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煤泥膏体泵输出联络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1614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煤泥膏体泵输出联络管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煤泥膏体泵输出联络管结构,属于煤矸石和煤泥发电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煤矸石和煤泥同时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燃烧时,需要将煤泥通过加水搅拌成膏体状,再利用多台膏体泵产生膏体煤泥后,通过其连接煤泥输送管输送到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燃烧,但现有的多条煤泥输送管为并联结构,当存在1-2台煤泥膏体泵损坏时,直接影响锅炉的煤泥需求量,就会导致锅炉停止运行进行维护,大大影响锅炉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煤泥膏体泵输出联络管结构,通过并联网络的煤泥输出管,实现了相邻煤泥膏体泵损坏时的煤泥需求量,保证锅炉的正常运行,生产效率得以保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煤泥膏体泵输出联络管结构,包括多台煤泥膏体泵,多台煤泥膏体泵出口连接多条并联的煤泥输送管,多条煤泥输送管的两相邻煤泥输送管间设置有多条倾斜的连通管,多条连通管在两相邻煤泥输送管间设置为相互交叉倾斜。

优选的,上述连通管管径与煤泥输送管的管径相等。

优选的,上述连通管的倾斜角度为20-30度。

优选的,上述连通管下设置支撑架,支撑架为T型结构,其上表面设置有与连通管柱面长度方向相同的弧形凹槽。

优选的,上述弧形凹槽内设置有一层橡胶垫。

优选的,上述连通管通过两端法兰固定连接在煤泥输送管上。

优选的,上述连通管上安装有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相互交叉倾斜的多条连通管将相邻煤泥输送管连通形成并联网络,针对煤泥膏体泵存在问题时,就能够利用其相邻煤泥膏体泵通过连通管进行煤泥的输送,实现了煤泥膏体泵损坏时其煤泥输出管对于煤泥需求量,保证锅炉的正常运行,生产效率得以保证,切屑的连通管能够让煤泥输送压损更小,煤泥输出泵的能耗更低,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连通管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煤泥膏体泵,2-煤泥输送管,3-连通管,4-支撑架,5-弧形凹槽,6-橡胶垫,7-法兰,8-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煤泥膏体泵输出联络管结构,包括多台煤泥膏体泵1,多台煤泥膏体泵1出口连接多条并联的煤泥输送管2,多条煤泥输送管2的两相邻煤泥输送管间设置有多条倾斜的连通管3,多条连通管3在两相邻煤泥输送管2间设置为相互交叉倾斜;连通管3管径与煤泥输送管2的管径相等,能够满足相邻煤泥输送管煤泥的需求;连通管3的倾斜角度为20-30度,能够满足煤泥输送管中煤泥利于流向相邻煤泥输送管,压损更小;连通管3通过两端法兰7固定连接在煤泥输送管2上,法兰装卸方便,连接可靠,便于输送管道运输和搬运优选的,连通管3上安装有电磁阀8,通过电磁阀控制连通管的通断,控制操作更方便。

优选的,上述连通管3下设置支撑架4,支撑架4为T型结构,通过连通管下设置支撑架,能够让煤泥输出管支撑更可靠,且支撑结构更紧凑,其上表面设置有与连通管3柱面长度方向相同的弧形凹槽5,弧形凹槽能够让支撑面更大,其支撑更加稳定,弧形凹槽5内设置有一层橡胶垫6,橡胶垫能够起到缓振防滑的作用,能够让支撑架和煤泥输送管使用寿命更长,也便于对其进行高度调整,贴合更紧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