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检验功能的挤塑机机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5734发布日期:2020-09-29 09:31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检验功能的挤塑机机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检验功能的挤塑机机头。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它可定义为:由下列部分组成的集合体;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电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电器连接线,需要在电线芯外包裹塑料膜方可进行使用,对电缆的线芯表面进行包裹塑料绝缘层时需要使用到挤塑机及其机头将塑料颗料通过螺杆以及电热相互配合并使其熔融后均匀地覆盖在线芯表面以形成导线的线皮。

现有的挤塑机机头(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进口模2和出口模3,所述壳体1为圆柱体中空管体,所述进口模2于壳体1一端安装于壳体1内,所述出口模3于壳体1另一端安装于壳体1内,进口模2固定设置在壳体1内,所述壳体1周向螺纹连接有若干调节螺栓7,调节螺栓7贯穿壳体1抵接在出口模3上,壳体1于进口模2和出口模3之间开设有进料口4,进料口4连接在挤塑机上,进口模2上开设有进线孔5,出口模3上开设有出线孔6,电线芯从进口模2一端沿进线孔5进入壳体1,挤塑机将绝缘塑料挤出包覆在电线芯上形成绝缘包覆层,从而组成电缆,电缆通过出线孔6离开壳体1,完成电缆的生产。

当进线孔和出线孔偏心时,容易导致电线芯周向的绝缘包覆层厚度不均匀,绝缘包覆层厚度不均匀则会导致电线芯周向的绝缘能力存在差异,绝缘包覆层较薄处容易被击穿,导致漏电;现有的挤塑机机体通常将进口模固定,再使用壳体周向的调节螺栓调节出口模的位置控制进线孔和出线孔的同心度,调节后通过试生产,并对试生产的电缆进行检测,当绝缘包覆层厚度不均匀时,根据不均匀状况对出口模进行调节,反复调试,直至绝缘包覆层厚度均匀,再正式生产。调整过程中需要多次试生产,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检验功能的挤塑机机头,能够在生产前对进线孔和出线孔的同心度进行检验,无需试生产,节约资源。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带检验功能的挤塑机机头,包括壳体、进口模和出口模,所述壳体为圆柱体中空管体,所述进口模于壳体一端安装于壳体内,所述出口模于壳体另一端安装于壳体内,壳体于进口模和出口模之间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连接在挤塑机上,进口模上开设有进线孔,出口模上开设有出线孔,所述出口模固定设置在壳体内,壳体周向螺纹连接有若干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贯穿壳体抵接在进口模上,壳体上安装有检验组件,所述检验组件包括检验灯和检验板,所述检验灯于安装出口模一侧安装于壳体上,所述检验板于安装进口模一侧安装于壳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检验灯照射,使灯光穿过进线孔和出线孔,投影在检验板上,通过对比安装进口模前检验板上的投影位置与安装进口模后的投影位置进行对比,当位置的中心点完成重合时进线孔和出线孔处于同轴心状态,从而实现在生产前对进线孔和出线孔的同心度进行检验,无需试生产,节约资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验板朝向检验灯一侧开设有尺寸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尺寸线的开设,方便对比安装进口模前和安装进口模后的灯光形状和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两侧均安装有转动机构,所述检验灯和检验板通过转动机构转动安装在壳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机构的设置能够使检验灯和检验板相对壳体转动,防止在正常生产时检验灯和检验板阻挡电缆输送影响正常生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架和转动杆,所述转动架固设在壳体上,所述转动杆转动设置在转动架上,所述检验灯和检验板分别固设在两侧转动机构的转动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架和转动杆实现了检验灯和检验板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杆和转动架之间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固定转动杆在转动架上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组件的设置能够固定转动杆的位置,防止转动杆在检验时或生产时带动检验灯和检验板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座、拉杆和固定弹簧,所述固定座有两个,两个固定座呈直角设置且均固设在转动架上,所述拉杆滑移设置在转动杆上,拉杆贯穿转动杆插设在固定座内,所述固定弹簧固设在拉杆和转动架之间,固定弹簧推动拉杆向朝向固定座方向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固定座分别对应检验状态和生产状态,拉杆和固定弹簧配合固定座实现了转动杆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拉杆朝向固定座一侧开设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角的开设方便拉杆插设在固定座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口模上固设有法兰盘,法兰盘上穿设有固定螺栓,出口膜通过固定螺栓固设在壳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螺栓配合法兰盘,实现了出口模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固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抵接在进口模朝向出口模一侧,所述进口模背离出口模一侧设置有限位环套,所述限位环套螺纹连接在壳体上且抵接在进口模背离出口模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和限位环套的设置限制了进口膜在壳体轴线方向上的移动,防止进口模在检验生产时发生滑移导致检验不准确或者生产出的电缆不达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环套背离进口模一侧伸出壳体,限位环套伸出壳体一侧固设有手拧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拧部的设置方便固定和拆卸进口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通过检验灯照射,使灯光穿过进线孔和出线孔,投影在检验板上,通过对比安装进口模前检验板上的投影位置与安装进口模后的投影位置进行对比,当位置的中心点完成重合时进线孔和出线孔处于同轴心状态,从而实现在生产前对进线孔和出线孔的同心度进行检验,无需试生产,节约资源;

转动机构的设置能够使检验灯和检验板相对壳体转动,防止在正常生产时检验灯和检验板阻挡电缆输送影响正常生产;

固定组件的设置能够固定转动杆的位置,防止转动杆在检验时或生产时带动检验灯和检验板转动;

限位环和限位环套的设置限制了进口膜在壳体轴线方向上的移动,防止进口模在检验生产时发生滑移导致检验不准确或者生产出的电缆不达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进口模;3、出口模;4、进料口;5、进线孔;501、导向部;502、固定部;6、出线孔;601、包覆部;602、输送部;7、调节螺栓;8、检验组件;801、检验灯;802、检验板;9、尺寸线;10、转动机构;1001、转动架;1002、转动杆;11、固定组件;1101、固定座;1102、拉杆;1103、固定弹簧;12、倒角;13、法兰盘;14、固定螺栓;15、限位环;16、限位环套;17、手拧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带检验功能的挤塑机机头,包括壳体1、于壳体1一端安装于壳体1内的进口模2和于壳体1另一端安装于壳体1内的出口模3,壳体1为圆柱体中空管体,壳体1于进口模2和出口模3之间开设有进料口4,进料口4连接在挤塑机上,用于将绝缘塑料送入壳体1内对电线芯进行包覆,进口模2上开设有进线孔5,出口模3上开设有出线孔6,进线孔5包括导向部501和固定部502,导向部501设置于背离出线孔6一侧且为缩小孔,背离出线孔6一侧直径大于面向出线孔6一侧,固定部502为圆柱孔,出线孔6包括包覆部601和输送部602,包覆部601朝向进线孔5且为锥形孔,用于导流挤塑机内的塑料流体,输送部602为圆柱孔直径大于固定部502,出口模3固定设置在壳体1内,壳体1周向螺纹连接有若干调节螺栓7,调节螺栓7贯穿壳体1抵接在进口模2上,壳体1上安装有检验组件8,检验组件8包括于安装出口模3一侧安装于壳体1上的检验灯801和于安装进口模2一侧安装于壳体1上的检验板802,由于进线孔5小于出线孔6,因此检验灯801需要安装在出口模3一侧,同时需要保证检验灯801的光束直径大于进线孔5,检验灯801优选红外线激光灯,红外线激光灯穿透性强,同时容易辨识,通过检验灯801照射,使灯光穿过进线孔5和出线孔6,投影在检验板802上,通过对比安装进口模2前检验板802上的投影位置与安装进口模2后的投影位置进行对比,当位置的中心点完成重合时进线孔5和出线孔6处于同轴心状态,从而实现在生产前对进线孔5和出线孔6的同心度进行检验,无需试生产,节约资源;检验板802朝向检验灯801一侧开设有尺寸线9,尺寸线9的开设,方便对比安装进口模2前和安装进口模2后的灯光形状和位置,调节螺栓7可更换成电驱动件,电驱动件优选电缸,通过电缸实现电动控制对进口膜2进行调节。

参照图2和图3,壳体1两侧均安装有转动机构10,检验灯801和检验板802通过转动机构10转动安装在壳体1上,转动机构10的设置能够使检验灯801和检验板802相对壳体1转动,防止在正常生产时检验灯801和检验板802阻挡电缆输送影响正常生产;转动机构10包括固设在壳体1上的转动架1001和转动设置在转动架1001上的转动杆1002,转动杆1002为l型杆,一端转动连接在转动架1001上,检验灯801和检验板802分别固设在两侧转动机构10的转动杆1002远离转动架1001一端,通过转动架1001和转动杆1002实现了检验灯801和检验板802的转动。

参照图3和图4,转动杆1002和转动架1001之间设置有固定组件11,固定组件11用于固定转动杆1002在转动架1001上的位置,固定组件11的设置能够固定转动杆1002的位置,防止转动杆1002在检验时或生产时带动检验灯801和检验板802转动;固定组件11包括两个呈直角设置且均固设在转动架1001上的固定座1101、滑移设置在转动杆1002上的拉杆1102和固设在拉杆1102和转动架1001之间的固定弹簧1103,两个固定座1101分别对应检验状态和生产状态,拉杆1102贯穿转动杆1002插设在固定座1101内,固定弹簧1103推动拉杆1102向朝向固定座1101方向滑移,拉杆1102和固定弹簧1103配合固定座1101实现了转动杆1002的固定;拉杆1102朝向固定座1101一侧开设有倒角12,倒角12的开设方便拉杆1102插设在固定座1101内。

参照图2和图3,出口模3上固设有法兰盘13,法兰盘13上穿设有固定螺栓14,出口膜通过固定螺栓14固设在壳体1上,固定螺栓14配合法兰盘13,实现了出口模3的固定。

参照图2和图3,壳体1固设有限位环15,限位环15抵接在进口模2朝向出口模3一侧,所述进口模2背离出口模3一侧设置有限位环套16,限位环套16螺纹连接在壳体1上且抵接在进口模2背离出口模3一侧,限位环15和限位环套16的设置限制了进口膜在壳体1轴线方向上的移动,防止进口模2在检验生产时发生滑移导致检验不准确或者生产出的电缆不达标;限位环套16背离进口模2一侧伸出壳体1,限位环套16伸出壳体1一侧固设有手拧部17,手拧部17的设置方便固定和拆卸进口模2,手拧部17为固设有凸棱的圆环。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转动转动杆1002使检验灯801对准进线孔5和出线孔6,同时使检验板802朝向检验灯801,将出口模3拆卸下来,开启检验灯801记录检验板802上圆形图案的中心点,之后讲出口模3安装进壳体1,再次开启检验灯801,并通过转动调节螺栓7调节检验板802上的圆形图案的中心点位置,直至和之前记录的中心点重合,此时进线孔5和出线孔6同心度调节完成,转动转动杆1002使检验灯801和检验板802离开壳体1的开口处,将电线芯从进口模2一端沿进线孔5进入壳体1,挤塑机将绝缘塑料挤出包覆在电线芯上形成绝缘包覆层,从而组成电缆,电缆通过出线孔6离开壳体1,完成电缆的生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