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预热器止晃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4693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预热器止晃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空气预热器止晃装置。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止晃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较大容量锅炉管式空气预热器止晃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空气预热器由于高度较高,上部容易发生晃动,造成整个空气预热器不稳定的问题。所述一种空气预热器止晃装置包括两个第一连接组件(1)、两个第二连接组件(2)、两个第一耳板(3)、两个钢管(4)和两个第二耳板(5),两个第一耳板(3)分别设置在空气预热器最上层组合梁底部的两侧,两个第二耳板(5)分别设置在空气预热器最上层组合梁顶部的两侧,每个钢管(4)的上端与相应的一个第一耳板(3)连接,每个钢管(4)的下端与相应的一个第二耳板(5)连接。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空气预热器中。
【专利说明】—种空气预热器止晃装置
【技术领域】
[0001]一种止晃装置,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空气预热器止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卧式钢管空气预热器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结构中多为三层梁三级布置,每层设有限位的导向装置,可以保证空气预热器自由膨胀又可以使其不偏斜,起到了很好地稳固空气预热器的作用。而在670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了节省钢耗,尾部空气预热器单独立小柱与单层梁构成刚性架独立支撑空气预热器,空气预热器底座只能布置一层导向装置,空气预热器的高度大多高于10米,空气预热器上部就需要布置有效的止晃装置,配合底部导向装置控制整个空气预热器的稳固。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空气预热器由于高度较高,上部容易发生晃动,造成整个空气预热器不稳定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简单的较高空气预热器在单层梁布置的结构中的一种止晃结构,且保证空气预热器在三个方向的自由膨胀。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第一连接组件
1、两个第二连接组件2、两个第一耳板3、两个钢管4和两个第二耳板5,两个第一耳板3分别设置在空气预热器最上层组合梁底部的两侧,两个第二耳板5分别设置在空气预热器最上层组合梁顶部的两侧,每个钢管4的上端通过一个第一连接组件I与相应的一个第一耳板3连接,每个钢管4的下端通过一个第二连接组件2与相应的一个第二耳板5连接。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前,较大容量锅炉管式空气预热器为节省钢耗,尾部空气预热器单独立小柱与单层梁构成刚性架独立支撑空气预热器,空气预热器底座只能布置一层导向装置,空气预热器的高度大多较高,上部容易发生晃动,造成整个空气预热器不稳定。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防止空气预热器的晃动,配合底部导向装置控制整个空气预热器的稳固,可将其稳定性增强80%以上,且保证空气预热器在三个方向的自由膨胀。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I处放大图;图3是图1中II处放大图;图4是图2的B-B向视图;图5是图3的A-A向视图;图6是图1中III处放大图;图7是图1中IV处放大图;图8是图5的C-C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空气预热器止晃装置包括两个第一连接组件1、两个第二连接组件2、两个第一耳板3、两个钢管4和两个第二耳板5,两个第一耳板3分别设置在空气预热器最上层组合梁底部的两侧,两个第二耳板5分别设置在空气预热器最上层组合梁顶部的两侧,每个钢管4的上端通过一个第一连接组件I与相应的一个第一耳板3连接,每个钢管4的下端通过一个第二连接组件2与相应的一个第二耳板5连接。
[0008]【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2-5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每个第一连接组件I包括第一筋板1-1和第二筋板1-2,第一筋板1-1的一端上沿宽度方向设有第一腰型孔1-1-1,第二筋板1-2的一端与第一耳板3固接,第二筋板1-2的另一端与第一筋板1-1的一端连接,第一筋板1-1的另一端与钢管4的一端连接。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09]【具体实施方式】三:如图6-8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每个第二连接组件2包括第三筋板2-1和第四筋板2-2,第三筋板2-1的一端上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二腰型孔2-1-1,第四筋板2-2的一端与第二耳板5固接,第四筋板2-2的另一端与第三筋板2-1的一端连接,第三筋板2-1的另一端与钢管4的另一端连接。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10]【具体实施方式】四:如图4-5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腰型孔1-1-1的长度为60mm?70mm,第一腰型孔1_1_1的宽度为30mm?40mm。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0011]【具体实施方式】五:如图4-5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腰型孔1-1-1的长度为65mm,第一腰型孔1_1_1的宽度为35mm。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0012]【具体实施方式】六: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腰型孔2-1-1的长度为60mm?70mm,第二腰型孔2_1_1的宽度为30mm?40mm。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0013]【具体实施方式】七: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腰型孔2-1-1的长度为65mm,第二腰型孔2-1-1的宽度为35mm。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预热器止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空气预热器止晃装置包括两个第一连接组件(I)、两个第二连接组件(2)、两个第一耳板(3)、两个钢管(4)和两个第二耳板(5),两个第一耳板(3)分别设置在空气预热器最上层组合梁底部的两侧,两个第二耳板(5)分别设置在空气预热器最上层组合梁顶部的两侧,每个钢管(4)的上端通过一个第一连接组件(I)与相应的一个第一耳板(3)连接,每个钢管(4)的下端通过一个第二连接组件(2)与相应的一个第二耳板(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气预热器止晃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连接组件(I)包括第一筋板(1-1)和第二筋板(1-2),第一筋板(1-1)的一端上沿宽度方向设有第一腰型孔(1-1-1),第二筋板(1-2)的一端与第一耳板(3)固接,第二筋板(1-2)的另一端与第一筋板(1-1)的一端连接,第一筋板(1-1)的另一端与钢管(4)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气预热器止晃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二连接组件(2)包括第三筋板(2-1)和第四筋板(2-2 ),第三筋板(2-1)的一端上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二腰型孔(2-1-1),第四筋板(2-2)的一端与第二耳板(5)固接,第四筋板(2-2)的另一端与第三筋板(2-1)的一端连接,第三筋板(2-1)的另一端与钢管(4)的另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空气预热器止晃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腰型孔(1-1-1)的长度为60mm?70mm,第一腰型孔(1-1-1)的宽度为30mm?4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空气预热器止晃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腰型孔(1-1-1)的长度为65mm,第一腰型孔(1-1-1)的宽度为35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空气预热器止晃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腰型孔(2-1-1)的长度为60mm?70mm,第二腰型孔(2-1-1)的宽度为30mm?4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空气预热器止晃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腰型孔(2-1-1)的长度为65mm,第二腰型孔(2-1-1)的宽度为35mm。
【文档编号】F23L15/00GK203421715SQ201320519947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3日
【发明者】张平, 王超, 付鹤, 孙军 申请人:哈尔滨哈锅锅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