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冷凝器的汽液分离方法及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5736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卧式冷凝器的汽液分离方法及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凝器,特别是关于一种卧式冷凝器的汽液分离方法及冷凝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空冷式汽液相变冷凝器包括外壳100、换热管101、进汽口 102、三通 管103和冷凝液出口 104 (如图1所示),其中换热管101多采用蛇形管,依靠空 气在换热管101外对流换热,使换热管101内的蒸汽冷凝。在凝结换热过程中, 随着冷凝的进行,壁面凝结液逐步增加,随后成膜阻碍了蒸汽与壁面的接触,是 凝结换热的主要热阻所在。凝结过程中液膜逐渐增厚,在以后相当长的管程内为 液体逐步增多的复杂两相流,热阻逐渐增加,冷凝效果严重变差;同时随着蒸汽 的凝结,蒸汽量逐渐降低,管内蒸汽流速明显下降,凝结效果急剧退化,换热系 数减小;单一管内流程冷凝过程也导致了复杂的汽液两相流,对系统运行稳定性、 流动阻力和系统的调控等,都有很不利的影响。空气侧,由于管内冷凝换热热阻 增加,外管壁温度下降,导致肋片的利用率下降。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传统 的空气冷却式冷凝器以加大换热面积来满足换热量的需求,从而导致体积、重量 较大,且制作和运行成本高。
此外,本申请人在专利号为ZL200610113304.4,名称为"分液式空气冷凝器" (如图2所示),以及专利申请号为200710064952. X,名称为"多级冷却中间分液 式空气冷凝器"(如图3所示)的发明专利中提出了采用多级蒸汽冷凝、中间自 动汽液分离和排液、集中聚集冷凝液过冷的技术方案,从而保证了各管程都以纯 蒸汽进入并被冷却,有效减小了凝结过程中液膜的厚度和消除不利的两相流型。 同时充分利用了短换热管,使各管程均能处于短管珠状或不稳定的薄液膜凝结, 或通过蒸汽对液膜的影响作用促进液膜失稳与断裂,形成膜状凝结与珠状凝结共 存的溪流状凝结,增强膜状凝结换热效果,提高管内凝结换热系数。
上述两专利中的联箱200都是使用单根排液管201作为漏液阻汽装置,这种 较细的排液管201可以较好地防止联箱200中分离的气体从排液管201泄漏,但 是这种结构又带来以下问题首先排液管201直径比联箱200直径小,冷凝液流 量范围受到较大的限制,有时还会出现排液不畅的问题。尽管在后一项专利中采用了由实心顶盖202、多孔芯体203和排液管壁204组成的分液装置(如图4所示), 但是由于分液装置上表面采用实心顶盖202,冷凝器运行中冷凝液与分液装置接触 面为多孔介质侧表面,因此分液装置的分液驱动力主要是多孔芯体203的毛细抽 吸力,而抽吸力的大小是由所选用多孔介质的结构参数决定,自主调节能力较弱, 当冷凝液量较大时,可能会存在抽吸力不够的问题,影响到分液的效果;另外分 液装置结构比较复杂,在工业生产中规模化生产以及后续的安装工作都会带来一 定的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汽液分离的卧式 冷凝器的汽液分离方法及冷凝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卧式冷凝器的汽液分离 方法,其包括以下内容1)设置多组递减水平排列的换热管,各组换热管通过两 端安装的多级联箱连通,在中间各级联箱内靠近底部出口处均设置一漏液阻汽装 置,使各级联箱形成独立的分液空间,漏液阻汽装置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当量主孔 和若干个当量辅助孔;2)蒸汽顺序进入各组换热管进行冷凝,冷凝液则流入各级
联箱,当各级联箱内的积液较少时,主孔和辅助孔顶部形成的液膜可阻止蒸汽从 各级联箱的底部出口漏出;3)当一个分液空间内的积液积累较多时,在压力作用 下积液会首先穿破孔径较大的主孔流出,而直径较小的辅助孔继续由顶部形成的 液膜封住;4)当一个分液空间内的积液层厚度增大,在压力作用下会逐步穿破孔 径较小的辅助孔,同时从主孔和辅助孔流出。
所述的主孔当量直径为2 5ram,辅助孔当量直径小于2mm。
所述漏液阻汽装置的流通能力由孔隙率5"表征
其中4, A分别为主孔和辅助孔总流通面积与漏液阻汽装置表面积的比值,孔隙
率5"为汽液相变换热器系统循环流量的20 50%。
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水平设置的换热单元模块, 所述换热单元模块包括多组递减水平排列的换热管,各组所述换热管通过两端安 装的多级联箱连通,在第一级所述联箱上设置一进汽口;第一级所述联箱通过第 一组所述换热管与第二级所述联箱连通,第二级所述联箱通过第二组所述换热管 与第三级所述联箱连通,…,直到最后一级所述联箱;在中间各级所述联箱内靠 近底部出口处均设置一漏液阻汽装置,使各级所述联箱形成独立的分液空间,同 时使各组所述换热管形成左右顺序连通的多个冷凝空间;各级所述联箱的底部出口分别通过一集液导流管并联连接一过冷管,所述过冷管的另一端为冷凝液出口; 所述换热管以及过冷管上均设置有翅片;所述漏液阻汽装置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主 孔和若干个辅助孔。
所述漏液阻汽装置为一可镶嵌入所述联箱内的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至少 一个当量直径为2 5mm的主孔和若千个当量直径小于2mm的辅助孔。
所述基板上的所述主孔和辅助孔分别为上、下当量直径相同的直型孔。
所述基板卜.的主孔和辅助孔分别为锥台孔和变截面通孔之一。
所述基板上的若干辅助孔与所述主孔边缘相交,形成一整体的梅花状孔。
在所述整体的梅花状孔与所述基板的边缘之间设置有若干独立的辅助孔。
在所述主孔和辅助孔中设置有多孔介质芯。
所述基板的材料为金属材料。
所述基板的材料为多孔介质材料。
它包括上下并联的至少两个所述换热单元模块,在每个所述换热单元模块的 中间各级所述联箱的底部出口处均设置一所述漏液阻汽装置。
它包括上下串联的两所述换热单元模块,两所述换热单元模块两端的所述联 箱均为连接上下两组所述换热管的直通联箱,且一端为第一级联箱,另一端为折 转联箱;在第一级所述联箱上设置一进汽口,同时在各级所述联箱中均设置一所 述漏液阻汽装置,且第一级所述联箱中所述漏液阻汽装置设置位置介于上下两组 所述换热管之间,同时第一级所述联箱中的所述漏液阻汽装置与所述折转联箱中 的所述漏液阻汽装置的设置位置呈交错状,中间各级所述联箱中的所述漏液阻汽 装置设置在靠近所述联箱的底部出口处。
所述换热单元模块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换热单元模块两端的所述 联箱均为连通上下多组所述换热管的折转联箱,并且两所述折转联箱中的所述漏 液阻汽装置的设置位置也呈交错状。
它为"折式"、"中轴扇面式"、"V式"、"封闭环与圆形式"等集成型冷凝器之
所述过冷管为独立的蛇形翅片管。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在多组递减水平 排列换热管的两端设置多级联箱,在中间各级联箱内靠近底部出口处均设置一漏 液阻汽装置,使各级联箱形成独立的分液空间,同时在漏液阻气装置的基板上设 置至少一个主孔和若干辅助孔,因此当联箱中待分离液体较少时,冷凝液就会在 主孔和辅助孔表面形成一层水膜,阻止汽体从主孔和辅助孔中流出;当液量稍增大时,孔径较大的主孔会首先渗液,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单根排液管排液;当分 离出来的液量较大时,液体的压力会破坏覆盖在辅助孔表面的液膜,而从辅助孔 也渗出,从而相当于增加了为多根排液管排液,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液量受到限 制的问题。2、本发明由于在基板上设置了多个可以漏液的孔,且孔的当量直径大 小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有所变化,因此每个孔的当量孔径虽然比较小,但是整体漏 液总量较大,特别是不同当量孔径孔的设置可以根据积液量的变化,自动调节漏 液孔径的数量,结构设计非常巧妙。3、本发明由于在基板上的开孔数量多,因此 当量孔径可以较小,较小的当量孔径分布能够产生较大表面张力效应,从而有效 地保证了本发明的阻汽能力,同时多孔的基板在解决系统内机油堵塞分液芯方面 也具有明显的优势。4、本发明由于在主孔和辅助孔中设置了多孔介质芯,因此即 使是系统循环流量非常小时,也可以通过多孔介质芯更小的孔隙结构来保证孔结 构的阻汽能力,本发明在不改变孔结构的条件下填充多孔介质芯,可有效增强孔 隙表面张力作用,强化阻汽能力。同时由于多孔介质芯的抽吸作用也可以较好的 保证液体的流通,实现小循环流量下的分液功能。5、本发明将漏液阻汽装置直接 镶嵌在联箱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无论从前期加工、运行稳定性及后期维护上都 具有其优势,适应于产业化模块生产的要求。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能源系统、 动力工程、化工和石油化工、汽车工业等行业,比如空调工程及化工系统、车用 空调中的冷凝器等等。


图1中是传统的空冷式汽液相变冷凝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已有技术的分液式空气冷凝器 图3是已有技术的多级冷凝、中间分液的空气冷凝器 图4是图2和图3中的漏液阻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并联水平管式冷凝器结构示意图 图6、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视和俯视示意图 图8、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主视和俯视示意图 图10、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主视和俯视示意图 图12、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主视和俯视示意图 图14、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主视和俯视示意图 图16、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主视和俯视示意图 图18、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主视和俯视示意图 图20、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主视和俯视示意图
8图22是本发明的串联水平管式冷凝器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去掉翅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的"折式"集成型冷凝器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的"中轴扇面式"集成型冷凝器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的"V式"集成型冷凝器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的"封闭环与圆形式"集成型冷凝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冷凝器包括一水平设置的换热单元模块A,换热单元模 块A包括多组递减水平排列的换热管1,各组换热管1通过两端安装的多级联箱2 连通,且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换热管1和联箱2的级数,在第一级联箱2(图中为左 侧,但不限于此)上设置一进汽口21。第一级联箱2通过第一组换热管1与第二 级联箱2连通,第二级联箱2通过第二组换热管1与第三级联箱2连通,…,直 到最后一级联箱2。在中间各级联箱2 (即不包括第一级和最后一级联箱2)内靠 近底部出口处均设置一漏液阻汽装置3,使各级联箱2形成独立的分液空间,同时 使各组换热管1形成左右顺序连通的多个冷凝空间。各级联箱2的底部出口分别 通过一集液导流管4并联连接一过冷管5,过冷管5的另一端为冷凝液出口 51, 过冷管5的作用是将冷凝液由饱和态冷却至过冷态,满足一定的过冷要求。换热 管1以及过冷管5上均设置有翅片6,此外,过冷管5也可采用独立的蛇形翅片管, 有利于后期产业化中的模块化产品的模块化设计。
如图6、图7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漏液阻汽装置3包括镶嵌入联箱2内的基 板31,基板3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当量直径为2 5mm的主孔32和若干个当量直径 小于2mm的辅助孔33。下面是本发明的漏液阻汽装置3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漏液阻汽装置3包括一与联箱2横截面大小相同的基板31,基 板31的中心具有一个当量直径为2 5mm同孔径的主孔32,围绕主孔32均匀排布 有一圈当量直径小于2rnm同当量孔径的辅助孔33。当冷凝器上游换热管1中产生 的冷凝液较少时,由联箱2分离出来的液体会在基板31的主孔32和辅助孔33表 面形成一层液膜,阻止液体和汽体从主孔32和辅助孔33流出。当液量稍增大时, 孔径较大的主孔32会首先渗液,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单根排液管排液。当分离出 来的液量较大时,液体的压力会破坏覆盖在辅助孔33表面的液膜,而从辅助孔33 中也渗出,这样就相当于增加为多根排液管排液,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液量受到限制的问题。 实施例2:
如图8、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主孔32和辅助孔33的尺寸范围与实施例1 类似,不同的是主孔32和辅助孔33是变当量孔径的锥台孔,当量孔径可以上面 大,下面小;也可以上小下大,还可以是任意的变截面积形式。这种结构可使得 主孔32和辅助孔33中都能够承载一定量的冷凝液,主孔32在冷凝液量相对较低 时,也能保证排液的连续,可防止蒸汽穿过。辅助孔33的孔隙中有冷凝液可提高 其阻汽能力,防止蒸汽穿过,也可以依据孔型既能提高阻汽能力又能加速排液。
实施例3:
如图10、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主孔32和辅助孔33之间是相互相交的, 呈现"梅花"孔形结构。相交的梅花孔形结构可看作是一个主孔32的延展结构, 相比单一主孔32结构,其流通当量直径有所增大,可有效强化主孔32的冷凝液 流通能力,同时辅助孔33与主孔32相交能够在液量相对较小时通过表面张力粘 附一定的冷凝液,强化了装置的阻汽液封能力。
实施例4:
如图12、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辅助孔33与主孔32相交,形成"梅花" 孔形结构的同时,还设置了与主孔32不相交的辅助孔33。这是一种上述结构的组 合,在流通面积增大的同时,保证了漏液阻汽装置2在更大的流通范围具有调节 能力。
以上结构的功能主要是从孔结构上采用不同当量孔径相组合的方法强化漏液 阻汽装置2的阻汽能力和液体流量调节能力,主孔32保证漏液阻汽装置2的基本 漏液能力,辅助孔33保证漏液阻汽装置2的液体流量调节能力,在液体量较小时, 通过液封作用阻隔蒸汽流通。直接采用上述多孔结构基板31,对解决冷凝器系统 机油堵塞基板31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实施例5:
如图14、 15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制作的基板31上设置的主孔32和辅助孔33 中设置多孔介质芯34。在冷凝液流量较小的换热器中,由于冷凝液流量较小,需 要更小的孔隙结构来保证孔结构的阻汽能力,填充多孔介质芯34,可在不改变孔 结构的条件下,增强孔隙表面张力作用,强化阻汽能力。同时多孔介质芯34的抽 吸作用亦可保证冷凝液的流通,实现小冷凝液流量下的分液作用。
实施例6:
如图16、 17所示,本实施例是在主孔32与辅助孔33相交呈现"梅花"孔形
10结构的孔径内设置多孔介质芯34,这种结构可以在具备了上述实施例3特点基础
上,加强了装置的阻汽效果。
实施例7:
如图18、 19所示,本实施例是在主孔32与辅助孔33相交呈现"梅花"孔形 结构的同时还设置了与主孔32不相交的辅助孔33的情况下,在各孔中设置了多 孔介质芯34。这种结构是上述实施例4所描述的结构组合的情况下,在流通面积 增大的同时保证了漏液阻汽装置2在更大的流通范围具有调节能力,同时保证了 装置的阻汽效果。
实施例8:
如图20、 2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l类似,但是采用多孔介质材料作为基 板31,配合主孔32、辅助孔33的结构,通过多孔介质材料本身的多孔结构保证 阻汽能力,通孔结构保证漏液分流能力。
上述各实施例中,漏液阻汽装置3采用与联箱2横截面相同的固体材料或固 体多孔介质作为基板31, 一般为金属材料,在保证与联箱2无泄漏紧密接触的前 提下,也可采用其他材料。基板31直接镶嵌在联箱2中确定的位置,对金属材料 的基板31 —般采用焊接方式固定,结构大为简化。多孔板上的孔可以采用不同当 量孔径、结构的孔构成,各个孔结构可是变当量孔径,也可以是同当量孔径,多 孔介质材料可以采用粉末颗粒烧结制成的多孔介质或丝网等。
如图5所示,本发明使用时,空气侧空气横向冲刷带翅片6的换热管1以冷 凝管内蒸汽,蒸汽通过进汽口 21进入第一级联箱2后,被均匀的送入第一组换热 管1进行冷凝,汽液混合物流入第一组换热管1另一端的第二级联箱2,冷凝液在 第二级联箱2中由于重力作用汇聚到漏液阻汽装置3上部,当联箱2内的积液较 少时,主孔32和辅助孔33顶部形成的液膜可阻止蒸汽通过,使蒸汽进入下一组 换热管1。随着液体的不断积累,在重力作用下液体会首先由孔径较大的主孔32 排走,液体经联箱2底部的集液导流管4排出汇集于过冷管5中,直径较小的辅 助孔33会由少量的液体形成的液膜封住,有效地防止蒸汽通过;而当液体量比较 大,在漏液阻汽装置3上部聚集的液体增多,液层厚度增大,重力产生的压头增 大,小直径的辅助孔33的通流能力被激活,能够有效减少液体在漏液阻汽装置3 上部的过度聚集。此时,蒸汽在漏液阻汽装置3的汽液分离作用下继续进入下一 组换热管l,依次下去经适当级数进入最后一级联箱2,蒸汽已被全部冷凝,冷凝 液汇集于过冷管5中,最终经冷凝液出口 51流出。孔的流通能力实验表明,在一 定液位高度条件下,通孔的液体流量大致与通孔流通面积成正比,因此通过定义参数孔隙率5"表征漏液阻汽装置3的流通能力,
其中A, A分别为各孔流通面积之和与基板31表面积。参数S由冷凝器系统循环 流量确定,大致为此的20 50%。
为了保证了整体结构的紧凑性,以适应不同用途和空间结构要求,本发明也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结构形式的冷凝器。
实施例9: 一种并联水平管式冷凝器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上下并联的两换热单元模块A,在两换热单元模块 A的中间各级联箱2 (即不包括第一级和最后一级联箱2)的底部出口处设置一漏 液阻汽装置3,使各级联箱3形成独立的分液空间,同时使各组换热管1形成左右 顺序连通的多个冷凝空间。两换热单元模块A的各级联箱2底部分别通过集液导 流管4并联连接过冷管5。本实施例与串联水平管式冷凝器在蒸汽的流动与换热方 式上相似。
实施例10: —种串联水平管式冷凝器
如图22、图2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上下串联的两换热单元模块A,两换热单 元模块A均包括多组递减水平排列的换热管1,各组换热管1通过两端安装的多级 联箱2连通。两换热单元模块A两端的联箱2均为连接上下两组换热管1的直通 联箱, 一端为第一级联箱2 (图中为左侧,但不限于此),另一端为折转联箱22。 在第一级联箱2上设置一进汽口 21,同时在各级联箱2中均设置一漏液阻汽装置 3,且第一级联箱2中的漏液阻汽装置3设置位置介于上下两组换热管1之间,同 时第一级联箱2中的漏液阻汽装置3与折转联箱22中的漏液阻汽装置3的设置位 置呈交错状,中间各级联箱2中的漏液阻汽装置3设置在靠近联箱2的底部出口 处,从而使各级联箱2形成独立的分液空间,并且使各组换热管1形成左右顺序 连通的多个冷凝空间,这样整个蒸汽流程呈"〕"形。本实施例中,蒸汽通过进 汽口21进入第一级联箱后2,被均匀的送入第一组换热管l进行冷凝,汽液混合 物流入换热管1另一端的联箱2,通过漏液阻汽装置3实现汽液分离。液体经联箱 2底部的集液导流管4排出汇集于过冷管5中,蒸汽则进入下一组换热管l,依次 下去蒸汽通过各级并经折转联箱22反向,再次逆流通过各级,最终进入第一级联 箱2,蒸汽全己被全部冷凝,汇集于过冷管5中,最终经冷凝液出口 51流出。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换热单元模块A的数量(两个或两个以上) 和蒸汽折转的次数(二次或二次以上),此时换热单元模块A两端的联箱2均为连 通上下多组(至少两组)换热管1的折转联箱22,并且两折转联箱22中的漏液阻汽装置3的设置位置也呈交错状。
如图24 图27所示,本发明基于上述串联和并联的基本形式及其根据空间布
置需要,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形成"折式"、"中轴扇面式"、"v式"、"封闭环与圆形
式"等集成型冷凝器,可很好的适应不同用途和空间结构要求。
本发明方法还可以用于其它各种制冷制热设备中,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任何 基于本发明原理和技术方案上的改进和等效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之外。
权利要求
1、一种卧式冷凝器的汽液分离方法,其包括以下内容1)设置多组递减水平排列的换热管,各组换热管通过两端安装的多级联箱连通,在中间各级联箱内靠近底部出口处均设置一漏液阻汽装置,使各级联箱形成独立的分液空间,漏液阻汽装置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当量主孔和若干个当量辅助孔;2)蒸汽顺序进入各组换热管进行冷凝,冷凝液则流入各级联箱,当各级联箱内的积液较少时,主孔和辅助孔顶部形成的液膜可阻止蒸汽从各级联箱的底部出口漏出;3)当一个分液空间内的积液积累较多时,在压力作用下积液会首先穿破孔径较大的主孔流出,而直径较小的辅助孔继续由顶部形成的液膜封住;4)当一个分液空间内的积液层厚度增大,在压力作用下会逐步穿破孔径较小的辅助孔,同时从主孔和辅助孔流出。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冷凝器的汽液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主孔当量直径为2 5mm,辅助孔当量直径小于2mm。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卧式冷凝器的汽液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液阻汽装置的流通能力由孔隙率S表征其中4, A分别为主孔和辅助孔总流通面积与漏液阻汽装置表面积的比值,孔隙 率^为汽液相变换热器系统循环流量的20 50°/0。
4、 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 3所述方法的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它包括一水平设置的换热单元模块,所述换热单元模块包括多组递减水平排列的 换热管,各组所述换热管通过两端安装的多级联箱连通,在第一级所述联箱上设 置一进汽口;第一级所述联箱通过第一组所述换热管与第二级所述联箱连通,第 二级所述联箱通过第二组所述换热管与第三级所述联箱连通,…,直到最后一级 所述联箱;在中间各级所述联箱内靠近底部出口处均设置一漏液阻汽装置,使各 级所述联箱形成独立的分液空间,同时使各组所述换热管形成左右顺序连通的多 个冷凝空间;各级所述联箱的底部出口分别通过一集液导流管并联连接一过冷管, 所述过冷管的另一端为冷凝液出口;所述换热管以及过冷管上均设置有翅片;所述漏液阻汽装置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主孔和若干个辅助孔。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液阻 汽装置为一可镶嵌入所述联箱内的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当量直径为2 5mm的主孔和若干个当量直径小于2隨的辅助孔。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 的所述主孔和辅助孔分别为上、下当量直径相同的直型孔。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 的主孔和辅助孔分别为锥台孔和变截面通孔之一。
8、 如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基板上的若干辅助孔与所述主孔边缘相交,形成一整体的梅花状孔。
9、 如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整体的梅花状孔与所述基板的边缘之间设置有若干独立的辅助孔。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整体的梅花状孔与所述基板的边缘之间设置有若干独立的辅助孔。
11、 如权利要求4 10所述的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孔和辅助孔中设置有多孔介质芯。
12、 如权利要求5 11所述的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材料为金属材料。
13、 如权利要求5 11所述的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材料为多孔介质材料。
14、 如权利要求4 13所述的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下并联的至少两个所述换热单元模块,在每个所述换热单元模块的中间各级 所述联箱的底部出口处均设置一所述漏液阻汽装置。
15、 如权利要求4 13所述的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下串联的两所述换热单元模块,两所述换热单元模块两端的所述联箱均为连接上下两组所述换热管的直通联箱,且一端为第一级联箱,另一端为折转联箱;在第一级所述联箱上设置一进汽口,同时在各级所述联箱中均设置一所述漏液阻 汽装置,且第一级所述联箱中所述漏液阻汽装置设置位置介于上下两组所述换热 管之间,同时第一级所述联箱中的所述漏液阻汽装置与所述折转联箱中的所述漏 液阻汽装置的设置位置呈交错状,中间各级所述联箱中的所述漏液阻汽装置设置 在靠近所述联箱的底部出口处。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模块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换热单元模块两端的所述联箱均为连通 上下多组所述换热管的折转联箱,并且两所述折转联箱中的所述漏液阻汽装置的 设置位置也呈交错状。
17、 如权利要求4 13所述的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它为 "折式"、"中轴扇面式"、"V式"、"封闭环与圆形式"等集成型冷凝器之一。
18、 如权利要求4 17所述的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过冷管为独立的蛇形翅片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卧式冷凝器的汽液分离方法及冷凝器,其包括以下内容1)在多组递减水平排列换热管的两端设置多级联箱,在中间各级联箱内靠近底部出口处均设置一漏液阻汽装置,使联箱形成独立的分液空间,漏液阻汽装置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当量主孔和若干个当量辅助孔;2)蒸汽顺序进入各组换热管进行冷凝,冷凝液则流入各级联箱,当分液空间内的积液较少时,主孔和辅助孔顶部形成的液膜可阻止蒸汽从联箱的底部出口漏出;3)当积液较多时,积液首先穿破主孔流出,而辅助孔继续由顶部形成的液膜封住;4)当积液层厚度增大,积液逐步穿破辅助孔,同时从主孔和辅助孔流出。本发明的冷凝器为采用上述汽液分离方法和漏液阻汽装置的冷凝器。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冷凝器中排液量受到限制的问题。
文档编号F28F9/02GK101504255SQ20091007871
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日
发明者迪 吴, 张易阳, 彭晓峰, 珍 王, 规 陆 申请人:清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