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包型空心黄金表带带粒蜡坯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32654发布日期:2022-07-30 00:4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包型空心黄金表带带粒蜡坯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包型空心黄金表带带粒蜡坯模具。


背景技术:

2.手表的表带一般是由多个带粒连接而成,且稍贵一点的手表采用的是金带粒,金带粒则通过使用蜡胚进行电铸而成。现有技术中的工艺一般是使用注蜡模具一次成型蜡胚,由于注蜡时的蜡胚温度较高,基于热胀冷缩的原理,在蜡胚冷却后会出现缩水现象,因而会导致蜡胚外观产生变形,容易在蜡坯表面出现非设计需要的凹坑部分,缩水后蜡胚尺寸也会变动,产品品质差,这样使得需要对蜡胚进行较为费时费力的复杂修复处理,良率低。
3.故需要提供一种外包型空心黄金表带带粒蜡坯模具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包型空心黄金表带带粒蜡坯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工艺是使用注蜡模具一次成型蜡胚,会导致产品品质差,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外包型空心黄金表带带粒蜡坯模具,其用于制作表带带粒的蜡坯,包括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用于制作初级蜡坯,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用于在所述初级蜡坯外周继续注蜡形成半成品蜡坯;
6.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包括第一上模和第一下模,所述第一上模和所述第一下模之间通过导柱相对滑动,所述第一上模和所述第一下模之间形成互相连通的第一模腔和第一主流道,所述第一模腔用于形成所述初级蜡坯,所述第一主流道形成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主流道上设置有凹孔,所述凹孔用于注蜡形成定位部;
7.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包括第二上模和第二下模,所述第二上模和所述第二下模之间通过导柱相对滑动,所述第二上模和所述第二下模之间形成互相连通的第二模腔和第二主流道,所述第二主流道上设置有用于定位连接所述定位部的定位孔,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主流道内,且所述定位部定位连接在所述定位孔内时,所述初级蜡坯悬空在所述第二模腔内。
8.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主流道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模腔,所述第二主流道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模腔。
9.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主流道的两侧设置有多个第一次流道,所述第一次流道与所述第一模腔连通,所述第二主流道的两侧设置有多个第二次流道,所述第二次流道与所述第二模腔连通。
10.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定位孔设置在所述第二下模上,当所述第二上模和所述第二下模合模时,所述定位部定位连接在所述定位孔内,所述第二上模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定位部的一侧接触,以将所述第一连接部限制在所述第二主流道内。
1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主流道的横截面为弓形状,所述凹孔设置在所述第一主流道的弧形内壁面上,所述第二主流道沿轴向方向分割为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所述第一分流道设置在所述第二下模上,所述第二分流道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模上,所述第一分流道和所述第二分流道的横截面均为弓形状,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形尺寸与所述第一分流道相适配。
12.其中,所述第二分流道的横截面孔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分流道的横截面孔径。
13.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模具组件还包括连通所述第二主流道和外部空间的第二浇道,所述第二主流道靠近所述第二浇道的一端通过扩增流道与所述第二模腔连通。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主流道的两侧均设置所述扩增流道。
15.另外,所述扩增流道相较于所述第二主流道呈倾斜设置或曲形设置。
1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初级蜡坯包括第一中部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中部杆两端的第一端杆,所述半成品蜡坯包括在所述第一中部杆外周继续注蜡形成的第二中部杆、以及在所述第一端杆外周继续注蜡形成的第二端杆,所述第二端杆的两端均设置有通孔;
17.所述第二模腔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在所述第二端杆上形成通孔的型芯杆,当所述初级蜡坯位于所述第二模腔内时,所述第一中部杆每端的第一端杆均位于两个所述型芯杆之间。
18.所述第二下模上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型芯杆设置在所述滑块上,所述导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两个所述滑块之间;
19.所述滑块外侧设置有受压斜面,所述第二上模上设置有用于挤压所述受压斜面的挤压部。
20.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包型空心黄金表带带粒蜡坯模具通过二次注蜡制作蜡坯,能很好的控制第二次注蜡的厚度,蜡坯缩水小,不易在表面形成凹坑,产品质量好,良率高。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包型空心黄金表带带粒蜡坯模具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模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模具组件的另一配合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第一实施例的初级蜡坯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模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模具组件的另一配合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模具组件的第二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第一实施例的半成品蜡坯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第一实施例的初级蜡坯的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二主流道内的示意图。
30.图9为第一实施例的扩增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包型空心黄金表带带粒蜡坯模具的第二实施例的第
一模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包型空心黄金表带带粒蜡坯模具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模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2为第二实施例的半成品蜡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顶部」以及「底部」等词,仅是参考附图的方位,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36.本实用新型术语中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作为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以及不作为对先后顺序的限制。
3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结构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现有技术中的工艺一般是使用注蜡模具一次成型蜡胚,由于注蜡时的蜡胚温度较高,基于热胀冷缩的原理,在蜡胚冷却后会出现缩水现象,因而会导致蜡胚外观产生变形,产品品质差,容易在蜡坯表面出现非设计需要的凹坑部分,缩水后蜡胚尺寸也会变动,这样使得需要对蜡胚进行较为费时费力的复杂修复处理,良率低。
39.如下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一种外包型空心黄金表带带粒蜡坯模具的第一实施例。
40.请参照图1、图2、图4以及图5,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包型空心黄金表带带粒蜡坯模具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模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模具组件的另一配合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模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模具组件的另一配合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1.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4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包型空心黄金表带带粒蜡坯模具,其用于制作表带带粒的蜡坯,蜡坯用于电铸形成金属表带带粒,因而蜡坯的表面光滑度便会决定金属表带带粒的品质。
43.本实施例中的外包型空心黄金表带带粒蜡坯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组件1和第二模具组件3,第一模具组件1用于制作初级蜡坯21,第二模具组件3用于在初级蜡坯21外周继续注蜡形成半成品蜡坯41。
44.第一模具组件1包括第一上模11和第一下模12,第一上模11和第一下模 12之间形成互相连通的第一模腔13和第一主流道14,第一模腔13用于形成初级蜡坯21,第一主流道
14形成第一连接部22,注蜡成型后,第一连接部22 与初级蜡坯21会形成连接结构,且容易想到的是,通过多个第一连接部22也可连接制作多个初级蜡坯21,在第一主流道14上设置有凹孔15,凹孔15用于注蜡形成定位部23。
45.第一上模11上还设置有连通第一主流道14和外部空间的第一浇道111,注蜡后,在第一浇道111内会形成第一水口部24,方便后续进行拿取,以进行二次注蜡。
46.第二模具组件3包括第二上模31和第二下模32,第二上模31和第二下模 32之间形成互相连通的第二模腔38和第二主流道3a,第二主流道3a上设置有用于定位连接定位部23的定位孔3b,当第一连接部22位于第二主流道3a内,且定位部23定位连接在定位孔3b内时,初级蜡坯21悬空在第二模腔38内,从而使得能向初级蜡坯21的周边注蜡包裹形成半成品蜡坯41。
4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模具组件1和第二模具组件3均通过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底座以及导柱进行开模合模操作,且其为较常规结构。故本实施例中仅对第二模具组件3上进行配图说明。
48.请参照图4,第二上模31与上固定板35连接,第二下模32与底座33、下固定板34连接,底座33内能进行设置顶出机构。导柱36设置在下固定板34 上,且上固定板35与导柱36滑动连接。第二下模32与底座33、下固定板34 通过螺钉37锁紧连接,第二控制板51上设置有与螺钉37对应的避位孔。
49.如图3,本实施例中通过一个第一连接部22连接两个初级蜡坯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流道14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模腔13,第二主流道3a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模腔38。
50.请参照图5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孔3b设置在第二下模32上,当第二上模31和第二下模32合模时,定位部23定位连接在定位孔3b内,第二上模31与第一连接部22远离定位部23的一侧接触,以将第一连接部22限制在第二主流道3a内,通过压固第二连接部22,从而保证初级蜡坯21稳定的悬空在第二模腔38内,使得第二模具组件3具有良好的注蜡品质。
51.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主流道14的横截面为弓形状,使得第一连接部 22能很好的进行脱模,凹孔15设置在第一主流道14的弧形内壁面上。
52.第二主流道3a沿轴向方向分割为第一分流道3a1和第二分流道3a2,第一分流道3a1设置在第二下模32上,第二分流道3a2设置在第二上模31上,第一分流道3a1和第二分流道3a2的横截面均为弓形状,使得第一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42都能很好的进行脱模,其中第一连接部22的外形尺寸与第一分流道3a1相适配,使其能很好的固定在第二主流道内3a。
53.其中,第二分流道的横截面孔径小于等于第一分流道的横截面孔径,从而使得第二上模31能较好的大压固第二连接部22。
54.请参照图9,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模具组件3还包括连通第二主流道3a和外部空间的第二浇道311,第二主流道3a靠近第二浇道的一端通过扩增流道3a3 与第二模腔38连通,使得熔融的蜡能更好的向初级蜡坯21的周边输送,输送更加顺畅,更加高效,提高第二模具组件3的注蜡效率以及注蜡品质。
5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流道3a的两侧均设置扩增流道3a3,两个扩增流道 3a3对称设置,向初级蜡坯21的周边注蜡更加均衡高效。
56.其中,可根据情况设置扩增流道3a3与第二模腔38连通的位置,使得熔融的蜡更好的输送,而扩增流道3a3相较于第二主流道3a可对应进行倾斜设置或曲形设置。
57.如图7,本实施例中蜡坯为工字形,请参照图3和图7,初级蜡坯21包括第一中部杆211以及位于第一中部杆211两端的第一端杆212,半成品蜡坯41 包括在第一中部杆211外周继续注蜡形成的第二中部杆411、以及在第一端杆 212外周继续注蜡形成的第二端杆412,第二端杆412的两端均设置有通孔413。
58.第二模腔38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在第二端杆412上形成通孔的型芯杆39,当初级蜡坯21位于第二模腔38内时,第一中部杆211每端的第一端杆212均位于两个型芯杆39之间。第二端杆412上由于通孔413的存在,通孔413周边的部位缩水很小,故第一端杆212无需设置通孔,初级蜡坯21的注蜡工艺简单高效,同时半成品蜡坯41又能具有较好的注蜡品质。
59.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下模32上设置有导杆3c,导杆3c上滑动连接有滑块 3d,型芯杆39设置在滑块3d上,导杆3c上套设有弹簧3e,弹簧3e位于两个滑块3d之间。滑块3d外侧设置有受压斜面3d1,第二上模31上设置有用于挤压受压斜面3d1的挤压部。使得第二上模31和第二下模32合模时,挤压部挤压两个滑块3d相互靠近,使得型芯杆39滑动至第二模腔38内,操作简单高效。
60.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模具组件1和第二模具组件3均设置有用于顶出各自的注蜡产品的顶出机构。
61.其中,第一模具组件1还包括第一顶出机构,第一顶出机构包括第一控制板、第一连接轴、第一顶针板以及多个第一顶针。
62.第一连接轴设置在第一下模12的下方,第一控制板与第一连接轴转动连接,第一顶针板位于第一控制板的内端和第一下模12之间,第一顶针的底端与第一顶针板连接,第一顶针均滑动贯穿第一下模12,第一顶针的顶端延伸至第一模腔13内,第一中部杆211和第一端杆212的相交位置为第一交汇位,第一顶针的顶端与第一交汇位相对,顶出位置布局合理,对初级蜡坯21的顶出力非常均衡,能稳定的将初级蜡坯21顶出。第一顶出机构与第二顶出机构的结构相似,故也可参照图6。
63.第二模具组件3还包括第二顶出机构,第二顶出机构与底座33连接,第二顶出机构包括第二控制板51、第二连接轴52、第二顶针板53、推杆54以及多个第二顶针55。
64.第二连接轴52设置在第二下模32的下方,第二连接轴52与底座33连接,第二控制板51与第二连接轴52转动连接(或第二控制板51与第二连接轴52 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轴52与底座33转动连接),第二顶针板53位于第二控制板51的内端和第二下模32之间,推杆54和第二顶针55的底端与第二顶针板 53连接,推杆54和第二顶针55均滑动贯穿第二下模32,推杆54的顶端延伸至第二主流道3a内,第二顶针55的顶端延伸至第二模腔38内,第二中部杆 411和第二端杆412的相交位置为第二交汇位,第二顶针55的顶端与第二交汇位相对,顶出位置布局合理,对半成品蜡坯41的顶出力非常均衡,能稳定的将半成品蜡坯41顶出。
65.需要说明的是,可在推杆54上设置复位弹簧56,复位弹簧56位于第二顶针板53和底座33之间(或者第二连接轴52上设置复位扭簧),弹性力使得第二顶针板53向远离底座33的方向滑动,这样操作员不操作第二控制板51时,第二顶针55不会延伸至第二模腔38内,避免影响注蜡。
66.使用上述外包型空心黄金表带带粒蜡坯模具制作表带带粒蜡坯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7.使用第一模具组件1制作形成初级蜡坯21,固化后,通过第一顶出机构将初级蜡坯
21顶出,此时通过第一水口部24能很方便的对初级蜡坯21和第一连接部22的整体结构进行拿取操作。
68.取初级蜡坯21固定放置于第二模具组件3的第二模腔38内和第二主流道 3a内,注意将定位部23定位连接在定位孔3b内,使得初级蜡坯21稳定的悬空在第二模腔38内,向第二模具组件3内注蜡形成半成品蜡坯41。
69.然后取半成品蜡坯41,并去除半成品蜡坯41上的第二连接部42,对半成品蜡坯41的外表面进行打磨获得成品蜡坯。
70.本实施例的一种外包型空心黄金表带带粒蜡坯模具通过二次注蜡制作蜡坯,能很好的控制第二次注蜡的厚度,蜡坯缩水小,不易在表面形成凹坑,产品质量好,良率高。
71.如下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一种外包型空心黄金表带带粒蜡坯模具的第二实施例。
72.请参照图10、图11以及图12,其中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包型空心黄金表带带粒蜡坯模具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模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包型空心黄金表带带粒蜡坯模具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模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第二实施例的半成品蜡坯的结构示意图。
73.本实施例中的外包型空心黄金表带带粒蜡坯模具的注蜡原理与第一实施例大体一致,主要在于表带带粒蜡坯的形状结构不同,对应使得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的模腔布局不同。
7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包型空心黄金表带带粒蜡坯模具,其用于制作表带带粒的蜡坯,蜡坯用于电铸形成金属表带带粒,因而蜡坯的表面光滑度便会决定金属表带带粒的品质。
75.本实施例中的外包型空心黄金表带带粒蜡坯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第一模具组件用于制作初级蜡坯65,第二模具组件用于在初级蜡坯外周继续注蜡形成半成品蜡坯81。
76.第一模具组件包括第一上模61和第一下模62,第一上模61和第一下模62 之间形成互相连通的第一模腔63和第一主流道64,第一模腔63用于形成初级蜡坯65,第一主流道64形成第一连接部,注蜡成型后,第一连接部与初级蜡坯65会形成连接结构,在第一主流道64上设置有凹孔641,凹孔641用于注蜡形成定位部651。
77.第二模具组件包括第二上模和第二下模71,第二上模和第二下模71之间形成互相连通的第二模腔和第二主流道,第二主流道上设置有用于定位连接定位部651的定位孔,当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二主流道内,且定位部651定位连接在定位孔内时,初级蜡坯65悬空在第二模腔内,从而使得能向初级蜡坯65的周边注蜡包裹形成半成品蜡坯81。
78.请参照图10和图12,本实施例中的表带带粒为方形,初级蜡坯65包括第一块体,半成品蜡坯81包括在第一块体外周继续注蜡形成的第二块体,第二块体上设置有通孔。
79.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模腔63和第二模腔的内轮廓形状大体一致,相当于将第二模腔的内轮廓尺寸设计为比第一模腔63大一圈,即沿着初级蜡坯65的外轮廓注一层蜡即形成半成品蜡坯81。
80.其中,在第一主流道14的两侧设置有多个第一次流道642,第一次流道642 与第一模腔13连通,第二主流道3a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次流道642,第一次流道642与第一模腔63连
通,从而能注蜡形成较多的初级蜡坯65,相应的第二模腔和第二主流道之间也通过第二次流道连通,从而注蜡形成较多的半成品蜡坯65,生产高效。
81.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