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传导组件的毛细组织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1815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热传导组件的毛细组织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传导组件,特别是指热管或热板等热传导组件的内部毛细 组织配置结构的创新设计。
背景技术
热管、热板为目前使用相当普遍广泛的热传导组件,而基于提升热管、热板传导效 能的考虑,运用毛细组织的设置达到增进传导效率与均温效果,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然而,毛细组织若为单独制成再结合于热传导组件结构上的形态(如网体、烧结 体等)时,其无论制程上或是成品质量上,往往容易出现一些瑕疵与问题;因为,毛细组织 与热传导组件结合过程中,当毛细组织被置于热传导组件预定位置但尚未施以固定操作 时,毛细组织往往容易因震动、位移或热传导组件的成型动作等因素发生偏位现象,进而失 去其预定的精准度,且随着毛细组织的细微化与配置数量增多,其发生偏位的机率相对越 高;如此一来,造成毛细组织与热传导组件的结合制程困难不易且瑕疵不良率过高的问题, 且进一步导致热传导组件成品因毛细组织偏位误差而影响其热传导效能与质量的缺弊。因此,针对上述现有热传导组件的毛细组织构造与制程上所存在的问题,如何研 发出一种能够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构造,实为有待相关业界再加以思索突破的目标及方 向。有鉴于此,发明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目标, 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传导组件的毛细组织配置结构,其目的在于针对如何研发 出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热传导组件的毛细组织结构为目标加以思索突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传导组件的毛细组织配 置结构,所述热传导组件包括一中空外壳,该中空外壳内部至少包括一顶壁、一底壁以及周 侧壁,并界定形成有一真空传导空间;所述真空传导空间中配置有毛细组织,所述毛细组织 包括至少一网状体以及至少一烧结体,其中该烧结体与网状体之间为烧结成一体的结合固 定形态,且所述烧结体排列设置成一立体分布形态而界定形成有流道;又所述网状体与中 空外壳之间为接触导热形态。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热传导组件为热管、热板其中任一者。2、上述方案中,所述网状体为仅接触所述中空外壳的顶壁或底壁其中任一者的单 侧向设置形态。3、上述方案中,所述网状体为接触所述中空外壳的顶壁与底壁二者的双侧向设置 形态。4、上述方案中,所述烧结体排列设置成下述其中任一种立体分布形态间隔直条状、曲折状、点状、回绕状、不规则状。5、上述方案中,所述网状体与中空外壳之间为进一步烧结成一体的结合固定形 态。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及优点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技术特点,主要在于所述毛细组织包括至少一网状体及烧结 体,且该烧结体与网状体之间为烧结成一体的结合固定形态,又该烧结体排列设置成立体 分布形态而界定形成有流道;而网状体与中空外壳之间可为接触或进一步烧结成一体的 结合固定形态。借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对照先前技术而言,所示毛细组织配置 结构,可令毛细组织于成型过程到成品的状态均可具备较佳结构稳固性又兼具较佳均温效 果,进而达到大幅提升热传导组件效能与质量的实用进步性及优点。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网状体为单相配置结合于中空外壳底壁的示意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网状体为两组配置结合于中空外壳顶壁与底壁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A、热传导组件;10、中空外壳;11、顶壁;12、底壁;13、周侧壁;14、真 空传导空间;20、毛细组织;21、网状体;22、烧结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请参阅图1 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 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所述热传导组件A包括一中空外壳10,该中空外壳10内部至少包括一顶壁11、一 底壁12以及周侧壁13,并界定形成有一真空传导空间14 ;该真空传导空间14中配置有毛 细组织20,所述毛细组织20包括至少一网状体21 (可为金属网状物)以及至少一烧结体 22 (可为铜金属粉末烧结物),其中该烧结体22与网状体21之间为烧结成一体的结合固定 形态,且该烧结体22排列设置成一立体分布形态而界定形成有流道;又,该网状体21与热 传导组件A的中空外壳10之间可为接触或者进一步烧结成一体的结合固定形态,且该网状 体21并与该烧结体22相对应结合;通过该网状体21的设置,能够让烧结体22所设中央导 热部221的工作液分布趋于均勻化,以达到让工作液的汽化动作更加有效率的优点。其中,所述热传导组件A可为热管、热板其中任一者;如图1所示的热传导组件A, 为热板实施形态。如图3所示,所述网状体21可为仅单组接触该热传导组件A中空外壳10的顶壁 11或底壁12其中任一者的单侧向设置形态。如图4所示,所述网状体21亦可为两组配置接触该热传导组件A中空外壳10的 顶壁11与底壁12 二者的双侧向设置形态。其中所述烧结体22可排列设置成下述其中任一种立体分布形态间隔直条状、曲 折状、点状、回绕状、不规则状等,所述烧结体22可为通过粉末冶金手段,使粉末金属达到烧结温度而令粉末间产生扩散接合而成的多孔状烧结体。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毛细组织由网状体及烧结体所构成,该烧结体与网状体为烧 结固定形态,网状体与中空外壳之间则为接触或进一步烧结固定形态的创新结构形态设 计;由于该毛细组织成型时先将烧结体烧结固定网状体,然后将毛细组织置入热传导组件 内进行毛细组织与热传导组件的烧结固定;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使毛细组织于成型 过程到成品的状态均可具备较佳结构稳固性又兼具较佳均温效果,进而达到大幅提升热传 导组件效能与质量的实用进步性。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 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 内。
权利要求一种热传导组件的毛细组织配置结构,所述热传导组件包括一中空外壳,该中空外壳内部至少包括一顶壁、一底壁以及周侧壁,并界定形成有一真空传导空间;所述真空传导空间中配置有毛细组织,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组织包括至少一网状体以及至少一烧结体,其中该烧结体与网状体之间为烧结成一体的结合固定形态,且所述烧结体排列设置成一立体分布形态而界定形成有流道;又所述网状体与中空外壳之间为接触导热形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传导组件的毛细组织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 组件为热管、热板其中任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传导组件的毛细组织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体 为仅接触所述中空外壳的顶壁或底壁其中任一者的单侧向设置形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传导组件的毛细组织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体 为接触所述中空外壳的顶壁与底壁二者的双侧向设置形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传导组件的毛细组织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体 排列设置成的立体分布形态为间隔直条状,或曲折状,或点状,或回绕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传导组件的毛细组织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体 与中空外壳之间为进一步烧结成一体的结合固定形态。
专利摘要一种热传导组件的毛细组织配置结构,所述热传导组件包括一中空外壳,该中空外壳内部界定形成有一真空传导空间;该真空传导空间中配置有毛细组织;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组织包括至少一网状体及烧结体,该烧结体与网状体之间为烧结成一体的结合固定形态,该烧结体排列设置成立体分布形态而界定形成有流道;而网状体与中空外壳之间可为接触或进一步烧结成一体的结合固定形态;由于该毛细组织成型时先将烧结体烧结固定网状体,然后将毛细组织置入热传导组件内进行毛细组织与热传导组件的烧结固定,因此可使毛细组织于成型过程到成品的状态均可具备较佳结构稳固性又兼具较佳均温效果,进而达到大幅提升热传导组件效能与质量的实用进步性。
文档编号F28F9/00GK201772795SQ20102019693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0日
发明者何信威, 吴进杰, 陈彦辰, 饶振奇 申请人: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