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料搅拌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2479发布日期:2019-08-09 20:53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进料搅拌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料搅拌注塑机。



背景技术:

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注塑机主要分为立式、卧式、全电式。注塑机能加热塑料,对熔融塑料施加高压,使其射出而充满模具型腔。

如图1所示,常用的注塑机包括机体01、固定于机体01上的用于推进塑胶原料并将塑胶原料加热融化呈液态的螺旋挤出器02、固定于螺旋挤出器02上的进料装置03、固定于机体01上并与螺旋挤出器02连通的静模板04、固定于机体01上远离螺旋挤出器02一端的液压缸05以及与液压缸05固定并与静模板04相合的动模板06。当注塑机工作时,液压缸05驱动动模板06与静模板04相合,然后塑胶原料通过进料装置03进入螺旋挤出器02,螺旋挤出器02热熔塑胶原料并将熔融状态的塑胶原料注入静模板04与动模板06,最终,熔融状态的塑胶原料固化形成特定的塑料产品。上述进料装置03通常为不锈钢制成的桶状物,缺少烘干加热塑胶原料的功能,若塑胶原料上附着水分即通过进料装置03进入螺旋挤出器02时,螺旋挤出器02内的熔融状态的塑胶原料内会产生气泡空腔,进而影响制成的塑料产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料搅拌注塑机,该注塑机使得从进料器进入到螺旋挤出器内的塑胶原料充分干燥,防止影响塑料产品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进料搅拌注塑机,包括机体、固定于机体上的螺旋挤出器、固定于螺旋挤出器上的用于进料的进料器、固定于机体上并与螺旋挤出器连通的静模板、固定于机体上的液压缸以及固定于液压缸上并与静模板相合的动模板;所述进料器包括与所述螺旋挤出器连通的筒体、用于搅拌所述筒体内塑胶原料的搅拌装置以及用于加热筒体内塑胶原料的烘干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筒体上部的电机、竖直设置于所述筒体内的搅拌轴以及与搅拌轴下端固定的搅拌叶,所述搅拌轴上端穿过所述筒体并与之转动连接,所述电机输出轴与所述搅拌轴穿出筒体的一端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于筒体内的烘干装置工作,加热了筒体内的塑胶原料,而当电机工作时,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搅拌轴转动,使得设置于筒体内的搅拌叶转动,从而使得筒体内的塑胶原料四处流动,使得位于塑胶原料堆内部的塑胶原料流动至塑胶原料堆外侧,从而使得烘干装置加热塑胶原料更充分,提高了该进料器烘干塑胶原料的速率,使得从进料器进入到螺旋挤出器内的塑胶原料干燥充分,防止影响该注塑机制成的塑料产品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叶上表面开设有多个用于通过塑胶原料的过料孔,所述过料孔的上端开口直径大于其下端开口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搅拌叶停止转动时,搅拌叶上的塑胶原料通过过料孔掉落至筒体底部,避免塑胶原料在搅拌叶上残留,防止搅拌叶影响到该进料器的进料,此外,过料孔的上端开口直径大于其下端开口直径,使得塑胶原料更容易滑入过料孔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内还设有方便固定所述搅拌轴与所述搅拌叶的卡接装置;所述卡接装置包括开设于所述搅拌叶上表面的第一卡接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卡接槽内底面的第二卡接槽、与第一卡接槽内底面滑动连接的卡块、固定于所述卡块与所述第一卡接槽内侧壁之间的卡接弹簧以及开设于所述搅拌轴靠近搅拌叶一端侧壁上的卡槽;所述卡块的滑动方向经过所述搅拌轴的轴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搅拌叶时,搅拌轴插入第二卡接槽内,然后卡接弹簧伸张,驱动卡块朝向搅拌轴移动,直至卡块完全进入搅拌轴上的卡槽内,使得搅拌轴与搅拌叶固定,该卡接装置的设置,使得搅拌叶与搅拌轴实现可拆卸连接,方便了使用者拆卸搅拌轴上的搅拌叶,从而方便了使用者清洗粘结在搅拌叶上的塑胶杂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块上固定有竖直设置的拨片,所述拨片上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卡接槽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片与卡块固定,使用者拨动拨片上端即可使卡块脱离卡槽,从而解除搅拌叶与搅拌轴的卡接固定,然后使用者取下搅拌叶即可完成搅拌叶的拆除工作,方便快捷,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弹簧上套设有具有弹性的防锈套,所述防锈套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接槽内侧壁密封并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卡块远离所述搅拌轴的侧壁固定并密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锈套套设于卡接弹簧上,且防锈套两端密封,避免卡接弹簧与筒体内塑胶原料上蒸发处的水分接触,防止卡接弹簧因长期接触水分而锈蚀损坏,延长了卡接弹簧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叶上表面固定有轴线与第一卡接槽轴线重合的密封管,所述密封管远离所述搅拌叶的一端套设有与密封管螺纹连接的密封盖;所述搅拌轴穿过所述密封盖并与之滑动连接;所述密封管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卡接槽的开口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盖套设于密封管上并与之螺纹连接,且密封管的直径大于第一卡接槽的开口直径,当密封盖旋紧时,密封管封闭,使得第一卡接槽与外界隔绝,避免筒体内四处流动的塑胶原料进入第一卡接槽内,防止塑胶原料影响卡块的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块靠近所述搅拌轴的侧面上部朝向远离搅拌轴的方向倾斜,所述搅拌轴靠近搅拌叶的端部固定有圆台状的插接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搅拌叶时,搅拌轴端部朝向搅拌叶上的第二卡接槽内移动,在此过程中,设置于搅拌轴端部的插接端的倾斜侧壁与卡块的倾斜侧壁接触,使得卡块远离搅拌轴,直至插接端完全进入第二卡接槽内时,卡接弹簧伸张,驱动卡块进入卡槽内,使得搅拌叶与搅拌轴卡接固定,故而该插接端与卡块的设置,避免使用者在安装搅拌叶时手动拨开卡块,方便了使用者安装搅拌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烘干装置包括开设于所述筒体内顶壁的加热槽以及固定于所述加热槽内的用于加热塑胶原料的红外灯管,所述筒体内侧壁加工成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红外灯管工作时,红外灯管发射出的灯光经过筒体内壁的反射后穿过筒体内的各个位置,使得热量传播到筒体内的各个位置,从而提高了该进料器烘干塑胶原料的均匀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当筒体内的烘干装置工作时,筒体内的塑胶原料受热,而当电机工作时,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搅拌轴转动,使得设置于筒体内的搅拌叶转动,从而使得筒体内的塑胶原料四处流动,使得位于塑胶原料堆内部的塑胶原料流动至塑胶原料堆外侧,从而使得烘干装置加热塑胶原料更充分,提高了该进料器烘干塑胶原料的速率,使得从进料器进入到螺旋挤出器内的塑胶原料干燥充分,防止影响该注塑机制成的塑料产品的品质;

2.卡接装置的设置,使得搅拌叶与搅拌轴实现可拆卸连接,方便了使用者拆卸搅拌轴上的搅拌叶,从而方便了使用者清洗粘结在搅拌叶上的塑胶杂质;

3.当红外灯管工作时,红外灯管发射出的灯光经过筒体内壁的反射后穿过筒体内的各个位置,使得热量传播到筒体内的各个位置,从而提高了该进料器烘干塑胶原料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注塑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进料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01、机体;02、螺旋挤出器;03、进料装置;04、静模板;05、液压缸;06、动模板;07、进料器;1、筒体;11、上筒;111、进料管;12、下筒;121、导料管;13、上盖;131、蝶形螺栓;2、烘干装置;21、加热槽;22、红外灯管;3、搅拌装置;31、固定板;32、电机;33、搅拌轴;331、插接端;34、搅拌叶;341、过料孔;4、卡接装置;41、第一卡接槽;411、滑槽;42、第二卡接槽;43、卡块;431、滑条;432、拨片;44、卡接弹簧;441、防锈套;45、卡槽;46、密封管;47、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进料搅拌注塑机,包括机体01、螺旋挤出器02、进料器07、静模板04、液压缸05以及动模板06。由于本实施例的新创性在于该挤塑机的进料器07,而挤塑机为塑料制备行业常用的工业设备,故而对该挤塑机除进料器07以外的其他部分仅作简要介绍。

如图2所示,机体01为长方体结构,用于承载挤塑机的其他部件。螺旋挤出器02为挤塑机常用的推进模块,其与机体01上表面固定,并与进料器07连通,用于推进并加热塑胶原料,使得塑胶原料处于熔融状态。静模板04为特制模板,其与机体01上表面固定并与螺旋挤出器02连通。液压缸05固定于机体01远离螺旋挤出器02的一端,其驱动杆朝向静模板04。动模板06与液压缸05的驱动杆固定,当液压缸05工作时,动模板06朝向静模板04移动直至与静模板04相合,使其与静模板04形成特定的空腔,从而使得熔融的塑胶原料凝结制成特定的塑料产品。

如图3所示,进料器07包括筒体1、烘干装置2、搅拌装置3以及卡接装置4。筒体1包括上筒11、下筒12以及上盖13。上筒11为圆形桶状结构,其开口朝下,且其轴线竖直。下筒12为漏斗状,其内部中空,且其两端开口。下筒12较大的开口朝上并与上筒11下端开口重合固定。下筒12下部设有导料管121,导料管121为圆管状,其上端与下筒12下端固定并连通,且导料管121下端与螺旋挤出器02上部固定并连通。结合图2所示,上筒11外侧壁设有进料管111,进料管111为圆管状,其轴线水平,且其一端与上筒11外侧壁固定并与上筒11内部连通。上盖13为截面呈圆形的盖状结构,其轴线竖直,且其开口朝下。上盖13套设于上筒11上,其内顶壁与上筒11上端面相抵。上盖13上设有蝶形螺栓131,蝶形螺栓131的轴线水平,其端部穿过上盖13外侧壁延伸至上筒11外侧壁内,且蝶形螺栓131与上筒11外侧壁螺纹连接,从而使得上盖13与上筒11固定。

如图3所示,烘干装置2包括加热槽21以及红外灯管22。加热槽21开设于上盖13内顶壁,其长度方向经过上筒11轴线,且加热槽21的截面呈矩形。此外,加热槽21开设有多处,多处加热槽21环绕上筒11的轴线均匀分布。红外灯管22设有多个,多个红外灯管22分别设置于各个加热槽21内。红外灯管22的长度方向与加热槽2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红外灯管22两端分别与加热槽21垂直于红外灯管22长度方向的内侧壁固定。此外,上筒11由不锈钢制成,其内侧壁抛光处理,使得上筒11内侧壁表面呈镜面,用于反射红外灯管22发射出的灯光,使得筒体1内的塑胶原料受热均匀。

如图3所示,搅拌装置3包括固定板31、电机32、搅拌轴33以及搅拌叶34。固定板31为截面呈U形的板状结构,其U形截面竖直,且其两端与上盖13上表面固定。电机32与固定板31上表面固定,其输出轴竖直穿过固定板31上表面并延伸至固定板31内。搅拌轴33为截面呈圆形的长杆状结构,其轴线竖直并设置于筒体1内。搅拌轴33上端穿出上盖13内顶壁并与之转动连接,且搅拌轴33位于上盖13外的一端与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使得当电机32工作时,搅拌轴33转动。搅拌叶34为圆盘状结构,设置于筒体1内,且其轴线与搅拌轴33的轴线重合。搅拌叶34上表面开设有四处过料孔341,四处过料孔341环绕搅拌叶34的轴线均匀分布。过料孔341的截面呈圆形,其轴线竖直,且其上端开口直径大于其下端开口直径,使得残留于搅拌叶34上部的塑胶原料更容易滑入过料孔341内进而掉落至下筒12处。

如图4所示,卡接装置4包括第一卡接槽41、第二卡接槽42、卡块43、卡接弹簧44、卡槽45、密封管46以及密封盖47。结合图3所示,第一卡接槽41开设于搅拌叶34上表面,其截面呈圆形,且其轴线与搅拌叶34的轴线重合。第二卡接槽42开设于第一卡接槽41内底面,其截面呈圆形,且其轴线与第一卡接槽41的轴线重合,而第二卡接槽42的开口直径小于第一卡接槽41的内底面直径。卡块43为截面呈直角梯形的块状结构,其倾斜的侧面朝向搅拌轴33,而其底面与第一卡接槽41的内底面重合。卡块43底部设有滑条431,滑条431的截面呈梯形,其长度方向朝向搅拌轴33的轴线,且滑条431上表面与卡块43底面固定。第一卡接槽41内底面开设有滑槽411,滑槽411的截面呈梯形,其长度方向与滑条43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滑条431与滑槽411滑动连接,使得卡块43与第一卡接槽41内底面滑动连接。卡块43上部设有拨片432,拨片432为截面呈矩形的长条状结构,其长度方向竖直,且其底面与卡块43上表面固定。此外,拨片432设置于卡块43远离第一卡接槽41轴线的一端,且拨片432上端设置于第一卡接槽41外,方便使用者拨动卡块43。滑槽411设有四处,四处滑槽411环绕第一卡接槽41的轴线均匀分布。卡块43设有四块,四块卡块43分别设置于四处滑槽411处。卡槽45开设于搅拌轴33靠近搅拌叶34的端部侧壁上,其截面呈直角梯形,且其共设有四处,四处卡槽45环绕搅拌轴33的轴线均匀分布。搅拌轴33的下端设有插接端331,插接端331为圆台状,其轴线与搅拌轴33的轴线重合,且其较大的端面与搅拌轴33底面重合固定。

如图4所示,卡接弹簧44设置于第一卡接槽41内,其一端与卡块43远离第一卡接槽41轴线的侧壁固定,另一端与第一卡接槽41内侧壁固定。卡接弹簧44上套设有防锈套441,防锈套441为圆管状,且防锈套441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防锈套441一端与卡块43远离第一卡接槽41轴线的侧壁固定并密封,另一端与第一卡接槽41内侧壁固定并密封。密封管46为圆形管状结构,其轴线与第一卡接槽41的轴线重合,且其下端面与搅拌叶34上表面固定。密封盖47为截面呈圆形的管状结构,其轴线与搅拌轴33的轴线重合,且其上端开口封闭。密封盖47上表面开设截面呈圆形的孔,使得密封盖47套设于搅拌轴33上,且密封盖47与搅拌轴33滑动连接。此外,密封盖47下端开口套设于密封管46上,且密封盖47内侧壁与密封管46外侧壁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当电机32工作时,电机32输出轴转动,带动搅拌轴33转动,使得设置于筒体1内的搅拌叶34转动,从而使得筒体1内的塑胶原料四处流动,使得烘干装置2加热塑胶原料更充分,提高了该进料器07烘干塑胶原料的速率,使得从进料器07进入到螺旋挤出器02内的塑胶原料干燥充分,防止影响该注塑机制成的塑料产品的品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