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方法与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84428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型方法与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一次成形制品进行嵌入成形,形成二次成形制品的成形方法与成形装置。
以往的成形装置都由移动金属模和固定金属模组成,移动金属模安装在注射模塑成形机的移动侧,而固定金属模则安装在注射模塑成形机的固定侧。然后,驱动注射成形装置,使移动金属模与固定金属模相接,便在移动金属模与固定金属模之间形成了一次成形模腔和二次成形模腔。将合成树脂材料注射进一次成形模腔内,用第一成形工序形成一次成形制品。然后,将该一次成形制品和与其成为一体的流道一起,用输送装置输送到二次成形模内。在二次成形模内注入另一种合成树脂材料,用第二成形工序将该一次成形制品包在另一种合成树脂材料内,形成二次成形制品。
在以往的这种成形方法和成形装置中,放入二次成形模内的一次成形制品是依靠流道来固定的。所谓流道,是考虑到成形模的形状和注射组件的位置而设置的,在便于合成树脂材料流入成形模中去的沟槽中形成的。因此,流道可能是只支持着一次成形制品的一端或一侧,不能牢固地将一次成形制品固定在二次成形模内。这样,当合成树脂材料以高压注射进二次成形模内时,就会造成一次成形制品的位置错位,或者接头的位置错位的二次成形制品,或者造成一次成形制品突出到外面来的二次成形制品等,产生这一类问题。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形方法和成形装置,它能切实保持一次成形制品在二次成形模内的位置,使一次成形制品的位置不会因为二次成形模内的高压注射而错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法由下列工序组成(1)在一次成形模内形成带有联锁凸起和联锁孔的一次成形制品的第一成形工序。
(2)将第一成形工序中成形的一次成形制品输送到具有联锁槽和联锁销的二次成形模中去的输送工序。
(3)把联锁凸起嵌在联锁槽内,把联锁孔与联锁销啮合在一起,使一次成形制品固定在二次成形模内,然后将该一次成形制品进行嵌入成形,制成二次成形制品的第二成形工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成形装置,具有下列构成(1)安装在注射成形装置的可移动一侧的移动金属模,和安装在注射成形装置的固定侧的固定金属模;(2)在移动金属模与固定金属模结合之后,形成一次成形模和二次成形模;(3)在移动金属模上设置了把用一次成形模所成形的一次成形制品输送到二次成形模中去的输送装置;(4)在一次成形模中有使一次成形制品成形的一次成形模腔;使一次成形制品中的联锁凸起成形的辅助凹腔;以及在一次成形制品上形成联锁孔的辅助凸起;(5)在二次成形模中有二次成形模腔,在该模腔内形成了包裹住一次成形制品的二次成形制品;还有与一次成形制品中的联锁凸起起啮合的联锁槽,以及与一次成形制品的联锁孔啮合的联锁销。
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成形装置,其移动金属模安装在注射成形装置的可移动侧,而固定金属模则安装在固定侧。当开动注射成形装置,使移动金属模与固定金属模结合时,便形成了一次成形模与二次成形模。在此状态下,将合成树脂材料从注射成形装置射入一次成形模内,用该第一成形工序制成具有联锁凸起和联锁孔的一次成形制品。
然后,驱动注射成形装置,使移动金属模离开固定金属模,借助于输送装置(输送工序)将一次成形制品输送到二次成形模中,然后再使移动金属模与固定金属模结合。一次成形制品中的联锁凸起和联锁孔分别与二次或形模中的联锁槽和联锁销啮合,于是,一次成形制品便牢牢地固定在二次成形模内。
从注射成形装置中将另一种合成树脂材料注入二次成形模内,利用该第二成形工序,在二次成形模内形成了包裹住一次成形制品的二次成形制品。再驱动注射成形装置,使移动金属模离开固定金属模,就能取出二次成形制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成形装置在使用状态下的立体图2是成形装置的侧断面图;图3是作业状态下的侧断面图;图4是作业状态下的侧断面图;图5是作业状态下的平面图;图6是作业状态下的平面图;图7是作业状态下的平面图;图8是作业状态下的平面图;图9是作业状态下的平面图;图10是主要部分的放大平面图;图11是主要部分的放大平面图;图12是主要部分的放大平面图;图13是图10中沿X—X线的向视断面图;图14是图12中沿Y—Y线的向视断面图;图15是二次成形制品的断面图。
图1中的标号1是成形装置,在注射成形装置W的移动侧安装了移动金属模2,在注射成形装置W的固定侧则安装了固定金属模3。
如图2至图4所示,大致在移动金属模2中心,设有贯穿移动金属模的转动轴5,该转动轴5能自由转动,而且能向固定金属模3的方向滑动。在移动金属模2的表面6上,在夹着转动轴5的两侧,用螺栓之类安装固定着为成形一次成形制品用的第一移动模块10,和为成形二次成形制品用的第二移动模块11。
在第二移动模块11的表面上,如图5所示,形成了与在第一移动模块10上形成的流道槽12、13形状相同的槽15、16。图5中,下方(一次成形侧)的实线所表示的部分是在移动金属模2上形成的流道槽。上方(二次成形侧)的实线所表示的部分是固定金属模3上形成的流道槽,虚线所表示的部分则是在移动金属模2一侧形成的流道槽。
在转动轴5前端形成的凸出轴19上,安装固定着转动台20,在该转动台20的规定位置上,设有能容纳上述第一移动模块10和第二移动模块11的通孔21、22。此外,在转动台20的固定金属模3一侧的表面23上,形成了让合成树脂材料流入第一移动模块10一侧去的流道槽25、26,以及让合成树脂材料流入第二移动模块11一侧去的流道槽27、28。流道槽27与从转动轴5后端到前端所形成的合成树脂材料的通道30连通。
在移动金属模2内设有前腔室61和后腔室62,在后腔室62内设有能沿着导向销65自由滑动的第一基板63。在该第一基板63上安装着能在它上面自由转动的转动轴5的后部。此外,在该第一基板63上还固定安装着穿过移动金属模2,压紧转动台20的内表面24的压紧轴66的后端。
在前腔室61中设有能前后移动的第二基板67。在该第二基板67上设置了使在第二移动模块11中成形的二次成形制品向前顶出的顶推销45、46,还设置了使在转动台20的流道槽25、26、27、28中形成的流道31、32、33、34向前顶出的顶推销41、42、43、44。
上述第二基板67安装在设于后部空腔62内的一对油压缸69的驱动轴70的前端。而这一对油压缸69穿过设置在第一基板63上的孔71、71,并装在设于后部腔室62的前部间隙72、72中。
大致在移动金属模2的中间部分,形成了中间空腔75,在该中间空腔75内,设置了通过滑动键76安装在上述转动轴5上的正齿轮77。上述正齿轮77始终与安装在油压缸(图中未表示)的驱动杆上的齿条79啮合在一起,上述油压缸则是固定安装在移动金属模2上的。
在固定金属模3朝向移动金属模2的表面80上设置了第一固定模块81和第二固定模块11,当固定金属模3与移动金属模2结合在一起时,第一固定模块81与上述第一移动模块10成为一对,构成一次成形模101,而第二固定模块82与上述第二移动模块11成为一对,构成二次成形模111。在固定金属模3的表面80上,还有向由第二固定模块82与第二移动模块11形成的二次成形模111中注入合成树脂材料的流道槽83、84。
如图10所示,一次成形模101具有由第一移动模块10和第一固定模块81结合而形成的一次成形模腔102和辅助凹槽103。又如图13所示,在第一移动模块与第一固定模块81上有向一次成形模腔102内部凸出的辅助凸起105、105。
如图11所示,二次成形模111上具有由第二移动模块11与第二固定模块82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二次成形模腔112和联锁槽113。又如图14所示,在第二移动模块11和第二移动模块82上有向二次成形模腔112内部凸出的联锁销115、115。
另外,形成一次成形模101的一次成形模腔102、辅助凹槽103、辅助凸起105也可以在第一移动模块10或者第一固定模块81两者之中的一个模块上形成。而形成二次成形模111的二次成形模腔112、联锁槽113、联锁销115则可以在第二移动模块11或者第二固定模块82两者之中的一个模块上形成。
在移动金属模2表面6的两侧设有凸出来的若干根导向销7,该导向销7可插入在转动台20两侧形成的导向孔29中,以及在固定金属模3表面80的两侧形成的导向孔85中,从而确定了转动台20和固定金属模3的位置。
具有上述构成的成形装置1,把移动金属模2固定安装在注射成形装置W的可移动的一侧,而把固定金属模3固定安装在注射成形装置W的固定的一侧,使移动金属模2与固定金属模3的结合面都呈垂直的状态,此时,第一成形工序,即一次成形模101处于下方的位置,而第二成形工序,即二次成形模111则处于上方的位置。然后,将注射成形装置W的注射喷嘴(图中未表示)连接在移动金属模2的转动轴5的后端,再把注射成形装置W的注射组件连接在移动金属模2上,使之与移动金属模2的流道槽25、26、28连通。
如图2所示,驱动注射成形装置W,使移动金属模2与固定金属模3结合。在此状态下,如图6所示,当从注射组件向流道槽25、26内注射合成树脂材料时,该合成树脂材料通过在第一移动模块10上所形成的流道槽12、13,流入由第一移动模块10与第一固定模块81的形成的一次成形模101内(第一成形工序)。借助于一次成形模101的一次成形模腔102与辅助凹槽103,形成了具有联锁凸起93的一次成形制品91(参见图11)。在该一次成形制品91上由辅助凸起105、105而形成了联锁凹槽94、94(参见图13)。
然后,再驱动注射成形装置W,如图3所示,移动金属模2离开固定金属模3,这时驱动一对油压缸69,使第二基板67向前方移动,于是顶推销41、42向前顶推,使得在流道槽25、26中形成的流道31、32被顶出。上述流道31、32便脱离移动金属模2而掉落下来(参见图7)。
接着,驱动一对油压缸69,使第二基板67回复到原来的状态,把顶推销41、42拉回去之后,使第一基板63向前方移动,通过转动轴5和压紧轴66,把转动台20向前方推出。由于流道附着在转动台20上,所以一次成形制品91与转动台20一起被向前推出。
使图中未表示的油压缸动作,于是如图4、7所示,齿条79便运动,通过直齿轮77使转动台转动180度(输送工序),在使转动台20转动了180度之后,当使第一基板63回复到原来的状态时,转动台20上的导向孔29正好与移动金属模2的导向销7相配合,确定了转动台20的位置,同时,将一次成形制品91移送到第二移动模块11上。然后,再驱动注射成形装置W,使移动金属模2与固定金属模3结合(参见图2)。
在上述结合之后,便形成了二次成形模111,一次成形制品91就位于该二次成形模111内。如图11、14所示,该一次成形制品91的联锁凸起93啮合在二次成形模111的联锁槽113内,限制一次成形制品在垂直方向和左右方向的移动。此外,一次成形制品91的联锁孔94、94与二次成形模111的联锁销115、115配合,限制了一次成形制品的前后运动。这样,就把一次成形制品牢牢地固定在二次成形模111内了。另外,即使只有联锁凸起93或只有联锁孔94,也能把一次成形制品91充分地固定,此外,联锁孔94不用一对,而是只在一侧设置,也能充分固定。
当从注射成形装置W的注射喷嘴以高压注射出合成树脂材料时,这种合成树脂材料通过转动轴5的流通孔30,转动台20的流道槽27,和固定金属模3的流道槽83,流入二次成形模111内(第二成形工序)。此外,当从注射组件中以高压将合成树脂材料注射到二次成形工序的流道槽34中时,该合成树脂材料便通过固定金属模3的流道槽84,流入二次成形模111内(参见图14)。这样,便如图15所示,形成了把一次成形制品91和联锁凸起包住的二次成形制品92。在二次成形制品92成形的同时,在一次成形模中也形成了一次成形制品(参见图8)。而一次成形制品91因为已如上面所说,牢固地固定在二次成形模111内,所以即使对它进行高压注射,它的位置也不会错移。
如图3所示,再驱动注射成形装置W,使移动金属模2离开固定金属模3,再驱动一对油压缸69,使第二基板67向前移动,于是顶推锁43、45、46便向前顶推,把已经在流道槽27中成形的流道33和二次成形制品92顶出(参见图9)。在流道槽25、26中形成的流道31、32则由顶推锁41、42顶出。流道31、32、33和二次成形制品92就脱离移动金属模2而掉落下来。如图15所示,二次成形制品92借助于二次成形模111中的联锁轴115、115而形成孔95、95,因此能将武器之类的成形制品插入该孔95、95中。
本发明的成形方法及成形装置,借助于将向一次成形模内注射合成树脂材料的第一成形工序,形成了具有联锁凸起和联锁孔的一次成形制品,又借助于输送装置将该一次成形制品输送到二次成形模内,一次成形制品上的联锁凸起与二次成形模内的联锁槽配合,而联锁孔则与二次成形模内的联锁轴啮合,使得一次成形制品能牢固地固定在二次成形模内。因此,在第二成形工序中,即使用高压向二次成形模中注射合成树脂材料,一次成形制品的位置也不会错开,达到正确完成嵌入成形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工序(1)在一次成形模内形成带有联锁凸起和联锁孔的一次成形制品的第一成形工序;(2)将第一成形工序中形成的一次成形制品输送到具有联锁槽和联锁销的二次成形模中去的输送工序;(3)把联锁凸起嵌入联锁槽内,把联锁孔与联锁销啮合在一起,使一次成形制品固定在二次成形模内,然后将该一次成形制品进行嵌入成形,制成二次成形制品的二次成形工序。
2.一种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1)安装在注射成形装置的可移动一侧的移动金属模,和安装在注射成形装置的固定侧的固定金属模;(2)在移动金属模与固定金属模结合之后,形成一次成形模和二次成形模;(3)在移动金属模上设置了把用一次成形模所成形的一次成形制品输送到二次成形模中去的输送装置;(4)在一次成形模中有使一次成形制品成形的一次成形模腔;使一次成形制品中的联锁凸起成形的辅助凹腔;以及在一次成形制品上形成联锁孔的辅助凸起;(5)在二次成形模中有二次成形模腔,在该模腔内成形成了包裹住一次成形制品的二次成形制品;还有与一次成形制品中的联锁凸起起啮合的联锁槽,以及与一次成形制品的联锁孔啮合的联锁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装置还包括一转动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次成形模位于上述二次成形模的下方。
全文摘要
一种成型方法,它包括在一次成型模内形成一具有联锁凸起和联锁孔的一次成型制品。该一次成型制品被输送到一具有联锁槽和联锁销的二次成型模内,并借助于一次制品上的凸起和孔分别与二次成型模内的槽和销的啮合而固定在二次成型模内。在二次成型模内形成了把一次成型制品作为嵌入物包在里面的二次成型制品,而不会由于高压注射成型材料造成嵌入物任何不希望有的位移。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适用的成型装置。
文档编号B29C45/14GK1123734SQ9511559
公开日1996年6月5日 申请日期1995年9月7日 优先权日1994年10月25日
发明者中道幸作, 三浦一则, 大平刑二 申请人:万代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