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工件的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0673发布日期:2019-08-20 23:44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工件的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件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工件的治具。



背景技术:

薄壁状塑胶件在成型后,需要对其进行定型,较大体积的薄壁件在冷却过程中发生变形的问题,导致后续与其他工件组装困难,较大体积薄壁件的冷却方式为风冷,但是这种风冷方式耗能较多,冷却速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耗能较多、冷却效率慢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工件的治具,实现降低耗能、提高冷却速度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冷却工件的治具,包括用于承载外界工件的承载板、冷却组件及隔板;

所述冷却组件包括连接于承载板的冷却板及设于冷却板的至少一个通道;

所述通道的轴向与冷却板的长度方向平行;

所述隔板设于冷却板远离承载板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U型冷却管,所述通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通道间距设置,所述U型冷却管的两个支脚分别插接于两个通道内。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接头,所述接头连接于U型冷却管突出通道的开口端。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板、冷却板及隔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板、冷却组件及隔板均为金属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冷却板设置通道,在通道输入流动状态的冷却液,实现对外界工件的持续稳定降温,避免外界工件因冷却不均产生变形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放置工件后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却工件的治具,包括用于承载外界工件100的承载板1、冷却组件2及隔板3;

所述冷却组件2包括连接于承载板1的冷却板21及设于冷却板21的至少一个通道211;

所述通道211的轴向与冷却板21的长度方向平行;

所述隔板3设于冷却板21远离承载板1的一侧。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冷却板21连接于承载板1的上端面,一个冷却板21 加工一个通道211,通道211呈通孔状并沿冷却板21的长度方向设置,一个冷却板21的上端面连接一个隔板3,通道211接入外界流动的冷却液,优选的,接入外界冷却水,冷却水流经通道211,将外界工件100放置在治具上,外界工件100分别与隔板3的上端面及冷却板21的侧壁抵接,外界工件100的热量经隔板3及冷却板21,经冷却水带走,外界工件100降温、定型。

通过在冷却板21设置通道211,在通道211输入流动状态的冷却液,实现对外界工件100的持续稳定降温,避免外界工件因冷却不均产生变形现象。

所述冷却组件2还包括U型冷却管22,所述通道2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通道211间距设置,所述U型冷却管22的两个支脚分别插接于两个通道211内,实现一个治具单独使用的功能,提高治具使用的灵活性。

所述冷却组件2还包括接头23,所述接头23连接于U型冷却管22突出通道 211的开口端,接头23的设置,方便外界冷却液的接入。

所述承载板1、冷却板21及隔板3一体成型。

所述承载板1、冷却组件2及隔板3均为金属制成,优选的,采用铝质材料加工而成,利用铝制材料的导热快的性能,实现对外界工件100迅速降温的目的。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