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电缆物理发泡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1878发布日期:2019-04-29 12:22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轴电缆物理发泡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领域,具体是一种同轴电缆物理发泡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同轴电缆制造行业中,物理发泡工艺已相较成熟。物理发泡绝缘的生产需要较大挤塑压力,才能实现高发泡度、低衰减、外观光滑圆整等要求,因此,物理发泡绝缘的生产基本都是采用挤压式模具,并且,模芯和模套与中心轴线的夹角相同,都在30°左右。但是在实际生产中,这种挤压式模具存在一些不足:

1)模芯、模套易磨损,模具使用一段时间后,原本圆形的模芯孔径会因磨损严重变成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模套孔径也会整体放大,导致模具不能满足产品生产需求;

2)生产管状内导体的物理发泡同轴电缆,因挤出压力较大,挤出的绝缘料直接压到内导体表面,极易将内导体压扁,产生鼓包、气包等异常问题,从而导致产品不满足要求;

3)生产一些大规格电缆,如565、625等75欧姆同轴电缆和1-1/4、1-5/8 等50欧姆馈线同轴电缆时,很多厂家对这些大规格同轴电缆的阻抗,部分频点衰减等不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其主要原因是发泡度太高容易产生泡孔、串孔等,而降低发泡度又会带来电缆衰减偏大,信号传输距离短等问题,这也是业界公认的一项技术难点。因此,多数厂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通过把内导体外径和绝缘外径的尺寸均做到上公差极限,即使这样,很多厂家依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更无法实现稳定量产。另外,内导体外径和绝缘外径增加,也会增加产品的加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并降低产品的整体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同轴电缆物理发泡模具,该模具能够在确保质量情况下,明显提高电缆的发泡度,并且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同轴电缆物理发泡模具,包括模芯以及套装在模芯进料口部位的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包括模芯基体以及固定在模芯基体头部的模芯出料口;所述模套包括模套基体以及固定在模套基体头部的模套出料口;所述模芯出料口与模套出料口均采用硬质合金钢制成;模芯的外锥面由第一外锥面和第二外锥面连接而成,且往出料口方向的两段外锥面母线与中心轴线夹角依次增大;所述模套的内锥面由第一内锥面和第二内锥面连接而成,且往出料口方向的两段内锥面母线与中心轴线夹角依次减小;所述第二外锥面的右端沿中心轴线方向伸出形成出料筒以便通过内导体;所述出料筒插入第二内锥面轴向长度的 1/3-2/3;所述第二内锥面的右端沿中心轴线方向开设有通孔以便通过发泡绝缘的电缆。

所述模芯出料口与模芯基体的连接面以及模套出料口与模套基体的连接面均平滑过渡。

所述第一外锥面的母线与中心轴线的夹角为12.5°-15°;所述第二外锥面的母线与中心轴线的夹角为32.5°-35°;所述第一内锥面母线与中心轴线的夹角与第二外锥面母线与中心轴线的夹角相同;所述第二内锥面的母线与中心轴线的夹角为7.5°-9°。

所述出料筒的长度为4-6mm;所述出料筒的内径比内导体外径大0.6-0.9mm。

所述通孔的长度为3-5mm;所述通孔的内径=发泡绝缘外径÷(1.25-1.38) mm。

所述模芯和模套的轴线同轴。

所述模芯基体和模套基体的材料为模具钢;所述硬质合金钢的硬度不小于 89HRA。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模芯与内导体以及模套与绝缘料的接触摩擦部位均焊接有耐磨、耐高温的硬质合金钢,能够大大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质量;而且本实用新型中的绝缘料通过两段锥形面和出料筒被挤塑至内导体,可以有效缓冲绝缘料挤压到内导体上的压力,避免内导体会被压伤;另外,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可以明显提高电缆的发泡度,降低原材料及加工成本,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模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模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模芯和模具的的安装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模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模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模芯和模具的的安装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同轴电缆物理发泡模具,包括模芯和套装在模芯进料口部位的模套,所述模芯和模套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所述模芯包括模芯基体1-1和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模芯基体头部且采用硬质合金钢制作的模芯出料口1-2;所述模套包括模套基体2-1和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模套基体头部且采用硬质合金钢制作的模套出料口2-2。所述模芯出料口与模芯基体的连接面以及模套出料口与模套基体的连接面均平滑过渡、无台阶,以保证绝缘料可以顺利流入模具。其中模芯基体和模套基体的材料采用模具钢,硬质合金钢采用耐高温、耐磨损材质,硬度不小于89HRA。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模芯与内导体的接触部位以及模套与绝缘料摩擦部位均采用了硬质合金钢材料,模具在实际工作中的使用寿命可以提高6-10倍,并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所述模芯的外锥面由第一外锥面和第二外锥面组成,且往出料方向(图中往右方向)的两段外锥面母线与中心轴线夹角依次增大,使外锥面呈折线旋转面。其中,所述第一外锥面的母线与中心轴线的夹角α1为12.5°-15°;第二外锥面的母线与中心轴线的夹角α2为32.5°-35°。另外,所述第二外锥面的右端沿中心轴线往右方向伸出一出料筒1-3,以便利于内导体通过。当绝缘料进入模具时,依次经过模芯的第一外锥面和第二外锥面(图3中的箭头D所示)后与出料筒接触,此时绝缘料的挤塑压力被出料筒承载,经出料筒缓冲的绝缘料再与内导体接触,从而避免了因挤塑压力过大导致内导体被压扁的现象。另外,第二外锥面的母线与中心轴线的夹角比现有的30°更大,使绝缘料与出料筒的挤塑压力增大,相应的发泡度也会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所述模具的内锥面由第一内锥面和第二内锥面组成,且往出料口方向的两段内锥面母线与中心轴线夹角依次减小,使内锥面呈折线旋转面。其中,所述第一内锥面母线与中心轴线的夹角α3与第二外锥面母线与中心轴线的夹角α2 相同;第二内锥面的母线与中心轴线的夹角α4为7.5°-9°。另外,所述第二内锥面的的右端沿中心轴线方向开设有通孔,便于发泡绝缘的电缆通过。

所述出料筒插入第二内锥面水平长度的1/3-2/3位置;所述出料筒的长度为4-6mm;所述出料筒的内径比内导体外径大0.6-0.9mm。

所述通孔的长度为3-5mm;所述通孔的内径=发泡绝缘外径÷(1.25-1.38) mm。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中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