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阀高速旋转压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3520发布日期:2019-04-20 02:59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无阀高速旋转压塑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瓶盖模压机技术领域,具体为无阀高速旋转压塑机。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瓶盖机液压系统,授权公告号(CN 207018277 U),它包括主管道和支管道,主管道上依次安装有油箱、高压叶片泵、压力表、蓄能器和油缸,主管道的一端与油箱的出油口连接,主管道的另一端与油缸上部连接,高压叶片泵与电机连接,电机驱动高压叶片泵将油箱内的液压油传输至油缸,所述油缸下部通过支管道与油箱的进油口连接,油缸内的液压油通过支管道输送至油箱,支管道上设有冷却器,冷却器将油缸内的液压油冷却后输送至油箱。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无阀高速旋转压塑机,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液压结构外置,结构复杂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无阀高速旋转压塑机,包括由驱动器驱动的模压转盘,模压转盘的中心设有油缸,模压转盘的下转盘内设有油压调节流道,油缸通过分配器与油压调节流道连通设置,并通过分配器和油泵调节下转盘上下模工作所需的油量。

作为优选,油缸的结构是:呈圆柱状的缸体内设有1个高压油道、1个低压油道和2个回油油道,1个高压油道、1个低压油道和2个回油油道均连接到分配器,分配器上开设有高压环形油槽和低压环形油槽,高压环形油槽的开口处设油回油槽一,低压环形油槽包括上环槽段及下环槽段,位于上环槽段的下侧设有回油槽二,1个高压油道与高压环形油槽连通,1个低压油道与低压环形油槽连通,1个回油油道与回油槽一连通,另一个回油油道与回油槽二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转盘内的油压调节流道为若干个,它包括上调节流道及下调节流道,上调节流道及下调节油道连接下模,通过上调节流道及下调节流道内油压的高低不同,使下模产生升降位移。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转盘内的油压调节流道呈放射状设置。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无阀高速旋转压塑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油缸设在机体中心,采用分配器精确调节油压,实现下模的模压工作。

2、本发明的结构较之现有技术每个下模需要外挂油缸的设计,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

3、本发明工作不漏油,调节的精度高,更加地节能环保。

4、本发明在停机时能调节回油,使下模完全落下,便于维修和检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无阀高速旋转压塑机,包括由驱动器驱动的模压转盘1,模压转盘1的中心设有油缸2,模压转盘的下转盘3内设有油压调节流道4,油缸2通过分配器5与油压调节流道4连通设置,并通过分配器5和油泵调节下转盘3上下模6工作所需的油量。

油缸2的结构是:呈圆柱状的缸体7内设有1个高压油道8、1个低压油道9和2个回油油道10,1个高压油道8、1个低压油道9和2个回油油道10均连接到分配器5,分配器5上开设有高压环形油槽11和低压环形油槽12,高压环形油槽11的开口处设油回油槽一13,低压环形油槽12包括上环槽段14及下环槽段15,位于上环槽段的下侧设有回油槽二16,1个高压油道8与高压环形油槽11连通,1个低压油道9与低压环形油槽12连通,1个回油油道10与回油槽一13连通,另一个回油油道10与回油槽二16连通。

所述的下转盘3内的油压调节流道4为若干个,它包括上调节流道17及下调节流道18,上调节流道17及下调节油道18连接下模6,通过上调节流道17及下调节流道18内油压的高低不同,使下模6产生升降位移。

在停机状态下,下转盘3上的下模6并不能完全落下,在停机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人工将下模6一个个落下进行操作,而采用了油缸的结构,可以控制下模完全落下,操作简便。

所述的下转盘3内的油压调节流道呈放射状设置。

所述的驱动器是伺服电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