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质内微肋强化换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4493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钢质内微肋强化换热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制冷空调、热泵装置蒸发器和冷凝器的钢质内微肋强化换热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氨制冷系统蒸发器和冷凝器以及化工换热器的换热管主要有椭圆形钢管和圆柱形钢管,其内、外壁表面均为光滑面。这些换热管均存在传热面积小,换热系数低的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传热面积,提高换热系数的钢质内微肋强化换热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钢质微肋强化换热管,在管体的内壁上均匀设有螺旋形微肋;管体的外壁上均匀设有微肋,所述微肋在管外呈纵横交差设置;换热管是圆型或椭圆型的。
管体直径为16mm-76mm,所述内微肋参数为周向数量为25-110个,高度0.15mm-0.9mm,微肋与管体轴向中心线夹角为0度-45度。
优选参数为管体直径为32mm,微肋周向数量为55个,微肋高度为0.3mm,微肋与管体轴向中心线夹角为35度。
本实用新型强化换热机理是沸腾换热微肋增加了沸腾核化点;凝结换热微肋通过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膜厚度减小,从而减小了液膜热阻;单相换热微肋的存在使换热面积增大,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破坏层流底层的作用。
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使换热器的换热系数大大提高,减少体积,降低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3是内微肋管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外微肋管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钢质内微肋强化换热管是在管体1的内壁2上设有螺旋形微肋3,管体直径为32mm,微肋周向数量为55个,微肋高度为0.3mm,微肋与管体轴向中心线夹角为35度。
管体1采用GB8163-1999标准生产,其横截面积可为圆形或椭圆形。
实施例2如图2、4所示,钢质内微肋强化换热管,管体直径为25mm,内微肋主要参数是微肋周向3数量为60个,微肋3高度为0.3mm,微肋3与管体1轴向中心线夹角为30度。管体的外壁5上均匀设有微肋6,所述微肋6在管外壁上纵横排列,外微肋6周向数量为60个,高度为0.3mm。换热管截面为圆形。
实施例3内微肋3周向数量为25个,微肋3高度为0.85mm,微肋3与管体1轴向中心线夹角为25度。
实施例4内微肋3周向数量为110个,微肋3高度为0.15mm,微肋3与管体1轴向中心线夹角为20度。
实施例5内微肋3周向数量为55个,微肋3高度为0.5mm,微肋3与管体1轴向中心线夹角为0度。
内微肋的存在使换热面积增大,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破坏层流底层的作用。使换热器的换热系数大大提高,可减少体积,降低成本。外微肋的存在同样也使换热面积增大。
权利要求1.钢质微肋强化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在管体(1)的内壁(2)上均匀设有螺旋形微肋(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管体(1)的外壁(5)上均匀设有微肋(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管体(1)直径为16mm-76mm,微肋(3)周向数量为25-110,微肋(3)高度0.15mm-0.9mm,微肋(3)与管体(1)轴向中心线夹角为0度-45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管体(1)直径为32mm,微肋(3)周向数量为55个,微肋(3)高度为0.3mm,微肋(3)与管体(1)轴向中心线夹角为35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肋(6)在管外纵横交差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换热管是圆型或椭圆型的。
专利摘要钢质微肋强化换热管,在管体的内壁上均匀设有螺旋形微肋;管体的外壁上均匀设有微肋,所述微肋在管外呈纵横交差设置;换热管是圆型或椭圆型的。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使换热器的换热系数大大提高,减少体积,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F28F1/40GK2689161SQ20042003430
公开日2005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0日
发明者陈清华, 袁德智, 崔文智, 陈卫华 申请人:陈卫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