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向注入式浇注系统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64874发布日期:2022-05-18 00:39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多向注入式浇注系统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塑胶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多向注入式浇注系统的模具。


背景技术:

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塑胶模具是模具中常见的一种,是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射、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塑料模具的简称,在进行金属工件的制造时,需要在模具内部浇注熔融状态下的金属液,冷却后得到金属液成型。现有的塑胶模具浇注过程中,特别是浇注一些面积大且厚度薄等产品时,下料过程无法保持原料温度,浇注腔内空气无法排出,无法控制原料流速导致产品出现厚薄不一、孔洞、熔接痕迹等问题。
3.因此,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4.发明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控制原料流速并多向注入,时刻保持原料温度,能够自动排出多余空气,降低次品率的一种具有多向注入式浇注系统的模具,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并且易于生产。
5.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多向注入式浇注系统的模具,包括顶板、上外模、上内模、下外模、下内模、支撑座、底板、顶针、浇筑系统、浇注腔,其中,所述支撑座设于底板,所述下外模设于支撑座,所述下内模设于下外模内部,所述上外模设于下外模顶部,所述上内模设于上外模内部,所述上内模与下内模配合形成浇注腔,所述顶板设于上外模顶部,所述浇注系统穿设顶板、上外模和上内模并连通于浇注腔,所述浇注系统包括浇斗、热流道、导流台,其中,所述浇斗穿设于顶板,所述热流道连通于浇斗和浇注腔,所述热流道设有主道、支道,所述导流台设于热流道内部,所述导流台中部与侧部设有导流通孔。通过主道与支道的配合,能够有效的控制原料流入浇注腔的时间,使得主道中的原料注入浇注腔并流至支道开口时,正好与支道中注入的原料混合,并一同注满浇注腔,防止模具出现厚薄不一的情况,导流台的设置可缓和浇斗注入原料的冲击,均和主道与支道内原料的流速。
6.进一步的,上述的热流道设有加热部,所述加热部紧贴热流道设置。加热部的设置能够防止原料流下时温度降低造成的堵塞、产品损坏等问题。
7.进一步的,上述的加热部设于主道侧部以及支道底部。
8.进一步的,上述的导流台为锥型导流台,所述导流台中部导流通孔截面为圆形,侧部导流通孔截面为半圆形。
9.进一步的,上述的下外模设有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联通于下内模,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排气口、堵头、伸缩杆、气道、活动腔,其中,所述伸缩杆设于活动腔,所述堵头设于伸缩杆,所述堵头与排气口配合,所述气道联通于活动腔。
10.进一步的,上述的排气口顶部为广口,所述排气口截面半径小于堵头截面半径。
11.进一步的,上述的活动腔顶部设有气密封环;所述堵头为凸台圆柱型堵头,所述堵
头截面半径小于活动腔截面半径。气密封环与凸台圆柱型堵头相配合。
12.进一步的,上述的气道靠近活动腔一端为锥形口。
13.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向注入式浇注系统的模具,通过主道与支道的配合,使得主道中的原料注入浇注腔流至支道开口时,正好与支道中注入的原料接触,并一同混合注满浇注腔,多向注入有效缩短产品浇注时间,防止产品出现厚薄不一的情况。
14.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导流台,有效控制主道与支道内原料的流量,使得产品浇注过程更易控制。
15.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排气装置,能够快速有效地排放浇注腔中多余的气体,也可通过抽气机更块的将浇注腔中空气抽出,使得产品浇注时间大大缩短。
16.4、本发明堵头与气密封环的设置能够很好的保证气密性,防止空气进入浇注腔,进一步提升产品浇注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具有多向注入式浇注系统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具有多向注入式浇注系统的模具的浇注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具有多向注入式浇注系统的模具的浇注系统局部结构示俯视意图;图4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具有多向注入式浇注系统的模具的导流台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具有多向注入式浇注系统的模具的抽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顶板1、上外模2、上内模3、下外模4、下内模5、支撑座6、底板7、顶针8、浇筑系统9、浇斗91、热流道92、主道921、支道922、导流台93、导流通孔931、加热部94、浇注腔10、抽气装置11、排气口111、堵头112、伸缩杆113、气道114、活动腔115、气密封环116。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19.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
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22.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3.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4.实施例1一种具有多向注入式浇注系统的模具,包括顶板1、上外模2、上内模3、下外模4、下内模5、支撑座6、底板7、顶针8、浇筑系统9、浇注腔10,其中,所述支撑座6设于底板7,所述下外模4设于支撑座6,所述下内模5设于下外模4内部,所述上外模2设于下外模4顶部,所述上内模3设于上外模2内部,所述上内模3与下内模5配合形成浇注腔10,所述顶板1设于上外模2顶部,所述浇注系统9穿设顶板1、上外模2和上内模3并连通于浇注腔10,所述浇注系统9包括浇斗91、热流道92、导流台93,其中,所述浇斗91穿设于顶板1,所述热流道92连通于浇斗91和浇注腔10,所述热流道92设有主道921、支道922,所述导流台93设于热流道92内部,所述导流台93中部与侧部设有导流通孔931。通过主道921与支道922的配合,能够有效的控制原料流入浇注腔10的时间,使得主道921中的原料注入浇注腔10并流至支道922开口时,正好与支道922中注入的原料混合,并一同注满浇注腔10,防止模具出现厚薄不一的情况,导流台93的设置可缓和浇斗91注入原料的冲击,均和主道921与支道922内原料的流速。
25.实施例2如图1-5所示的一种具有多向注入式浇注系统的模具,包括顶板1、上外模2、上内模3、下外模4、下内模5、支撑座6、底板7、顶针8、浇筑系统9、浇注腔10,其中,所述支撑座6设于底板7,所述下外模4设于支撑座6,所述下内模5设于下外模4内部,所述上外模2设于下外模4顶部,所述上内模3设于上外模2内部,所述上内模3与下内模5配合形成浇注腔10,所述顶板1设于上外模2顶部,所述浇注系统9穿设顶板1、上外模2和上内模3并连通于浇注腔10,所述浇注系统9包括浇斗91、热流道92、导流台93,所述浇斗91穿设于顶板1,所述热流道92连通于浇斗91和浇注腔10,所述热流道92设有主道921、四条支道922,所述导流台93设于热流道92内部,所述导流台93中部与侧部设有导流通孔931。所述热流道92设有加热部94,所述加热部94紧贴热流道92设置,并且,所述加热部94设于主道921侧部以及四条支道922底部。如图4所示的导流台93为锥型导流台,所述导流台93中部导流通孔931截面为圆形,侧部导流通孔931截面为半圆形。
26.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的下外模4设有排气装置11,所述排气装置11联通于下内模5,所述排气装置11包括排气口111、堵头112、伸缩杆113、气道114、活动腔115,其中,所述伸缩杆113设于活动腔115,所述堵头112设于伸缩杆113,所述堵头112与排气口111配合,所述
排气口111顶部为广口,所述排气口111截面半径小于堵头112截面半径,所述气道114联通于活动腔115,所述气道114靠近活动腔115一端为锥形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道114设有单向气阀,并且气道114出口处连接有抽气机。所述活动腔115顶部设有气密封环116。此外,所述堵头112为凸台圆柱型堵头,堵头112截面半径小于活动腔115截面半径。
27.工作时,将原料倒入浇斗91,原料进入热流道92,在导流台93的缓冲后,原料在加热部94的加热下流经主道921与支道922。此时伸缩杆113收缩,堵头112下移,由于堵头112截面半径小于活动腔115,使得排气口111与气道114之间形成通路,在抽气机与单向气阀的作用下,浇注腔10中的空气抽离,同时气压减小加速原料流速。由于支道922倾斜式设置,主道921流出的原料流经部分浇注腔10腔体后与支道922出口的原料混合,并逐步充满浇注腔10,此时伸缩杆113伸长致使堵头112堵住排气口111。
28.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