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2544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垃圾焚烧炉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炉。



背景技术:

每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数量成倍增加。垃圾处理的传统方式是建设垃圾填埋场,将垃圾填埋。这种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如要占用大量土地来建设填埋场,大量有机物和电池等物质填埋后产生的有毒滤液将给土壤和地下水带来严重污染等。与填埋处理相比,利用焚烧炉对垃圾进行焚烧是一种较好的处理方法,但现有的焚烧炉,在焚烧垃圾过程中,由于垃圾中水分过多、与空气混合不充分等原因,导致垃圾焚烧不彻底。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炉,能提高垃圾燃烧的充分性。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垃圾焚烧炉,包括进料结构和炉体,所述进料结构包括漏斗,所述漏斗内设置有倾斜板,所述倾斜板的高端通过齿轮轴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一侧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漏斗侧壁转动连接,驱动轴上设置有与齿轮匹配的弧形齿块,驱动轴一端伸出漏斗外,驱动轴上设置有滑槽以及与滑槽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滑槽沿驱动轴轴向延伸,漏斗侧壁上设置有与滑块匹配的卡槽,倾斜板的低端通过铰接点与漏斗侧壁铰接,与铰接点同侧的漏斗侧壁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于铰接点上方,倾斜板底部通过倾斜设置的支撑弹簧与铰接点同侧的漏斗侧壁连接,所述炉体中心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层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周向均匀设置的多根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延伸至炉体外,通气管壁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

进一步,所述透气孔处设置有滤网。

进一步,所述通气管和立柱均由耐高温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垃圾焚烧炉,包括进料结构和炉体,所述进料结构包括漏斗,所述漏斗内设置有倾斜板,所述倾斜板的高端通过齿轮轴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一侧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漏斗侧壁转动连接,驱动轴上设置有与齿轮匹配的弧形齿块,驱动轴一端伸出漏斗外,驱动轴上设置有滑槽以及与滑槽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滑槽沿驱动轴轴向延伸,漏斗侧壁上设置有与滑块匹配的卡槽,倾斜板的低端通过铰接点与漏斗侧壁铰接,与铰接点同侧的漏斗侧壁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于铰接点上方,倾斜板底部通过倾斜设置的支撑弹簧与铰接点同侧的漏斗侧壁连接,所述炉体中心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层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周向均匀设置的多根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延伸至炉体外,通气管壁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该结构的焚烧炉,能提高垃圾燃烧的充分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驱动轴与漏斗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垃圾焚烧炉,包括进料结构和炉体,所述进料结构包括漏斗1,所述漏斗内设置有倾斜板2,所述倾斜板的高端通过齿轮轴3设置有齿轮4,所述齿轮一侧设置有驱动轴5,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漏斗侧壁转动连接,驱动轴上设置有与齿轮匹配的弧形齿块6,驱动轴一端伸出漏斗外,驱动轴上设置有滑槽7以及与滑槽滑动连接的滑块8,所述滑槽沿驱动轴轴向延伸,漏斗侧壁上设置有与滑块匹配的卡槽9,倾斜板的低端通过铰接点与漏斗侧壁铰接,与铰接点同侧的漏斗侧壁设置有出水口10,所述出水口处于铰接点上方,倾斜板底部通过倾斜设置的支撑弹簧11与铰接点同侧的漏斗侧壁连接,所述炉体中心设置有立柱12,所述立柱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层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周向均匀设置的多根通气管13,所述通气管延伸至炉体外,通气管连通炉体外与炉体内,通气管壁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14,所述通气管和立柱均由耐高温材料制成。使用时,漏斗与垃圾焚烧炉连通,滑块卡入卡槽中,此时驱动轴无法相对漏斗转动,弧形齿块与齿轮啮合,实现倾斜板的高端固定,垃圾装入漏斗内,首先通过倾斜板接住垃圾,垃圾中的水分顺着倾斜板从出水口排出,为防止垃圾从出水口排出,可在出水口处设置滤网,待垃圾中的水分排出后,移动滑块,使之与卡槽分离,此时驱动轴可转动,转动驱动轴,使弧形齿块与齿轮分离,这时倾斜板的高端向下坠落,倾斜板上的垃圾落到焚烧炉内,通过支撑弹簧可使倾斜板复位,反向转动驱动轴,使弧形齿块与齿轮再次啮合,滑块再次卡入卡槽内,即可对下批次的垃圾进行排水处理。此外,当垃圾进入炉体内后,通气管一方面对垃圾进行分层支撑,从而使得垃圾处于缕空状态,有利于燃烧,另一方面将外界空气引入炉体内,从而使得垃圾与空气充分混合。综上所述,该结构的垃圾焚烧炉,一方面,降低了垃圾中的含水量,另一方面,使得垃圾与空气充分混合,因此,有效提高了垃圾燃烧的充分性。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气孔处设置有滤网(图中未画出)。能避免垃圾或者燃烧的灰烬落入通气管内。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