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喷管两级式新型引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8115发布日期:2018-08-28 23:12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射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喷管两级式新型引射器。



背景技术:

早在19世纪末期,德国学者G1佐伊纳(Ze-uner)和M1兰金(Rankine)就开始了对引射器的理论研究,随着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引射器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索科洛夫[1]通过实验提出了引射器的设计公式及经验系数等的理论计算方法,对引射器的研究提供了依据,目前应用十分广泛。实验因其成本高而导致了应用受到限制,随着仿真分析技术的发展,学者们开始用仿真技术代替实验,游超林[6]等人分析模拟了多射流引射器的参数和引射器流动情况,并通过实验验证了部分参数,得出了fluent软件的模拟结果较为可信的结论,为fluent的应用提供了保障。目前的研究主要采用多喷嘴引射器结构和多级引射器结构。多喷嘴射流设计是通过增大紊动扩散使工作与被引射流体在较短的喉管内得到更好的混合从而减少能量损失,王锁芳[3]等对多喷关引射器进行了性能分析,得到了引射系数的关系,可知多喷管引射器相对于传统引射器的引射系数有了很大提高。而多级引射器则可使流体更好地均匀混合以减少能量损失,一般以两级为宜,如王时珍等[2]。在关于高引射系数引射器的文章中指出,两级气体引射器在小增压比的情况下,效率从普通引射器的3%~5%提高到15%~20%,能耗相应降低2/3以上。但是多喷管引射器混合程度相对二级引射器较差,混合不够均匀;而多级引射器的引射系数相对于多喷管引射器来说并不理想。因此为减少能量损失,改进引射器的结构仍是人们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喷管两级式新型引射器,具体创新点如下:针对现有引射器只有一个进风口的现状,增加了一个进风口,并将其设置为对称分布,以增加进气量,同时还可以促进燃气的均匀混合;创新性的提出将多喷管引射器与两级式引射器相结合以达到节约能量的目的;采用数值仿真对引射器内部结构和流体运动状态进行分析验证,预计降低能量损失20%-30%、引射比提高10%。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喷管两级式新型引射器,包括吸入室,所述吸入室上设有低压气体进口和高压气体进口,所述低压气体进口固定连接在所述吸入室的上下两侧,所述高压气体进口固定连接在所述吸入室的左上方,所述吸入室的右侧设有混合室、第一扩压室、第二扩压室和混合气体进口,所述混合室固定连接在所述吸入室的右端,所述第一扩压室固定连接在所述混合室的右端,所述第二扩压室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扩压室的右端,所述混合气体进口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扩压室和第二扩压室的中间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入室的直径为5mm,所述吸入室采用铝合金的材质制作,所述低压气体进口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吸入室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高压气体进口的直径为6mm,并且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吸入室相连接,所述高压气体进口的右端呈叉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混合室的直径为6mm,所述混合室的长度为13mm,所述混合室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吸入室相连接,并且与所述吸入室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扩压室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第二扩压室和混合室相连接,所述混合气体进口直径为7mm.并且与所述第二扩压室相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喷管两级式新型引射器,具体创新点如下:针对现有引射器只有一个进风口的现状,增加了一个进风口,并将其设置为对称分布,以增加进气量,同时还可以促进燃气的均匀混合;创新性的提出将多喷管引射器与两级式引射器相结合以达到节约能量的目的;采用数值仿真对引射器内部结构和流体运动状态进行分析验证,预计降低能量损失20%-30%、引射比提高1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喷管两级式新型引射器的主视图。

图中:吸入室1,低压气体进口2,高压气体进口3,混合室4,第一扩压室5,第二扩压室6,混合气体进口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喷管两级式新型引射器,包括吸入室1,所述吸入室1上设有低压气体进口2和高压气体进口3,所述低压气体进口2固定连接在所述吸入室1的上下两侧,所述高压气体进口3固定连接在所述吸入室1的左上方,所述吸入室1的右侧设有混合室4、第一扩压室5、第二扩压室6和混合气体进口7,所述混合室4固定连接在所述吸入室1的右端,所述第一扩压室5固定连接在所述混合室4的右端,所述第二扩压室6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扩压室5的右端,所述混合气体进口7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扩压室5和第二扩压室6的中间处。

所述吸入室1的直径为5mm,所述吸入室1采用铝合金的材质制作,所述低压气体进口2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吸入室1相连接,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增强了吸入室1的耐磨性。

所述高压气体进口3的直径为6mm,并且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吸入室1相连接,所述高压气体进口3的右端呈叉型,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提高了高压气体进口3和吸入室1之间的牢固性。

所述混合室4的直径为6mm,所述混合室4的长度为13mm,所述混合室4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吸入室1相连接,并且与所述吸入室1相通,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增强了混合室4和吸入室1之间的稳定性。

所述第一扩压室5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第二扩压室6和混合室4相连接,所述混合气体进口7直径为7mm.并且与所述第二扩压室6相通,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提高了引射器对气体的流入时的范围。

在多喷管两级式新型引射器使用的时候,首先由低压气体进口2和高压气体进口3分别将气体吸入到吸入室1中,然后再由混合室4将吸入室1中的气体吸入,接着气体再进入第一扩压室5和第二扩压室6,最后再由混合气体进口7将混合气体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吸入室1,低压气体进口2,高压气体进口3,混合室4,第一扩压室5,第二扩压室6,混合气体进口7等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具体创新点如下:针对现有引射器只有一个进风口的现状,增加了一个进风口,并将其设置为对称分布,以增加进气量,同时还可以促进燃气的均匀混合;创新性的提出将多喷管引射器与两级式引射器相结合以达到节约能量的目的;采用数值仿真对引射器内部结构和流体运动状态进行分析验证,预计降低能量损失20%-30%、引射比提高10%。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