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通道轴承排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05628发布日期:2021-11-25 20:31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通道轴承排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双通道轴承排料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生产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双通道轴承排料装置。
2.

背景技术:

3.轴承是在机械传动过程中起固定和减小载荷摩擦系数的部件。也可以说,当其它机件在轴上彼此产生相对运动时,用来降低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和保持轴中心位置固定的机件。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举足轻重的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用以降低设备在传动过程中的机械载荷摩擦系数。例包胶轴承,现有包胶轴承需在轴承的外面包上一层塑料,现有技术中,是通过工人逐一整齐的放置到治具中,然后通过机械手拾取到注塑机进行加工。由于工作简单枯燥,不利于工人的身心健康,且工作效率低下,影响生产效率。
4.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无需工人放置,且效率高的一种双通道轴承排料装置。
6.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双通道轴承排料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底座支架、设置在底座支架上的轴承定位板和设置在轴承定位板两侧的流道板,所述流道板设有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入料口和出料口之间设有滑道,所述轴承定位板上设有与入料口连通的第一岔道和第二岔道,所述第一岔道和第二岔道相互连通,所述轴承定位板固定设置在底座支架上,所述流道板通过滑动套件设置在底座支架上,所述滑动套件带动流道板做直线来回运动,所述轴承定位板上设有多对用于放置轴承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临近流道板的一侧均设有入口,所述滑动套件带动流道板的出料口与多个定位孔的入口连通,所述轴承定位板与底座支架之间设有可将轴承顶出的轴承顶出装置。
8.优选地,所述流道板包括第一滑落板和第二滑落板,所述第一滑落板与第一岔道连通,所述第二滑落板与第二岔道连通,所述第一滑落板和第二滑落板均设有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入料口和出料口之间设有滑道。
9.优选地,所述滑动套件包括第一滑动组和第二滑动组,所述第一滑动组和第二滑动组均包括滑轨、在滑轨上来回滑动的滑座和固定设置在底座支架上的气杆,所述滑座固定设置在底座支架上,所述第一滑落板和第二滑落板与各自的滑轨连接,所述气杆的推杆通过各自的同步块与第一滑动滑落板和第二滑落板连接,所述推杆通过带动第一滑落板和第二滑落板沿各自的滑轨方向在各自的滑座上做直线来回运动。
10.优选地,所述第一滑落板和第二滑落板上还设有有第一阻挡板和第二阻挡板,所述第一阻挡板与第二阻挡板的侧面紧贴各自滑道开口,所述第一阻挡板与第二阻挡板之间设有间距 h且相互垂直,所述第二阻挡板向轴承定位板方向延伸并覆盖定位孔。
11.优选地,所述轴承顶出装置包括设置在轴承定位板上的顶出支架和设置在顶出支架上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顶出块连接,所述顶出块上设有数量与定位孔一致的顶杆,所述气缸驱动活塞杆向轴承定位板方向推动顶出块,使得顶杆来回穿过定位孔。
12.优选地,所述滑道内还设有用于轴承滑落的凹槽。
13.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通道轴承排料装置的有益效果如下:
14.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通道轴承排料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滑落板、第二滑落板和轴承定位板,通过轴承的自身重量,在滑动套件的联动下,轴承在第一滑落板和第二滑落板内滑落并逐个进入轴承定位板,实现自动化;然后通过轴承顶出装置将轴承从轴承定位板上顶入到注塑机内,全程实现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
15.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7.图2为流道内部示意图;
18.图3为图2a

a剖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立体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2.图7为图6

b的局部放大图;
23.本体1;底座支架11;轴承定位板20;入料口33;出料口34;滑道35;第一岔道21;第二岔道22;定位孔23;入口24;第一滑落板31;第二滑落板32;滑轨41;滑座42;气杆43;同步块44;第一阻挡板51;第二阻挡板52;间距h;顶出支架61;气缸62;顶出块63;顶杆64;凹槽9。
【具体实施方式】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6.请参见图1

7,图1

7揭示的一种双通道轴承排料装置的最佳实施方式:
27.一种双通道轴承排料装置,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上设有底座支架11、设置在底座支架11上的轴承定位板20和设置在轴承定位板20两侧的流道板;本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定位板20固定设置在底座支架112上,所述轴承定位板20上设有多对用于放置轴承的定位孔 23,所述定位孔23临近流道板的一侧均设有入口24。本实施例中,共设置了4对,8个定位孔23,设置多个定位孔23,可容纳多个待加工的轴承,提高下个工序的生产效率。
28.具体地,所述流道板设有入料口33和出料口34,所述入料口33和出料口34之间设有滑道35,所述轴承定位板20上设有与入料口33连通的第一岔道21和第二岔道22,所述第一岔道21和第二岔道22相互连通,
29.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岔道21和第二岔道22均呈弧形弯曲与入料口33连通。弧形弯曲设置,对下落的轴承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由于岔道无遮挡,通过设置弧形弯曲的岔道,减慢下落轴承的速度,不容易掉落出来。
30.更具体地,所述流道板通过滑动套件设置在底座支架11上,所述滑动套件带动流道板做直线来回运动。本实施例的最佳实施方式是:所述流道板包括第一滑落板31和第二滑落板 32,所述第一滑落板31与第一岔道21连通,所述第二滑落板32与第二岔道22连通;通过设置第一滑落板31和第二滑落板32,流道板的轴承承载量提高,可以同时加工多个轴承,提供整体的工作效率。所述第一滑落板31和第二滑落板32均设有入料口33和出料口34,所述入料口33和出料口34之间设有滑道35。本实施例中,为了轴承能更好的滑落,所述流道板内还设有用于轴承滑落的凹槽9,通过设置凹槽9,是的轴承与滑道35的接触面积减少,从而减少在滑落时的摩擦力,更顺畅的滑落。
31.更加具体地,所述滑动套件包括第一滑动组和第二滑动组,所述第一滑动组和第二滑动组均包括滑轨41、在滑轨41上来回滑动的滑座42和固定设置在底座支架11上的气杆43,所述滑座42固定设置在底座支架11上,所述第一滑落板31和第二滑落板32与各自的滑轨41连接,所述气杆43的推杆通过各自的同步块44与第一滑动滑落板和第二滑落板32连接,所述推杆通过带动第一滑落板31和第二滑落板32沿各自的滑轨41方向在各自的滑座42上做直线来回运动。使用时,推杆通过同步块44分别带动各自的第一滑落板31和第二滑落板 32在滑座42上沿滑轨41向上运动,此时,出料口34逐一与入口24对接,在滑道35内轴承逐一滑落到对应的定位扣内,实现了轴承的自动化落入。
32.更加具体地,所述第一滑落板31和第二滑落板32上还设有对应的第一阻挡板51和第二阻挡板52,所述第一阻挡板51与第二阻挡板52的侧面紧贴各自滑道35开口,所述第一阻挡板51与第二阻挡板52之间设有间距h且相互垂直,所述第二阻挡板52向轴承定位板 20方向延伸并覆盖定位孔23。为了防止轴承在滑道35滑落的时候掉出装置,因此设置了第一阻挡板51和第二阻挡板52,通过第一阻挡板51和第二阻挡板52的阻挡,轴承不会因为掉落的速度过快而导致轴承掉出装置的事情。本实施例中,所述间距h为1cm,设置间距是为了更好的观察流道中轴承掉落的情况,所述第二阻挡板52向轴承定位板20方向延伸并覆盖定位孔23,可有助轴承更好的掉落到定位孔23内。
33.更加具体地,所述轴承定位板20与底座支架11之间设有可将轴承顶出的轴承顶出装置。本实施例中,所述轴承顶出装置包括设置在轴承定位板20上的顶出支架61和设置在顶出支架61上的气缸62,所述气缸62的活塞杆与顶出块63连接,所述顶出块63上设有数量与定位孔23一致的顶杆64,所述气缸62驱动活塞杆向轴承定位板20方向推动顶出块63,使得顶杆64来回穿过定位孔23。当定位孔23内装满轴承后,顶出装置启动,注塑机的机械手对准定位孔23,而顶出装置中的活塞杆推出顶出块63,使得顶出块63带动顶杆64移动,顶杆64穿入定开孔并将轴承推至与机械手上,使得机械手一次能拾得多个待加工的轴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
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