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排水型烟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3408阅读:2991来源:国知局
自排水型烟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囱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排水型烟囱。



背景技术:

在锅炉的排烟过程中,由于烟囱出口附近的环境温度较低,烟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转变为凝结水。若凝结水和进入烟囱内的雨水沿着烟囱的内壁回流到省煤器及锅炉,那么烟气凝结水中含有的硫化物等酸性物质对锅炉设备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大大影响锅炉的使用寿命。因此,烟囱的排水工作至关重要。

传统的锅炉烟囱会在省煤器处设立排水管,待烟囱内的凝结水和雨水回流到省煤器处后将其与省煤器凝结水一并排出。但当凝结水的水量较大或有大量的雨水进入时,该省煤器的排水管不能及时地将水排出,且烟囱凝结水中包含腐蚀性物质和少量杂质,也容易造成省煤器排水管腐蚀和堵塞,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因此,人们希望能够在烟囱上设置排水装置,实现烟囱自排水。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自排水型烟囱,能够自发地将烟囱内的凝结水和雨水排出,既不会影响到省煤器和锅炉的正常运行,也避免了凝结水聚集在烟囱底部造成的腐蚀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排水型烟囱,其包括:烟囱主体,在所述烟囱主体的侧壁上和顶部分别设有进烟口和排烟口;导流板,其倾斜地设置于所述烟囱主体内,用于引导所述进烟口进入的烟气从所述排烟口排出;集水槽,其设置于所述烟囱主体的内壁上且位于所述进烟口的上方,用于收集沿所述烟囱主体内壁回流的凝结水和进入所述烟道内的雨水;第一排水管,其进口端与所述集水槽的排水口相连,而出口端用于排出所述第一排水管内的水,所述第一排水管的进口端比其出口端高。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的底端低于所述进烟口,使得所述导流板的底端与烟囱主体之间能够存储预定体积的积水,所述自排水型烟囱还包括用于排出所述导流板与烟囱主体之间的积水的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的进口端与所述导流板的底端相连,而其出口端用于排出所述第二排水管内的水,所述第二排水管的进口端比其出口端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均包括形成在所述进口端和所述出口端之间的蜿蜒段,所述蜿蜒段用于储水以阻止烟气通过所述蜿蜒段。

进一步地,所述蜿蜒段呈现为S形或N形。

进一步地,沿着所述烟囱主体的轴向方向上来测,所述蜿蜒段与导流板之间的间隔距离是1-2m。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的顶端与所述进烟口的中心齐平。

进一步地,沿着所述烟囱主体的轴向方向上来测,所述进烟口与集水槽之间的间隔距离是200-300mm。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烟囱主体的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是45°。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槽的形状是环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排水型烟囱,在烟囱的排烟过程中,烟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转变为凝结水并沿着烟囱主体的内壁回流,设置在进烟口上方的集水槽能够将回流的凝结水和进入烟囱主体内的雨水都收集起来,而与集水槽的排水口相连的第一排水管可以排出集水槽内的积水,防止其通过进烟口回流到烟道内而造成腐蚀。其中,第一排水管的进口端比其出口端高,可以使第一排水管内的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更为顺畅得排出。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排水型烟囱能够自发地将烟囱内的凝结水和雨水排出,既不会影响到省煤器和锅炉的正常运行,也避免了凝结水聚集在烟囱底部造成的腐蚀现象。

同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排水型烟囱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使用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排水型烟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自排水型烟囱的俯视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自排水型烟囱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排水型烟囱1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自排水型烟囱10的俯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排水型烟囱10包括烟囱主体1、导流板2、集水槽3和第一排水管4。其中,在烟囱主体1的侧壁上和顶部分别设有进烟口1a和排烟口1b,进烟口1a与烟道6相连,排烟口1b与外界环境相连,导流板2倾斜地设置于烟囱主体1内。烟道6内的烟气可以从进烟口1a进入到烟囱主体1内,并在导流板2的引导作用下经排烟口1b排出到外界环境中。导流板2的设立能够给通过的烟气气流提供足够的接触面,以避免因管道截面的变化而导致烟气在进烟口1a附近形成高速湍流,进而可以有效缓解烟气对烟囱主体1内壁的防腐层的损坏情况。

导流板2与烟囱主体1的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可选为30°、45°、60°或其他角度。在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导流板2与烟囱主体1的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是45°。根据实验得知,当导流板2与烟囱主体1的轴线之间的角度设置为45°时,烟气通过导流板2的位置时形成的气流均匀性相对最好,管道截面的变化对烟气流速产生的影响也相对最小,可以更好得缓解烟气对烟囱主体1内壁的防腐层的损坏情况,提高烟囱的使用寿命。

集水槽3设置于烟囱主体1的内壁上且位于进烟口1a的上方,用于收集沿烟囱主体1内壁回流的凝结水和进入烟囱主体1内的雨水,第一排水管4的进口端与集水槽3的排水口相连,而出口端用于排出第一排水管4内的水,第一排水管4的进口端比其出口端高。在烟囱的排烟过程中,烟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转变为凝结水并沿着烟囱主体1的内壁回流,设置在进烟口1a上方的集水槽3能够将回流的凝结水和进入烟囱主体1内的雨水都收集起来,而与集水槽3的排水口相连的第一排水管4可以排出集水槽3内的积水,防止其通过进烟口1a回流到烟道6内而腐蚀烟道6,进而可以有效避免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其中,第一排水管4的进口端比其出口端高,可以使第一排水管4内的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更为顺畅得排出。

优选的,集水槽3的排水口设置在进烟口1a的对面和/或左右两侧面,以避免进烟口1a的结构影响到排水管的走向或排水管形成对进烟口1a的堵塞而影响排烟。

在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沿着烟囱主体1的轴向方向上来测,进烟口1a与集水槽3之间的间隔距离L1是200-300mm,一方面可以给流动方向发生变化的烟气气流提供足够的缓冲空间以免影响烟气的流速,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得收集雨水和沿烟囱主体1的内壁回流的凝结水,避免雨水和凝结水回流到进烟口1a处,进而可以有效避免其进入到烟道6内。

在图1和图2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集水槽3的形状是环形,该集水槽3优选为固定安装在烟囱主体1内壁上的角钢,以方便集水槽3的制作和安装。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导流板2的底端低于进烟口1a,使得导流板2的底端与烟囱主体1之间能够存储预定体积的积水。其中,所谓的预定体积可以根据导流板2实际设立的角度及烟囱主体1的实际尺寸来进行计算。进入烟囱主体1内的雨水和回流的凝结水将会汇聚在导流板2的底端,当导流板2的底端低于进烟口1a时,能够有效得防止汇聚的积水通过进烟口1a流入烟道6中,进而可以有效避免影响到锅炉的正常运行。该自排水型烟囱10还包括用于排出导流板2与烟囱主体1之间的积水的第二排水管5,第二排水管5的进口端与导流板2的底端相连,而其出口端用于排出第二排水管5内的水,第二排水管5的进口端比其出口端高,可以使第二排水管5内的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更为顺畅得排出。在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导流板2的顶端与进烟口1a的中心齐平,这样的结构既能够实现导流板2的导流作用,又能够使烟气的流动更为顺畅。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排水管4和第二排水管5均包括形成在进口端和出口端之间的蜿蜒段,该蜿蜒段用于储水以阻止烟气通过该蜿蜒段。在第一排水管4和第二排水管5的蜿蜒段中会预先存有预定量的水,该预定量的水可起到水封的作用,使得烟囱主体1内的烟气无法通过该蜿蜒段排出。在烟囱的排水过程中,由于连通器的原理,该蜿蜒段内会始终储存有一定的水量,使得烟囱主体1内的烟气无法通过该蜿蜒段。优选的,第一排水管4和第二排水管5的蜿蜒段呈现为S形或N形。S形或N形结构的蜿蜒段可以简化第一排水管4和第二排水管5的整体结构,使烟囱的排水过程更加顺畅。该蜿蜒段也可根据需要选为其他形状的结构,如螺旋形或Ω形等结构。

在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沿着烟囱主体1的轴向方向上来测,该蜿蜒段与导流板2之间的间隔距离L2是1-2m,一方面可以避免因蜿蜒段与导流板2的间隔距离太小而导致烟气形成的气压过强将蜿蜒段内的水挤出该蜿蜒段,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在水量过大时第一排水管4和/或第二排水管5无法将积水及时排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排水型烟囱10能够自发地将烟囱内的凝结水和雨水排出,既不会影响到省煤器和锅炉的正常运行,也避免了凝结水聚集在烟囱底部造成的腐蚀现象。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