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延膜模头及流延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71932发布日期:2021-01-23 05:48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延膜模头及流延膜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延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延膜模头及流延膜机。


背景技术:

[0002]
流延薄膜具有优越的热封性能和优良的透明性,是主要的包装复合基材之一,用于生产高温蒸煮膜、真空镀铝膜等,市场极为看好。但是进入流延膜生产的门槛越来越低。正因为如此,对于市场需求和产品质量抛到一边,这种做法将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一般的流延膜生产经常产生大量的边角,一般都是将边角进行切除,会产生巨量的资源浪费,并且一般流延膜的生产会造成流延膜分布不均匀,厚度有差异的现象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流延膜模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会产生大量的边角,流延膜分布不均匀、厚度有差异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延膜模头,包括上料装置以及设置在上料装置下方的模头,所述模头整体为圆锥体,其又分为左模头与右模头,所述左模头与右模头之间留有流延空隙,所述流延空隙为0.03-0.08mm,所述左模头与右模头空隙分为上半部与下半部,所述上半部为下料区,所述下部分为压料区,所述左模头与右模头的下料区为对称设置的半圆弧状压料口;所述上料装置侧边还设置有对溢出流延膜进行会吹的吹边装置。
[000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吹边装置为吹风管,所述吹风管一端安装在上料装置上,另一端伸入上料装置内部并对溢出的流延膜进行35-45
°
吹边。
[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模头正下方设置有压延成型装置。
[0007]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流延膜机,其包括上文所述的流延膜模头。
[0008]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流延膜模头及流延膜机中的圆锥体模头使流延膜倾斜更彻底,流出时的力集中在模头末端,流延空隙为0.03-0.08mm使得流延膜流出时更为均匀,所形成的厚度能达到产品要求;左模头与右模头的下料区为对称设置的半圆弧状压料口,使得流延膜下降时得到一定均匀的缓冲力,不会太快倾泻成型,在成型后更为均匀彻底;吹边装置则是对上料装置中溢出的流延膜进行边角回吹,不造成浪费,回吹后流延膜压延成型时不会形成大量边角,能对齐压延成型装置,并且使得流延膜受压成型时更均匀;吹边装置对溢出的流延膜进行35-45
°
吹边效果最佳。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并且不会产生大量边角,使流延膜分布均匀、厚度差异极小。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流延膜模头与压延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0]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流延膜模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3为本实用新型流延膜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2]
附图中标记为:1、上料装置,2、模头,3、左模头,4、右模头,5、流延空隙,11、吹边装置,20、压延成型装置,53、压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下述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忙理解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14]
由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流延膜模头,包括上料装置1以及设置在上料装置1下方的模头2,模头2整体为圆锥体,其又分为左模头3与右模头4,左模头3与右模头4之间留有流延空隙5,流延空隙5为0.03-0.08mm,左模头3与右模头4空隙分为上半部与下半部,上半部为下料区,下部分为压料区,左模头3与右模头4的下料区为对称设置的半圆弧状压料口53;上料装置1侧边还设置有对溢出流延膜进行会吹的吹边装置11。
[001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吹边装置11为吹风管,吹风管一端安装在上料装置1上,另一端伸入上料装置1内部并对溢出的流延膜进行35-45
°
吹边。
[001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模头2正下方设置有压延成型装置20。
[0017]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流延膜机,其包括上文的流延膜模头。
[0018]
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流延膜模头及流延膜机中的圆锥体模头2使流延膜倾斜更彻底,流出时的力集中在模头2末端,流延空隙5为0.03-0.08mm使得流延膜流出时更为均匀,所形成的厚度能达到产品要求;左模头3与右模头4 的下料区为对称设置的半圆弧状压料口53,使得流延膜下降时得到一定均匀的缓冲力,不会太快倾泻成型,在成型后更为均匀彻底;吹边装置11则是对上料装置1中溢出的流延膜进行边角回吹,不造成浪费,回吹后流延膜压延成型时不会形成大量边角,能对齐压延成型装置20,并且使得流延膜受压成型时更均匀;吹边装置11对溢出的流延膜进行35-45
°
吹边效果最佳。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并且不会产生大量边角,使流延膜分布均匀、厚度差异极小。
[001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