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顶顶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7920发布日期:2018-06-19 20:57阅读:9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斜顶顶针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斜顶顶针机构。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就是将熔融状态的塑料经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最后在型腔中硬化定型。注塑成型模具在注塑成型后,会使用斜顶顶出机构将塑件顶出,当需要出斜顶的塑件的筋条、柱位、孔位比较多且比较深时,压机成型时,塑件就容易包住斜顶不易脱模,会导致筋位或柱位根部拉白或拉裂,甚至有时在塑件筋位和柱位的包紧力下,塑件跟着斜顶一起移动,严重导致塑件变形、顶针刮花塑件、撞伤塑件,为生产造成很大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斜顶顶针机构,设置独特的结构,在斜顶内配置自动伸缩的顶针组件,当斜顶带着顶针组件推出一段距离之后,顶针组件能够自动带动斜顶平稳运动的斜顶顶针机构。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斜顶顶针机构,包括斜顶、前模、后模、顶板、前模和后模之间形成的型腔、后模上贯穿设置的供斜顶穿过且滑动配合的倾斜导向槽,斜顶的一端与顶板铰接,斜顶的另一端穿过倾斜导向槽与型腔相抵,斜顶内贯穿设置有顶针组件,顶针组件包括带凸台的顶针、弹性件、顶块,顶块设置有倾斜方向与斜顶滑动方向相同的倾斜外侧面,顶针的凸台两端分别与顶块远离倾斜外侧面一端及弹性件一端抵接,倾斜导向槽上与顶块接触面上凹陷设置有与顶针垂直的0°面,顶针两端分别与0°面和型腔相抵。

在顶板上施加推力,斜顶带动顶针组件沿倾斜导向槽方向移动,此时顶针在0°面上滑动,当顶针滑出0°面后,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顶针与倾斜导向槽相抵,顶针受到向上的力,并带动斜顶沿着倾斜导向槽方向继续滑动直至顶针完全复位,达到以一平稳推力自动推斜顶的功能,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优选地,后模上位于0°面上方设置有倒角面,倒角面与水平面形成的相交线与倾斜导向槽之间的距离为c,顶针与0°面的接触点与倾斜导向槽之间的距离为b,b<c;后模上位于倒角面上方设置有复位斜面,斜顶滑动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α°,复位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α°+2°。

优选地,顶针与0°面接触一端为半球体。

优选地,顶块与斜顶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优选地,弹性件为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斜顶顶针机构,设置独特的装配结构,在顶板上施加推力,斜顶带动顶针组件沿倾斜导向槽方向移动,此时顶针在0°面上滑动,当顶针滑出0°面后,由于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顶针与倾斜导向槽相抵,顶针受到向上的力,并带动斜顶沿着倾斜导向槽方向继续滑动直至顶针完全复位,达到以一平稳推力自动推斜顶的功能,避免塑件在强推力下变形受损,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后模上设置的倒角面能够让斜顶更流畅地滑出倾斜导向槽,复位斜面的设置为斜顶推出后的顺利复位提供了保障,其作业性良好,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斜顶顶针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模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斜顶1、前模2、后模3、倒角面31、复位斜面32、顶板4、型腔5、倾斜导向槽6、0°面61、顶针组件7、顶针71、弹性件72、顶块73、倾斜外侧面731。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至图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斜顶顶针机构,包括斜顶1、前模2、后模3、顶板4、前模2和后模3之间形成的型腔5、后模3上贯穿设置的供斜顶1穿过且滑动配合的倾斜导向槽 6,斜顶1的一端与顶板4铰接,斜顶1的另一端穿过倾斜导向槽6与型腔5相抵,斜顶1内贯穿设置有顶针组件7,顶针组件7包括带凸台的顶针71、弹性件72、顶块73,顶块73设置有倾斜方向与斜顶1滑动方向相同的倾斜外侧面731,顶针71的凸台两端分别与顶块73远离倾斜外侧面731一端及弹性件72一端抵接,倾斜导向槽6上与顶块73接触面上凹陷设置有与顶针71垂直的0°面61,顶针71两端分别与0°面61和型腔5相抵。

将斜顶1底部铰接连接在顶板4上,通过往顶板4上施加推力,由于斜顶1与倾斜导向槽6滑动配合,斜顶1沿着倾斜导向槽6滑动,斜顶1滑动过程中,带动顶针71通过0°面61,当顶针71滑出0°面61后,顶针71与倾斜导向槽6的斜面接触,由于顶针71受到弹性件72的弹力作用,此时顶针71受到倾斜导向槽6的反作用力,其中含有一向上的分力带动斜顶1向上沿着倾斜导向槽6继续滑行,直至顶针71在弹性件72的作用力下复位后,斜顶1停止滑动,推动过程完成。

为了让斜顶1顺利滑出并能够复位,基于上述实施例,后模3上位于0°面61上方设置有倒角面31,倒角面31与水平面形成的相交线与倾斜导向槽6之间的距离为c,顶针71 与0°面61的接触点与倾斜导向槽6之间的距离为b,b<c;后模3上位于倒角面31上方设置有复位斜面32,斜顶1滑动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α°,复位斜面32与水平面夹角为>α° +2°。在顶针71通过0°面61后,顶针71受到弹性件72弹力作用下继续抵接在倾斜导向槽6斜面上滑行,当顶针71滑行到倒角面31时,斜顶1能够沿着倒角面31进行拐弯以便斜顶1能够更大幅度地顶出塑件,此时塑件顶出过程完成。将复位斜面32与水平面夹角设定得比斜顶1滑动方向与水平面夹角大2°以上,可将此角度差设定为5°,在斜顶1拐弯后,斜顶1能够获得更多的活动空间以便斜顶1在顶板4的拉力下进入倾斜导向槽6,接着斜顶1 在顶板4拉力下恢复到与倾斜导向槽6相匹配的滑动方向并最终复位。

为了增强顶针71滑行的流畅性,基于上述实施例,顶针71与0°面61接触一端为半球体。半球体的针尖,增强了顶针71在倾斜导向槽6表面滑行的流畅性,并且防止顶针71 与倒角面31卡涉受阻。

为了保证顶针组件7与斜顶1一起滑行的稳定性,基于上述实施例,顶块73与斜顶1 通过螺丝固定连接。通过螺丝将顶块73固定连接在斜顶1上,避免顶针组件7滑行过程中与倾斜导向槽6碰撞产生干涉,防止损坏顶针71。

基于上述实施例,弹性件72为弹簧。选用弹簧作为弹性件72,可简化结构并能提供一稳定可靠的弹力给顶针71。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1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