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针自动复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96564阅读:945来源:国知局
顶针自动复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顶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针自动复位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在模具注塑成型工艺中,为使熔胶的流速更加均匀,填充更加充分,一般将进胶流道设计为主进胶流道和与主进胶流道连通的多个分进胶流道,分进胶流道的末端为与成型产品连接的进胶口,注胶后,模具的进胶流道内的熔胶凝结为水口料把,模具在开模时,需要设计顶针将水口料把顶出进胶流道,以便于下次进胶注塑。
[0003]现有的顶针一般固定在顶针板上,在模具开合模时,顶针板带动顶针往复运动进而将进胶流道的水口料把顶出,但是对于进胶流道设计在行位上的结构,由于行位在开合模会时,其运动方向与顶针板的运动方向不平行,这样顶针固定在顶针板上将不能将进胶流道内的水口料把顶出,因此,需要对现有的顶针机构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复位精确的可使用在行位上的顶针自动复位机构。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提供一种顶针自动复位机构,包括固定于行位的顶针主体,所述顶针主体包括套筒和内置于所述套筒内、且可相对于所述套筒滑动的第一顶针、第二顶针,所述第一顶针的一端抵接于开设于行位的进胶流道,所述第一顶针的另一端抵顶所述第二顶针的一端,所述第二顶针的另一端抵接顶针板,所述第一顶针套设有弹性件。
[0007]其中,所述套筒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行位,所述套筒的另一端设有固定块,所述第二顶针穿设于所述固定块、且可相对于所述固定块滑动。
[0008]其中,所述第二顶针与所述第一顶针抵顶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凸台,所述固定块的限位台阶通过所述第二限位凸台对所述第二顶针的移动距离进行限位。
[0009]其中,所述套筒内设有筒内限位台阶,所述第一顶针与所述第二顶针抵顶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凸台,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顶所述筒内限位台阶,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顶所述第一限位凸台。
[0010]其中,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台之间还设有用于压缩所述弹性件的压缩滑块。
[0011]其中,所述弹性为弹簧。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3]本实用新型的顶针自动复位机构,其结构顶针主体,其中顶针主体包括套筒和内置于所述套筒内、且可相对于所述套筒滑动的第一顶针、第二顶针,模具开模时,由于顶针主体与顶针板是分离的,随行位横向移动,行位横向移动必将导致进胶流道内的水口料把与产品分离,然后顶针板会朝第二顶针方向纵向移动进而推动第二顶针滑动,进而第二顶针推动第一顶针朝进胶流道方向滑动,同时套设在第一顶针的弹性件被压缩,直至第一顶针将进胶流道内的水口料把顶出,随后,顶针板后退复位,同时第一顶针再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进行自动复位动作,第二顶针在第一顶针的推动下也进行自动复位动作,直至第二顶针抵接住复位后的顶针板。本实用新型的顶针自动复位机构不仅能够使位于行位上的顶针可以顶出水口料把,并且还能够完成自动复位动作,同时复位精确,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0014]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隐藏模具一侧行位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针自动复位机构的剖视图。
[0018]图1至图3中包括有:
[0019]1-行位;
[0020]2-模仁、21-通孔;
[0021]3-水口料把;
[0022]4-产品;
[0023]6-顶针主体;
[0024]7-套筒、71-筒内限位台阶;
[0025]8-第一顶针、81-第一限位凸台;
[0026]9-第二顶针、91-第二限位凸台;
[0027]10-弹簧;
[0028]11-固定块;
[0029]12-压缩滑块;
[0030]13-顶针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3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顶针自动复位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固定于行位I的顶针主体6,行位I设于模仁2且可相对模仁2滑动,模仁2设有供顶针主体6穿过和滑动的通孔21,模具开模时,行位I向模仁2的左右两侧横向移动,而顶针主体6随行位I同时移动,行位I向模仁2外侧移动必将使进胶流道内的水口料把3与产品4分离,便于后续顶针主体6向上移动将水口料把3顶出进胶流道。
[0033]如图3所示,所述顶针主体6包括套筒7和内置于所述套筒7内、且可相对于所述套筒7滑动的第一顶针8、第二顶针9,所述第一顶针8的一端抵接于开设于行位I的进胶流道,所述第一顶针8的另一端抵顶所述第二顶针9的一端,所述第二顶针9的另一端抵接顶针板13,所述第一顶针8套设有弹簧10。模具开模时,行位I向模仁2外侧横向移动必将导致进胶流道内的水口料把3与产品4分离,然后顶针板13向上移动并推动第二顶针9向上移动,进而第二顶针9推动第一顶针8向上移动,使第一顶针8直接抵顶进胶流道内的水口料把3,同时套设在第一顶针8的弹簧10被压缩,直至第一顶针8将进胶流道内的水口料把3顶出,随后,顶针板13后退复位,第一顶针8在弹簧10的弹力作用下向下运动进行自动复位动作,同时第二顶针9在第一顶针8的推动下也向下运动进行自动复位动作,直至第二顶针9抵接住复位后的顶针板13。由于顶针主体6与顶针板13是分离的,顶针主体6随行位I横向移动后,顶针板13可再推动顶针主体6向上运动,进而顶出水口料把,本实用新型的顶针自动复位机构不仅能够使位于行位I上的顶针主体6可以顶出水口料把,并且还能够完成自动复位动作,同时复位精确,结构简单。
[0034]进一步的,所述套筒7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行位1,所述套筒7的另一端设有固定块11,所述第二顶针9穿设于所述固定块11、且可相对于所述固定块11滑动,固定块11对第二顶针9的上下移动起到导向作用,并且防止第二顶针9从套筒7内脱落。
[0035]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顶针9与所述第一顶针8抵顶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凸台91,所述固定块11的限位台阶通过所述第二限位凸台91对所述第二顶针9的移动距离进行限位。
[0036]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筒7内设有筒内限位台阶71,所述第一顶针8与所述第二顶针9抵顶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凸台81,所述弹簧10的一端抵顶所述筒内限位台阶71,所述弹簧10的另一端抵顶所述第一限位凸台81。
[0037]进一步的,所述弹簧10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台81之间还设有用于压缩所述弹簧10的压缩滑块12,压缩滑块12使弹簧10在非顶出水口料把3状态下也一直处于压缩状态,这样可确保第一顶针8、第二顶针9的复位精确、到位。
[0038]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主权项】
1.顶针自动复位机构,包括固定于行位的顶针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主体包括套筒和内置于所述套筒、且可相对于所述套筒滑动的第一顶针、第二顶针,所述第一顶针的一端抵接于开设于行位的进胶流道,所述第一顶针的另一端抵顶所述第二顶针的一端,所述第二顶针的另一端抵接顶针板,所述第一顶针套设有弹性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针自动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行位,所述套筒的另一端设有固定块,所述第二顶针穿设于所述固定块、且可相对于所述固定块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针自动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针与所述第一顶针抵顶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凸台,所述固定块的限位台阶通过所述第二限位凸台对所述第二顶针的移动距离进行限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针自动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内设有筒内限位台阶,所述第一顶针与所述第二顶针抵顶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凸台,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顶所述筒内限位台阶,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顶所述第一限位凸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针自动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台之间还设有用于压缩所述弹性件的压缩滑块。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针自动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专利摘要】顶针自动复位机构,其结构包括固定于行位的顶针主体,顶针主体包括套筒和内置于套筒的第一顶针、第二顶针,开模时,顶针主体随行位横向移动,进而使进胶流道内的水口料把与产品分离,然后顶针板纵向向上移动并推动第二顶针向上移动,第二顶针推动第一顶针向上移动并抵顶住水口料把,同时套设在第一顶针的弹性件被压缩,直至第一顶针将进胶流道内的水口料把顶出,随后顶针板后退复位,第一顶针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向下移动进行自动复位动作,第二顶针在第一顶针的推动下也向下移动进行自动复位动作直至抵接住顶针板,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使位于行位上的顶针主体可以顶出水口料把,并且还能够完成自动复位动作,同时复位精确、结构简单。
【IPC分类】B29C45/40
【公开号】CN204749171
【申请号】CN201520188017
【发明人】胡明辉, 何智安, 汪江涛, 张亮平, 胡平安
【申请人】东莞誉铭新工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3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