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感器集成接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3564发布日期:2019-01-13 17:19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感器集成接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连接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传感器集成接口。



背景技术:

工业锅炉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用传感器采集相关运行数据,以分析其运行状态是否稳定、能耗是否正常,可以说,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对工业锅炉安全监控和节能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工业锅炉的结构越来越复杂,需要采集的数据越来越多,因此,往往要在锅炉上安装多个传感器才能满足实际需求。为了满足上述需求,如今的锅炉在制造时就必须在炉体上设置数个相应尺寸的传感器接口,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旦传感器的尺寸发生变化,则需要对相应的传感器接口进行改造,改造过程一般十分繁琐耗时,从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此外,目前的锅炉上的传感器接口比较分散,多个传感器分散于锅炉的各个位置,导致传感器连接线比较杂乱,不利于安全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集成接口,将分散的传感器接口集成在同一区域,方便管理,而且适用于不同规格尺寸的传感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传感器集成接口,包括基座、盖板和传感器插件,所述基座上设有数个圆形基座通孔,所述盖板上与所述基座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圆形盖板通孔,所述盖板可拆卸地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传感器插件可拆卸地固接于所述盖板通孔内,所述传感器插件具有贯穿的传感器插孔,且所述传感器插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基座通孔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为圆柱体,边沿向上延伸形成基座周延,中部形成基座凹槽,所述周延的内侧具有定位突起;所述盖板也为圆柱体,其外侧具有与所述定位突起相适配的定位插槽。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基座通孔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插件与所述基座通孔上方的接触面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通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基座通孔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底部与所述基座凹槽的接触面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插件的末端穿过所述基座通孔,且所述传感器插件末端形成保护部。

进一步地,包括数个不同直径传感器插孔的所述传感器插件。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插件与所述盖板通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插孔内壁上设有橡胶保护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传感器集成接口,包括基座、盖板和传感器插件,所述基座上设有数个圆形基座通孔,所述盖板上与所述基座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圆形盖板通孔,所述盖板可拆卸地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传感器插件可拆卸地固接于所述盖板通孔内,所述传感器插件具有贯穿的传感器插孔,且所述传感器插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基座通孔的直径。传感器集成接口上具有数个通孔,可以同时插接多个传感器,方便对传感器连接线进行管理,提高安全性。此外,配置多个不同直径插孔的传感器插件,方便实际中使用不同规格的传感器,并且,在锅炉制造时,也不必对传感器接口进行定制,简化锅炉制造过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集成接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定位突起和定位插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集成接口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标记如下:

100-传感器集成接口,110-基座,111-基座通孔,112-基座周延,113-基座凹槽,114-定位突起,120-盖板,121-盖板通孔,122-定位插槽,130-传感器插件,131-传感器插孔,132-保护部,140-环形凹槽,141-密封圈,200-锅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集成接口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定位突起和定位插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集成接口结构示意图。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感器集成接口100,包括基座110、盖板120和传感器插件130。所述基座110上设有数个圆形基座通孔111。所述盖板120上与所述基座通孔111对应的位置设有圆形盖板通孔121。并且,所述盖板120可拆卸地与所述基座110连接。所述传感器插件130可拆卸地固接于所述盖板通孔121内,所述传感器插件130具有贯穿的传感器插孔131,且所述传感器插孔131的直径小于所述基座通孔111的直径。使用时,长杆状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插孔131插设于传感器插件130内,再将传感器插件130固接于所述盖板通孔121内,从而使得传感器头部穿过基座通孔111到达锅炉200内部的数据采集点。为了适用于不同直径的传感器,传感器集成接口100可以配套多个传感器插件130,这些传感器插件130的外部整体尺寸一致,但是具有不同直径的传感器插孔131。使用多个不同直径的传感器时,套接不同直径传感器插孔131的传感器插件130,就可以方便地安装于盖板通孔121内,进行正常使用。

所述传感器插件130与所述盖板通孔12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即所述盖板通孔121内壁上设置内螺纹,所述传感器插件130外壁上设置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传感器插件130与所述盖板通孔121也可以通过插接方式进行连接,为了保证插接时的密封性,可以在盖板通孔121的内壁上设置橡胶密封层。

工业锅炉可能用到的传感器包括:水压传感器、水流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蒸汽压力传感器、烟气含氧量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中,有些传感器的外壁为金属材质,比较坚固;还有些传感器的外壁为玻璃材质,遇到剧烈地振动,有发生破裂的可能性。为了对插接于传感器插孔131内的传感器进行保护,在所述传感器插孔131内壁上设置保护层(图中未示出),该保护层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发生剧烈振动时能够提供足够的缓冲,防止传感器与传感器插孔131内壁刚性碰撞,导致传感器损坏。所述保护层优选为橡胶保护层,既能提供保护,也具有一定的密封作用。

如图3所示,所述盖板120与所述基座110连接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常用的螺纹连接或者插接方式。由于盖板120与基座110接合的时候,需要将盖板通孔121与基座通孔111相对应,如果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可能会出现拧紧之后盖板通孔121与基座通孔111没有对齐的情况出现,从而影响使用,进而需要反复安装,浪费时间。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10和所述盖板120都设计为圆柱体。基座110的外周边沿向上延伸形成基座周延112,从而在中部形成基座凹槽113。在所述基座周延112的内侧设置定位突起114,在盖板120的外侧设置与所述定位突起114相适配的定位插槽122。通过定位突起114和定位插槽122之间的配合,使得盖板120与基座110以正确的角度方向结合,最终达到盖板通孔121与基座通孔111一次性对齐的目的。其中,定位突起114以及与之相应设置的定位插槽122的数量和相互之间夹角等具体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在此不作特别限定。

如图2所示,所述盖板通孔121的直径可以大于所述基座通孔111的直径。此时,所述传感器插件130因为需要和所述盖板通孔121相配套,所以传感器插件130的外径也大于所述基座通孔111的直径。因此,所述传感器插件130的下端会与所述基座通孔111上方形成一接触面。为了进一步加强密封性能,可以在所述接触面上设置环形凹槽140,并在所述环形凹槽140内设置密封圈141。

如图4所示,所述盖板通孔121的直径也可以小于或等于所述基座通孔111的直径。此时,所述传感器插件130的下端不会与所述基座通孔111上方形成接触面,从而无法在接触面上设置密封结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密封结构可以设置于所述盖板120底部与所述基座凹槽113的接触面上。同样地,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环形凹槽140,所述环形凹槽140设置于所述盖板120底部与所述基座凹槽113的接触面上,其内设有密封圈141。

有些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端外壁由玻璃制成,比如温度传感器,其端部比较脆弱,极易受到损坏。当锅炉内水流流速产生剧烈变化时,产生的湍流可能会对脆弱的玻璃端部造成损伤。为了进一步保护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端,如图4所示,当所述盖板通孔121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基座通孔111的直径时,所述传感器插件130的外径也小于或等于所述基座通孔111的直径,此时增加传感器插件130的长度,使所述传感器插件130也随着传感器穿过所述基座通孔111进入锅炉内部,且在所述传感器插件130的末端形成保护部132,用于保护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端。优选地,所述保护部132可以为环形的城墙墙垛结构(图中未示出),既能起到保护作用,也能尽可能的减小对数据采集的影响。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