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加热蒸汽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1518发布日期:2018-08-10 19:56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加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磁加热蒸汽锅炉。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北方地区和高原地区冬季寒冷,北方冬季取暖主要依靠燃煤锅炉供热,燃煤产生的雾霾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高原地区受到能源条件限制,取暖问题至今都没有很好地解决;电能是普遍使用的清洁能源,在北方和高原地区都能普遍使用,使用清洁电能源制热供水取代传统锅炉制热将成为必然趋势,为了改变燃煤锅炉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改变我国锅炉能耗高、环保问题突出的现实弊端,我们需要一种采用电能实现高效水加热的产品。

而电磁感应加热技术是电磁加热的原理是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当用含铁质容器放置上面时,容器表面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容器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容器底部的铁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物品的效果,因为是铁制容器自身发热,所以热转化率特别高,最高可达到95%是一种直接加热的方式;目前的电磁炉,电磁灶、电磁加热电饭锅等都是采用的电磁加热技术,将电磁加热技术运用在水加热和产生蒸汽上也有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在对家用供暖的使用中,效果和所占空间都远远优于常用的燃气或燃煤方案,效率也高于一般电阻加热的方案。

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05526574A,公开时间为2016年4月27日,名称为“多点位传感电磁蒸汽发生器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多点位传感电磁蒸汽发生器装置,包括电磁能加热单元、蒸汽发生器单元、多点位传感器单元。蒸汽发生器单元中的钢质加热罐体连接入水管、高压水泵,底座连接排污管及排污阀,钢质加热罐体用活动法兰连接汽包,汽包顶端连接压力表、变送器、泄压阀;连通器一端连接汽包,一端连接钢质加热罐体,连通器至上而下设有高、中、低水位传感器接口,用于连接水位传感器,液位计于联通器连接,钢质加热罐体设有温度传感器,探知电磁加热温度,设备有效执行温度设定与保护,但是这种技术方案采用直接加热的方式,加热罐体内水和蒸汽混合,会有热能浪费,同时也会式蒸汽的输出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大容量电磁加热、控制精确、转换效率高且安全性好的电磁加热蒸汽锅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磁加热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隔热壳体,隔热壳体内设置有加热罐组,所述加热罐组包括上方的给水罐和下方的电磁加热罐,所述给水罐和电磁加热罐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给水罐顶部设置有阀门组和压力表,带有控制阀的给水管路通过给水罐连入锅炉中,还有一个锅炉水取样器通过带有水体采样装置和锁闭器的取水管路从给水罐中对锅炉水进行取样;还包括一个电控柜来控制所述电磁加热罐的电磁线圈、控制阀和锁闭器,所述水体采样装置和压力表与电控柜信号相连。

所述电磁加热罐包括至少一个复合筒体加热层、至少一个复合管加热层和至少一个电磁线圈层,所述的电磁线圈层设置在相邻两个复合筒体加热层与复合管加热层之间、相邻的两个复合筒体加热层之间和/或相邻的两个复合管加热层之间。

所述复合筒体加热层的侧壁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防锈内层和第一电磁涡流热产生层,所述第一防锈内层的外壁与第一电磁涡流热产生层的内壁无缝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锈内层的内壁还形成用于装载被加热液体的腔体。

所述复合管加热层由内至外也依次包括第二防锈内层和第二电磁涡流热产生层,所述第二防锈内层的外壁与第二电磁涡流热产生层的内壁无缝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锈内层的内壁还形成该复合管加热层的载流管道。

所述电控柜包括温度控制模块、压力控制模块、液位控制模块、泵启动控制模块和缺液保护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所述加热罐组包括上方的一个给水罐和下方并排设置的两个电磁加热罐,给水罐和电磁加热罐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布置且彼此间均通过管道连通。

所述隔热壳体为中空式的密闭壳体,隔热壳体上设置有供所述给水管路、取水管路、阀门组和压力表伸入和伸出的开口;隔热壳体外侧设置有带有封盖的进水口和排水口,且隔热壳体外还设置有供人员攀登的梯子。

所述阀门组包括主汽阀、副气阀和安全阀。

所述给水罐和电磁加热罐底部均设置有排水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磁加热蒸汽锅炉,水源从带有控制阀的给水管路进入锅炉,经给水罐后进入电磁加热罐,即当电磁加热罐加满就可以进行加热,而给水罐与电磁加热罐分离,可以在保障电磁加热罐满载的状态下充分利用电磁进行加热,同时又可以将产生的蒸汽流入上方的给水罐中,使蒸汽压力比较稳定的时候进行输出即可满足正常的蒸汽使用,并且按照国家关于特种设备的要求,锅炉的安全设置有锅炉水取样器用于对锅炉中的水和蒸汽采样以便及时了解压力、水位、温度等安全信息,并根据这些实时监控信息及时调整锅炉内的压力以保证安全。

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磁加热蒸汽锅炉,采用多模块组合的方式,可以灵活配置成不同功率的加热系统,可以组成集中式加热系统和分布式加热系统,以实现集中加(供)热的不同搭配,避免传输管道过长而导致的热损失;复合管与复合筒体均由无缝紧密连接的防锈内层和电磁涡流热产生层组成,在克服加热器在对液体加热时的锈蚀问题、保障被加热液体的质量的同时,还保证了电磁感应效率;电磁线圈层或设置在相邻两个复合筒体加热层与复合管加热层之间,或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复合筒体加热层之间,或相邻的两个复合管加热层之间,使得电磁线圈层两侧的电磁场均被复合筒体加热层或复合管加热层利用,同时加热两个加热层,有效提高了电磁线圈层的电磁感应效率,降低其电磁感应泄露量,在同功率下,产生的热量比非夹层式结构大。

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磁加热蒸汽锅炉,温度控制模块、压力控制模块、液位控制模块、泵启动控制模块和缺液保护模块为锅炉中最重要的控制部分,便于根据需求和现场实际进行调整;给水罐和电磁加热罐上下布置并形成三角形,这样在稳定的同时,两个电磁加热罐进出水平衡,加热效率更高;隔热壳体为中空式的密闭壳体,中间可以灌入冷水吸收电磁加热罐的热辐射避免影响控制设备和操作人员,梯子方便人员检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案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案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罐一种优选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基座;2、隔热壳体;2.1、梯子;3、给水罐;4、电磁加热罐;4.1、复合筒体加热层;4.2、复合管加热层;4.3、电磁线圈层;5、阀门组;6、压力表;7、锅炉水取样器;8、水体采样装置;9、锁闭器;10、电控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几个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至3,一种电磁加热蒸汽锅炉,包括设置在基座1上的隔热壳体2,隔热壳体2内设置有加热罐组,所述加热罐组包括上方的给水罐3和下方的电磁加热罐4,所述给水罐3和电磁加热罐4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给水罐3顶部设置有阀门组5和压力表6,带有控制阀的给水管路通过给水罐3连入锅炉中,还有一个锅炉水取样器7通过带有水体采样装置8和锁闭器9的取水管路从给水罐3中对锅炉水进行取样;还包括一个电控柜10来控制所述电磁加热罐4的电磁线圈、控制阀和锁闭器9,所述水体采样装置8和压力表6与电控柜10信号相连。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最基本的实施方案。水源从带有控制阀的给水管路进入锅炉,经给水罐后进入电磁加热罐,即当电磁加热罐加满就可以进行加热,而给水罐与电磁加热罐分离,可以在保障电磁加热罐满载的状态下充分利用电磁进行加热,同时又可以将产生的蒸汽流入上方的给水罐中,使蒸汽压力比较稳定的时候进行输出即可满足正常的蒸汽使用,并且按照国家关于特种设备的要求,锅炉的安全设置有锅炉水取样器用于对锅炉中的水和蒸汽采样以便及时了解压力、水位、温度等安全信息,并根据这些实时监控信息及时调整锅炉内的压力以保证安全。

实施例2

如图1至3,一种电磁加热蒸汽锅炉,包括设置在基座1上的隔热壳体2,隔热壳体2内设置有加热罐组,所述加热罐组包括上方的给水罐3和下方的电磁加热罐4,所述给水罐3和电磁加热罐4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给水罐3顶部设置有阀门组5和压力表6,带有控制阀的给水管路通过给水罐3连入锅炉中,还有一个锅炉水取样器7通过带有水体采样装置8和锁闭器9的取水管路从给水罐3中对锅炉水进行取样;还包括一个电控柜10来控制所述电磁加热罐4的电磁线圈、控制阀和锁闭器9,所述水体采样装置8和压力表6与电控柜10信号相连;所述电磁加热罐4包括至少一个复合筒体加热层4.1、至少一个复合管加热层4.2和至少一个电磁线圈层4.3,所述的电磁线圈层4.3设置在相邻两个复合筒体加热层4.1与复合管加热层4.2之间、相邻的两个复合筒体加热层4.1之间和/或相邻的两个复合管加热层4.2之间;所述复合筒体加热层4.1的侧壁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防锈内层和第一电磁涡流热产生层,所述第一防锈内层的外壁与第一电磁涡流热产生层的内壁无缝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锈内层的内壁还形成用于装载被加热液体的腔体;所述复合管加热层4.2由内至外也依次包括第二防锈内层和第二电磁涡流热产生层,所述第二防锈内层的外壁与第二电磁涡流热产生层的内壁无缝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锈内层的内壁还形成该复合管加热层的载流管道。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水源从带有控制阀的给水管路进入锅炉,经给水罐后进入电磁加热罐,即当电磁加热罐加满就可以进行加热,而给水罐与电磁加热罐分离,可以在保障电磁加热罐满载的状态下充分利用电磁进行加热,同时又可以将产生的蒸汽流入上方的给水罐中,使蒸汽压力比较稳定的时候进行输出即可满足正常的蒸汽使用,并且按照国家关于特种设备的要求,锅炉的安全设置有锅炉水取样器用于对锅炉中的水和蒸汽采样以便及时了解压力、水位、温度等安全信息,并根据这些实时监控信息及时调整锅炉内的压力以保证安全;采用多模块组合的方式,可以灵活配置成不同功率的加热系统,可以组成集中式加热系统和分布式加热系统,以实现集中加(供)热的不同搭配,避免传输管道过长而导致的热损失;复合管与复合筒体均由无缝紧密连接的防锈内层和电磁涡流热产生层组成,在克服加热器在对液体加热时的锈蚀问题、保障被加热液体的质量的同时,还保证了电磁感应效率;电磁线圈层或设置在相邻两个复合筒体加热层与复合管加热层之间,或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复合筒体加热层之间,或相邻的两个复合管加热层之间,使得电磁线圈层两侧的电磁场均被复合筒体加热层或复合管加热层利用,同时加热两个加热层,有效提高了电磁线圈层的电磁感应效率,降低其电磁感应泄露量,在同功率下,产生的热量比非夹层式结构大。

实施例3

如图1至3,一种电磁加热蒸汽锅炉,包括设置在基座1上的隔热壳体2,隔热壳体2内设置有加热罐组,所述加热罐组包括上方的给水罐3和下方的电磁加热罐4,所述给水罐3和电磁加热罐4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给水罐3顶部设置有阀门组5和压力表6,带有控制阀的给水管路通过给水罐3连入锅炉中,还有一个锅炉水取样器7通过带有水体采样装置8和锁闭器9的取水管路从给水罐3中对锅炉水进行取样;还包括一个电控柜10来控制所述电磁加热罐4的电磁线圈、控制阀和锁闭器9,所述水体采样装置8和压力表6与电控柜10信号相连;所述电磁加热罐4包括至少一个复合筒体加热层4.1、至少一个复合管加热层4.2和至少一个电磁线圈层4.3,所述的电磁线圈层4.3设置在相邻两个复合筒体加热层4.1与复合管加热层4.2之间、相邻的两个复合筒体加热层4.1之间和/或相邻的两个复合管加热层4.2之间;所述复合筒体加热层4.1的侧壁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防锈内层和第一电磁涡流热产生层,所述第一防锈内层的外壁与第一电磁涡流热产生层的内壁无缝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锈内层的内壁还形成用于装载被加热液体的腔体;所述复合管加热层4.2由内至外也依次包括第二防锈内层和第二电磁涡流热产生层,所述第二防锈内层的外壁与第二电磁涡流热产生层的内壁无缝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锈内层的内壁还形成该复合管加热层的载流管道;所述电控柜10包括温度控制模块、压力控制模块、液位控制模块、泵启动控制模块和缺液保护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加热罐组包括上方的一个给水罐3和下方并排设置的两个电磁加热罐4,给水罐3和电磁加热罐4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布置且彼此间均通过管道连通;所述隔热壳体2为中空式的密闭壳体,隔热壳体2上设置有供所述给水管路、取水管路、阀门组5和压力表6伸入和伸出的开口;隔热壳体2外侧设置有带有封盖的进水口和排水口,且隔热壳体外还设置有供人员攀登的梯子2.1;所述阀门组5包括主汽阀、副气阀和安全阀;所述给水罐3和电磁加热罐4底部均设置有排水阀。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水源从带有控制阀的给水管路进入锅炉,经给水罐后进入电磁加热罐,即当电磁加热罐加满就可以进行加热,而给水罐与电磁加热罐分离,可以在保障电磁加热罐满载的状态下充分利用电磁进行加热,同时又可以将产生的蒸汽流入上方的给水罐中,使蒸汽压力比较稳定的时候进行输出即可满足正常的蒸汽使用,并且按照国家关于特种设备的要求,锅炉的安全设置有锅炉水取样器用于对锅炉中的水和蒸汽采样以便及时了解压力、水位、温度等安全信息,并根据这些实时监控信息及时调整锅炉内的压力以保证安全;采用多模块组合的方式,可以灵活配置成不同功率的加热系统,可以组成集中式加热系统和分布式加热系统,以实现集中加(供)热的不同搭配,避免传输管道过长而导致的热损失;复合管与复合筒体均由无缝紧密连接的防锈内层和电磁涡流热产生层组成,在克服加热器在对液体加热时的锈蚀问题、保障被加热液体的质量的同时,还保证了电磁感应效率;电磁线圈层或设置在相邻两个复合筒体加热层与复合管加热层之间,或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复合筒体加热层之间,或相邻的两个复合管加热层之间,使得电磁线圈层两侧的电磁场均被复合筒体加热层或复合管加热层利用,同时加热两个加热层,有效提高了电磁线圈层的电磁感应效率,降低其电磁感应泄露量,在同功率下,产生的热量比非夹层式结构大;温度控制模块、压力控制模块、液位控制模块、泵启动控制模块和缺液保护模块为锅炉中最重要的控制部分,便于根据需求和现场实际进行调整;给水罐和电磁加热罐上下布置并形成三角形,这样在稳定的同时,两个电磁加热罐进出水平衡,加热效率更高;隔热壳体为中空式的密闭壳体,中间可以灌入冷水吸收电磁加热罐的热辐射避免影响控制设备和操作人员,梯子方便人员检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