵引,进而能保证塑料胚与第三工位吹塑模4的中心线重合,进而提高产品的品质以及合格率。

产品可在第一工位吹塑模开合装置3中完成吹塑成型;沿着转盘2旋转方向,从第一工位到第三工位,吹塑模4依次进行冷却过程、从合模到开模过程和从开模到合模过程。位于最下方的吹塑模开合装置3使吹塑模4处于开模状态,这样产品在重力作用下能更容易脱模。

由于位于直线段1c1中的吹塑模开合装置3相邻间距较小,因而产生的废料也较少。再由于相邻两个吹塑模开合装置3从直线段1c1到圆弧段1c2间距增大,进而使位于相邻吹塑模开合装置3之间的塑料胚被拉出且断裂,由此实现逐个产品脱模。

从第三工位到第二工位过程中,油缸3e的缓冲芯柱3e5穿入缓冲套3e3内,活塞杆3e2的运动速度逐渐下降,直至完成合模;该方式合模能显著提高产品底部一致性、底部封口密封合格率以及降低噪声。在从合模到开模过程的初始阶段,油缸3e的缓冲芯柱3e5逐渐滑出缓冲套3e3,活塞杆3e2的运动速度逐渐提高,进而显著地降低产品在开模过程中变形或撕裂概率。油缸3e其余时段匀速运动,有效保证开合模效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处不再累赘描述,仅描述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转盘2水平设置。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处不再累赘描述,仅描述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油缸3e的缸体3e1与其中一块模具安装板3b固定连接,活塞杆3e2与另一块模具安装板3b固定连接。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处不再累赘描述,仅描述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径向导向结构包括固定在转盘2上导柱,导柱的轴心线与转盘2的径向线重合,导柱的数量与吹塑模开合装置3的数量相同,导柱上套设有滑套,滑套与吹塑模开合装置3中的安装座3f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