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缠绕管生产加工用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17339发布日期:2020-03-31 15:52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缠绕管生产加工用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缠绕管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缠绕管生产加工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缠绕管、大口径缠绕管、双壁缠绕管、中空缠绕管是一种以高密度聚乙烯为原料,经缠绕焊接成型的一种管材。

现有的缠绕管生产加工用冷却装置在冷却室效率不高,散热较慢,并且在冷却后,缠绕管的温度依旧很高,给缠绕管的冷却工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缠绕管生产加工用冷却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缠绕管生产加工用冷却装置在冷却室效率不高,散热较慢,并且在冷却后,缠绕管的温度依旧很高,给缠绕管的冷却工作带来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缠绕管生产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和冷却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固定板、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冷却管套设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外部,所述第一进水管与所述第一冷却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端,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第一冷却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下端,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所述第二冷却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冷却管远离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冷却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下端,所述冷却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转轴、第一扇叶、第二电机、第二转轴、第二扇叶、侧板、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第一冷却管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贯穿所述固定板,所述第一扇叶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的下方,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贯穿所述固定板,所述第二扇叶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壁上,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冷却管可拆卸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冷却管远离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通风口开设于所述固定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所述第二通风口开设于所述侧板上,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侧板可拆卸连接,且位于所述侧板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却管为中空壁水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第二冷却管为螺纹状水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冷却管通过卡槽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缠绕管生产加工用冷却装置,通过设置分别位于外部缠绕管内部和外部的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对外部缠绕管进行冷却换热,冷却效果更好,还设置有加快散热的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提高散热效率,还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方便更换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内部的外部冷却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组件、11-固定板、12-第一冷却管、13-第二冷却管、14-第一进水管、15-第一出水管、16-第二进水管、17-第二出水管、18-支撑杆、19-底座、2-冷却组件、21-第一电机、22-第一转轴、23-第一扇叶、24-第二电机、25-第二转轴、26-第二扇叶、27-侧板、28-第一通风口、29-第二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缠绕管生产加工用冷却装置技术方案:包括壳体组件1和冷却组件2。

壳体组件1包括固定板11、第一冷却管12、第二冷却管13、第一进水管14、第一出水管15、第二进水管16和第二出水管17,第一冷却管12与固定板11固定连接,且位于固定板11的一侧,第二冷却管13套设于第一冷却管12的外部,第一进水管14与第一冷却管12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冷却管12的靠近固定板11的一端,第一出水管15与第一冷却管12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进水管14的下端,第二进水管16与第二冷却管13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冷却管12远离固定板11的另一端,第二出水管17与第二冷却管13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出水管15的下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1包括了与固定板11固定连接的第一冷却管12和第二冷却管13,其中第一冷却管12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进外部冷却水的第一进水管14和用于更换第一冷却管12中的外部冷却水的第一出水管15,同样的,第二冷却管13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进外部冷却水的第二进水管16和用于更换第二冷却管13中的外部冷却水的第二出水管17,第一冷却管12和第二冷却管13之间的空隙则用来套设外部缠绕管。

冷却组件2包括第一电机21、第一转轴22、第一扇叶23、第二电机24、第二转轴25、第二扇叶26、侧板27、第一通风口28和第二通风口29,第一电机21与固定板11固定连接,且位于固定板11远离第一冷却管12的另一侧,第一转轴22与第一电机2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贯穿固定板11,第一扇叶23与第一转轴22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电机21的外侧壁上,第二电机24与固定板11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电机21的下方,第二转轴25与第二电机2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贯穿固定板11,第二扇叶26与第二转轴25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二转轴25的外侧壁上,侧板27与第一冷却管12可拆卸连接,且位于第一冷却管12远离固定板11的另一端,第一通风口28开设于固定板11上,且位于第一转轴22和第二转轴25之间,第二通风口29开设于侧板27上,第一电机21和第二电机24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组件2包括位于第一冷却管12和第二冷却管13之间的用于冷却外部缠绕管的第一扇叶23以及用于驱动第一扇叶23的第一电机21以及连接第一电机21和第一扇叶23的第一转轴22,还包括位于12内部的第二扇叶26,以及第二电机24和第二转轴25,由于第一冷却管12会吸收外部缠绕管的热量,并且第一冷却管12仅仅只有两端是敞开的,而其中一端还固定在固定板11上,仅仅依靠空气的流通来散热会很慢,故需要第二扇叶26来加速热量的散出,并且在固定板11上开设第一通风口28,在侧板27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口29,形成一条风道,便于热量散出。

进一步的,壳体组件1还包括支撑杆18,支撑杆18与固定板11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进水管14的上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杆18是用来固定第二冷却管13的,使其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壳体组件1还包括底座19,底座19与侧板27可拆卸连接,且位于侧板27的底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19可拆卸连接在固定板11和侧板27的底部,用来支撑整个装置,使其放置稳定。

进一步的,第一冷却管12为中空壁水管。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管12的内部为中空的,外部冷却水放置在夹层中,贴近外部缠绕管,也不需要外部缠绕管直接与外部冷却水直接接触,更加的方便。

进一步的,第二冷却管13为螺纹状水管。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冷却管13螺旋在第一冷却管12的外部,且与第一冷却管12间隔一端距离,用来套设外部缠绕管,螺纹状的水管在吸热后可以及时放出,换热效率高。

进一步的,侧板27与第一冷却管12通过卡槽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侧板27与第一冷却管12可拆卸连接便于将外部缠绕管套设到第一冷却管12和第二冷却管13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将底座19放置在水平面上,将需要冷却的外部缠绕管套设在第一冷却管12和第二冷却管13之间,将侧板27卡接到第一冷却管12远离第一固定板11的另一端上,将固定板11和侧板27卡到底座19上,从第一进水管14和第二进水管16中加入外部冷却水,将第一电机21和第二电机24与外部电源接通,第一电机21和第二电机24分别带动第一转轴22和第二转轴25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扇叶23和第二扇叶26转动,来加快散出第一冷却管12和第二冷却管13吸收的热量,第一出水管15和第二出水管17可用来更换第一冷却管12和第二冷却管13内的外部冷却水,至此完成了一种缠绕管生产加工用冷却装置的使用流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