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双面着火的给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1057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实现双面着火的给煤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配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双面着火的给煤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普通链条炉大多通过煤斗一次给煤,通过煤闸板调节煤层厚度和给煤量,并通过炉排将煤输送至炉膛进行燃烧。该燃烧方式属于上部着火、不仅着火条件差,而且燃烧过程单一、缓慢,进而导致燃烬率和热效率都较低。

近年来,随着机械分层给煤技术的大力推广,极大改善了链条炉的燃烧状况、提高了燃烧效率。但是,由于其仍属于上部着火方式,当煤层较厚时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燃烧缓慢、燃烧强度低、燃烬率和热效率低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亟需一种能够提高燃烧强度、提高燃烬率与热效率的给煤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的给煤系统,以提高煤层燃烧强度、提高燃烬率与热效率,进而使锅炉热负荷调节范围更广泛、提高锅炉对煤种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实现双面着火的给煤系统,包括:煤斗,以及位于煤斗内部、且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引导板、筛板、拱形结构;

所述引导板倾斜安装在煤斗的入煤口附近,用于将入煤口输入的煤引导至筛板;

所述筛板安装在煤斗右侧壁上,且相对所述煤斗右侧壁向左下方倾斜;

所述拱形结构设置在炉排上方,且所述拱形结构的前、后侧壁与煤斗的前、后侧壁紧密相连,所述拱形结构的左侧壁与煤斗的左侧壁之间形成一次落煤通道,所述拱形结构的右侧壁与所述煤斗的右侧壁之间形成二次落煤通道。

优选的,所述拱形结构由尖顶部、前拱部构成;所述尖顶部的纵截面大致呈“倒V”型,包括:由钢板焊接而成的外壳、填充在外壳内的保温材料;所述前拱部位于尖顶部下方,用于对一次给煤进行辐射引燃。

优选的,所述前拱部距离炉排的高度h满足:

500mm≤h≤600mm。

优选的,所述给煤系统还包括:煤闸板;所述煤闸板设置在一次给煤通道的底部,用于调节一次给煤量。

优选的,所述给煤系统还包括:煤闸板调节装置;所述煤闸板调节装置与所述煤闸板相连,用于调节煤闸板沿竖直方向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给煤系统还包括:二次给煤调节装置;所述二次给煤调节装置包括:变频减速电机、传动机构、钢辊;所述变频减速电机、传动机构设置在煤斗外部,所述钢辊固定设置在二次给煤通道的上部;所述变频减速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所述钢辊旋转,用于调节二次给煤量。

优选的,所述钢辊与所述拱形结构的右侧壁之间的距离d1、所述钢辊与所述煤斗右侧壁之间的距离d2满足:

10mm≤d1≤30mm;

10mm≤d2≤30mm。

优选的,所述一次给煤通道沿煤斗前后侧的宽度、所述二次给煤通道沿煤斗前后侧的宽度与所述炉排的宽度均相等。

优选的,所述一次给煤通道底部沿炉排前进方向的长度l1满足:

200mm≤l1≤250mm。

优选的,所述二次给煤通道底部沿炉排前进方向的长度l2满足:

80mm≤l2≤90mm。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可实现双面着火的给煤系统,主要包括:煤斗,位于煤斗内部、且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引导板、筛板、拱形结构;引导板倾斜安装在煤斗的入煤口附近,用于将煤引导至筛板;筛板安装在煤斗右侧壁,且向左下方倾斜;拱形结构设置在炉排上方,且拱形结构的前、后侧壁与煤斗的前、后侧壁紧密相连,拱形结构的左侧壁与煤斗的左侧壁之间形成一次落煤通道,拱形结构的右侧壁与煤斗的右侧壁之间形成二次落煤通道。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煤斗内部设置拱形结构,形成了一次给煤通道和二次给煤通道,从而可以实现两次给煤。通过筛板与拱形结构的配合,能够使粒度较大的煤块通过一次给煤通道进入炉膛,使粒度较小的煤粉通过二次给煤通道进入炉膛。通过一次给煤层对二次给煤层的强烈引燃作用,可实现煤层分层燃烧、双面着火,提高了燃烬率和热效率,进而提高了锅炉的热负荷调节范围、以及锅炉对煤种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而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的给煤系统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筛板及二次给煤调节装置的剖视图;

1、煤斗;2、筛板;3、引导板;4、拱形结构;401、尖顶部;402、前拱部;5、煤闸板;6、一次给煤通道;7、前墙水冷壁;8、前墙内侧钢板;9、钢辊;10、二次落煤通道;11、炉排;12、轴承座;13、传动机构;14、变频减速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示范目的,而绝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

现有的普通链条炉普遍采用一次给煤技术,由于一次给煤的燃烧方式为单面着火,因此其燃烧强度较低、燃烬率与热效率也较低。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人提出了一种新的给煤系统,以能实现双面着火、提高燃烧强度、提高燃烬率与热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右侧壁”是从同一观察位置对煤斗的四个侧壁进行指代,以便于描述煤斗内部各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当观察者所处的位置改变时,对于四个侧壁的方位描述也可能不同。

下面结合附图1-2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可实现双面着火的给煤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具体实施例中给煤系统的纵向剖视图。从图1可见,该给煤系统具体包括:煤斗1,以及位于煤斗1内部、且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引导板3、筛板2、拱形结构4。

在该实施例中,煤斗1大致呈中空的长方体形。在具体实施时,煤斗1外壳所用的钢板可以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成一体,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连接。另外,煤斗也可设计成其他形状,比如双曲面形。从图1可见,在煤斗右侧壁外侧设有前墙水冷壁7以及前墙内次钢板。

引导板3安装在煤斗1的入煤口附近、且相对煤斗1的左侧壁向右下方倾斜。引导板3用于将入煤口输入的煤引导至筛板2。筛板2安装在煤斗1的右侧壁上,且相对煤斗1的右侧壁向左下方倾斜。

筛板2用于按粒度大小对落煤进行筛分分层。从图2可见,该实施例中的筛板2呈梳状,包括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筛分条。当煤通过引导板落在筛板上时,粒度较大的煤块沿着筛板的倾斜方向滑落,粒度较小的煤粉透过筛分条之间的间隙下落。

拱形结构4设置在炉排11上方,且拱形结构4的前、后侧壁与煤斗1的前、后侧壁紧密相连,拱形结构4的左侧壁与煤斗1的左侧壁不相连,拱形结构4的右侧壁与煤斗1的右侧壁不相连。这样一来,在拱形结构4的左侧壁与煤斗的左侧壁之间形成一次落煤通道6,在拱形结构4的右侧壁与煤斗的右侧壁之间形成二次落煤通道10。在具体实施时,为了防止漏煤现象的出现,可令一次给煤通道6沿煤斗1前后侧的宽度、二次给煤通道10沿煤斗1前后侧的宽度与炉排11的宽度相等。另外,在具体实施时,一次给煤通道底部沿炉排前进方向的长度l1可设置在如下范围:200mm≤l1≤250mm。

本实施例给出了拱形结构4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具体来说,拱形结构4由尖顶部401、前拱部402构成。其中,尖顶部401的纵截面大致呈“倒V”型,包括:由钢板焊接而成的外壳、填充在外壳内的轻型保温材料。这样一来,尖顶部不仅能够将煤斗分为一次落煤通道和二次落煤通道,进而与筛板相配合将粒度较大的煤块通过一次落煤通道输送,将粒度较小的煤粉通过二次落煤通道输送;而且尖顶部能够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从而保证煤斗内的煤不会因为过热而裂解。前拱部402位于尖顶部401下方,用于对一次给煤进行辐射引燃。在具体实施时,为了提高引燃效果,可令前拱部402距离炉排11的高度h满足:500mm≤h≤600mm。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筛板、拱形结构的配合,使得粒度较大的煤块通过一次落煤通道6落在炉排11上,粒度较小的煤粉通过二次落煤通道10落在炉排11上,从而实现“两次、分层给煤”。由于一次给煤的煤层在拱形结构下部即被引燃,二次给煤层落在处于燃烧状态的一次给煤层之上,在下部煤层引燃和拱形结构的辐射引燃双重作用下可实现双面着火。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燃烧强度,提高了燃烬率和热效率,进而提高了锅炉的负荷调节范围以及对煤种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的,该实施例中的给煤系统还包括:煤闸板5、二次给煤调节装置。煤闸板5设置在一次给煤通道6的底部,用于调节一次给煤量。二次二次给煤调节装置用于调节二次给煤量,具体包括:变频减速电机14、传动机构13、钢辊9。从图2可见,变频减速电机14、传动机构13设置在煤斗1外部,钢辊9设置在二次给煤通道10的上部,并通过轴承座12固定安装在煤斗的前、后侧壁上。在给煤系统工作时,变频减速电机14通过传动机构13带动钢辊9旋转。由于钢辊表面凸凹不平,因此在旋转时可摩擦、刮动煤粒,从而带动煤粒从二次给煤通道10落入炉排11。在具体实施时,可通过变频器自动或手动调节变频减速电机的转数,从而改变钢辊的旋转速度,进而对二次给煤量进行调节。在具体实施时,为了便于落煤,钢辊与拱形结构右侧壁之间的距离d1、钢辊与煤斗右侧壁之间的距离d2可进行如下设置:10mm≤d1≤30mm,10mm≤d2≤30mm。另外,为了减少炉膛对钢辊的热辐射以及烟气流通传热,二次给煤通道10底部沿炉排前进方向的长度l2可进行如下设置:80mm≤l2≤90mm。

在一个更优的实施例中,为了根据用户需求自动调节煤闸板沿竖直方向的设置高度,在给煤系统中还设置有与煤闸板相连的煤闸板调节装置。

与传统的一次给煤系统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可实现双面着火的给煤系统至少具有以下优势:

(1)、通过在煤斗内部设置的筛板、拱形结构的配合使用,可实现分层、分粒度、两次给煤。由于粒度较大的煤块在下层,粒度较小的煤粉在上层,使得煤层粒度分布更加均匀合理,有效避免了由于煤层粒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煤层扎堆、漏风等问题。通过一次给煤层对二次给煤层的强烈引燃作用,可实现煤层分层燃烧、双面着火,提高了燃烧强度、燃烬率与热效率,进而使得锅炉的负荷调节范围与煤种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2)、与传统的煤闸板的设置位置不同,本实用新型将煤闸板设置在一次给煤通道内、前拱之前,能够对一次给煤量进行调节。

(3)、通过设置二次给煤调节装置,能够对二次给煤量进行调节,进而可以灵活、准确的调控锅炉的负荷,节约了运行成本。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详细描述和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所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做出各种改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