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炉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053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气炉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炉具主体上设置有面向顶板上开设出的炉具开口的燃气燃烧器,同时通过送风机强制向燃气燃烧器供给燃烧用二次空气的燃气炉具。
由此,众所周知,在现有技术中,设置一送风机,通过该送风机强制地将燃烧用二次空气供给从燃气燃烧器的火焰口喷出燃气的部分(参照特开平7-96928号公报及实开平6-4501号公报)。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使火焰口向圆周方向倾斜,从而使火焰产生涡流,即所谓使用旋转流燃烧器的燃气炉(参照特开平9-79523号公报)也为大家所熟知。
然而,一旦缩短烹饪容器与燃气燃烧器之间的距离,则在从火焰口喷出的燃气的燃烧反应结束之前,火焰就和烹饪容器接触而被冷却,燃烧状态会恶化。由于在上述旋转流燃烧器中,使火焰产生涡流,所以到达烹饪容器的时间相对延长,但仅仅使火焰口向圆周方向倾斜,火焰会抵制不住气流的影响,产生不了充分的涡流,也就无法改善燃烧性。
鉴于以上各种问题,本发明以提供一种即使缩短烹饪容器与燃气燃烧器之间的距离,也能够维持于良好的燃烧状态的燃气炉作为课题。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炉具主体上设置面向顶板上开设出的炉具开口的燃气燃烧器,同时通过送风机强制供给燃气燃烧器的燃烧用二次空气的燃气炉,其中,使燃烧用二次空气朝向从上述燃气燃烧器的火焰孔喷出燃气的喷出部分,吹出成具有沿上述炉具开口的圆周方向的旋转运动成份的旋涡状。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燃烧用二次空气所具有的旋转运动能量,可以使火焰有效地产生涡流。由此,烹饪容器与燃气燃烧器之间的距离即使较短,也可以充分确保火焰到达烹饪容器的时间,在火焰到达锅底之前完成燃烧反应,从而维持于良好燃烧状态。
在此,设置具有从送风机供给空气的空气流入部、及朝向燃气喷出部分开口的空气的吹出部且与炉具开口同心的环状的供气通路,如果在具有供气通路的切线方向的运动成份的状态下使空气从上述流入部流入该供气通路,则空气将在供气通路内旋转,并且空气被从吹出部以具有上述旋转运动成份的旋涡状吹出。另外,可以在吹出部或者其附近设置向给予空气旋转运动成份的圆周方向倾斜的旋转导向,在这种场合,也可以不是在具有切线方向的运动成份的状态下使空气流入供气通路。
另外,如果燃气燃烧器由通过在配置于顶板的下方,且与炉具开口同心的环状燃烧器头部上形成有多个朝内的火焰孔而形成的内焰式燃烧器构成,则即使是高热量的燃烧器,也可以缩小炉具开口的直径,使得顶板的外观美观得体。在这种场合,使燃烧用二次空气至少在燃烧器头部的上方位置朝向从火焰孔喷出燃气的喷出部分,且被吹出成具有沿炉具开口的圆周方向的旋转运动成份的旋涡状,由此,可以使火焰有效地产生涡流。而且,在将燃烧用二次空气这样吹出时,可以至少采用下述的一种手段,即,设置具有由送风机供给空气的空气的流入部、及至少在燃烧器头部的上方位置朝向喷出部分开口的空气的吹出部且从外侧包围燃烧器头部的环状的供气通路,在具有供气通路的切线方向的运动成份的状态下使空气从上述流入部流入该供气通路,或者,在吹出部或其附近设置向给予空气旋转运动成份的圆周方向倾斜的旋转导向。
另外,如果沿着上述顶板的下表面设置通过上述送风机的动作而强制地使外部空气流动的通风路,且使通风路的下游端连通于上述供气通路的空气的流入部,则通过在通风路上与顶板间的热交换而升温了的外部空气作为燃烧用二次空气被供给供气通路。由此,燃烧用二次空气的温度升高,燃烧速度加快,燃烧性被进一步改善。
在此,温度最高的顶板的部分是炉具开口的周围部分,为了提高顶板的冷却效果以及燃烧用二次空气的升温效果,最好是在通风路上设置位于顶板的下表面的炉具开口的周围部分的环状通路。特别地,如果用隔壁与环状通路的圆周方向上的一位置的入口部分隔离,并使外部空气沿环状通路环绕一周地朝向与该入口部分相邻的出口部分流动,则增加了与炉具开口的周围部分之间的接触时间,可以进一步提高燃烧用二次空气的升温效果。进而,由于空气在环状通路内旋转,所以可以在具有切线方向的运动成份的状态下使空气流入供气通路,是非常合理的。
图2是

图1的II-II线的俯视图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线处俯视图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燃气炉具的第2实施例的部分侧面剖视图。
图5是图4的V-V线处的俯视图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燃气炉具的第2实施例的部分侧面剖视图。
参照图1,1表示台式燃气炉具的炉具主体。在炉具主体1的上表面上安装有由陶瓷玻璃等的耐热玻璃制成的玻璃顶板2。在玻璃顶板2上开设有面向炉具主体1上设置的燃气燃烧器3的炉具开口4。在炉具开口4处安装有防止从该处产生裂缝用的金属制的保护环4a。另外,在玻璃顶板2的上表面上,一体地形成有炉撑子5,该炉撑子5位于炉具开口4的周围部分,并支承锅等的烹饪容器P,且使之与玻璃顶板2之间留有供燃气燃烧器3的燃烧排气流动的空隙。因此,也就不需要与玻璃顶板2分离的金属制炉撑子,而且不会产生在摇动烹饪容器P时,炉撑子随之晃动以至给使用者带来不协调之感的不便。另外,与玻璃顶板2成为一体的炉撑子5不同于金属制的炉撑子,煮沸时的溢出物不易粘附其上,而且不变色,因此不会有损于玻璃顶板2所具有的良好的美观性及清洁性。
另外,燃气燃烧器3由通过在配置在玻璃顶板2的下方,并且与炉具开口4同心的环状的燃烧器头部3a上形成有多个向内的火焰孔3b的内焰式燃烧器构成。火焰孔3b向图中未示的圆周方向倾斜。图中3c是和燃烧器头部3a相连的混合管,且被安装在由在炉具主体1的前表面设置的操作钮6所操作的阀单元7上的喷嘴7a被插入混合管3c的上游端。另外,把从喷嘴7a喷射到混合管3c的燃气与伴随该喷射而被吸入的一次空气在混合管3c内相混合,然后使其流入燃烧器头部3a,从火焰孔3b喷出混合气体。
然而,若考虑炉撑子5的清洁性及强度,则设制炉撑子5的高度在1cm以下,最好是5mm左右。可是一旦如此地降低炉撑子5的高度,则燃烧排气的排出抵抗将会增大,很容易产生燃烧不良,并且玻璃顶板2也容易产生过热。因此,需要设置送风机8,对玻璃顶板2进行空气冷却以及向燃气燃烧器3强制地供给燃烧用二次空气。
因此,沿着玻璃顶板2的下表面设置通过送风机8的动作强制地使外部空气流动的通风路9,使该通风路9的下游端连通于向燃气燃烧器3供给燃烧用二次空气的供气通路10。通风路9包括将在玻璃顶板2的后部开设的外部空气进口11与送风机8的吸入口连通的上游侧部分9a,及连通于送风机8的吹出口的下游侧部分。另外,在该下游侧部分设置有环状通路9b。环状通路9b在玻璃顶板2与燃烧器头部3a之间的空间被配置于玻璃顶板2的下表面的炉具开口4的周围部分,在该环状通路9b的下侧配置有供气通路10。
对此再进一步详细说明,在炉具主体1上设置以包围炉撑子5的形成区域下表面的形式与玻璃顶板2的下表面相连接并且收纳有燃烧器头部3a的壳体12。另外,在壳体12内的上下方向的中间设置有隔板13,该隔板13具有在炉具开口4的附近与玻璃顶板2的下表面连接的内圆周的立壁13a,被隔板13隔开的壳体12内的上方空间构成环状通路9b,下方空间构成供气通路10。
另外,如图2所示,将送风机8的吹出导管8a沿切线方向插入环状通路9b的圆周方向上的一处。进而,在隔板13上形成有连通环状通路9b与供气通路10的连通孔14,该连通孔14通过由该导管8a的一侧壁形成的隔壁8b,与吹出导管8a的插入位置相隔离,并位于与之邻接的部分。这样,通过外部空气从作为吹出导管8a的插入位置的入口部分开始朝向作为连通孔14的形成位置的出口部分在环状通路9b内流动一周,玻璃顶板2的炉具开口4的周围部分被有效地空气冷却。
在此,连通孔14位于通风路9的下游端,其结果为,空气在到达通风路9的下游端的过程中与玻璃顶板2进行热交换,被充分升温了的空气经由供气通路10作为燃烧用二次空气被供给燃气燃烧器3。特别地,在环状通路9b上,由于空气环绕一周地流过作为玻璃顶板2的温度最高部分的炉具开口4的周围部分,因此燃烧用二次空气被有效地升温。另外,作为环状通路9b的内圆周壁的隔板13的立壁13a兼有将燃气燃烧器3的火焰引向炉具开口4内的火焰导向作用。
供气通路10是与炉具开口4同心的环状,以从外侧包围燃烧器头部3a的形式而形成。另外,在供气通路10的内圆周的燃烧器头部3a的上方位置设置朝向从火焰孔3b喷出燃气的喷出部分开口的上方吹出部15,及在其燃烧器头部3a的下方位置设置朝向从火焰孔3b喷出燃气的喷出部分开口的下方吹出部16。另外,上方吹出部15由燃烧器头部3a与其上侧的隔板13之间的间隙构成,下方吹出部16由燃烧器头部3a与设置于其下侧的导向板17之间的间隙构成。
另外,如图3所示,在供气通路10内,设置有在其圆周方向上延设的均压板18,从作为流入部的连通孔14流入到供气通路10内的空气经由均压板18上形成的多个通孔18a从上下的吹出部15、16作为燃烧用二次空气被喷出到燃气喷出部分。
在此,通过环状通路9b内的空气的旋转,在具有供气通路10的切线方向的运动成份的状态下,空气从连通孔14流入。由此,即使在供气通路10内空气也在圆周方向上旋转,并且燃烧用二次空气从上下的吹出部15、16朝向燃气喷出部分被吹出成具有炉具开口4的圆周方向上的旋转运动成份的旋涡状。而且,通过燃烧用二次空气所具有的旋转运动能量,可以使火焰有效地产生涡流。因此,即使是在炉撑子5较低的场合,火焰到达烹饪容器P的时间相对拉长,并且因上述燃烧用二次空气的升温而加快燃烧速度,使得燃烧反应也能在火焰到达烹饪容器P之前结束,从而维持燃烧状态于良好状态。
另外,由于从下方吹出部16吹出的空气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焰向下方延烧,而使火焰产生涡流的任务主要由从上方吹出部15吹出的空气担当,因此可以将空气只在上方吹出部15吹出成旋涡状。另外,在接近连通孔14的供气通路10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部分处,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空气不容易流到吹出部15、16,因此越向上游侧越增大均压板18的通孔18a的直径,使得空气从吹出部15、16在全周长上均等地被吹出。此外,也可以省略环状通路9b,使得从送风机8吹来的空气直接从切线方向流入供气通路10。
图4、图5表示第2实施例。该实施例的主要构成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与第1实施相同的部件用与上述相同的符号表示。与第1实施例所不同的是,在吹出部15、16上设置有向给予空气旋转运动成份的圆周方向倾斜的的旋转导向15a、16a。这样,如果设置有旋转导向15a、16a,则即使不使空气从切线方向流入供气通路10,也可以使燃烧用二次空气从吹出部15、16朝向燃气喷出部分喷出成旋涡状,但是如果使空气从切线方向流入供气通路10,则效果会更加显著。此外,如图4中以点划线表示的一部分所示,也可以在均压板18上设置向由通孔18a的打孔用的翻片等构成的圆周方向倾斜的旋转导向18b。
图6表示由通过在向外朝向环状的燃烧器头部3`a外周上形成多个向外的火焰孔3`b而形成的外焰式燃烧器构成燃气燃烧器3`的第3实施例。该实施例的主要构成也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部件使用与上述相同的符号。与第1实施例所不同的是,从环状的供气通路10上分支出连通于燃烧器头部3`a的内圆周空间的通路10a,使燃烧用二次空气从供气通路10的内圆周上的吹出部15`、及连通于燃烧器头部3`a的内圆周空间并位于燃烧器头部3`a上方的吹出部16`吹出到从火焰孔3`b喷出燃气的喷出部分。在这种场合下,也可以使空气流入供气通路10使其具有切线方向的运动成份,在吹出部15`上设置旋转导向,使燃烧用二次空气从吹出部15`朝向喷出部分吹出成旋涡状。在从吹出部16`将空气吹出成旋涡状时也需要在吹出部16`上设置旋转导向。
另外,因为在外焰式燃烧器3`中,火焰较容易扩散,因此需要增大炉具开口4的直径。与此不同,在内焰式燃烧器3中,可以缩小炉具开口4的直径,使得玻璃顶板2的外观较美观得体。因此,最好像上述第1实施例或第2实施例那样,使用内焰式燃烧器3。
以上,关于本发明适用于台式燃气炉具上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将顶板载置于台顶上的嵌入式燃气炉具也同样适用本发明。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在玻璃顶板2上开设了外部空气进入口11,但是也可以在炉具主体1的侧面或底面开设外部空气进入口。进而,也可以代替玻璃顶板2而使用金属制的顶板。
权利要求
1.一种燃气炉具,在炉具主体上设置面向顶板上开设出的炉具开口的燃气燃烧器,同时通过送风机强制向燃气燃烧器供给燃烧用二次空气,其特征在于,使燃烧用二次空气朝向从上述燃气燃烧器的火焰孔喷出燃气的喷出部分,吹出成具有沿上述炉具开口的圆周方向的旋转运动成份的旋涡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炉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包括从上述送风机出来的空气的流入部、及朝向上述喷出部分开口的空气的吹出部并且与上述炉具开口同心的环状的供气通路,在具有供气通路的切线方向的运动成份的状态下,使空气从上述流入部流入该供气通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炉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供气通路,该供气通路具有从上述送风机出来的空气的流入部、及朝向上述喷出部分开口的空气的吹出部,在上述吹出部或其附近,设置有向给予空气上述旋转运动成份的圆周方向倾斜的旋转导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炉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包括从上述送风机出来的空气的流入部、及朝向上述喷出部分开口的空气的吹出部;且与上述炉具开口同心的环状的供气通路,在具有供气通路的切线方向的运动成份的状态下使空气从上述流入部流入该供气通路,同时在上述吹出部或其附近,设置有向给予空气上述旋转运动成份的圆周方向倾斜的旋转导向。
5.一种燃气炉具,在炉具主体上设置面向顶板上开设出的炉具开口的燃气燃烧器,并且通过送风机向燃气燃烧器强制提供燃烧用二次空气,通过在配置于上述顶板的下方、并且与上述炉具开口同心的燃烧器头部上形成有多个向内的火焰孔而形成的内焰式燃烧器构成上述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使燃烧用二次空气至少在上述燃烧器头部的上方位置朝向从上述火焰孔喷出燃气的喷出部分,吹出成具有沿上述炉具开口的圆周方向的旋转运动成份的旋涡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炉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包括从上述送风机出来的空气的流入部、及具有至少在上述燃烧器头部的上方位置朝向上述喷出部分开口的空气的吹出部;并且从外侧包围上述燃烧器头部的环状的供气通路,在具有供气通路的切线方向的运动成份的状态下,使空气从上述流入部流入该供气通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炉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供气通路,该供气通路具有从上述送风机出来的空气的流入部、及至少在上述燃烧器头部的上方位置朝向上述喷出部分开口的空气的吹出部,在上述吹出部或其附近设置有向给予空气上述旋转运动成份的圆周方向倾斜的旋转导向。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炉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包括从上述送风机出来的空气的流入部、及至少在上述燃烧器头部的上方位置朝向上述喷出部分开口的空气的吹出部且从外侧包围上述燃烧器头部的环状的供气通路,在具有供气通路的切线方向的运动成份的状态下使空气从上述流入部流入该供气通路,同时在上述吹出部或其附近,设置有向给予空气上述旋转运动成份的圆周方向的旋转导向。
9.如权利要求2、3、4、6、7、8项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燃气炉具.其特征在于,沿着上述顶板的下表面设置有通过上述送风机的动作而强制地使外部空气流动的通风路,使通风路的下游端连通于上述供气通路的空气的流入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气炉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通风路上设置有位于上述顶板的下表面的上述炉具开口的周围部分处的环状通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气炉具,其特征在于,用隔壁与上述环状通路的圆周方向的一位置的入口部分隔离,使外部空气沿上述环状通路环绕一周地朝向与上述入口部分相邻的出口部分流动。
全文摘要
一种燃气炉具,在炉具主体1上设置有面向顶板2上开设出的炉具开口4的燃气燃烧器3,同时通过送风机8强制向燃气燃烧器3供给燃烧用二次空气,其中,使火焰有效地产生涡流,烹饪容器P与燃气燃烧器3之间的距离即使较短,也能维持于良好燃烧状态。其结构为,包括有由送风机8出来的空气的流入部14,及具有朝向从燃气燃烧器3的火焰孔3b喷出燃气的喷出部开口的空气的吹出部15、16且与炉具开口4同心的环状的供气通路10,在具有供气通路10的切线方向的运动成份的状态下,使空气从流入部14流入供气通路10。空气在供气通路10内旋转,燃烧用二次空气从吹出部15、16被吹出成具有沿炉具开口4的圆周方向的旋转运动成份的旋涡状,而使火焰产生涡流。
文档编号F23L9/00GK1479044SQ0314598
公开日2004年3月3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19日
发明者祖父江务, 田村孝之, 之 申请人:林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