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鞋底生产用快速脱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32434发布日期:2022-07-13 03:22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橡胶鞋底生产用快速脱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服装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橡胶鞋底生产用快速脱模装置。


背景技术:

2.橡胶鞋是现代生活非常重要的必需品,橡胶鞋的生产复杂繁琐,尤其是橡胶鞋底的生产,在对橡胶鞋底进行生产加工时,需要将橡胶放在模具内加热,成型后再将鞋底从模型中撤出,通常鞋底的脱模过程需要人工用钩子将成型后的橡胶从模具内撤下,过程复杂且繁琐,因此一种橡胶鞋底生产用快速脱模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橡胶鞋底生产用快速脱模装置,在使用时,橡胶压制成型后,往往需要人工将鞋底从模型中撤下,费时费力;
4.2、现有的橡胶鞋底生产用快速脱模装置,在使用时,橡胶压制成型后,往往需要寻找工具将压制件分离,过程较为繁琐,且工具易丢失。
5.因此,现有的橡胶鞋底生产用快速脱模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橡胶鞋底生产用快速脱模装置,通过在模型槽里设置模型板,模型槽上又开设有圆形通孔,模型板的下侧壁连接有套接环,将顶升杆套接在套接环内利用液压杆就可以将模型板顶出,从而将成型的橡胶剥脱,设置撬钩与铰接杆b铰接,控制撬钩就可以将上压板撬起,从而使上压板与下压板分离,能更好的对橡胶脱模,解决了现有的橡胶鞋底生产用快速脱模装置的脱模过程费时费力且分离压板较为繁琐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橡胶鞋底生产用快速脱模装置,包括支撑台、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支撑台的下侧壁呈矩形结构连接有四根立柱,所述支撑台的上侧壁设有下压板,且下压板的上侧壁的中部连接有下模具,所述下压板的前侧壁的右端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末端开设有环形槽,所述下压板的前端的两侧焊接有铰接柱,且铰接柱之间穿插连接有铰接杆a,所述上压板的下侧壁的中部连接有上模具,且上压板的左右两侧壁的下端焊接有铰接板a,所述铰接板a与铰接杆a铰接,具体地,环形槽的存在,在上压板与下压板对橡胶进行压制时,可以将撬钩的弯钩处放入环形槽内,环形槽与凹槽形成一个高度差,将撬钩向上抬起,使撬钩从环形槽处滑入凹槽处,从而可以将上压板顶起。
9.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具的上侧壁开设有两个模型槽,且下模具的上侧壁呈三角形结构设有三个配合球,且模型槽的底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贯穿下压板,具体地,圆形通孔的存在,使顶升杆可以穿过下压板与套接环套接,配合球的存在,可以与上模
具上的圆形槽连接,使上压板与下压板在压制过程中可以配合的更紧密,提高成品质量。
10.进一步地,所述模型槽的底部卡接有模型板,且模型板的形状与模型槽的大小为相同设置,所述模型板的下侧壁连接有套接环,具体地,模型板与套接环的存在,方便了顶升杆将模型板顶起,从而使橡胶鞋底的模型快速脱模。
11.进一步地,所述套接环的内部套接有顶升杆,且顶升杆的下端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液压杆卡接,且用液压杆的下端连接有液压缸,具体地,顶升杆的上端呈倒匚字型结构设置,且顶升杆的直径小于套接环的直径,方便顶升杆与套接环套接,液压缸的存在,可以推动液压杆将顶升杆顶起。
12.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具的上侧壁连接有两个鞋底模型,且上模具的上侧壁呈三角形结构开设有三个圆形槽,所述上压板的侧壁的右端焊接有两个铰接板b,且上压板的前侧壁开设有方形槽,具体地,铰接板b的高度小于凹槽的深度,不影响上压板与下压板的开合,铰接板b的存在,可以支撑撬钩,方形槽的存在,可以使撬钩在方形槽内移动,方便操作撬钩将上压板顶起。
13.进一步地,所述铰接板b之间连接有铰接杆b,且铰接杆b贯穿铰接板b,所述铰接杆b与铰接板b铰接,且铰接杆b的周侧壁套接有撬钩,具体地,撬钩与铰接杆b的铰接,使撬钩可以转动一定角度,撬钩的存在,可以方便的将上压板与下压板分离。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模型槽里设置模型板,模型槽上又开设有圆形通孔,模型板的下侧壁连接有套接环,将顶升杆套接在套接环内利用液压杆就可以将模型板顶出,从而将成型的橡胶剥脱,解决了现有的橡胶鞋底生产用快速脱模装置,在使用时,橡胶压制成型后,往往需要人工将鞋底从模型中撤下,费时费力的问题。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撬钩与铰接杆b铰接,控制撬钩就可以将上压板撬起,从而使上压板与下压板分离,能更好的对橡胶脱模, 解决了现有的橡胶鞋底生产用快速脱模装置,在使用时,橡胶压制成型后,往往需要寻找工具将压制件分离,过程较为繁琐,且工具易丢失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一;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二;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压板的结构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型板的结构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顶升杆的结构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顶升杆及下压板的结构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压板的结构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撬钩的结构图。
2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7.1、支撑台;101、立柱;2、上压板;201、铰接板a;202、铰接板b;3、下压板;301、凹槽;3011、环形槽;302、铰接柱;303、铰接杆a;4、下模具;401、模型槽;402、配合球;403、圆形通孔; 5、上模具;501、鞋底模型;502、圆形槽;503、方形槽;6、模型板;601、套接环;7、顶升杆;701、固定环;8、液压杆;9、液压缸;10、铰接杆b;11、撬钩。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9.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橡胶鞋底生产用快速脱模装置,包括支撑台1、上压板2和下压板3,支撑台1的下侧壁呈矩形结构连接有四根立柱101,支撑台1的上侧壁设有下压板3,且下压板3的上侧壁的中部连接有下模具4,下压板3的前侧壁的右端开设有凹槽301,且凹槽301的末端开设有环形槽3011,下压板3的前端的两侧焊接有铰接柱302,且铰接柱302之间穿插连接有铰接杆 a303,上压板2的下侧壁的中部连接有上模具5,且上压板2的左右两侧壁的下端焊接有铰接板a201,铰接板a201与铰接杆a303铰接,具体地,环形槽3011的存在,在上压板2与下压板3对橡胶进行压制时,可以将撬钩11的弯钩处放入环形槽3011内,环形槽3011与凹槽301形成一个高度差,将撬钩11向上抬起,使撬钩11从环形槽 3011处滑入凹槽301处,从而可以将上压板2顶起,下模具4的上侧壁开设有两个模型槽401,且下模具4的上侧壁呈三角形结构设有三个配合球402,且模型槽401的底部开设有圆形通孔403,圆形通孔403贯穿下压板3,具体地,圆形通孔403的存在,使顶升杆7可以穿过下压板3与套接环601套接,配合球402的存在,可以与上模具5上的圆形槽502连接,使上压板2与下压板3在压制过程中可以配合的更紧密,提高成品质量,模型槽401的底部卡接有模型板6,且模型板6的形状与模型槽401的大小为相同设置,模型板6的下侧壁连接有套接环601,具体地,模型板6与套接环601的存在,方便了顶升杆7将模型板6顶起,从而使橡胶鞋底的模型快速脱模。
30.其中如图4-6所示,套接环601的内部套接有顶升杆7,且顶升杆7的下端连接有固定环701,固定环701与液压杆8卡接,且用液压杆8的下端连接有液压缸9,具体地,顶升杆7的上端呈倒匚字型结构设置,且顶升杆7的直径小于套接环601的直径,方便顶升杆7 与套接环601套接,液压缸9的存在,可以推动液压杆8将顶升杆7 顶起。
31.其中如图7-8所示,上模具5的上侧壁连接有两个鞋底模型501,且上模具5的上侧壁呈三角形结构开设有三个圆形槽502,上压板2 的下侧壁的右端焊接有两个铰接板b202,且上压板2的前侧壁开设有方形槽503,具体地,铰接板b202的高度小于凹槽301的深度,不影响上压板2与下压板3的开合,铰接板b202的存在,可以支撑撬钩11,方形槽503的存在,可以使撬钩11在方形槽503内移动,方便操作撬钩11将上压板2顶起,铰接板b202之间连接有铰接杆 b10,且铰接杆b10贯穿铰接板b202,铰接杆b10与铰接板b202铰接,且铰接杆b10的周侧壁套接有撬钩11,具体地,撬钩11与铰接杆b10的铰接,使撬钩11可以转动一定角度,撬钩11的存在,可以方便的将上压板2与下压板3分离。
32.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在上压板2与下压板3对橡胶进行压制时,可以将撬钩11的弯钩处放入环形槽3011内,撬钩11的尺寸大小不会影响上压板2与下压板3的开合,
将压制成型后的橡胶鞋底生产模具放在支撑台1上,将圆形通孔403对准顶升杆7,向下按压上压板2,使套接环601与顶升杆7套接,环形槽3011与凹槽301 形成一个高度差,将撬钩11向上抬起,使撬钩11从环形槽3011处滑入凹槽301处,从而可以将上压板2顶起,同时,方形槽503的存在,可以使撬钩11在方形槽503内移动,方便操作撬钩11将上压板 2顶起,使上压板2与下压板3分离,接着启动液压缸9,液压缸9 推动液压杆8使顶升杆7将模型板6顶起,从而将成型的橡胶从模型槽401内剥脱。
3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