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旧混合炮泥制作工艺以及运用于该工艺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46443发布日期:2021-03-19 12:30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旧混合炮泥制作工艺以及运用于该工艺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炮泥加工生产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旧混合炮泥制作工艺以及运用于该工艺的设备。



背景技术:

炮泥是一种非金属的新材料,主要是用来封堵出铁口起耐火作用,可分为有水炮泥和无水炮泥两大类,前者用在顶压较低、强化冶炼程度不高的中小型高炉,后者在顶压较高、强化冶炼程度高的大中型高炉上。

现有的炮泥长期堆放或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干涸,炮泥出下干涸会导致炮泥本身的黏性,炮泥黏性降低后会,从而影响跑泥的隔热效果,为了包装炮泥的隔热效果,炮泥一旦出现干涸就不在使用了,干涸的炮泥也会进行处理后丢弃。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将干涸的炮泥直接丢弃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节约资源,本申请提供一种新旧混合炮泥制作工艺以及运用于该工艺的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旧混合炮泥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旧料破碎,将干涸的炮泥进行破碎,直至破碎至粉末状;

步骤2:混合称料,将破碎后的炮泥,按比例和炮泥原料进行称量配比并混合;

步骤3:加入结合剂,对混合后的物料进行搅拌同时加入结合剂;

步骤4:搅拌碾泥,采用轮碾机对炮泥进行碾压搅拌;

步骤5:炮泥挤出,将碾压搅拌后的炮泥放入挤泥机进行挤出;

步骤6:切割炮泥,对挤出后的炮泥进行切割;

步骤7:炮泥包装,对切割后的炮泥进行包装;

步骤8:炮泥打包,对包装后的炮泥进行打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干涸的炮泥进行粉碎并混合新的物料进行新的炮泥进行制作,能够对干涸的炮泥进行再次利用,节约资源。

一种运用于新旧混合炮泥制作工艺的设备,包括若干料斗,所述料斗沿直线架设于地面上,所述料斗底部设置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下方设置有称量机构,其中一个料斗上设置有破碎组件,所述破碎组件包括破碎辊和破碎刀,所述破碎辊有两根,两根破碎辊均转动设置在料斗进料口处并覆盖进料口,所述破碎刀有若干,若干破碎刀均匀设置于破碎辊周向,两根破碎辊上的破碎刀相互错位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破碎组件对干涸后的炮泥进行破碎,并通过料斗配合称量机构对原料和破碎后的炮泥进行称量配比,方便炮泥原料和干涸炮泥按比例的混合,从而提升制作出的炮泥质量。

可选的,称量机构包括底框、称量框和称重件,所述底框滑移设置在料斗下方,底框沿料斗架设方向滑移,所述称量框放置于底框内且沿底框朝向靠近或远离底框方向滑移,所述称重件放置于底框上,所述称量框抵接于称重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框滑移设置在料斗下方,通过滑移带动称量框进行各种原料的接料,称重件能够计算进入称量框内的原料,控制各种原料的配比。

可选的,底框底部转动设置有若干滚轮,所述滚轮转动设置在底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的设置方便底框的移动。

可选的,料斗下方于地面上设置有导向轨,所述滚轮转动设置在导向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轨的设置能够对底框进行导向,以防底框发生偏移而影响原料的称量。

可选的,导向轨上设置有若干行程开关,行程开关对应料斗一一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行程开关的设置能够对底框进行定位,降低底框和料斗不对齐的状况,保证原料的下料。

可选的,料斗一侧设置有补料组件,所述补料组件有若干与料斗一一对应放置于地面上,补料组件将物料进行输送并送入料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补料组件对原料进行输送,方便对料斗进行补料,保证料斗的持续补料。

可选的,补料组件包括补料架和补料输送带,所述补料架架设在地面上,所述补料输送带传动设置在补料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补料架用于支撑补料输送带,补料输送带对原料进行输送,实现对料斗的补料。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将干涸的炮泥进行粉碎并混合新的物料进行新的炮泥进行制作,能够对干涸的炮泥进行再次利用,节约资源;

通过破碎组件对干涸后的炮泥进行破碎,并通过料斗配合称量机构对原料和破碎后的炮泥进行称量配比,方便炮泥原料和干涸炮泥按比例的混合,从而提升制作出的炮泥质量;

滚轮的设置方便底框的移动;

行程开关的设置能够对底框进行定位,降低底框和料斗不对齐的状况,保证原料的下料;

补料组件对原料进行输送,方便对料斗进行补料,保证料斗的持续补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流程框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料斗;2、下料口;3、称量机构;31、底框;32、称量框;33、称重件;4、破碎组件;41、破碎辊;42、破碎刀;5、滚轮;6、导向轨;7、行程开关;8、补料组件;81、补料架;82、补料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新旧混合炮泥制作工艺,参照图1,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旧料破碎,将干涸的炮泥进行破碎,直至破碎至粉末状,粉末状的炮泥能够方便后续跟炮泥原料进行混合;

步骤2:混合称料,将破碎后的炮泥按比例和炮泥原料进行称量配比并混合,炮泥原料按正常生产炮泥的比例进行混合,破碎后的炮泥粉末和炮泥原料按1:2进行配比,干涸后的炮泥其性能会降低,通过在炮泥远离中少量加入能够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保证后续生产的炮泥质量,通过将干涸的炮泥进行粉碎并混合新的物料进行新的炮泥进行制作,能够对干涸的炮泥进行再次利用,节约资源;

步骤3:加入结合剂,对混合后的物料进行搅拌同时加入结合剂,结合剂用于各种原料的结合,结合剂的温度控制在50-60℃,结合剂选用焦油和沥青复合的结合剂,焦油和沥青复合的结合剂可以使硬化温度提升至360℃左右;

步骤4:搅拌碾泥,采用轮碾机对结合后的炮泥进行碾压搅拌,碾压搅拌15-20分钟,泥料的温度需控制于50℃左右;

步骤5:炮泥挤出,将碾压搅拌后的炮泥放入挤泥机进行挤出,将炮泥呈条状进行挤出;

步骤6:切割炮泥,采用切割设备对挤出后的炮泥进行切割,将炮泥切割成块状,切割设备可以选用切割机;

步骤7:炮泥包装,对切割后的炮泥采用塑料薄膜包覆炮泥进行包装,塑料薄膜能够在后续打包时对炮泥之间进行分割,以防打包时炮泥在挤压下粘附在一起;

步骤8:炮泥打包,将包装后的炮泥放入尼龙袋进行打包。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运用于新旧混合炮泥制作工艺的设备,参照图2,包括若干料斗1,料斗1沿直线架设于地面上,料斗1底部设置有下料口2,下料口2上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控制下料口2的启闭,下料口2下方设置有称量机构3,称量机构3能够对料斗1下料的原料进行称量,当原料达到预设值后控制电磁阀关闭下料口2,其中一个料斗1上设置有破碎组件4,破碎组件4包括两根对碾转动设置在料斗1进料口处并覆盖进料口的破碎辊41和若干均匀设置于破碎辊41周向的破碎刀42,两根破碎辊41上的破碎刀42相互错位设置,破碎组件4用于破碎干涸后的炮泥,将干涸的炮泥破碎成粉末状,方便干涸的炮泥和炮泥原料进行混合,称量机构3的设置能够方便计算进入料斗1内各种原料和炮泥粉末的量,使炮泥粉末和炮泥原料能够根据预定的比例混合,从而提升生产出的炮泥质量。

参照图2和图3,称量机构3包括滑移设置在料斗1下方的底框31、放置于底框31内且沿底框31朝向靠近或远离底框31方向滑移的称量框32和放置于底框31上的称重件33,底框31沿料斗1架设方向滑移,称量框32抵接于称重件33上,原料下料后进入称量框32,称量框32在原料的重量作用下朝向底框31方向滑移,底框31滑移设置在料斗1下方,通过滑移带动称量框32进行各种原料的接料,称重件33能够计算进入称量框32内的原料,控制各种原料的配比,称重件33选用重量传感器,底框31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显示称量框32内的原料的重量,并根据电连接控制下料口2处电磁阀的启闭;底框31底部转动设置有四个滚轮5,四个滚轮5均转动设置在底框31上,其中一个底轮上设置有动力件,动力件选用驱动电机,滚轮5能够将滑动摩擦转变成滚动摩擦,降低底框31滑移时的摩擦力,滚轮5的设置方便底框31的移动;料斗1下方于地面上设置有导向轨6,滚轮5转动设置在导向轨6上,导向辊上设置有导向条,滚轮5上开设有环形槽,导向条卡接于环形槽内,导向轨6的设置能够对底框31进行导向,以防底框31发生偏移而影响原料的称量;导向轨6上设置有若干行程开关7,行程开关7对应料斗1一一设置,当底框31与其中一个料斗1对齐时,滚轮5抵触行程开关7使底框31停止滑移,方便接受原料,行程开关7的设置能够对底框31进行定位,降低底框31和料斗1不对齐的状况,保证原料的下料。

参照图2,料斗1一侧设置有补料组件8,补料组件8有若干与料斗1一一对应放置于地面上,补料组件8将物料进行输送并送入料斗1,补料组件8对原料进行输送,方便对料斗1进行补料,保证料斗1的持续补料;补料组件8包括架设在地面上的补料架81和传动设置在补料架81上的补料输送带82,补料架81用于支撑补料输送带82,补料输送带82对原料进行输送,实现对料斗1的补料。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炮泥的原料通过补料组件8分别输送至料斗1内,同时将干涸的炮泥通过补料组件8输送至安装有破碎组件4的料斗1内,炮泥在破碎组件4的破碎作用下破碎成粉末状,之后驱动底框31在各个料斗1下方滑移,将破碎后的干涸炮泥和炮泥原料分别通过下料口2下料至称量框32内,之后将粉碎后的干涸炮泥和炮泥原料放入搅拌设备内混合搅拌并加入结合剂,之后将结合后的炮泥放入轮碾机进行碾压搅拌,碾压搅拌完成后将炮泥放入挤泥机进行挤出,挤出后的炮泥通过切割设备切割成块状后,通过塑料膜进行包覆,并放入尼龙袋内进行打包输送。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