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圆盘型独立开合模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7924发布日期:2018-06-19 20:57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圆盘型独立开合模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尤其是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当完成注塑后,需要将产品从模具中顶出,因此,顶出机构是大部分注塑机必备的,现有的顶出机构都是单独的顶杆,不能够同步运动,因此,给顶出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圆盘型独立开合模顶出机构,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能让顶杆同步顶出,同时能调整顶杆运动时的行程。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种带圆盘型独立开合模顶出机构,包括圆盘固定座,在圆盘固定座上固定有二根以上的导杆,在导杆的下端安装有顶出油缸,在导杆上滑动安装有滑动板,在滑动板上安装有二根以上的顶杆;在机架上安装有杆体,在杆体上设有滑动的两个套环,套环上设有锁紧机构,在套环上安装有位置传感器;套环与杆体为花键配合。

上述结构,通过一个顶出油缸带动滑动板运动,滑动板带动顶杆运动,使得顶板能同步顶出,提高顶出质量,另外,滑动板运动的形成通过位置传感器检测,当设置了套环后,方便调整位置传感器的位置。套环与杆体为花键配合,避免套环旋转,提高检测精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锁紧机构为锁紧螺钉,在套环上设有与杆体作用的锁紧螺钉。螺钉便于调节套环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套环由两个半环合并而成,在套环外设置有卡箍,所述的卡箍为弹性卡箍或锁喉卡箍。采用半环结构,不需要从杆体的一端安装套环,直径将半环卡置到杆体的外壁上,然后用卡箍固定即可,可实现快速的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带圆盘型独立开合模注塑机的示意图。

图2为带圆盘型独立开合模注塑机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去掉注料装置的结构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带圆盘型独立开合模注塑机A打开、A顶杆顶出的结构图。

图6为带圆盘型独立开合模注塑机A、B同时打开,A、B的顶杆同时顶出的结构图。

图7为带圆盘型独立开合模注塑机B打开、B顶杆顶出的结构图。

图8为料筒组件的示意图。

图9为料筒组件的剖视图。

图10为料嘴气道和水道的剖视图。

图11为料嘴流道的剖视图。

图12为料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料斗的立体图。

图14为料斗的俯视图。

图15为图14中A-A剖视图。

图16为图14中B-B剖视图。

图17为顶出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带圆盘型独立开合模注塑机包括机架100、圆盘固定座1、旋转圆盘2、中心转轴3、设在圆盘固定座1上的二个独立开合模机构、顶出机构和注料装置。

圆盘固定座1上设有驱动旋转圆盘2的驱动机构4,驱动机构4包括驱动马达41和主动齿轮42,驱动马达41固定在圆盘固定座1上,主动齿轮42与马达输出轴相连,旋转圆盘2外圆周上设有齿条21,主动齿轮42和齿条21啮合,齿轮齿条结构传动,结构简单,运行可靠。

中心转轴3设在圆盘固定座1的中心,旋转圆盘2通过中心转轴3设在圆盘固定座1的上面,旋转圆盘2的中心设有滚动轴承5,滚动轴承5通过轴承固定座7固定在旋转圆盘2上,滚动轴承5与中心转轴3配合,通过在旋转圆盘2与中心转轴3之间设置滚动轴承5,能减小旋转圆盘2与中心转轴3之间的摩擦,使旋转圆盘2平稳转动。

在圆盘固定座1与旋转圆盘2之间设有铜块8,铜与铁在接触面光滑且有润滑的情况下摩擦系数小,铜块8能减小圆盘固定座1与旋转圆盘2之间的摩擦,不损坏圆盘固定座1和旋转圆盘2。使用铜块成本低,更换方便。

独立开合模机构包括下模板9、锁模油缸10、上模板13、第一锁模机柱14、第二锁模机柱15和第三锁模机柱16,下模板9穿过第一锁模机柱14、第二锁模机柱15和第三锁模机柱16的下端,下模板9由第二锁紧螺母17固定,上模板13穿过第一锁模机柱14、第二锁模机柱15和第三锁模机柱16的上端,上模板13由第一锁紧螺母18固定。使用螺母固定上模板13和下模板9,结构简单,固定可靠,拆装方便。

第二锁模机柱15穿过中心转轴3,第二锁模机柱15与中心转轴3之间设有滑动轴承6,通过设置滑动轴承6,能减小第二锁模机柱15与中心转轴3之间的摩擦,使开合模更顺畅,通过将第二锁模机柱15穿过中心转轴3的设置,能很好地平衡锁模油缸10提供的锁模力,保护锁模机柱,延长注塑机的使用寿命。

锁模油缸10的活塞与下模板9相连,锁模油缸10的缸套与机架100或圆盘固定座1相连。

旋转圆盘2上设有转盘到位检测开关19,转盘到位检测开关能使旋转圆盘2带动注塑模的下模停在预先设定的位置,与上模配合,完成注塑。

如图17所示,所述的顶出机构包括安装在圆盘固定座上的二根以上的导杆1c,在导杆1c的下端安装有顶出油缸2c,在导杆1c上滑动安装有滑动板3c,在滑动板3c上安装有二根以上的顶杆4c;在机架上安装有杆体5c,在杆体上设有滑动的两个套环6c,套环6c上设有锁紧机构,在套环上安装有位置传感器7c。在套环6c上设有与杆体作用的锁紧螺钉8c,螺钉便于调节套环6c的位置。该顶出机构,通过一个顶出油缸带动滑动板运动,滑动板带动顶杆运动,使得顶板能同步顶出,提高顶出质量,另外,滑动板运动的形成通过位置传感器检测,当设置了套环后,方便调整位置传感器的位置。所述的套环由两个半环合并而成,在套环外设置有卡箍,所述的卡箍为弹性卡箍或锁喉卡箍。套环与杆体为花键配合,避免套环旋转。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注料装置包括第一油缸71、第二油缸72、电机73、导杆74、料筒组件75和料斗76。

第一油缸71设置有两个,第一油缸71包括第一缸体和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杆的上端设在第一缸体内,第一活塞杆的下端固定在上模板3上,在第一缸体之间设有第一连接座77;第二油缸72设置有两个,第二油缸72包括第二缸体和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的上端设在第二油缸内,第二活塞杆的下端固定在第一缸体上,在第二缸体之间设有第二连接座78;电机73安装在第二连接座78上;导杆74安装在上模板3上,在第一缸体上设有第一导向座711,在第二缸体上设有第二导向座721,导杆74滑动的穿过第一导向座711和第二导向座721。

如图8和图9所示,料筒组件75包括料筒1a、螺杆2a、料嘴座3a、料嘴4a、传动轴7a、加热圈8a、隔热罩9a、风扇10a和温度传感器11a。

料筒1a穿过并固定在第一连接座77上,在料筒1a上设有锁紧螺母13a,在料筒1a上位于锁紧螺母13a的一侧设有防松动螺母14a,防止料筒从第一连接座77松开。

螺杆2a从料筒1a的一端伸入到料筒1a内;料嘴座3a安装在料筒1a的另一端,料嘴4a安装料嘴座3a上。电机73通过传动轴7a与螺杆2a连接。

在料筒1a外套有二个以上的加热圈8a,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8个加热圈8a,相邻的加热圈之间有间隙,在加热圈8a上设有温度传感器11a,在料筒上位于两端的位置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11a,用于检测温度;在加热圈1a外设有隔热罩9a,隔热罩9a的端面料筒之间为开口,隔热罩9a与加热圈8a之间形成空腔,在隔热罩上设有与加热圈位置对应的风扇10a。

在料筒1a上位于远离料嘴的一端套有冷却环12a。对进入到料筒内的物料进行冷却。

当物料进入到料筒内后,螺杆的旋转使得物料产生剪切热,同时通过加热圈进行加热,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物料进行测温,如果温度过高,通过风扇进行强制降温,当风扇启动后,外界的风经风扇进入,从隔热罩的两端流出,这样,就能提高降温的效率,能更好的控制温度。

如图10至图12所示,所述的料嘴4a包括前盖1b、料嘴本体2b、嘴套3b、座套6b、活塞5b、针阀4b、后座7b、螺母9b和螺杆8b。

前盖1b上位于前盖1b侧面与料嘴本体2b侧面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腔12b,位于前盖1b端面与料嘴本体2b端面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腔13b。

料嘴本体2b上设有料腔21b、出料口22b、第三流道25b、第一水道23b和第二水道27b,料嘴本体2b与座套6b接触的端面之间位于第二水道27b的周围设有第四密封圈腔24b,料嘴本体2b与座套6b接触的端面之间位于第一水道23b的周围设有第一密封圈腔28b,料嘴本体2b与座套6b接触的端面之间位于第二流道62b的周围设有第十密封圈腔210b。

嘴套3b上嘴套3b的外表面与座套b6的内表面之间设有第六密封圈腔32b,嘴套3b的内表面与针阀4b的外表面之间设有第五密封圈腔31b和第七密封圈腔33b。

座套6b上设有第一气道67b、第一进气口68b,第三水道64b、第四水道69b、进水口65b和出水口66b。

活塞5b上活塞5b的外表面与座套6b的内表面之间设有第八密封圈腔51b。

后座7b上设有第一流道72b、第二气道73b和第二进气口74b,后座7b与座套6b接触的两侧面之间设有第九密封圈腔75b,后座7b与座套6b接触的两端面之间位于第一流道72b的周围设有第十一密封圈腔77b。后座7b安装料筒上。

组装时,将第六密封圈35装入嘴套3b上的第六密封圈腔32b,将第五密封圈34b装入第五密封圈腔31b,将第七密封圈36b装入第七密封圈腔33b,然后将嘴套3装入座套6b上;再将第四密封圈26b装入第四密封圈腔24b,将第十密封圈211b装入第十密封圈腔210b,将第一密封圈29b装入第一密封圈腔28b,将座套6b和料嘴本体装配在一起,使第一水道23b和第三水道64b相通,使第二水道27b和第四水道69b相通。将针阀4b的尾端插入活塞5b,用螺母9b将针阀4b固定在活塞5b上,将第八密封圈52b装在活塞5b上的第八密封圈腔51b内,再将活塞5b装入座套6b的空腔61b内,使针阀4b的顶端穿过嘴套3b伸入料嘴本体2b的料腔21b内。将第九密封圈76b装入后座7b上的第九密封圈腔75b内,将第十一密封圈78b装入后座7b上第十一密封圈腔77b内,再将后座7b与座套6b相连,使第一流道72b与第二流道62b相通。将第二密封圈14b装入前盖2b上的第二密封圈腔12b内,将第三密封圈15b装入前盖2b上的第三密封圈腔13b内,然后将前盖b1套装在料嘴本体2b上,将螺杆8b依次穿过前盖1b、料嘴本体2b、座套6b固定在后座7b上。

将上述料嘴固定在注塑机的料筒上,开始注塑时,往进水口65b通冷却水,冷却水流经第三水道64b和第一水道23b进入水腔11b,再经第二水道27b和第四水道69b,从出水口66b流出。往第一进气口68b通压缩气体,气体进入空腔61b,活塞5b在气压的作用下往后座7b方向运动,此时针阀4b脱离于料嘴口22b的接触。注塑机螺杆将物料挤出,物料流经第一流道72b、第二流道6b2和第三流道25b进入料腔21b,从出料口22b挤出,进入模具。注塑完成后,停止往第一进气口68b通压缩气体,往第二进气口74b通压缩气体,气体进入空腔61b,活塞5b在气压的作用下往嘴套3b方向运动,推动针阀4b封住出料口22b。防止物料从出料口22b流出,造成流涎。第一流道72b、第二流道62b和第三流道25b组成流道,流道设置一条以上,优选双数对称布置,以均衡物料压力,延长料嘴使用寿命。以上方案设置,结构简单,有效降低使用复杂机械结构控制针阀的成本,通过设置冷却水道,尤其适合硅胶类需要低温注塑的物料,能显著提高注塑产品质量。

如图13至图16所示,所述的料斗76包括料斗筐761和落料管762,落料管762的上端设有上安装板,落料管762下端设有下安装板,上安装板安装到料斗筐761的底部,下安装板安装到料筒上;在料斗筐761内设有加热板763,加热板763设有缺口,多块加热板纵横交错设置,加热板763内设有腔体7631,腔体7631贯穿料斗筐761侧壁,腔体7631内设有加热元件(未示出);在落料管762的下端设有落料缺口7621和滑槽7622,沿落料缺口周围设有卸料管764,在落料管的内壁位于落料缺口和滑槽对应的位置设有滑片765,滑片765上设有滑杆766。所述滑槽7622包括轴向滑槽和径向滑槽;所述滑杆具有大端和小端,小端沿滑槽滑动,大端沿落料管外表面滑动;所述料斗筐的上部还设有料斗盖,起到防尘的作用;所述卸料管的下端设有防滑槽7641;所述料斗筐上靠近底部的侧面上设有观察窗766,便于观察料斗筐内的物料。

本实用新型的料斗结构,当物料进入到料斗筐内后,开启加热元件,通过加热元件的热量可对料斗筐内的物料进行预热,而由于在料斗筐内设有纵横交错的多个加热板,因此,对物料的加热均匀。如需要卸掉料斗筐内的物料,向上扳动滑杆,滑杆带动滑片运动,落料缺口打开,物料从卸料管卸掉,而在卸料过程中,通常会在卸料管上连接管道,当设置了防滑槽后,连接管道不容易脱落。

所述的带圆盘型独立开合模注塑机的注塑方法为:

(1)在旋转圆盘上安装二套以上的下模,在至少一上模板上安装上模。

(2)启动锁模油缸,锁模油缸带动下模板、锁模机柱和上模板运动,实现合模和锁模。

(3)通过注料装置向模具中注料,具体的过程为:将物料加入到料斗筐内,给加热板通电,让物料在料斗筐内预热;从第一进气口通入压缩气体,活塞在压缩气体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活塞带动针阀向上运动,出料口打开;然后启动第一油缸,让第一缸体带动第二油缸、第二连接座、料筒、螺杆和电机沿着导杆向下运动,让料嘴与模具接触;启动电机,电机带动螺杆旋转,经预热的物料从落料管进入到料筒内,在螺杆的作用下将物料向下输送,接着启动第二油缸,通过第二油缸带动螺杆向下直线运动,将物料从出料口挤入到模具中;在注料过程中,通过加热圈进行加热,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物料进行测温,如果温度过高,通过风扇进行强制降温,当风扇启动后,外界的风经风扇进入,从隔热罩的两端流出;当物料注料完成后,从第二进气口通入压缩气体,活塞在压缩气体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活塞带动针阀向下运动,针阀封堵住出料口。

(4)注料完成后冷却。

(5)开模;启动锁模油缸,锁模油缸带动下模板向上运动,下模板通过锁模机柱带动上模板向上运动,上模板带动上模向上运动,实现开模。

(6)通过顶出机构将产品从模具中顶出。

上述注塑机及注塑方法,开合模机构独立设置,安装在圆盘固定座上,由锁模油缸提供锁模力,可以单独控制上模的开合模,各模具之间可以单独控制,那么一台注塑机相当两台或两台以上注塑机;可以进行双色注塑或生产不同的产品;也可以一副上模,两副以上下模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5至图7所示,下面以在上模板13上安装一副上模,在旋转圆盘2上安装两副下模为例详细说明工作流程,安装好模具后,油缸10启动,推动下模板9下行,下模板9带动锁模机柱及上模板下行,锁紧模具,开始注塑,注塑及保压完成后,油缸10启动,推动下模板9上行,下模板9带动锁模机柱及上模板上行,打开模具,此时驱动马达41驱动主动齿轮42通过齿条21带动旋转圆盘2旋转,触碰到转盘到位检测开关19后停下,设置旋转角度为180度,旋转到位后,即可开始下一注塑周期,已经注塑好产品的下模此时旋转到了另一开合模机构B处,开合模机构B的顶出油缸驱动顶出杆将产品顶出,取出产品,顶出油缸驱动顶出杆退回,准备下一次注塑。这种设置,当一副下模在注塑时,另一幅下模进行取件的操作,取件完成后等待注塑,节省了模具等待取件的时间,防止料筒和模具降温,节约了能源,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