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排气发泡的机筒螺杆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7499发布日期:2019-05-07 20:50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用于排气发泡的机筒螺杆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气螺杆制作技术,尤其指一种用于排气发泡的机筒螺杆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201320628333.X名称为《一种排气螺杆》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排气螺杆。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若干个挤压部,所述挤压部的直径从左到右先变大再变小,相邻的两个所述挤压部之间相互固定连接。在使用过程中,螺杆推送输送管内的胶料,靠近输送管的一部分胶料会残留下来,由于螺杆挤压部的设置,螺杆直径大的部位会再次挤压胶料,将胶料内的气泡挤掉,反复挤压效果更加明显。该实用新型能够对注射机内的胶料进行排气,降低不良品率,节约材料和生产时间,节约生产成本。螺杆对胶料的挤压力均匀,并且螺杆的生产难度和生产成本均低。然而,该螺杆为满足圆跳动公差要求长度无法进一步加长,即使加长也无法制作与之相配的机筒,发泡率低,成品质量不理想,因此该螺杆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用于排气发泡的机筒螺杆组合结构,本机筒螺杆组合具有配合效果好,满足长度要求,且制品成型偏差率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用于排气发泡的机筒螺杆组合结构,包括机筒以及设置在机筒内腔中的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伸出机筒端部与驱动螺杆相对机筒转动的螺杆驱动机构相连接,靠近螺杆驱动机构的机筒侧壁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机筒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包括进料段,熔融段,排气段与挤出段,所述排气段的螺杆直径小于熔融段与挤出段的螺杆直径,所述进料口位于进料段的上方,所述机筒的顶部侧壁上轴向间隔设置有泄压孔,所述泄压孔连通机筒内腔与机筒外部,所述泄压孔位于排气段的上方。

作为改进,所述熔融段与排气段有N组,N组以“熔融段-排气段”的形式依次首尾连接,位于首端的熔融段与进料段相连接,位于尾端的排气段与挤出段相连接,所述泄压孔有N个,N个泄压孔与N个排气段一一对应,N个泄压孔分别设置在相应排气段的上方,所述N为大于2的自然数。

进一步改进,所述泄压孔可优选为3~4个。

作为改进,所述挤出段的螺杆直径与熔融段的螺杆直径可优选为相同。

作为改进,所述进料段的螺杆直径是排气段的螺杆直径的1~1.2倍。

作为改进,所述排气段的螺杆直径是熔融段的螺杆直径的0.5~0.7。

作为改进,进料段与熔融段的连接处,熔融段与排气段的连接处以及排气段与挤出段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过渡倒角,所述过渡倒角的斜度为35~50°。

进一步改进,所述泄压孔位于靠近过渡倒角的机筒侧壁上。

作为改进,所述机筒可优选由M段筒体接合而成,相邻筒体通过法兰连接在一起,所述M为1~6之间的自然数。

作为改进,所述熔融段与排气段的长度比为0.8~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螺杆包括进料段,熔融段,排气段与挤出段,所述排气段的螺杆直径小于熔融段与挤出段的螺杆直径,所述进料口位于进料段的上方,所述机筒的顶部侧壁上轴向间隔设置有泄压孔,所述泄压孔连通机筒内腔与机筒外部,所述泄压孔位于排气段的上方,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机筒与螺杆配合效果好,实现物料充分发泡;实现物料低温发泡。发泡效率达到300g/s,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熔融段与挤出段间隔设置,加工要求降低,满足长度要求,制品成型偏差率低,圆跳动公差能达到0.005mm/m,满足生产加工要求;物料在机筒内腔中受到有节奏变化的压力作用,发泡效果也更好,使挥发物充分挥发,更为均匀致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4是图1的结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排气发泡的机筒螺杆组合结构,包括机筒1以及设置在机筒内腔中的螺杆2,所述螺杆2的一端伸出机筒端部与驱动螺杆相对机筒1转动的螺杆驱动机构相连接,靠近螺杆驱动机构的机筒侧壁顶部设置有进料口11,机筒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12,所述螺杆2包括进料段A,熔融段B,排气段C与挤出段D,所述排气段C的螺杆直径小于熔融段B与挤出段D的螺杆直径,所述进料口11位于进料段A的上方,所述机筒1的顶部侧壁上轴向间隔设置有泄压孔13,所述泄压孔13连通机筒内腔与机筒外部,所述泄压孔13位于排气段C的上方。所述熔融段B与排气段C有N组,N组以“熔融段B-排气段C”的形式依次首尾连接,位于首端的熔融段B与进料段A相连接,位于尾端的排气段C与挤出段D相连接,所述泄压孔13有N个,N个泄压孔13与N个排气段C一一对应,N个泄压孔13分别设置在相应排气段C的上方,所述N为大于2的自然数。所述泄压孔13为3~4个。

所述挤出段D的螺杆直径与熔融段B的螺杆直径相同。所述进料段A的螺杆直径是排气段C的螺杆直径的1~1.2倍。所述排气段C的螺杆直径是熔融段B的螺杆直径的0.5~0.7。进料段A与熔融段B的连接处,熔融段B与排气段C的连接处以及排气段C与挤出段D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过渡倒角21,所述过渡倒角21的斜度为35~50°。所述泄压孔13位于靠近过渡倒角21的机筒侧壁上。所述机筒1由M段筒体接合而成,相邻筒体通过法兰连接在一起,所述M为1~6之间的自然数。所述熔融段B与排气段C的长度比为0.8~1.2。

工作原理:螺杆在机筒中转动而从泄压孔中排出气体,机筒上开设有多个泄压孔,挥发物可由此逸出,因而,本机筒螺杆组合能连续从聚合物中排出挥发物。这些挥发物可以是来自被挤出物料中的低聚物,反应生成物,水分和溶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